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吳佩孚的軍隊在賀勝橋被北伐軍打的丟盔棄甲後,他就帶着潰敗下來的軍隊退往了武漢。
武漢是武昌、漢口、漢陽的總稱。武昌位於長江南岸,漢口位於長江北岸,漢陽位於漢水和長江的匯口兩岸。武昌素爲湖北省政治中心,堅固城牆,周圍約達六十華里,城高約二丈有餘。城內有蛇山橫貫其間,居高俯瞰全城。城北靠近長江,東有沙湖,南有洪山,西有南湖。城郊地勢平坦。武昌是華中地區交通樞紐,形勢險要,是易守難攻的古城,爲軍事上必爭之地。
吳佩孚逃回武漢後,即行重新部署,調集全部有生力量,加築防禦工事,策劃固守武漢三鎮,企圖依賴長江天險和武昌的高牆深溝,孤注一擲,作最後掙扎。
此時正在武昌湖北軍政府的吳佩孚,正面臨着人生最大的一次失敗。想想之前年輕時投筆從戎,加入了當時的北洋軍,從排長、連長、直到現在的北洋直係軍閥的首領,一舉一動無時不影響着中國的時局。
然而年初吳佩孚沒有聽從部下張其鍠、蔣方震的建議,執意對湖南用兵。雖然開始順風順水,驅逐了唐生智,但隨着廣東革命政府的出兵,一切都變了。
湖南戰場被北伐軍打的落花流水,不到一個月,湖南就被北伐軍拿下了。即便自己派遣了自己的主力部隊南下增援,但也在北伐軍的進攻下,損失慘重。到了現在只能退守武漢,等待之前競爭對手孫傳芳的增援。
。。。。
與吳佩孚的傷感不同,北伐軍現在士氣正盛,國共兩黨也是精誠團結,在一個接一個勝利的刺激下,一直追着吳佩孚的軍隊打。經過數次激戰以及急行軍,北伐軍在九月一號,正式包圍了武昌,這個軍事重鎮。
對於北伐軍的來勢洶洶,吳佩孚也不是沒有準備,在其逃回武漢後,也在加緊部署軍隊,防守武漢。其中以陸軍第3、第8師和中央第25師等部守備武昌;陸軍第14師守備漢陽、漢口;另以湘軍殘部在金口,武衛軍和河南第10師在陽邏、黃岡,湖北暫編第2師和河南暫編第2師在蔡甸、沙洋,第13混成旅、浚滑游擊隊等部在漢口附近地區,保障武漢的安全。
防守武漢周圍的吳佩孚軍隊,粗略的計算一下,也有着十幾萬人。爲了確保拿下湖北,北伐軍也是很拼,集中了第一軍、第四軍、第七軍、第八軍四個軍一共二十萬人(北伐前只有六七萬人,在北伐期間大肆擴編,就擁有了這麼多,就連獨立團現在就有4000餘人,補充團都有快5000人了。)
當然也並不是這麼多人一起去圍武昌城,敵人都分兵了,北伐軍也不會把軍隊都集中在一塊,那犯了兵家大忌。真正參與進攻的是第四軍以及第一軍和第七軍的一部分,一共十萬人左右,在清理掉城外周邊的敵人後,直接把武昌城給圍住了。
武昌的位置,在長江東邊,所以它的西側以及北側都是臨着長江,真正被包圍的只是武昌的南面以及東面。不過在看到武昌的城牆後,北伐軍就很識趣的沒有立即進攻。誰叫城牆太高,敵人還在城外挖了不少戰壕,對於缺乏攻城重武器的北伐軍,還真有點困難。
武昌城外南邊臨近長江的一個陣地上,李衛國以及他的補充團就在這裡。
“這次攻城恐怕不是那麼好打了!”徐向前觀察了周圍敵人的防守佈置之後,一臉嚴肅的說道。
“的確!別看城牆不是很高,但敵人防禦陣地佈置得很好,階梯佈置,讓敵人的火力得到了最大的保護,而且還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最關鍵的是,我們這邊缺乏攻城的重武器,是有點不太好打了!”李衛國也難得漏出了沉重之色。
“吳佩孚的軍隊裡,能人不少啊!”徐向前不由得感嘆道。
“那是肯定的,北洋軍閥裡,奉系的軍官很多都出自奉天講武堂;直系和皖系的軍官大多出自保定軍校,沒看見我們學校的高層以及我們的上司很多都是保定軍校畢業的嗎!
保定軍校,就不用我再去多解釋,裡面出來的軍官大多都是抱着保衛國家的念頭,可是在北洋這個大染缸裡,都給染壞了,很多人都失去了當初參軍的想法。
未來的中國,將是我們黃埔的天下,保定已經老了。當時風流人物非我們莫屬了!”李衛國自信的說道,歷史上未來的幾十年,國共雙方的高層裡,大多都與黃埔有關,黃埔軍校算是孕育了國共兩黨許多出名的將軍、甚至元帥!
(注;民國時期國內有名的軍校,首推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前期是保定系的天下,後期則是黃埔系(老蔣在北伐後繼續開着黃埔軍校)的天下。當然中間還有着一些比較出名點的軍校,包括奉天講武堂、雲南講武堂等)
“團長也是好雅興,大戰即將到來,你也不見有多着急!”陳賡看着意氣風發的李衛國,不禁說道。
“着急也沒用,這個時候,我們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打是不可能的了,打武昌我們最好是圍困,敵人會先撐不住的。”歷史上這場戰鬥,打了一個月多才結束,就算現在多了一個李衛國這個變數,也不會影響太大,因爲光憑75毫米的火炮,根本沒法對敵人造成太大傷害。
“你說的沒錯,這個時候我們強攻,實屬不明智,不過具體怎麼打還是得上面的人說了算。”
就在北伐軍包圍了武昌之後,前幾天一直沒有發起大規模進攻,都是在等部隊集結好了纔會有行動。
就在包圍的第三天和第五天,北伐軍發起了兩次較大的進攻,但除了丟下不少屍體在城牆下,並沒有對武昌造成太大的影響。而爲了進一步打擊敵人,第八軍在九月五號發起了對漢陽的進攻,在此期間,吳軍的湖北暫編的第二師臨陣倒戈,並被改名爲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參與對吳佩孚軍隊的進攻。
這算是一個不錯的好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