第363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三)

1939年3月26日,這天對於梅津美治郎指揮的前線戰場這八萬日軍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日子,因爲八路軍開始反攻了。

開始的時候,他聽說抄他們後路的八路軍只有一個坦克團和一個騎兵團時,還心存僥倖,並想讓軍隊重新奪回那些城鎮保證後路通暢。但是隨後他們的偵察機就在在被擊落前發現了東邊的沙漠裡有着一支約3萬人的軍隊後,梅津就絕望了。

現在的他絕對相信這是一個陰謀,之前八路軍爲什麼敗退那麼快?就是爲了吸引自己鑽入他們的包圍圈,而且在他約8萬日軍的進攻下,八路軍居然還藏了一手,沒有使出全力。

要知道,他的部隊曾經一度攻進過銀川城,但八路軍並沒有使出全力,這說明什麼?

這在中國戰場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之前他們的哪一次進攻中國軍隊不得全力迎戰他們。明顯八路軍在銀川佈置了較強的防禦體系,之所以裝作處於劣勢,完全就是以銀川城以及周圍的幾座縣城爲誘餌,拖住並消耗他的有生力量!

這幾天自己的後勤線大量的被偷襲,軍隊補給也出現困難,而且士兵傷亡也不少,八路軍覺得差不多了,所以就展開了反攻。特別是沙漠的那一支三萬多人的軍隊,肯定是早早就等在那裡,看着他們跟正面的八路軍血戰。

只能用陰謀論來解釋,現在他也不得不佩服八路軍的李衛國,膽子真大。

不過他想錯了,真正指揮這場戰鬥的是陳更,李衛國當時根本不在銀川城,所以日軍是面臨着一個他們並不熟悉的八路軍指揮官。

此時日軍指揮部,四個中將再次齊聚這裡,商討接下來如何行動,畢竟八路軍已經出現了合圍他們的趨勢,是戰還是撤?都得儘快拿出一個決策出來。

“諸君,現在情況對於皇軍極爲不利,我們的後路已經被切斷,這就意味着我們的補給也中斷。我打算撤退,放棄這次進攻,你們怎麼看?”

不得不說梅津美治郎是那種比較冷靜的將帥,現在只能趁着八路軍的合圍還沒開始,先一步掙脫八路軍的糾纏。

一聽梅津美治郎打算撤退,安岡正臣就不幹了,便怒斥道,“梅津君,我們死了一萬多帝國勇士,就這麼說撤就撤?即便包圍如何,我也能帶着部隊擊敗他們,我反對撤退,這是懦夫行爲!”

“安岡君,你的意思你打算帶領你那剩下不到100輛的戰車還有幾個打殘了的步兵聯隊跟八路軍血戰?”梅津美治郎反駁道。

一聽梅津美治郎拿戰車說事,安岡正臣的臉色都不好看,開戰以來,上面一個給了他四個戰車聯隊,但是現在損失了剩下三分之一的戰車,其他的都被八路軍的‘戰防炮’給摧毀了。

“爲什麼不行,我是帝國軍人,即便是死在戰場上,也不能當逃跑的懦夫!”安岡正臣死鴨子嘴硬道。

其實日軍部隊裡面最怕死的就是這些將軍們,因爲過慣了好生活的他們怎麼可能捨得放棄,武士道精神也都是統治階層來忽悠中下層將士的一個手段而已。即便是那些歷史上在日本戰敗後自殺的,也僅僅是一部分,還有不少人爲了逃脫審判賄賂盟軍將領的,可見這些人並不是很想死。

看見安岡正臣冥頑不化,梅津美治郎也沒去搭理他,這時一旁的筱冢義男便開口了,“梅津君,現在真的到了我們必須撤退的地步了嗎?有沒有辦法補救?比如讓第四師團打通我們的後路,讓他們固守等我們前線擺脫僵局。”

筱冢義男在中國戰場也打了不少仗了,從一個開戰之初的旅團長成爲現在的甲種師團的師團長,參加過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大規模戰役,要是人傻也不可能成爲師團長。在場的四位中將就他和梅津美治郎頭腦最冷靜,挺會分析戰場的局勢。

聽到筱冢義男的話,梅津美治郎也苦笑道,“筱冢君,你知道第四師團還得多久到嗎?他們現在離着海勃灣地區就還有100來公里,以他們的行軍速度至少兩天。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現在我們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彈藥問題,我剛纔讓人去查了一下,現在我們士兵的彈藥已經面臨着大問題,一個士兵平均下來的彈藥只能支撐兩次大點的戰鬥。”

“怎麼會這麼少?”

