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

“司令官閣下,不是一個師團,第14師團打算借鑑當年第5師團的攻擊路線,從平型關,進入山西,然後把第41師團解圍,再南下夾擊包圍我們的八路軍。

而東邊,11師團加上110師團,應該能衝破娘子關,這樣他們也可以解第36師團、第4混成旅團的圍。到時候我們手上就有五個半師團,加兩個混成旅團,雖然35、36、41三個師團損失了不少,不過足以解太原之圍,要是戰術運用得當,還可以把眼前的八路軍給消滅。”花谷正連忙解釋道。

“真的?八路軍不可能不在平型關駐兵吧?第14師團有把握在短時間解掉41師團的包圍?”巖鬆義雄擔憂的說道。

雖然當年板垣徵四郎帶着一個不完整的師團通過平型關橫掃山西的,但是後面卻被當時的八路軍副總司令李衛國以及中央軍的衛立煌在忻口打的大敗,而平型關就是當年的一個敗點。

而且巖鬆義雄從41師團發回來的電報得知,包圍的他們的八路軍起碼是他們的3倍以上,不然41師團肯定能突圍而出,就是因爲包圍的兵力太多,數次突圍失敗。巖鬆義熊雖然知道14師團的戰鬥力不弱的,但要是被八路軍給纏住,估計兩個師團都得陷在那。

他的想法是集中軍隊,打通正太線,先把他這裡的圍給解了,再考慮41師團那。他的方法比較保守,但明顯岡村寧次這個方面軍司令官的想法更大,要是真的成功,估計山西的八路軍會遭遇慘敗。

若是北線和東線都解圍了,算上太原城的日軍,那就是7個半師團,以及三個獨立混成旅團,除去損失,也有十幾萬軍隊,其中還有三個精銳師團。那個時候的八路軍肯定都很疲弱,要是他們日軍還有這麼強的軍力,甚至可能恢復他們去年在山西的疆域。

但這一切就是14師團能一舉擊潰包圍41師團的八路軍。

“14師團是我們帝國精銳的常設師團,當初在河南一舉擊潰了20萬中央軍,相信擊潰數萬的八路軍應該問題不大。”花谷正堅信道。

“希望如此吧,不然帝國損失會更大!”巖鬆義雄搖了搖頭嘆氣道。

在他看來岡村寧次的這個計劃十分冒險,成功了就是局面大好,失敗了,就是損兵折將。他們增派援軍,不可能瞞過八路軍,八路軍在山西的軍隊可不少,這場大戰,八路軍也集中了很多軍隊,顯然也不想失敗,肯定會增援。

而最危險的就是北同蒲這一路,若是大同八路軍南下,可能第14師團也得被圍住,到時候即便太原之圍被解,他們也得面臨去不去救的難題。

。。。。。。

陝西西安,郊外的機場上,8架運一運輸機正在這裡集合,除了這8架飛機,還有150名穿着航空縱隊飛行員軍裝的士兵站在這裡,爲首的正是劉震。

而在這的人,除了這150名飛行員,還有航空縱隊的很多領導,左權、黃公略、馮達飛都在,甚至李衛國也在。

在集合完畢後,李衛國來到隊伍面前,大聲地說道,“同志們,你們在場的一共150名飛行員,都是航空縱隊優秀的飛行員,你們中間有開戰鬥機的,也有開轟炸機的,還有開運輸機的以及地勤人員。

這次,選拔你們出來,是要賦予你們一項更爲重要的任務,這關乎着我黨未來的強大,以及能否早日把日寇趕出中國。我們剛剛跟美國達成了軍事援助協定,除了美國人主動給的那一部分,還有我們黨用僅有的黃金購買的機器設備以及請過來的技術人員,歸國華僑,而你們的任務就是把這些人和物都給我安全運送回來。

在這期間,你們不僅要穿越非常困難的駝峰航線,還會面臨國民黨政府的排擠,以及長久在外的孤獨,甚至付出生命。我希望你們能克服一切困難,我們黨還有根據地的所有軍民,以及淪陷區的百姓都需要你們去完成這項艱鉅而光榮的任務。

你們有信心嗎?”

