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

“什麼?這算是什麼意思?感情他胡宗南和陳誠的部隊都在旁邊看戲,讓我們兩個集團軍去打這場戰鬥?”

宜昌,邱清泉還沒入城就聽到作爲此次反擊戰的總指揮陳誠的電報,當場一看,那他暴脾氣就直接發飆了。旁邊正在前進的士兵看見他在那發飆,也都忍不住多看了一眼,然後再繼續前進。

“雨庵,你就消消氣,沒什麼大不了的。你之前不是說,要大展雄風,現在有人給了你這個機會,你這又說三道四了。”杜聿明臉色也不太好看,但不像邱清泉直接破口大罵,看得挺開。

“那根本不是一回事,行嗎?”邱清泉不高興道,“我就看不慣他們這麼做,日軍纔多少人?湖北和湖南北部也就5個師團和1個獨立混成旅團,滿打滿算日軍也最多十萬人,而且還分開的挺遠。

在我們正面就有三個師團的日軍,其他方向纔多少日軍?他們手上有多少人?胡宗南的第33集團軍和陳誠的第10集團軍,裝備不比我們差吧,都是美械師,雖然重武器少了點,但也不至於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吧?還分什麼佯攻不佯攻,我看他們是跟日軍和平相處慣了,一點進攻意識都沒有。”

何應欽系其實並不算是一個自成系統的派系,杜聿明是因爲和何應欽關係不錯就被劃入了何應欽這邊的,至於邱清泉則是因爲杜聿明手下,也勉強算是何應欽這一邊的。不過要是把杜聿明等人看成不屬於任何派系,也能說得過去,不過很多事情其實就是非黑即白,不是他們自己能決定的。

“看不慣你能把他們怎麼辦?論等級,人家是上司,我們是屬下。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你就少說點,不就三個師團嗎?我們手上有六個軍,你害怕打不過?”杜聿明勸道,“馬上就要進城了,李長官、孫長官和33集團軍的馮司令也都在宜昌城外等着我們,你態度稍微好點。”

李長官自然就是李宗仁,他是第五戰區司令官,也是這次反擊戰的副總指揮,也是實際作戰指揮員,剛從襄陽趕過來,至於陳誠則是在重慶待着。孫長官就是孫連仲,他是第六戰區司令官。

“李長官,孫長官。你們說他們怎麼還沒到?”

宜昌城外,作爲33集團軍的司令官馮治安搓着手說道。現在湖北已經進入冬天,溫度也不過十來度,而且這是江邊,風比較大,站久了人還是會感覺有點冷。

李宗仁笑着道,“快了,沒看他們的前鋒部隊都已經到了嗎?後面的部隊有很多重裝備,所以速度慢點,想來要稍微等會。”

李宗仁看似很平淡,但從其親自來迎接就可以看出他對於杜聿明這兩個集團軍的重視。看着那清一色的美式裝備,他都眼饞無比。

別看李宗仁是個戰區司令,手下也有以兩個集團軍爲主的近十萬部隊,不過老蔣可不會給他的部隊提供美式裝備,就連中正式步槍都很少,大部分還是漢陽造。孫連仲的部隊倒是有個第十集團軍裝備不錯,不過這可是土木系的軍隊,他指揮不動。

李宗仁對於陳誠的想法,那是門清,這次想要把日軍趕出湖北,還得靠從緬甸、雲南戰場調回來的第一兵團。不然就他們手下的軍隊根本,想要反攻日軍,想都不用想。

“李長官,不過這第一兵團的裝備那叫一個好啊,跟他們的武器相比,我們這都是燒火棍了。”馮治安羨慕道。

杜聿明的這支部隊跟駐印軍不一樣,武器並不是清一色的加蘭德半自動步槍或者m1卡賓槍,步槍大部分還是以春田步槍爲主,配備的半自動步槍數量有限。不過即便是這樣,他們的武器都比馮治安的部隊強太多,兩個相比一個在九重天,一個在十八層地獄,差距太大。

而且第一兵團先到的這支部隊,還有幾輛坦克和裝甲車,這給他們的震撼也不小。

“用不着這麼誇張,以後我們也會裝備這樣的武器的,因爲他們是出國作戰,自然好的武器都是優先給他們。現在中印地面已經打通,很快就會有大量的物資運送到國內,我們肯定也會列裝的。”說到最後李宗仁自己都有點說不下去了。

“或許吧!”孫連仲淡淡地說道,忽然被遠處的動靜給吸引住了,“他們來了!”

