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

就在衛立煌計劃反攻緬北的時候,美國人也把合作的意向傳達到了南洋縱隊,並且答應提供6000支美式春田步槍,以及800萬發子彈等大量的武器彈藥。但前提是,南洋縱隊必須在日軍後方襲擾其交通線,讓緬北日軍無法發揮其最強戰鬥力。

對於美國人白送彈藥,林標自然是很高興,即便沒有武器彈藥援助他也會打日本人,有了援助就可以放開打了。

因此,林標展開了一次大會,讓緬泰境內的南洋縱隊的師級以上指揮官回來開會,商討接下來如何利用遠征軍吸引日軍目光的機會,對兩國境內的日軍和泰軍、緬軍發起反擊,擴大根據地。

這次會議,其實也就是加強對這些部隊的控制,宣揚**中央傳達而來的中心思想。

現在南洋縱隊發展十分迅速,算上越南、老撾、馬來亞的游擊隊總共都有30多萬了,實力十分的強大。其中緬泰境內就有近20萬,實力也是南洋縱隊中最強的。美國所說的十幾萬人是指的在緬甸境內的人數,在泰國境內還有五六萬。

不過因爲南洋縱隊活躍的地區對外聯繫比較麻煩,加上是游擊隊,武器不僅雜亂,還很缺。30多萬軍隊,槍支一共不到25萬;而這些槍,像漢陽造、春田式、38式等一類的步槍不到15萬支,其他的槍都是都是老古董了。

然後就這30多萬游擊隊,卻有48個師的編制,可謂之多。不過很多師大多隻有3000到6000人,只有南洋縱隊核心的15個師人數有8000至12000人。而這15個師第一軍有7個,第二軍有5個,第三軍(越共軍隊)1個,第四軍(馬共)1個,第五軍1個(緬共)。

這15個師的裝備也是南洋縱隊中最好的,戰鬥力自然很強悍,進攻那些在南洋算得上中小型城市的任務只能他們去完成。其他的那些師都是從這15個師分出去的一部分人去各地發展起來的遊擊武裝,說是師,可這些師火炮也就只有迫擊炮以及日本人小鋼炮,而且數量都很少,最多的不超過5門。

而且一半多人都沒槍,而是用的弓箭、長矛、大刀,可以想象這些師的裝備有多差。當然在雨林地區,弓箭這些的威力有時候不亞於步槍,所以即便是那15個主力師裡面,也都有不少人使用弓箭。

這種會議肯定得選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開,清盛郡自然就是一個合適的地方,這裡是南洋縱隊的一個羣衆基礎非常好的一個地方。別看地處叢林深處,又被日、泰聯軍給封鎖,但是清盛郡的還是比較繁華的。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商鋪,無一例外,所有字都是用漢字書寫的。

這些商鋪都是逃難的華人開設,賣的也都是一些小東西,通用的貨幣也比較雜,除了泰銖,銀元在這裡也很流行,至於英鎊、美元這些則很少見。至於法幣,則因爲貶值太快,當地人都放棄使用。

對於混亂的貨幣,南洋局也想去改,但覺得很麻煩,也就暫時用着泰銖和銀元。

走在清盛等南洋縱隊根據地的大街上,漢語是最常用的語言,這些地方靠近中國,在以前中國的封建王朝,這些地方曾經屬於過中國。所以很多人都會漢語,華人不必說,肯定是最常用的,其他人則是因爲根據地的規定,便學習了漢語。

“丹東,我聽說緬共支部最近有點人心不穩啊,不少同志可都開始向我們南洋局總部反映了。你這個緬共總書記是不是得發揮點作用,現在正是我們發展的大好時機,希望你們別錯過這次機會。”

在清盛郊外鄉間道路上,作爲南洋局書記的林標正平淡地問着旁邊那位緬共領導人德欽丹東。

旁邊有着不少持槍警戒的士兵,遠處則有不少農民正在田間勞動。清盛郡不像泰國南部地勢比較平坦,這裡則是以山地爲主,水田都是以梯田形式存在,山坡有不少地方則是被開闢出來種植茶葉等經濟作物。

糧食一般是自己食用,多的也會賣到中國境內,去換取一些生活必需品。至於茶葉大多都是用於出售,不過賣的地方就多了,不僅可以賣到中國,還能賣到緬甸、泰國等日戰區。

聽到林標的話,德欽丹東就知道這事肯定瞞不住,對方的語氣很平淡,但在他看來,卻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奏。