“有!誓死保衛祖國,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任務!”只見在劉振的帶頭下,整整一百人在運輸機面前大聲地宣誓道,那聲音讓周圍的人都很動容。

“好,咱們黨就需要這樣的同志。我,李衛國在這裡保證,無論你們是生還是死,黨和人民不會忘記你們的功勞。當然我也希望你們都能安然歸來!”說道最後,李衛國認真地敬了一個禮。

他知道這一百人以及後面陸續派出去的人,可能會有三分之一或者更多的士兵無法平安歸來。駝峰航線的艱辛,他這個熟知歷史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除了惡劣的自然環境,還有日軍的攔截,一出事,基本是機毀人亡的下場,很難逃生。

在李衛國說完話後,左權來到隊伍面前宣佈着任命,“我代表八路軍總部以及航空縱隊司令部宣佈,任命劉震同志爲八路軍航空縱隊第一運輸師師長兼政委,負責帶領全師將士,安全把美援物資給安全運輸回來。”

“是,劉震在此保證,誓死完成任務!”劉震嚴肅地回答道。

這是八路軍臨時選出來的150名飛行員以及地勤人員,他們將飛往昆明,然後在通過駝峰航線到達印度。這8架運一運輸機,已經是八路軍目前最好的運輸機,航程並不能直接印度,只能中轉一次,而且他們第一次飛躍駝峰航線,所以不能在成都中轉。

十五分鐘後,隨着這150人相繼登上運輸機,他們的一場記憶深刻的征程也就正式開始了。

看着一架架飛機運送着150名優秀的士兵飛往遠處,李衛國心裡也很感慨,沒想到八路軍的飛行員居然也要去挑戰駝峰航線了。8架飛機的確不足,即便是滿負荷運載,一次也只能裝32噸物資,面對那麼多援助,這肯定不夠。

不過暫時八路軍也拿不出更多的飛機,而且也不確定這款飛機是否適應駝峰航線,要是適應後面就可以繼續增加;要是不適應,只能用美國的c-46運輸機。

美國人答應提供的c-46運輸機一共只有96架,協議上是每個月只提供4架,但是美國也知道僅靠四架運輸機,根本無法承擔援助的空運,所以美國人答應96架運輸機將在兩個月內全部提供給**,第一個月32架,第二個月64架。除了這些飛機,八路軍的飛機制造廠,也在擴大產量,以確保每個月能給第一運輸師20架運一運輸機。

不過即便這樣,運能依然不夠,到了第二年,由於戰場變化原因,美國人也主動開始給**運輸物資。

在飛機起飛後,看着一臉凝重的李衛國,左權不禁問道,“衛國,駝峰航線真的有那麼危險嗎?”

“非常的危險,我要說損失率能高達50%,你信嗎?”李衛國轉過頭認真地說道。

“不會吧?這麼大的損失率,豈不是我們的援助有一半的可能到不了?”左權驚訝道。

“其實這個損失率還有可能更大,一切都看我們的飛行員操作。駝峰航線要飛躍喜馬拉雅山脈,你要是以後有空去看看這座山脈,你就知道了。這座山脈充滿了強氣流、低氣壓以及冰雹、霜凍,你雖然沒開過飛機,但是也知道這對飛機來說有什麼後果吧!

至於援助損失問題,倒不用擔心。我們跟美國說好了,以到達西安的爲準確數字,中間的損失皆由美國承擔。”李衛國解釋道。

“那倒好,不然我們損失就大了!”左權慶幸道,不過他看着遠方的已經消失的飛機,也很惆悵。若是按照李衛國所說,也就意味着這些人中的飛行員有可能一般都回不來,長埋他鄉。這些都是他航空縱隊的優秀飛行員,要是損失太多,他心裡也不好受。

“即便是損失再大,也總得有人去做,順其自然吧!”李衛國看了一眼遠處蔚藍的天空,拍了拍對方的肩膀,就離開了機場停機坪。

。。。。。。

“他孃的,日軍真是大手筆,三個關東軍師團南下,怎麼一點消息都沒有?”此時的交城戰役指揮部,彭得淮正在指揮部裡不高興地罵着。

由於戰鬥進行的比較順利,此時晉中地區除了太原和晉中兩城,其他的汾陽、交城、文水、祁縣、太古等小縣城都已經被收復,以彭得淮的個性,自然就把指揮部從呂梁搬了過來。不過此時的彭得淮心情有點煩躁,就是因爲日軍關東軍南下的事,兩個師團投入到了山西戰場,剩下一個也在後面集結,顯然也打算投入進來。

他不是沒有預料到日軍會派援軍,但是沒想到會從關東軍直接派三個師團南下,這倒是有點出乎他的意料。

“老彭,這個事至於讓你這麼生氣嗎?”徐向淺在一旁笑着說道。

“能不生氣嗎?本來我的計劃是吃掉整個山西日軍,但是現在這麼來,我們要出重大失誤,估計山西日軍不僅吃不掉,還會讓我們自己損失慘重。他孃的,這個崗村老鬼子怎麼就突然這麼大魄力呢?