遠處隨着煙塵滾滾,一直訓練有素的機械化軍隊出現在衆人的眼前,看着那些猶如巨無霸的坦克,還有訓練有素的軍容,不僅僅是李宗仁等將士震驚了,迎接的百姓直接是在大聲歡呼。什麼時候中國也有了裝備如此之好的軍隊,有這樣的軍隊存在,何愁打不過小日本。

李宗仁等人趕到驚訝地這支部隊是戴安瀾兼任師長的200師,也是目前國民黨唯一一支師級單位的機械化部隊。杜聿明等人就是跟着200師一起行動,他們便在李宗仁等兩個戰區將領的熱烈歡迎下踏入了宜昌城。

“兩位長官,此次作戰我們能拿出多少軍隊?而日軍方面的實力如何?還煩請兩位長官能夠給我們說明一下,我們後面的戰鬥才能知根知底,不至於打無把握之仗。”

33集團軍的司令部,杜聿明向李宗仁等詢問道。

李宗仁看了一眼馮治安,說道,“馮司令,你就給兩位將軍介紹一下情況。”

“好的!”馮治安,點頭道,“杜司令、邱司令。這場作戰,按照軍委會制定的計劃,我們將出動八個集團軍又兩個軍,總共60個師,50多萬人。而我們西線是主攻方向,以兩位的兩個集團軍,外加我的33集團軍,一共八個軍,總兵力22萬人。

日軍方面,離我們最近的是當陽有個日軍39師團,這是一個三單位師團,戰鬥力較強,兵力在一萬六千人左右。還有下游方向荊州的沙市,是日軍的116師團駐守。對於這個師團,我們不是很瞭解,它之前是駐紮在安徽安慶的,不久前才調到荊州。

之前駐守荊州的事日軍13師團,不過因爲山東那邊的戰鬥,現在被調到了山東棗莊。加上我們的密集調動,引起了日軍的注意,所以就把這個師團調到了荊州,加強這裡的防守。

除了這兩個師團,東邊的應城有個還有個58師團,現在也到了荊門,應對我們即將展開的進攻。”

“日軍知道我們的動作?”杜聿明疑惑道。

馮治安苦笑道,“能不知道嗎?日軍對我們的滲透很深,我們這有點風吹草動他們就知道,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打仗不知道日軍的動向,反而自己的動向被日軍知道的一清二楚。還有就是你們,你們這樣的部隊調動想來也沒瞞住日軍,所以日軍也都提前做好了準備。

而且荊門、荊州、當陽三個地方互爲犄角,要是我們進攻其中一方,很容易遭受另外兩方的進攻。所以這次作戰,得想辦法破開他們的防禦,然後逐一擊潰。若是不能擊潰這三個師團,我們的這次反擊戰,也算是無疾而終。”

“其他地方的軍隊呢?胡宗南和陳部長的部隊就不管,74軍和100軍呢?他們可不是普通軍隊,我沒記錯他們是駐紮在常德吧,要是他們能往東進攻岳陽,這樣也能給我們分擔不小的壓力,起碼可能保證不會有其他日軍來增援。我可不想打着打着,本來只有三個師團的日軍,變成五個、六個師團。”邱清泉認真道。

馮治安看了一眼李宗仁等人,繼續道,“想要調動74軍、100軍,我覺得杜司令可以跟何長官說說,何長官的話,比較管用。”

“這個沒問題,我會負責溝通!”杜聿明答應道。

杜聿明跟王耀武同屬於黃埔系,而何應欽也十分欣賞他,他要去因爲這個事請求協同作戰,並不算一個難事。這也是國民黨軍隊的一個弊端,因爲派系問題,先不說一些指揮官無法指揮下面的軍隊,而且在戰鬥中還有可能因爲派系之爭,延誤戰機,這也不是沒有先例。

“對了?現在華北的局勢怎麼樣了?我之前不是聽說日軍從河南、湖北,甚至緬甸等地抽調了不少軍隊去華北戰場,現在結果如何?”邱清泉好奇道。

山東的戰鬥其實已經結束,不過八路軍也沒怎麼搞特大宣傳,國民黨方面也有意不提這個事,所以作爲長期在雲南以及緬甸的邱清泉等人,對於很多細節不是很清楚。

馮治安看了一眼孫連仲等人,默不作聲,顯然不想在這件事做過多的評論。這讓杜聿明倒是猜出點眉目,估計有些事不太好說。旁邊孫連仲倒無所謂,便給幾人解釋道。

“其實也不是什麼特別大的秘密,八路軍和新四軍收復了山東大部,除卻青島和棗莊等地。日軍第12軍全軍覆沒,軍司令官阪西一良中將、參謀長寺垣忠雄少將等在內的,一共六個日軍將軍被活捉或者投降。日軍第六師團也廢了,活下來的人只有幾千人,整個日軍損失數量在十五萬往上。現在超過20萬日軍龜縮在河北一省之地,苟延殘喘。”