“沒辦法,我們的戰線太長,補給線也經常被八路軍偷襲,不然我們也不至於打的現在這麼被動了!”

轟轟

就在這時,指揮部不遠處傳來劇烈的炮聲,指揮部的人聽到這些炮聲就覺得不妙,怎麼會如此之近?

“報告將軍,西線陣地已經被八路軍突破了!”只見一個滿臉是血的通訊員跌跌撞撞的跑了進來,大聲的說道。

“什麼?桑木君,我沒記錯那裡是你的師團防守的地方,至少是一個旅團的兵力吧!”聽到這個消息,梅津美治郎直接質問着一旁的桑木崇明。

聽到是自己的部隊的防線被突破,此時的桑木崇明臉色很不好看,連忙問着來人,“你們旅團長呢?爲什麼堅持不到半天防線就被突破?”

“報告,八路軍集中了超過20門重炮在內的近百門火炮以及超過100輛戰車對我們的陣地發起進攻!我們的旅團長已經戰死!”

“八嘎!”

此時的桑木崇明此時異常的憤怒,旁邊幾人看向他的眼光讓他臉色鐵青,沒想到第一個出事的是自己的部隊。

但是就是這時,筱冢義男發現了一個大問題,“梅津君,現在八路軍明顯在正面進攻不是很厲害,兩翼卻集中了優勢兵力突破我們的防線,他們的意圖很簡單,就是打算把我們包圍在這裡,我們現在應該早就做決斷。”

“命令部隊立即開始撤退,現在不能再待下去,缺乏彈藥的我們,最後只會讓剩下的這幾萬皇軍精銳部隊喪失於此,這個後果我們承擔不了!”

梅津美治郎當機立斷的說道。

“梅津君,黃河怎麼辦?若是我們不渡過黃河,我們的部隊根本無法從西部的山地荒漠走出去!”

“安岡君,你帶着你剩下的戰車部隊以及幾個師團的工兵,先一步前往惠農縣搭建浮橋,並堅持到後撤的大軍到來!”

“嗨!”

“筱冢君,你的第十師團現在是戰鬥力最強的,我希望你能帶領你的部隊給大軍殿後!”

“嗨!”

一連串的命令陸續從梅津美治郎的口中說了出來,爲了避免大軍被圍的厄運,他選擇了撤退,放棄這場戰鬥。

。。。。。。

此時的銀川城已經沒有炮彈往城裡打了,因爲八路軍已經在開始進行反攻,戰場都被轉移到了城外。

而此時八路軍指揮部,卻依舊很忙碌,各個部隊都用電報不斷地把前線的情報傳達給指揮部。

“聽說日軍開始撤退了?”李衛國喝了一口熱茶,對着旁邊的陳庚說道。

“沒錯,剛剛偵察機傳來的消息,日軍大部隊有向北移動的跡象,十有八九是打算撤退了!”

“有點可惜了!本來還想全殲這股日軍,現在看樣子不是那麼容易了。這個梅津美治郎還真有魄力,不知道他是不是違背了他們司令部的命令私自撤退的,有着這樣一個對手還真是讓人頭疼!”李衛國挑了挑眉,在那感慨道。

“是有點麻煩,可是也沒辦法,日本將領裡面也不都是那種只知道武士道精神的莽夫,現在局勢明顯對日本人不利,梅津美治郎不可能看不出來。”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通訊員拿着一封電報來到了李衛國面前,不過李衛國看了有點哭笑不得。

看着李衛國那表情,陳更有點好奇,“衛國,這電報上說了什麼?你這一副表情!”

“振華的電報。老馮,振華在告你的狀,你要不要看看?”說完李衛國喊了喊一邊正在忙碌的馮達飛,手上的電報也遞給了陳更。

“什麼?振華告我的狀?我哪裡得罪他了?”聽到李衛國的話,馮達飛擡起頭來疑惑地說道。

“你倒是沒得罪她,你下面的航空部隊得罪他了!說你的飛機把黃河上的浮橋給炸了,雖然擋住了鬼子,也把他的部隊擋在黃河東岸,現正在東岸罵街呢!”

李衛國笑着說道,其實這就是部隊協調問題沒做好,所以纔會出現這種混亂,還好也不是大問題,雖然沒有浮橋,但是八路軍在附近也藏了不少船以備不時之需。

“真的假的?哪個王八蛋亂炸的,也不請示一下!”馮達飛張口就說道。

旁邊的一個參謀捅了一下馮達飛,低聲地提醒道,“政委,這是你同意了的,就早上的時候!”

