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日軍的反擊(九)

“什麼?虎牢關被襲,董其武受重傷?”

太原,八路軍前線指揮部,中午吃完飯,來到辦公室的彭得淮就聽到了一個讓他震驚的消息。

河南的戰局,他一直在關注,他以爲虎牢關還會多守幾天,沒想到這麼快就被日軍攻破,其中指揮官還受了重傷。

“沒錯,昨天晚上日軍偷襲虎牢關,35軍與日軍偷襲部隊血戰數小時不敵,最後被日軍拿下虎牢關。至於董其武是被流彈打傷,現在正在昏迷中,不過並沒有生命危險,已經被35軍的部隊帶到了安全之地。”徐向淺解釋道。

“那現在那邊的戰局豈不是很不妙?”彭得淮知道虎牢關的重要性,即便跟洛陽之間還有幾座城池,但是根本不是固守之地。

“豈止是不妙,這一下就崩了!本來35軍兩個師力抗日軍兩個師團的進攻就很吃力,指揮官受重傷,造成整個指揮系統混亂。袁慶榮並沒有穩住大局,部隊在昨天晚上被日軍擊敗後就崩潰了,逃回去的部隊聽說不足6000人,其他的要不被日軍俘獲,要不就跟大部隊失去聯繫。

現在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已經拿下鞏縣,大軍直逼偃師。而且南邊阻擊日軍迂迴部隊的85軍也開始後撤,暫時退到了伊川。”徐向淺婉婉道來。

“這下傅作義得心疼死,35軍可是他的根基,現在起碼損失了一半。可惜董其武這人,現在受了重傷,希望他吉人自有天相吧!”彭得淮感嘆道。

“這也沒辦法,傅作義現在本來就實力不足,僅憑一個軍根本無法力挽狂瀾。要知道之前在娘子關,我們面對日軍兩個師團可是用了兩個縱隊5萬多人才守住,而且死傷近一半。傅作義的兩個師還沒有兩萬人,裝備也不行,白天日軍的進攻就讓他們損失慘重,不然日軍也不會抽這個時候來偷襲了。”徐向淺搖了搖頭,惋惜道。

“中央不是說讓我們在適當時候給他們點支援嗎!讓駐紮在長治、臨汾的航空部隊去跟日本人過過招,孫德清的部隊也讓他動動吧。免得重慶方面說我們落井下石,見死不救!”彭得淮思考一會兒,認真地說道。

“老彭,衛國不是說,除非他們肯主動請幫忙,不然不動手嗎?”徐向淺疑惑道。

“無妨,這事我會跟衛國那邊解釋的。傅作義、李家鈺等人也算是個人物,起碼比蔣鼎文之流順眼多了,主動給點支援沒什麼問題!對了,把前幾天運到太原的藥品也給送點過去吧,特別是盤尼西林,想來,傅作義那邊很缺這個。”彭得淮揮了揮手,大方的說道。

看見彭得淮連盤尼西林都要送,徐向淺也有點驚訝。傅作義心裡對他們八路軍可是一直不滿的,對方起來,對他們來說可不是個好事,可眼前的彭得淮顯然是打算先斬後奏,“好吧,我這就吩咐下去。”

倒不是八路軍很缺盤尼西林,不過這東西在國民黨那邊可是稀缺貨。八路軍通過渠道從李四海手中花了1萬美元購買了盤尼西林的生產權,現在已經在開始批量生產。

當然李四海更是因爲早年買下了盤尼西林的專利權,並在去年大規模生產,所以現在賺的是盆滿鉢滿,每個月都能從美國政府手中獲得大量的訂單。

盤尼西林在控制傷口感染上的效果非常明顯,所以一出來就很受歡迎,不過限於產量,在國統區流通的並不多,而且一般人根本用不了這個藥,有也是給軍官使用。正因爲這東西太過稀缺,現在盤尼西林在國統區非常的金貴,可以說是有價無市。

即便是八路軍這邊,這個藥的產量也無法滿足需要,所以看見彭得淮把這藥送出去,徐向淺纔有點驚訝。當然,對方是副總司令,這點權力還是有點,所以他沒反對。

倒不是八路軍這邊不願幫忙,而是暫時無力跟日軍展開一場大戰。八路軍半年內跟日軍展開了兩場大戰,傷亡十幾萬人,當然收穫頗豐,日軍也傷亡十幾萬,並收復了不少日軍佔領的國土。

不過兩場大戰讓八路軍的彈藥庫存消耗很大,想要在發起一場大戰,得需要時間準備。畢竟就地防守跟主動打一場進攻戰,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沒有充足的彈藥,根本無力發起一場大戰。加上現在八路軍在外蒙也跟日軍交上了手,雖然規模算不上很大,但是由於交通原因,物資消耗極大,也就影響了華北地區的戰局。

李衛國也不敢賭要是主動向日軍發起進攻,會不會引起日軍的強烈反彈,別到時候把八路軍也拖下水,畢竟在河北、察南等地有着日軍不少部隊,一打起來還真不好說結果如何。當然李衛國也有坑國民黨的意思,雖然都是中國人,但國共雙方此時都抱着一樣的心態,能坑對方絕對不會放過好機會。

之所以他吩咐,只要國民黨方面不開口,他就不支援的,就是知道老蔣這人很自傲,一般不會求人。一旦對方求人,就說明事情有點嚴重,那個時候也就是李衛國認爲支援的最好時機,不過現在卻因爲彭得淮的擅自做主給破壞了。

。。。。。。

相比於八路軍此時輕鬆,國民黨方面則是非常沉重,無論是第一戰區還是重慶的中央政府。日軍拿下鄭州以及許昌等地後,並沒有就此罷休,顯然看到國民黨軍隊的不堪一擊,所以就打算擴大戰果,一舉殲滅河南的國民黨主力部隊。

