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

蘭州兵工廠,今天迎來了一撥不一樣的客人,只見李衛國帶着陳嘉庚等人來到了這個西北最大的,或者說是此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

由於產量的繼續提升,蘭州兵工廠此時早已成了國內的軍工巨無霸了(僅在中國而言),其一個兵工廠的武器產量已經超過了國民黨轄區內所有兵工廠的一半往上還要多,論單個兵工廠已經是第一了。

這得益於中共對於工業的重視,而且由於戰爭年代,很多資源都是優先供應軍工企業,每年生產的銅礦、鋼鐵都大量往這運送,然後再製造成武器和彈藥,運往前線部隊的手中,成爲殺敵的利器。

爲了讓陳嘉庚知道中共的實力,或者是讓其下定決心跟中共合作,中共便向其開放了這座兵工廠,允許其參觀。

對於這座兵工廠,國民黨以及日本人都沒有特別詳細的資料,只知道規模很大,即便有間諜混入,但只能在一個小空間活動,因爲兵工廠的防衛很嚴的。各個車間的工人是不允許去其他車間的,所以間諜也無法一窺整個兵工廠的全貌。

“李總司令,你這是帶我來的什麼地方?”

陳嘉庚一行人的車隊停到蘭州兵工廠的大門處後,車裡的陳嘉庚看見眼前這一片碩大的廠房,驚訝中帶着疑惑問道。

由於兵工廠的大門處寫的不是‘蘭州兵工廠’幾個大字,而是一串數字代碼。就像這個兵工廠的代碼是‘111’,內部稱爲‘111廠’,對外則稱呼爲‘蘭州機械製造一廠’,至於蘭州兵工廠這個叫法,則是李衛國等人的叫法。

這也是李衛國借用了前世新中國建國後的方法,通過以數字來名字,這樣就能麻痹敵人的間諜,防止泄密等。不僅這個兵工廠,其他的所有軍工企業都是這麼稱呼的,反正外人看來就是一堆數字,或者某某一廠、二廠這種單調簡單的稱呼。

這也是爲什麼陳嘉庚很疑惑的原因,雖然不知道這個廠是什麼工廠,但從外面的守衛可以得知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而且士兵還在仔細檢查他們的車輛,最後在覈對之後,大門就大開着,對他們的車隊放行了。

“陳老先生,你進去看看就知道了。”李衛國沒有正面回答,只是笑着說道。

帶着疑惑的陳嘉庚見對方不明說,便忍住好奇,跟着車子一起進入了在他看來有點神秘的工廠。

一進去他就驚訝了,從外面根本無法看清全貌,只知道里面有着很多的廠房,這纔剛進來就刷亮了他的眼睛。

只見裡面空間非常的大,到處都是忙碌的車輛在廠區的道路上行駛着,不是還有一隊隊拉着軍犬巡邏的士兵,這是在外面無法看見的。在李衛國的帶領下,他進入了車間裡,他這才知道這是一座兵工廠,相對於在西安見過的那個兵工廠,這個大的不止一點半點。

“李總司令,這是你們的兵工廠?”陳嘉庚這才明白過來。

“沒錯,這座兵工廠纔是我們中共轄區內最大的兵工廠,它的產量比其他兵工廠的產量加起來還多,也是我們八路軍能在華北地區與日軍打這麼多場仗的根本。

你覺得如何?”李衛國此時有點得意地說道,這些工廠基本都有他的心血,看着在自己的努力下,中共有了這麼多工廠,他心裡也是有點自傲的。

有了這些工廠,中國纔不會是歷史上建國之初的一窮二白,工業基礎基本爲零,除了造桌碗瓢盆,其他的車子、飛機都沒法造。

“有點震驚,我沒想到國內還有這麼大的兵工廠,就憑這個車間就能看出這個兵工廠的規模,看來我之前所說都很保守。跟這個兵工廠相比,貴黨在西安的那個兵工廠,根本不值一提吧。”

陳嘉庚摸着那有點熱度的機器,不禁感慨道。曾幾何時,他也希望能夠實業救國,可是在南洋那個地方,根本不現實,英國人根本不允許發展重工業,也沒條件發展重工業。

即便是陳嘉庚現在的公司,也主要是經營橡膠、銀行等一些業務,對於層次再高點的工業,他根本沒有涉及。

而在李衛國的到來,除了兵工廠的領導層來了,其他的人員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着。就在李衛國的旁邊,那些工人對李衛國問了聲好,就繼續在加工者手上的產品,看着旁邊的半成品,應該是一挺37式通用機槍的一部分。

“陳老先生,西安你之前看見的那個兵工廠只是負責生產輕武器以及子彈等,重武器這些主要在這邊。

而且我們在蘭州附近有個年產鋼鐵近百萬噸的鋼鐵廠,兵工廠放在這裡,生產這些更方便,待會我們也可以順便去看看。”