爲了不讓這些老大誤會,德欽丹東趕忙解釋道,“林書記,你放心,這次我回去就會好好整頓黨務,確保能團結一致抗日。”

德欽丹東是緬共總書記,在緬共的地位很高,可是現在的他卻在林標面前姿態放得很低,生怕對方生氣似的。這也很正常,別看現在緬共有7個師的游擊隊,但總人數也不過4萬人,而且戰鬥力最強的那個師指揮權不在他手中。

平時執行不違背南洋局的命令時,他能調動這個師,但要是跟南洋局意見相左,他就無法命令這支部隊執行他的命令。南洋局不僅在軍隊上,在緬共內部的影響力也很大,不少人都親中。當然德欽丹東也親中,不過他畢竟是一個黨派領導人,很多事不能亂來,得保證內部團結。

對於德欽丹東的話,林標沒有在意,而是繼續說,“我聽說你們內部有人擔心,我們後面會把緬甸吞併了吧!”

“啊!”聽到林標這句話,德欽丹東臉色大變,他沒想到對方連這個事都知道。他雖然沒有回答是否,但從他的表情,林標就知道了答案。

看到對方這個樣子,林標心裡鄙視不已。要是放在幾十年前,或許**還打算吞併緬甸,畢竟是個不錯的地方,而且還能打通西南地區的出海口,多好。不過在這個年代,吞併這麼大一個國家肯定不行,而且現在**都還沒掌握中國,要是此時**掌握了中國,吞併也能行。

緬甸此時也有一千多萬人,60%的人口都是緬族,這就是最大的不穩定因素,總不能全給殺了吧。

“我這也給你透一個底,那些被英國從清王朝以及民國時期從中國割去的領土,我們都會收回,其他的我們不會佔領,反而會扶持你們緬共執掌緬甸大權。”林標淡淡地說道。

聽到林標所說要收回那些領土,德欽丹東臉色也很難看,他就知道南洋局不會放棄那些領土的。要是把那些領土收回,緬甸領土至少比現在少三分之一。現在的緬北,還有跟中國交界的很多領土都屬於中國,只是被英國人花了近百年給割佔了不少。

彷彿沒看見德欽丹東難看的臉色,林標繼續說道,“不過你們放心,我們會給你補償的。泰國現在支持日本人,戰後肯定會受到制裁,我們後面會把泰國西北部的一些地區給你們。至於其他地方,就看你們自己有沒有能力去搶了,搶到的就是你們的。”

“真的?”聽到這個保證,德欽丹東臉色瞬間陰轉晴。

緬甸北部和東部本屬於中國的領土也都是一些山區,比較貧瘠,不然之前清王朝以及國民黨政府也不會輕而易舉的就給讓了出去。不過泰國西北部卻是好地方,在他看來,起碼比撣邦高原以及緬北地區好不少。

“我可什麼也沒說,也不會留下什麼紙質證明。我希望你回去好好整頓一下你們內部,要是還是讓我知道你們中間有人還對我們領導緬甸革命不滿的話,我不介意換一個人來執掌緬甸。”林標認真道。

“是,明白,我明白!林書記那德欽昂山、吳努等人呢?他們在緬甸的呼聲很高,我擔心他們後面會影響緬共執掌緬甸大權。”德欽丹東竊喜道。

“這個事你自己解決,別忘了,你們是把驅逐英日爲目標的革命力量,只要是親英,還有親日的,都是民族罪人。”林標提醒道。

“明白,明白!”聽到林標剛纔那麼一說,德欽丹東連忙點頭道。

能作爲一黨領袖的人,也不是傻子,言外之意就得靠他自己去揣摩了。

把泰國放出來作爲給這些南洋gcd作爲補償是李衛國的建議,畢竟從他們手上割佔一些領土,即便是那領土幾十年前不是他們的,擔心裡也會有牴觸心理。把泰國一部分領土給他們作爲補償,這就是‘打一棍子,再給個甜棗’,吃相也就不會很難看。

要怪就怪泰國倒黴,誰讓他加入了軸心國,要跟日本鬼子混在一起呢。此時緬甸人可是對泰國也很不滿的,就是因爲之前侵略緬甸的除了日軍,還有泰**隊。

前世泰國因爲當牆頭草,最後從軸心國變成了同盟國,可謂一下就洗白,還從日本人那裡拿了幾億美元的戰爭賠款。這一世,李衛國可沒打算放過泰國。

對於泰國的領土,他倒是沒多大興趣,最多把現在南洋縱隊核心根據地的清盛等地納入中國領土,其他地方他不打算摻和。不過他不打算摻和,但不代表他不會指使其他人去摻和,對於泰國領土,相信緬甸、馬來西亞、柬埔寨、老撾都會有興趣,至於被瓜分成什麼樣子就看幾家有多大能力了。

