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長征開始

這邊李衛國賺大錢的時候,南邊的中央可就比較慘了,相對於現在總兵力接近20萬的紅四方面軍,南邊的中央紅軍雖然有着10來萬,卻被國民黨壓着打。

在紅一軍團遭受重大失敗後,這對整個紅一方面軍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要不是李德等人的亂指揮,軍團長蔣先雲不會死,方面軍參謀長葉挺不會受傷被俘。

紅軍士兵也是人,也能分得清誰對誰錯,對於李德等人的瞎指揮,紅一軍團的怒氣很大,要不是老毛出面壓着,早就出事了。

而其他幾個軍團的人也不是傻子,都知道李德等人的做法有問題,他們的指揮讓現在中央紅軍的反圍剿戰爭十分的被動,很多根據的地盤都被國民黨軍隊佔領,中央紅軍的活動空間正在被壓縮。

於是爲了改變現局,中央決定召開一次會議,商討如何解決目前的困境。

此時瑞金一個比較大的會議室裡,坐着中央紅軍軍團以上的指揮員,在根據地的所有執行委員,因爲這次會議決定着中央紅軍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央紅軍如何行動,所以他們必須得來,包括老毛也來了。

當然作爲現在中央的最高負責人的博古,紅軍軍事指揮三人團成員的周恩萊、李德則是坐在上席,按照慣例主持會議。

“諸位同志,我們在這裡召開這次會議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探討一下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困局,現在由博古同志進行講話!大家歡迎!”

三人小組裡,周恩萊的地位趕不上博古、李德,像這種主持會議的事就是他的活了。

在周恩萊的開場講話之後,穿着比較樸素軍裝的博古,不快不慢地站起來,手上拿着一張紙。說實話,拋卻政見不同的因素,這些老一輩的還是挺讓人佩服的,他們不在乎物質,把自己的一切都投給了革命,當然人不同畢竟,政見也不同。

“同志們,現在我們面臨的形勢不太樂觀,但是你們要相信中央的能力,我們會打破敵人的反圍剿的。我的打算是讓紅二方面軍想辦法與我們匯合在一起,那樣我們就有更多的軍隊,相信打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指日可待。”

顯然博古此時並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即使現在中央紅軍的局勢不容樂觀,但是博古也不會承認自己之前的承認錯誤,至於李德更不會承認了。

“博古同志說的沒錯,現在我們的問題是我們的部隊不敢跟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正面打陣地仗,若是之前葉挺、蔣先雲同志肯聽從我的意見,他們二人也就不會是現在這種情況。

我們是革命同志,不能害怕犧牲,我們只有在正面打敗國民黨軍隊,這樣敵人才會害怕我們,我們才能粉碎敵人的圍剿。”

在博古說完之後,旁邊的李德就立馬站了起來補充道,在他看來,蔣先雲等人就不是敢正面跟國民黨軍隊作戰,才遭如此慘烈結局,他這一說,下面有人看下去了。

“李德顧問,明明是你只會有問題,不顧現實情況,非得讓葉挺、蔣先雲二位同志率軍進攻敵人,這才造成二人一個死、一個被俘。我們中央紅軍的主力軍團紅一軍團也因此損失慘重,這個慘劇是你造成的,別想推卸責任。”

作爲現在已經被李德貶職的劉伯成,也不怕再被貶職,對於李德的教條主義和專橫作風很是不滿。

“劉參謀長(劉伯成被降爲軍團的參謀長),注意你的言辭!”對於劉伯成指責李德,博古看不下去了。對於李德,博古可是把其奉若神明,言聽計從,想要什麼給什麼。對方想要女人,他就把單身的女同志蕭月華給其送了過去,一點也不考慮女方是否願意。

“我覺得,劉參謀長說的沒錯。李德同志,不瞭解我們中國的事情,也不瞭解工農紅軍的情況,而且也不去做調查研究,不能容忍任何的不同意見。非得把蘇聯的那一套強搬過來,這是很不對的!”

老毛用着那濃濃的湖南口音,也開始反駁着李德,反正他現在也是無官一身輕,蔣先雲的死,對他打擊很大。

“毛委員、劉參謀長,注意你們的言辭,我是紅軍的指揮官,是你們的上級,明天開始你們不再擔任任何軍隊職務,回家休息去吧!”

李德這人十分的驕傲,行事作風也非常的專橫,這會有兩人當面指責他,他便坐不住了,也不管一旁博古的眼神示意,便大聲的斥責毛、劉二人。

“撤職就撤職,有你這種領導,我們中央紅軍遲早栽到你李德的手中!”見李德打算撤掉自己現有的職務,劉伯成也豁出去了。

“好了好了,都幹什麼呢?把這當什麼地方了,現在是開會如何應對眼前的局勢。你們倒好,直接跟李顧問在會議上爭吵,作爲下級隨意指責上級,像話嗎?”