“什麼?”李衛國那風輕雲淡的話,在陳嘉庚聽來,那就不一樣了。近百萬噸產量的鋼鐵廠意味着什麼,那可是工業實力的象徵,更多的鋼鐵產量意味着你就能生產出來更多的東西。

雖然這個數據跟日本相比相差太遠,但跟國民黨比那就是甩了對方几十條街,難怪陳嘉庚這麼驚訝。

由於太過驚訝,他手上拿着的一個剛剛生產出來的產品都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後,他連忙彎腰撿起來,給好好的放在了原來的地方。

這次陳嘉庚的蘭州之行,註定讓他那本就不平靜的心更加混亂,而且這還是開始。接下來,李衛國還帶他去看了玉門那個年產40萬噸石油的油田,總之這一切都讓陳嘉庚對中共的看法大逆轉,當然更多的則是激動。

雖然陳嘉庚後面並沒有確切回覆合作的事情,但是其女婿李光前卻是找李衛國談了一次,並表示回去之後就給陳嘉庚做工作,促成相互之間的合作。而且作爲誠意,他願意給南洋華人統一戰線提供50萬元的物資。

雖然不是陳嘉庚答應的,但是對於中共來說也算是一個還能接受的開始,李光前都跟中共開始合作了,作爲岳父的陳嘉庚相信也無法真的不幫忙。

由於在中共這裡受了太多的刺激,本來陳嘉庚打算去山西看看的想法也就放棄了,而是直接回了重慶,會和其他南僑總會的人回南洋商討中共所提的事了。

而對於總共可能與南僑總會的聯手,老蔣還不知道。因爲他派去跟隨陳嘉庚的中統特工在西安就被嚴密監控起來,陳嘉庚的所有出行他都沒跟隨,所以對於陳嘉庚等人與中共到底談了什麼,他也不知道。

。。。。。。

綏遠集寧,相對於大同那邊的圍城,八路軍在這裡卻是在跟日軍展開大規模的激戰。雙方超過500輛坦克以及裝甲車在這附近交戰,除此之外數萬騎兵和步兵也在上演激昂壯闊的戰爭場面。

集寧城根本沒有大同那樣高大寬厚的城牆,加上軍隊多是機動部隊,日軍再傻也不會讓數百輛坦克在城裡等着被炸,所以註定城外才是交戰的主戰場。

就在不久前,雙方又在集寧以西的一處草原上爆發了超過300輛坦克的交戰,槍聲、爆炸聲一直沒停過,基本上每分鐘都有一輛坦克或者裝甲車被摧毀。

八路軍倚仗的就是坦克的性能好,裝甲比日式坦克的要厚;日本方面則是用數量以及士兵的鮮血來應對,之前數次與蘇式坦克的交戰,也讓日本人發現了t-26坦克的一些弱點,這次日軍就利用這些弱點來攻擊八路軍的蘇式坦克。

雖然戰鬥最後以八路軍的勝利告終,但八路軍也付出了比較慘重的代價,最終以78輛坦克和裝甲車被擊毀,換來了日軍坦克的全殲。這一仗之後,日軍在綏遠的那個不滿編的戰車師團基本廢了,綏遠的草原也註定成了八路軍坦克馳騁的地盤。

此時的戰鬥早已結束,但空氣中還是瀰漫着濃重的血腥味和硝煙味,那些活着的士兵踩着那些被雙方坦克壓出來的肉泥打掃着戰場,扒開坦克的頂蓋,看看裡面是否還有人活着。要不是他們早已見識過了戰爭的殘酷,就這些場面就足以讓他們嘔吐不止。

此時的八路軍跟日軍的機械化部隊都有一個怪象,那就是雙方的坦克部隊都不會單獨出現,一定要跟着一些步兵,特別是日本人更明顯。這就造成戰場除了超過200輛坦克殘骸躺在這裡,還有大量血肉模糊的雙方士兵屍體。

看着那些忙碌的士兵,作爲師長的吳光浩此時也很沉重,他的部隊這次損失了78輛戰鬥車輛,可謂元氣大傷。差不多一個坦克團就這麼沒了,本來八路軍的坦克生產速度就不是很快,突然損失這麼多,想要補充上來起碼得一個多月。

“來人,給何軍長髮報,就說第一裝甲師全殲日軍坦克部隊,綏遠的草原從現在開始屬於我們八路軍了。”

戰場上,吳光浩對着旁邊的屬下認真地說道,這是一種自信,也是一個標誌。

綏遠戰場,最讓八路軍擔憂的就是日軍的這支坦克部隊,但隨着日軍坦克部隊的主力在這裡被消滅,草原上已經沒有能擋住八路軍機械化部隊的日軍存在了,除非日軍肯把東北的戰車師團調到華北。

