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

“它的產量如何?適合大規模生產嗎?”

產量也是李衛國擔心的,這款槍總體來說非常的不錯,要是產量能跟上就最好了。

“首長,這得看您打算用多少生產線了!”一旁的整個根據地兵工廠負責人的何東認真地說道。

“若是把根據地的所有生產捷克式以及馬克沁的生產線全部換成這款新式機槍,每個月能給我提供多少成品的機槍。”

李衛國思考了一會讓說道,他也得看看這款機槍產量能否滿足部隊的需求。

“首長,若是把根據地所有兵工廠的機槍生產線都換成這款機槍的話,每個月的機槍產量能達到800挺,若是等生產的熟練度上來後,這個數據應該還能增加!”

何東想了想,說了一個大概的數字,畢竟準確數字還得等真正投產後才能知道。

“你讓我想想啊!”李衛國也得算一下這個產量的,部隊得多久才能換成這種新式機槍。

現在的八路軍把輕機槍已經普及到班一級了,現在八路軍的一個旅正規編制是8000多人,配備有350來挺輕重機槍,差不是平均20幾個人裡面有一挺機槍,這個比例若是跟國民黨最精銳的那幾個師,一個師一萬餘人600來挺輕重機槍,稍微差點。

但是比雜牌軍的活力倒是高了不少,這也得益於中共自己的兵工廠產量逐漸上升的緣故。

每個月生產800挺,差不多每個月能換兩個旅的到三個旅的機槍,整個八路軍換下來估計得一年出頭的樣子,這倒是能接受。至於換下來的那些捷克式輕機槍、馬克沁重機槍,還可以給根據的守衛部隊或者前方的游擊隊使用。

特別是那些游擊隊,若是有一挺捷克式輕機槍,對於日寇的破壞力也就更大了。

在李衛國想的時候,旁邊的何東,還有王浩這個研發的團隊都在等着李衛國的決斷,他們當然希望這個機槍能夠量產,那樣他們的努力也就沒有白費。

“先不急,畢竟是新武器,肯定得經過戰場檢驗,你們先在這個兵工廠生產一批出來,我想給一個旅換裝,讓他們去檢驗這款槍到底是否合適,以至於完全取代捷克式輕機槍以及馬克沁重機槍。

而且在檢驗過程中,我們也能發現這款槍存在的不足之處,也可以及時改進!”

想了一下的李衛國還是決定先生產一批出來試試,畢竟涉及全軍換裝,由不得他隨便決定。

“好的首長!晚點我就去安排,先小批量生產這款機槍,先放到戰場去檢驗一下性能。那這款槍,首長你要不要給取個名字?畢竟是新式機槍,總的有個稱呼吧!”

聽李衛國這麼說,何東也知道該怎麼做了!

“名字的話,這得想想!今年是1937年,要不就叫做37式通用機槍,我也希望它是我軍第一款量產的通用機槍!還有我之前說過,我想要的機槍研製出來後,這個團隊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

老何,這件事就交給你了,參與的人按照功勞不同,給制定一個相應的獎勵方案。”

想到之前自己說過的話,李衛國就把這件事交給了何東,讓他去搞定。畢竟作爲領導不可能事必親躬,那樣下面的人要着幹嘛。

“是!”

。。。。。。。

“衛國,聽說兵工廠那邊剛剛生產出一款新式機槍?你看了覺得怎麼樣?”

此時的李衛國帶着林標在老毛家裡,這段時間他也比較忙,這邊剛從兵工廠回來,老毛就把他叫道對方家裡去了。

“稀奇事啊,主席對武器方面怎麼突然這麼關心了?”李衛國跟老毛也是地位差不多的人,所以平時沒事也開開無傷大雅的玩笑。

“這不看你剛回來沒兩天,就跑去兵工廠,我才知道是出來了一款新式機槍。我也有點好奇,什麼機槍讓你這麼着急的趕過去?”

老毛主要的工作主要是負責黨內大的事情的決議,對於武器方面他不怎麼了解,而且又不是帶兵之人,所以基本不關注這方面的事。所以李衛國聽到對方詢問這個事,就有點驚訝。

“是一款通用機槍,是我們兵工廠仿造從德國進口的那幾挺德軍現役的一款通用機槍進行設計的。不過我只同意先小批量的生產,畢竟這是一款新槍,還沒有經歷過戰場的檢驗,等真的沒什麼大問題,這款槍倒是一款好槍,我的計劃是讓它全面取代我軍的捷克式輕機槍以及馬克沁重機槍。”