“什麼?”當聽到具體的結果,杜聿明顯然大吃一驚,而這麼大的勝仗顯然他不清楚。

“別看胡宗南和傅作義能夠收復河南大部分失地,你真以爲是他們自己打的?你看看33集團軍的情況就能知道,現在國內的**防守有餘,進攻不足。日軍爲了保住津浦線和山東,從各地抽調了十萬軍隊前去支援,河南是他們主動放棄的。”

孫連仲繼續道,“所以這也是爲什麼委員長把你們調回來,擔任此次作戰的主攻部隊的原因。國內的部隊信心不足,急需一場大勝仗來鼓舞士氣,但他們因爲信心不足,無法擔任此次作戰的主攻部隊。”

“原來如此!”杜聿明恍然大悟道,也算是真正知道自己部隊的任務所在。

在後面的幾天,第一兵團的六個軍先後到了宜昌境內,分別在長江兩岸開始完成了集結。而33集團軍的兩個軍,也在協助第一兵團熟悉眼前的日軍和附近的地形。而王耀武那邊,杜聿明把這件事一說,何應欽直接答應,並親自給王耀武打了一個電話,闡述了此次作戰的重要性。李宗仁手下的兩個集團軍,也在襄陽附近完成集結,威脅日軍側翼。

至於胡宗南手下的兩個集團軍和土木系的第十集團軍礙於中央的命令,也做出進攻的姿態,不過也只是應付了事。作爲即將展開的大戰,這三個集團軍多數軍隊都沒有分發彈藥,絲毫沒有大戰到來的緊張感。

而作爲此次武漢反擊戰的最高指揮官陳誠,在戰鬥即將打響的前兩天才飛到宜昌,佈置整個戰鬥的作戰事宜。

。。。。。。。

十一月中旬,就在武漢大戰即將展開的時候,南京汪僞政府的報紙突然刊登了一篇文章《德黑蘭會議的幕後陰謀----北極熊對於中國的野心》。

這篇報道作爲汪僞政權的‘權威報紙’發表,而且一夜之間在日戰區就日戰區流行開來。報道揭露了蘇聯對於中國東北以及外蒙的企圖,最後汪僞政權和日本政府刊登了一個聯合聲明,認爲黃種人應該團結起來,共同抗擊蘇聯的侵略,建立大東亞共榮圈。

而且文中還指出,蘇聯軍隊已經東調一部分,意圖插手外蒙。並認爲**在蘇聯的進攻下很有可能選擇退讓,併成爲蘇聯入侵的最大幫兇。

這篇報道沒有署名是誰寫的,彷彿國民黨這邊也很有默契,在這篇報道在日戰區發表之後,當天國民黨的一些報紙就馬上轉載,矛頭直指蘇聯和**,也沖淡了正在進行的武漢反擊戰。

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42章 大婚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61章 大撤退(一)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167章 西征(十)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43章 四一二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95章 入川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111章 夜襲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42章 大婚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450章 後續(三)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327章 天津(二)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109章 中東路事件(二)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198章 東征(八)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
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139章 谷城起義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42章 大婚第129章 第二次反圍剿第354章 綏寧會戰(十四)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106章 漢中攻略(八)第61章 大撤退(一)第90章 李立民以及東陵盜墓事件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412章 百團大戰(七)第137章 九一八(七)第416章 百團大戰(十一)第313章 第一次反掃蕩(七)第167章 西征(十)第417章 百團大戰(十二)第81章 第一次反圍剿(七)第253章 新式機槍第10章 空閒之餘(二)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214章 激戰板垣師團(三)第284章 晉東南之戰(八)第418章 百團大戰(十三)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289章 晉東南之戰(十三)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359章 綏寧會戰(十九)第119章 第二次反圍剿(三)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510章 察哈爾反擊戰(八)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43章 四一二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631章 武漢反擊戰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358章 綏寧會戰(十八)第80章 第一次反圍剿(六)第126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第95章 入川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111章 夜襲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539章 親歷駝峰航線(四)第135章 九一八(五)第612章 興安嶺雄風(十二)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221章 激戰板垣師團(八)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225章 太原告急第415章 百團大戰(十)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42章 大婚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169章 西征(十二)第346章 綏寧會戰(六)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127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一)第592章 津浦線風雲(八)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614章 興安嶺雄風(十四)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272章 綏西攻防戰(七)第450章 後續(三)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23章 武漢之戰(四)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107章 漢中攻略(九)第327章 天津(二)第613章 興安嶺雄風(十三)第611章 興安嶺雄風(十一)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407章 百團大戰(二)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第109章 中東路事件(二)第519章 收復外蒙(六)第485章 渡河戰役(八)第450章 日軍反擊(一)第198章 東征(八)第477章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573章 戰平漢線(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