吳光浩的這封電報,可謂拉開了綏遠大戰的序幕。之前由於日軍的坦克部隊一直避而不戰,讓八路軍根本無法集中兵力進攻集寧等地,就是擔心日軍的坦克部隊突然殺出來。

但是現在這個擔心沒有了,隨着日軍第三戰車師團大部被殲,八路軍就開始進攻集寧這個綏遠最東邊的城市,也是日軍在綏遠爲數不多的據點之一。

沒有了日軍坦克的威脅,日軍、僞蒙軍的騎兵就失去了保護傘,在八路軍的騎兵以及機械化部隊的進攻下,只能潰敗。

。。。。。。。

第三戰車師團的大敗,也讓北平的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大感不妙。由於綏遠對於大同的重要性,只要日軍在綏東還有大軍存在,大同就能多一份保障,八路軍打大同也會顧慮重重。

但現在綏遠的第三戰車師團的主力損失殆盡,這讓之前還能保持平衡的天平瞬間偏向八路軍那邊,會產生什麼後果,多田駿不是不知道。

“司令官閣下,我們必須支援綏遠,不然這麼下去,綏遠以及大同都得丟失,駐蒙軍也將名不副實,大本營責備下來,我們肯定難辭其咎!”華北方面軍司令部裡,方面軍參謀長笠原少將對着多田駿認真地建議道。

“笠原少將,你覺得如何增援?”多田駿反問道。

“司令官閣下,我們可以抽調至少一個師團的兵力增援綏遠、大同一線。若是可能的話,抽調一個戰車師團南下,現在我們與蘇聯也結束了衝突,戰車師團都集中在滿洲國境內純屬浪費。”笠原少將認真地說道。

雖然多田駿不是很贊同這個方法,但爲了保住綏東以及大同等地,他最後還是從110師團抽調了一個旅團加上一個獨立混成旅團,加上方面軍直轄的一個戰車大隊,前往支援大同的戰鬥。

。。。。。。。

“老總,據可靠消息,日軍從石家莊、邢臺、保定一帶抽調了超過一萬多人的日軍部隊前往大同一帶。”

就在日軍的調動剛展開沒多久,八路軍前線指揮部就知道了這個消息,一封有關調動部隊的電文資料也放在了彭得淮面前的辦公桌上。

“小鬼子這是打算跟我們在綏遠那裡掐一架嗎?既然鬼子想要增援,我就得讓他的增援不能成功。

老徐,之前咱們制定的那份破襲戰計劃,我看就可以實施了,我看鬼子還有沒有多餘的兵力去支援綏東、大同一帶。”彭得淮喝了一口水,笑着說道。

也正是他的這個命令,讓一個新的百團大戰在在華北展開。開始彭得淮的意思只是牽制住日軍的援兵,結果後面的發展也就不受控制,規模越來越大。

由於時間原因,後世的史學家把40年前八個月華北地區爆發的戰鬥,成爲‘百團大戰’,包括北同蒲線以及大同等地的戰也成了‘百團大戰’的一部分。

這一系列戰鬥,八路軍前前後後投入了一共50多萬軍隊。十五個縱隊(軍),有13個捲入了這場戰鬥,規模之大,實屬全面開戰以來,華北地區最大的戰鬥。

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64章 大撤退(四)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64章 大撤退(四)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601章 興安嶺雄風(一)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34章 衝突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38章 到達襄陽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266章 綏西攻防戰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158章 西征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110章 中東路事件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34章 衝突第89章 喜事降臨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327章 天津(二)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299章 援助(二)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2章 汝城之戰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559章 日軍的反擊(十)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47章 平叛(二)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69章 家的感覺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
第446章 除閻計劃(三)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83章 第一次反圍剿第64章 大撤退(四)第537章 親歷駝峰航線(二)第210章 紅軍改編(二)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64章 大撤退(四)第521章 收復外蒙(八)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601章 興安嶺雄風(一)第260章 晉綏根據地第624章 攻克濟南(七)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400章 大同戰役(四)第34章 衝突第481章 渡河戰役(四)第276章 挺進山東(三)第30章 漢陽兵工廠第353章 綏寧會戰(十三)第389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五)第591章 津浦線作戰(七)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405章 大同戰役(九)第116章 中原大戰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38章 到達襄陽第121章 第二次反圍剿(五)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266章 綏西攻防戰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311章 第一次反掃蕩(五)第562章 日軍的反擊(十三)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280章 晉東南之戰(四)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158章 西征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110章 中東路事件第28章 武漢之戰(九)第323章 挺進冀中(一)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34章 衝突第89章 喜事降臨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76章 第一次反圍剿(二)第140章 谷城起義(二)第211章 第八戰區第327章 天津(二)第91章 東陵盜墓事件(續)第435章 閻錫山的動搖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271章 綏西攻防戰(六)第299章 援助(二)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619章 攻克濟南(二)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2章 汝城之戰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542章 太原光復(三)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495章 中國軍人在緬甸(二)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216章 激戰板垣師團(四)第635章 武漢反擊戰(五)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381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三)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360章 綏寧會戰(二十)第559章 日軍的反擊(十)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47章 平叛(二)第262章 晉綏根據地(三)第580章 緬甸反擊戰(六)第69章 家的感覺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576章 緬甸反擊戰(二)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474章 珍珠港事件(二)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494章 中國軍隊在緬甸(一)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