見老毛都主動問及此事,李衛國便大概的解釋了一番。

“這件事衛國你就多費心了,只要這款槍真的好,我會讓後勤那邊全力協助兵工廠的。”

老毛這種聰明人,不會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跟擅長的人深聊,那樣只會給自己找不自在。

“那就有勞主席還爲這種小事擔心!”李衛國笑着說道。

“衛國,其實這次找你來,是想談談南洋的事情。南洋的工作展開不易,那邊是英法的殖民地,民衆也大多是當地土著,這對我們控制那裡會產生不小的困難。所以我打算推薦一個人,讓他去協助林標、張國套他們的工作。”

老毛說道後面,看了看李衛國旁邊的林標,淡淡的說道。

“(⊙o⊙)哦,主席是打算推薦誰去,那邊的工作主席也說了,一般人很難駕馭,不然我也不會把林標派過去了。”

李衛國這哪裡沒聽出老毛的意思,就是也想去南洋分一杯羹。這也很正常,以現在中共的實力,的確有那條件去想境外的事情了。而且以老毛的眼光,他不會看不出來南洋縱隊的未來前景,國共在抗日結束後絕對還有一戰。

若是真的能在南洋拉出一支軍隊,到時候這支軍隊就可以直接威脅國民黨的西南大後方,可以作爲一支奇兵的存在。而且他也相信李衛國的眼光,不然對方也不會把自己的愛將派到南洋去,所以老毛也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先把自己的人放進去再說。

“康部長,過來跟李副主席(軍委副主席)、還有林司令打個招呼。”

“李副主席、林司令!”

只見老毛從身後叫出一個40歲左右的、帶着眼鏡的男子,李衛國之前就看見這個人了,他只是沒想到老毛派的人居然是他,有點小意外。

“原來是康部長,怎麼主席,你捨得讓他去南洋受苦去?”

原來來人是康生這個後世的一個大禍害,此時的他是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因爲是留蘇的,以前也是王明的派系,一致擁護王明的錯誤主張。不過看樣子,這個傢伙應該是改換門庭了。

“衛國你這說的,作爲我黨的優秀黨員,豈能因爲艱苦就不去,若是怕苦就不用做黨員了。是不是康部長?”

“是主席,我堅決執行黨中央的安排!”康生認真地說道。

“衛國,南洋縱隊我覺得不能讓張國套一個人把持黨務,他之前在鄂豫皖的所做作爲,你也知道,所以我打算讓康生同志去擔任南洋縱隊的政治保衛局局長。你看如何?”

老毛也不能說塞人就直接塞人,那樣特也無法服衆,所以他得經過李衛國的同意。

“主席,你也知道南洋縱隊接下來的工作。我只希望康部長去了之後,別把我們自己的同志給禍害了,畢竟我們若是想控制南洋的革命武裝,只能把他們本土民族意識覺醒的給清理掉,所以我希望康部長去了之後能知道分寸。”

對於康生這貨,李衛國也不是沒去了解過,以前學的王明那一套,沒事就肅反,最喜歡冤枉優秀同志,排除異己。既然現在老毛打算讓他去,但李衛國也得給他打打預防針,免得後面壞了中央的南洋大計。

“康部長,衛國同志的意思也就是我的意思,去了南洋希望你能跟林司令、李副司令、張政委團結起來,一切以中央的大局爲重,明白了嗎?”

老毛知道,李衛國一直不喜歡王明一派的人,也反感在黨內搞什麼肅反之類的行動,所以他也得給康生打打預防針,免得他不知道分寸。

“主席,副主席,你麼放心,我知道分寸,我會和幾位同志好好合作的,保證不會壞了中央的大計。”

見兩位boss都這麼警告自己,康生即便心有不快,但也得忍着。只見他站起來,認真地保證道,態度也十分誠懇。

。。。。。。

“副總司令,難道真的讓康生去南洋縱隊?他以前可是擁護王明的,而且聽說他在蘇聯的留學生中搞‘鎮反肅託’,害了不少好黨員。”出了主席的家後,林標問着旁邊的李衛國。

“這件事已經定了!其實康生去就是一個雙刃劍,他本來就屬於那種劊子手,張國套也是一樣。

只要他們把對付的目標放在當地的革命幹部身上就行,我相信他們處決那些當地的民族主義者,肯定不會心慈手軟。你的工作除了壯大我黨力量外,也得保護我們的同志,別讓這兩個劊子手給禍害了!明白了嗎?”

李衛國其實也看得挺開,一些小人用好了其實也有不少好處的,只要不給機會讓他們禍害自己人就行。

“明白,我一定會保護好我們的同志的!”