這下馮達飛便想起來了,頓時有點尷尬。

。。。。。。。

不管指揮部如何看這件事,但是李振華這時真在黃河邊上看着那被炸燬的浮橋大罵道。要只是這一座浮橋被炸還不是什麼大問題,關鍵是附近三座浮橋就被炸了,這就讓他不樂意了,他的軍隊還沒渡過黃河,炸這麼早幹嘛?

要是日本人主動炸的還好,關鍵日本人還沒來得及炸,就被天上的八路軍飛機炸了,讓那些準備逃往對岸的日軍都被阻攔在了東岸,最後都被八路軍消滅或者俘虜了。

此時他兩個師的部隊都在黃河東岸,而且浮橋一沒了,註定着他的坦克這些沒法過河,即便是步兵過去了戰鬥力也會被削弱。

“司令員,我們找到了之前其他部隊藏好的船,不過都是小船,我們的野炮以及坦克等車輛肯定沒法過!”

就在李振華在那望着黃河興嘆的時候,一個軍官跑了過來並認真的說道。

“這敗家的航空部隊,炸橋也不說一聲!”

“振華,算了。事已至此,先讓步兵過河吧,剩下的部隊留在東岸阻擊敵人的增援部隊吧!”旁邊的曾中生勸道。

“讓27師過河,等打完了仗,我找老馮算賬去!”

就這樣,李振華手下的兩個師就留了一個28師在東岸,27師則是坐着一百多艘小船,分數批渡過了黃河。

由於船不大,造成27師的火炮大多留在了東岸,不過幸好西岸附近的小鬼子人數很少,也沒什麼重火力。

在解決了這些之後,27師就按照預定計劃去把38軍從日軍的包圍中解救出來。其實也算不上包圍,最多是對峙,因爲後面日軍沒有攻城,只是八路軍拖在了附近,讓38軍無法去威脅日軍的進攻。

跟38軍對峙的部隊是日軍26師團剩下的部隊、一個獨立混成旅團以及一個由四個大隊組成的一個福田支隊,人數在一萬七千多人的樣子。

之前雙方還是一個均勢,誰也不能奈何誰,但是27師的到來無疑打破了這個天平的平衡。27師突然出現在日軍背後,這讓日軍的也是驚慌不已,本來打算派兵去擋住後面的這支八路軍,但是正面的38軍一個師突然衝破了它的防禦。

這麼一來附近的雙方戰局就發生了極大地轉變,由於日軍兵力不足,就讓接近五萬多人的八路軍把其部隊分割包圍在了附近的兩個區域。

而這時日軍從銀川前線撤下來的一部分部隊也到了平羅附近,緊隨其後被八路軍第十一縱隊的三個師和寧夏守備師也追了上來,雙方在這附近十幾公里的地方爆發了大規模的混戰。

本來八路軍的67軍以及第十二縱隊也打算投入戰鬥的,但是卻在賀蘭附近被日軍第十師團的一個旅團死死地擋住了去路。八路軍數倍的軍隊猛攻了一天都未能攻破他們的陣地,這極大地牽制了八路軍的兵力。

於是在混亂中,梅津美治郎率領3萬日軍衝出了混亂的戰場,藉着臨時搭建起來的浮橋,在黑夜渡過了黃河,甩開了八路軍的包圍。

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199章 東征(九)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12章 北伐開始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159章 西征(二)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65章 大撤退(五)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197章 東征(七)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327章 天津(二)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160章 西征(三)第193章 東征(三)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231章 天津(六)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368章 交易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434章 交易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32章 boss出現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73章 崛起(四)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200章 東征(十)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196章 東征(六)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
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433章 中條山之戰(四)第410章 百團大戰(五)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199章 東征(九)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12章 北伐開始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159章 西征(二)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65章 大撤退(五)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515章 興安嶺雄風(十五)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92章 東陵盜墓案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197章 東征(七)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327章 天津(二)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388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四)第160章 西征(三)第193章 東征(三)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148章 一二八事變第136章 九一八(六)第533章 觀察團事件(七)第100章 漢中攻略(二)第231章 天津(六)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368章 交易第467章 華北大掃蕩(十六)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244章 奇襲太原第434章 交易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319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三)第147章 一二八事變(二)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316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第538章 親歷駝峰航線(三)第32章 boss出現第308章 第一次反掃蕩(二)第447章 除閻計劃(四)第404章 大同戰役(八)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105章 漢中攻略(七)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565章 戰平漢線(一)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73章 崛起(四)第593章 津浦線風雲(九)第200章 東征(十)第213章 激戰板垣師團(二)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480章 渡河戰役(三)第144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三)第196章 東征(六)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