博古也沒想到局勢會變成這個樣子,在座的都是黨的優秀幹部,他實在看不下去了,便起身控制場面。

“哼!”

知道博古跟李德是穿一條褲子的,對於其他,劉伯成也沒給好臉色看,直接坐在凳子上不再理會。

“下面讓恩萊同志講兩句,西北局的衛國同志有一些看法,你們看看是否可行。”博古見場面不再適合談有關蔣先雲等人的事,便轉移了話題,而聽到衛國同志有建議,其他人他們也想聽聽。

在衆人的期待下,周恩萊站了起來,手裡拿着一封電報,“關於這些我們反圍剿的困境,衛國同志給我們提了一個建議,但是事關重大,我跟博古同志也不敢擅自決定,所以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衛國同志建議我們放棄中央蘇區的根據地,全軍北上!”

“什麼?放棄根據地?”

“這不是逃跑主義嗎”

“衛國同志是何居心,讓我們放棄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根據地!”

。。。。。

一時間,在場的人都議論紛紛,都不是很認同這個建議,明顯是犯了逃跑主義,居然還拿出來探討。

“大家靜靜!你們先聽我說完!”

看見下面的人議論紛紛,只有少數幾個人並不感到意外,包括老毛,因爲他也提前得知了。

шшш▪ тtκan▪ ¢Ο

“衛國同志認爲,我們黨的出路在北方。現在我們在南方面臨國民黨大軍的圍剿,不止我們中央蘇區,連賀隆同志那邊的紅二方面軍現在處境也不好。

現在日寇正侵我河山,我黨也早就起舉起抗日大旗,我們也應該趁機做出決斷。衛國建議我們在中央蘇區留下一部分同志,聯合紅二方面軍大軍北上,在西北建立更大的根據地,以利於我黨以後的抗日大業。

這些就是衛國同志的看法,你們可以說說你們的看法。”

說實話,這個建議現在拿出來並不是一個好機會,畢竟他們都在中央蘇區待習慣了的,而且現在根據地的情況還沒有到最糟的時候,不是所有人都有跟老毛、李衛國等人的遠見的,去了西北,那是紅四方面軍的地盤,他們去了就會覺得很不習慣。

“我說兩句,我們現在根據地還沒到那種地步吧,我們去西北幹什麼?這麼大的根據地若是被放棄了,對我黨的損失很大,而且也有逃跑主義的嫌疑。

我們現在根據地紅軍加上各種機關工作人員、後勤人員有十幾萬人,這將是一個非常大的行動。我覺得還是得慎重考慮。”

向英在周恩萊話一剛落,就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這也是衆多中央幹部的看法,他們不是很樂意長途跋涉。

“我覺得也需慎重考慮!”

“我贊同!”

。。。。。。

一時間,在座的有一半多都不認可這個建議,認爲談這個爲時過早。

看着這麼多人都不認同,老毛也沒打算插嘴,至於博古等人也就不再討論這個建議了。其實中央若是能現在做出北上的決定,或許還能趁着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還沒真正形成,可以早點突出重圍,可他們並沒有及時的做出這個決定。

但接下來隨着戰局的惡化,這個建議就在下一次的會議上又拿出來討論,而李衛國的這個建議卻成了李德等人掩蓋自己指揮失誤的藉口,這倒是李衛國未曾想到的,在迫於無奈的情況下,中央最後還是通過了這個決議。

1934年9月,比歷史上的時間早了一個月,中央各主力軍團陸續集結出發,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及直屬縱隊也開始離開了瑞金,全軍加上紅軍以及機關人員10萬人開始新的長征。

爲了掩護中央紅軍的安全撤離,向英、陳義等人率領3萬紅軍留下來跟國民黨進行遊擊戰。留下的人大多是之前戰鬥的傷員,而包圍的敵人可是幾十萬人,可以想想他們以後幾年的日子會有多艱難,但是爲了掩護主力能夠突出重圍,他們還是毅然承擔了這個重任。

此時瑞金城外,那些即將隊伍看着身後的這座小縣城,十分的不捨。他們可以想象,沒有了他們的保護,那些鄉親會受到國民黨什麼樣的報復,要知道,瑞金這個地方可是他們紅軍最神聖的地方,可是他們不得不撤離,因爲再不撤離,這十來萬人都會命喪於此。

“毛委員,我們走吧,大部隊已經出發了有一會了,我們的抓緊時間!”

此時老毛正看着身後的這個地方,想當年是他在這裡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現在卻要離開這個地方,他的心裡也很複雜。

“小何,我們走吧!”