聽李衛國這麼說了,林標也知道該怎麼做了。林標不像李衛國其他的一些有能力的人,光說打仗這些八路軍的有不少將領都能打,但是若是在其中找一個能應付複雜的政治鬥爭的,恐怕也就林標最合適。

歷史上林標可是跟着老毛一起上的井岡山,也是老毛的鐵桿親信,但是在後面老毛被博古等人迫害的時候,林標還是軍團長,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而且他在建國前的幾十年裡,從一個黃埔四期畢業的小兵,做到了十大元帥裡排第三的人物,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論資歷,他在十大元帥裡估計是墊底那種,但是他就憑着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若是光有能力沒有政治手腕的人,是無法走到那個地步的。

接下來,林標等人在根據地沒有待多久,連年都沒有過,就開始啓程前往南洋了。

這一行人人還不少,總共加起來也有上百人,除了林標等帶了幾個自己的親信,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抗大畢業的優秀學生,這些人本來是打算畢業後直接去國內的八路軍、新四軍或者抗聯去任職的。

不過黨中央有其他安排,他們只能服從,踏上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旅途。這些人當中有可能不少人都會埋骨東南亞這個異土,但是他們也無怨無悔。

而且可以預見,隨着南洋縱隊的實力逐漸變強,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抗大畢業生前往南洋,去那裡展開革命鬥爭。

在林標這些人走的當天,黨中央的重要領導都沒有去送他們,因爲這件事他們不想鬧得人盡皆知,以免影響中共的接下來的那些行動。

而國民黨方面也只是知道有一批人將要通過自己的轄區,前往東南亞,至於他們去那裡幹什麼,他們也不清楚。反正老蔣看見不是在自己的地盤,他也不會太過關注,典型的屬於那種‘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態。

。。。。。。

而在林標一行走後沒幾天,李衛國的苦日子也終於要結束了,因爲他剛剛得到消息,他的妻子周雯已經帶着自己的岳父一家到了西安。作爲女婿,他再怎麼也得親自去迎接,方顯誠意,而隨着他一起去西安的,還有三個小傢伙,他們也將會去見見他們一些素未謀面的親人。

第42章 大婚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40章 在襄陽(三)第163章 西征(六)第96章 入川(二)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34章 衝突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61章 大撤退(一)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95章 入川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339章 天津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114章 歸程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2章 汝城之戰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8章 安仁之戰(五)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31章 班底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450章 後續(三)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95章 入川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559章 日軍的反擊(十)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182章 長征(三)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47章 平叛(二)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
第42章 大婚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40章 在襄陽(三)第163章 西征(六)第96章 入川(二)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6章 安仁之戰(三)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342章 綏寧會戰(二)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185章 根據地風雲第556章 日軍的反擊(七)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275章 挺進山東(二)第462章 華北大掃蕩(十一)第488章 渡河之戰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423章 皖南事變(三)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220章 激戰板垣師團(七)第443章 蘇日中立條約(二)第267章 綏西攻防戰(二)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25章 武漢之戰(六)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571章 戰平漢線(七)第240章 奇襲太原(九)第455章 華北大掃蕩(四)第34章 衝突第581章 緬甸反擊戰(七)第430章 中條山之戰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61章 大撤退(一)第120章 第二次反圍剿(四)第487章 渡河戰役(十)第476章 珍珠港事件(四)第95章 入川第149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以及西征前奏(一)第402章 大同戰役(六)第569章 戰平漢線(五)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442章 汾陽協定與蘇日中立條約第352章 綏寧會戰(十二)第339章 天津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114章 歸程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458章 華北大掃蕩(七)第391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七)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492章 南洋風雲(四)第378章 諾門坎事件(三)第453章 華北大掃蕩(二)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132章 九一八(二)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317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一)第254章 新式機槍(二)第547章 43年的到來(二)第2章 汝城之戰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8章 安仁之戰(五)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420章 黃橋戰役第78章 第一次反圍剿(四)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379章 第一次反共高潮第37章 臨走前的會面第31章 班底第441章 汾陽協定第21章 武漢之戰(二)第503章 察哈爾反擊戰(一)第555章 日軍的反擊(六)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450章 後續(三)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202章 激戰板垣師團(九)第265章 衛立煌來訪(二)第217章 激戰板垣師團(五)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236章 奇襲太原(五)第95章 入川第75章 紅四軍的第一次反圍剿第559章 日軍的反擊(十)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182章 長征(三)第104章 漢中攻略(六)第188章 《莫斯科協定》(二)第47章 平叛(二)第507章 察哈爾反擊戰(五)第373章 晉西事變(五)第351章 綏寧會戰(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