這很明顯是打算重複當年太原會戰的情況,想把我們一口吃掉啊!”彭得淮看着地圖罵罵咧咧地說道。

“岡村老鬼子有點想當然了,他的牙口可沒這麼好,即便是增加3個師團或者4個師團,想要吃掉我們,估計還差點事吧!”徐向淺不以爲意道。

“那肯定的,不過我之前的想法可能要落空了。給李振華髮電報,讓他把120師和第三裝甲師南調,既然第十四師團趕來,我就不介意把他一起包了。

還有讓賈恩溢他們那速度快點,儘快把第四混成旅團給我解決了,讓薄一玻的那個師去給我協助獨6師守住娘子關一線。告訴陳伯均和薄一玻,不要怕傷亡,也別怕浪費彈藥,只要給我守住娘子關,我親自給他們請功。我倒要看看是日本人先突破娘子關,還是我們先滅了太原的日軍。”彭得淮大聲地吩咐道。

“是!”

“首長,總部電報!”就在彭得淮下打完命令的時候,一個年輕人拿了一封電報過來。

只見這個年輕人只有20歲的樣子,長得很像某位偉人,此時穿着一身八路軍軍裝,若是把他的帽子摘下,就能發現他頭髮留的是個大中分。

“總部電報?我看看!”彭得淮接過電報,一邊看一邊說道,“援助談妥了?這個觀察團居然來了,有意思!”

“什麼意思?”徐向淺放下手中的放大鏡說道。

電報內容並不多,所以彭得淮很快就看完了,然後遞給了徐向淺,並說道,“跟美國人和國民黨的談判談妥了,美國人答應給我們提供數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航空縱隊那邊已經派人去運了。還有觀察團的事,美國那邊說服了老蔣,正式向我們派遣觀察團,明天就到。”

徐向淺看完後,簡單的說了三個字,“有意思!”

“對了,岸英,這裡有個內容提到你了,問你要不要去美國留學,美國政府答應在西點給我們幾個名額。你在蘇聯的學業不是中斷了嗎,趁這個機會再去深造幾年如何?”彭得淮突然對面前的那個年輕人說道。

那個年輕人正是毛岸應,在蘇日的中立條約簽訂後,就跟隨在蘇聯留學的那些人回到了國內。在抗大初級班上了一年的課,現在在八路軍前線指揮部擔任一個尉官參謀。

第167章 西征(十)第111章 夜襲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450章 後續(三)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9章 空閒之餘第5章 安仁之戰(二)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164章 西征(七)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70章 崛起(一)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111章 夜襲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167章 西征(十)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73章 崛起(四)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39章 在襄陽(二)第96章 入川(二)第191章 東征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84章 新年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324章 挺進冀中續和玉門石油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89章 喜事降臨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441章 汾陽協定
第167章 西征(十)第111章 夜襲第424章 皖南事變(四)第252章 南京大屠殺(三)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274章 挺進山東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122章 第二次反圍剿(六)第450章 後續(三)第428章 皖南事變(八)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551章 日軍的反擊(二)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526章 奪取新疆(四)第294章 徐州會戰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390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六)第9章 空閒之餘第5章 安仁之戰(二)第22章 武漢之戰(三)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164章 西征(七)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545章 太原光復(六)第70章 崛起(一)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237章 天津(十二)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111章 夜襲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167章 西征(十)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634章 武漢反擊戰(四)第123章 第二次反圍剿(七)第73章 崛起(四)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223章 激戰板垣師團(十)第248章 南京大屠殺第五一十三章 驚天計謀一第523章 奪取新疆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117章 第二次反圍剿(一)第133章 九一八(三)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168章 西征(十一)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156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二)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536章 親歷駝峰航線(一)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586章 津浦線風雲(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484章 渡河戰役(七)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382章 僞南京國民政府第189章 《莫斯科協定》第498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五)第264章 衛立煌來訪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118章 第二次反圍剿(二)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39章 在襄陽(二)第96章 入川(二)第191章 東征第465章 華北大掃蕩(十四)第84章 新年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324章 挺進冀中續和玉門石油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452章 華北大掃蕩(一)第89章 喜事降臨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441章 汾陽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