老毛看了一下,便小心翼翼的躺在一旁的擔架上,然後兩個士兵便擡着他,開始追趕中央機關的大部隊了。

“毛委員,你蓋好了,天有點涼!”旁邊的警衛員,小心的給老毛蓋上軍大衣,現在老毛身體比較虛。

此時的老毛患有病毒性感冒,俗話就是打擺子,身體很差,只能靠士兵擡着走,他的妻子楊開惠也在一旁照顧着。

至於三個小孩,甚至整個根據地領導人的小孩基本都被李衛國派來的保衛局特工接走了,現在這些小傢伙的情況不適合長途行軍。若是放在根據地老鄉家裡照看,也不一定放心,所以爲了避免一些悲劇,最終李衛國還是派人分批接走了這些小傢伙。

想想歷史上老毛與他第二任妻子在長征以及之前生的幾個孩子,結局都不怎麼樣,死的死,失蹤的失蹤,可謂之悲劇。當然這一世由於李衛國的干預,提前把楊開惠送到了井岡山,保全了這個老毛的結髮妻子,咱們毛爺爺成爲了一個模範丈夫,標準的一夫一妻制。

至於這些,李衛國只能說力所能及的幫幫,但卻不會干涉這些名人的感情生活,他創造了機會,剩下的怎麼走就看他們自己的了。

。。。。。。

對於中央紅軍的意圖,老蔣早已判斷出,現在紅軍被其打的已經無路可逃,只能西撤匯合湘鄂黔的賀隆紅二方面軍。於是老蔣便在紅軍前往湘西的道路上,設置了四道封鎖線等着中央紅軍去闖,只要紅軍趕來,他就可以以逸待勞成績消滅或者削弱紅軍的實力。

前面的三道防線都是開胃小菜,想要最大限度的削弱這支龐大的紅軍隊伍,老蔣在他的第四道防線,也就是湘江已經擺好了上好的佳餚,等着中央紅軍入席呢。

而中央紅軍這邊呢,雖然博古、李德最終同意採納李衛國的建議,進行戰略轉移,但是他們完全不聽李衛國以及中央紅軍一些領導的勸告,一頭扎進了國民黨布的圈套。

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235章 天津(十)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新四軍首戰一更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167章 西征(十)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2章 汝城之戰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31章 班底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98章 入川(四)第559章 日軍的反擊(十)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48章 平叛(三)第181章 長征(二)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13章 北伐(二)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98章 入川(四)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181章 長征(二)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330章 天津(五)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71章 崛起(二)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2章 汝城之戰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163章 西征(六)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231章 天津(六)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
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235章 天津(十)第560章 日軍的反擊(十一)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第1章 獨立團營長第527章 觀察團事件(一)新四軍首戰一更第414章 百團大戰(九)第170章 西征(十三)第239章 奇襲太原(八)第321章 長治之戰(二)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627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二)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167章 西征(十)第155章 西征前奏之紅四方面軍來投第629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四)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365章 綏寧會戰之反擊(五)第2章 汝城之戰第287章 晉東南之戰(十一)第180章 長征開始第345章 綏寧會戰(五)第31章 班底第377章 諾門坎事件(二)第98章 入川(四)第559章 日軍的反擊(十)第315章 第一次反掃蕩(九)第48章 平叛(三)第181章 長征(二)第625章 攻克濟南(八)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19章 汀泗橋之戰(二)第375章 晉西事變(七)第517章 收復外蒙(四)第544章 太原光復(五)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173章 西征(十六)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386章 第三大規模掃蕩(二)第263章 晉綏根據地(四)第610章 興安嶺雄風(十)第364章 綏寧會戰之反攻(四)第57章 武漢起義(六)第401章 大同戰役(五)第237章 奇襲太原(六)第13章 北伐(二)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98章 入川(四)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457章 華北大掃蕩(六)第226章 太原告急(二)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176章 事件後續第181章 長征(二)第312章 第一次反掃蕩(六)第146章 一二八事變第128章 第二次反圍剿(十二)第372章 晉西事變(四)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三)第184章 權力分配會議第277章 晉東南之戰第330章 天津(五)第224章 忻口‘大捷’第228章 太原!太原!第471章 華北大掃蕩(二十)第501章 特殊的客人(二)第512章 察哈爾反擊戰(十)第151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三)第605章 興安嶺雄風(五)第432章 中條山之戰(三)第463章 華北大掃蕩(十二)第608章 興安嶺雄風(八)第366章 綏寧會戰終第71章 崛起(二)第525章 奪取新疆(三)第578章 緬甸反擊戰(四)第561章 日軍的反擊(十二)第318章 第一次反掃蕩(十二)第300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第399章 大同戰役(三)第27章 武漢之戰(八)第563章 日軍的反擊(十四)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314章 第一次反掃蕩(八)第554章 日軍的反擊(五)第2章 汝城之戰第247章 新的任命(三)第617章 興安嶺雄風第56章 武漢起義(五)第108章 中東路事件第16章 北伐之戰平江(二)第384章 周昆事件和整風運動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163章 西征(六)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54章 武漢起義(三)第231章 天津(六)第290章 晉東南之戰(十四)第307章 第一次反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