李衛國的想法可把主席等人嚇了一大跳,沒想到他直接這麼幹,讓幾個小弟去瓜分一個國家。少數幾個知情的人都認爲李衛國這招太絕了。

先不說四國瓜分會不會相互產生矛盾,就他們瓜分泰國的事肯定會是一件大事,到時候也就沒多少人會關注,中國邊境南移的事。至於後面會不會引起美國干涉,那就不是李衛國關心的事了,反正美國要真的干涉,他就會建議中央給這幾國提供武器彈藥,他還就不信,美國人能把這幾國都給推翻不成。

現在有南洋局存在,等日本人投降後,南洋肯定會爆發很多戰爭。南洋局扶持的都是gcd,英法等國肯定不想放棄對這些殖民地的統治,到時候肯定會有不少戰爭爆發。所以現在林標給這些開的都是空頭支票,連**自己現在還只是偏居一隅,除非能早日統一中國,不然很難給這些gcd援助。

。。。。。。

納妙拉,緬甸西北的一個小城,位於胡康河谷的西北部,往東南方向,東邊就是著名的野人山。野人山並不是單指一座山,而是整個以整個胡康河谷爲中心方圓數百里地區的統稱。

胡康河谷,其實就是一個盆地,因爲塔奈河等四條河流流過而形成的一處谷地。盆地地形自然周圍都是山,又是密支那的西邊屏障,因此這個谷地自然成了日軍在緬北駐紮的重要地方,負責防守的就是日軍第18師團一部。

隨着侵略戰爭越打越吃力,日軍把開戰前很多甲種師團都給拆分了,本來擁有四個步兵聯隊的18師團也沒能避免,現在也成了三單位師團。

不過即便是這樣,18師團依然有兩萬餘名士兵,戰鬥力也很強悍。所以這次衛立煌不僅出動了新一軍兩個美械師,還出動了對地形較爲熟悉的200師從東邊翻越野人山,配合行動。包括新編第六軍的新編22師也隨時待命,若有需要也會南下支援。

納妙拉並不是什麼重鎮,東南邊的新平洋(今譯欣貝延)、孟關纔是日軍防守的重點,這裡只有不到一箇中隊的鬼子駐紮。在他們到來的時候,這些鬼子就已經撤退了。

“軍座,緬甸游擊隊的代表來了!”就當孫立人到達納妙拉的時候,就聽到了這個消息。

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191章 東征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2章 汝城之戰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195章 東征(五)第74章 崛起(五)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199章 東征(九)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49章 平叛第32章 boss出現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451章 後續(四)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2章 汝城之戰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208章 諜影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164章 西征(七)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324章 挺進冀中續和玉門石油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88章 陝北(二)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529章 觀察團事件(三)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568章 戰平漢線(四)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328章 天津(三)第163章 西征(六)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182章 長征(三)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
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552章 日軍的反擊(三)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191章 東征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82章 第一次反圍剿(八)第325章 玉門石油(二)第2章 汝城之戰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548章 43年的到來(三)第419章 百團大戰(十四)第17章 北伐之戰平江(三)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195章 東征(五)第74章 崛起(五)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7章 安仁之戰(四)第572章 戰平漢線(八)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199章 東征(九)第459章 華北大掃蕩(八)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320章 長治之戰(一)第49章 平叛第32章 boss出現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236章 天津(十一)第451章 後續(四)第392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圍剿(八)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2章 汝城之戰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203章 西安事變(二)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208章 諜影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164章 西征(七)第152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四)第355章 綏寧會戰(十五)第324章 挺進冀中續和玉門石油第590章 津浦線風雲(六)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235章 奇襲太原(四)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88章 陝北(二)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549章 43年的到來(四)第529章 觀察團事件(三)第33章 未來的根據地第171章 西征(十四)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568章 戰平漢線(四)第505章 察哈爾反擊戰(三)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79章 第一次反圍剿(五)第212章 激戰板垣師團第143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258章 白銀銅礦第380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二)第328章 天津(三)第163章 西征(六)第292章 洛陽會議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182章 長征(三)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52章 武漢起義(一)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