而胡宗南的34集團軍則是日軍進攻的重點。

雖然對於傅作義,日軍也很看重。不過日軍通過情報得知,傅作義手上只有不到10萬的軍隊,而且一半以上都是雜牌軍,日軍認爲憑藉兩個師團的主力部隊,肯定能解決傅作義這隻殘軍。

相對於困守洛陽等地的傅作義部,豫西南等地的胡宗南部纔是日軍的心腹大患。本來胡宗南本部的十來萬軍隊就是中央軍精銳,現在又指揮着原湯恩伯部以及其他雜牌軍,總共有20多萬軍隊,實力強勁。

當然這20多萬人只有一半以上纔是胡宗南的嫡系部隊,其他十來萬人則是之前潰敗下來的部隊,士氣大跌。所以在攻佔信陽、漯河、許昌之後,日軍便以第三師團爲主力,集中了4萬人進攻豫西南的胡宗南部,剩下的軍隊則是圍剿在平漢線兩側的國民黨潰軍。

偃師通往洛陽的道路上,一隊隊國民黨士兵正在驚慌的撤退。很多士兵都受了傷,身上的軍裝也都殘破不堪,而且還帶着淡淡地血跡,想來之前也是遭遇了激烈的戰鬥。

這是35軍的潰兵,傅作義這支部隊的主力前天晚上就被日軍擊潰,即便不少軍隊得以後撤,但是建制已經被打亂,士氣大跌。要是董其武沒有昏迷,或許軍容還不會這麼渙散,誰叫袁慶榮此時也方寸大亂。

此時的偃師正在發生激烈的戰鬥,不過與日軍交戰的部隊變成了14軍,此時豫西北國民黨軍隊中也就這支衛立煌帶出來的部隊還有着較強的實力。李家鈺的47軍是川軍,雖然敢打硬仗,不過畢竟人少,而且裝備基本也是傅作義現在指揮的六個軍中算較差的一列

傅作義也沒想到自己的老部隊會敗得這麼慘,所以當即讓14軍在偃師阻擊日軍,掩護35軍潰敗下來的部隊後撤至洛陽休整。至於此時的洛陽,早已忙碌一片,大量的百姓開始西逃,逃往**控制的陝西。

在他們看來洛陽也不會安全。以前之所以不願意去西安,主要就是擔心一些政策問題,不過現在小命都保不住,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所以在35軍撤回洛陽的途中,也有不少從鄭州、滎陽、鞏縣、偃師等地西逃的百姓。

有不少人都是之前從鄭州等地逃到偃師,以爲這裡比較安全,不過現在看來,洛陽估計都不安全了,所以他們還得繼續逃亡。

不過他們的逃亡路上一點不安全,雖然日軍的大部隊被擋在了偃師以東,但是缺乏戰機的國民黨軍隊無法攔住日軍的飛機前來搗亂。開始的時候這些逃難的隊伍雖然神色慌忙,不過想到後面起碼還有軍隊擋着,心裡還是比較輕鬆的。

不過沒多久天上就傳來發動機的聲音,很快6架日軍飛機就出現在這些隊伍的頭上,臨近之後,飛機上的機載機槍便瞬間開火,不斷收割着地面上的人。

很快逃難的隊伍,無論是平民還是軍隊,都四散而逃,場面極其混亂。而日軍飛機就喜歡這種局面,這樣他們才能享受屠殺的趣味,那12挺機載機槍盡情地傾瀉着子彈。

“快,找地方躲避!命令周圍的部隊反擊,想辦法把日軍的飛機趕走!”

地面混亂的隊伍中,一支近百人的隊伍顯然並沒有慌亂,而是在一個人的命令下反擊,至於這支隊伍則是進入了不遠處的一片小樹林。顯然這個人職務很高,在他的命令下,很快周圍便有擺明士兵趴在或者蹲在地上,拿起手中的槍朝着天上打去。

不過步槍顯然對天上的飛機造不成什麼影響,即便是幾百條槍都在開火,但那速度畢竟跟不上日軍戰鬥機的速度。即便偶爾有一發子彈大衆日軍飛機,也不可能讓飛機墜毀,日軍的飛機雖然防護力較差,但是扛子彈的能力還是有的。

僅能對日軍飛機造成威脅的就那6挺捷克式輕機槍,不過效果也不大。對付天上的飛機,除非地面的機槍能形成一個火力網,像這種混亂中的匆忙反擊很難擊落或者趕走日軍。

軍隊開火的好處就是把日軍飛機的注意力吸引到他們身上,壞處就是日軍肯定會先對付他們,暫時放過那些沒有抵抗能力的人羣。

“師座,現在怎麼辦?我們的防空根本不行,再這麼下去,我們損失會很大!”

看着不斷倒下的士兵,躲入民宅的一箇中校對着旁邊的一個上校擔憂的說道。在他們附近幾十米範圍內,那些士兵並沒有反擊,而是警惕的看着天上的飛機。

不是他們不想反擊,而是他們有更重要的任務,他們的需要保護屋裡那個昏迷的少將。他們要是反擊,就會把日軍的火力吸引過來,他們的這個少將上司可能就有生命安全。

看着遠處死傷遍地的士兵,袁慶榮臉色也很難看,不過他也沒辦法,“沒辦法,我們還得保護董師長的安全,日軍的飛機總有子彈打完的時候,到時候他們就會離去。”

作爲一個師長的袁慶榮,現在身邊只有這百十人,還得照顧受傷的董其武,身擔重任,並不敢冒險。而且他們沒有制空權,光靠地面的防空火力根本無法遏制日本戰機的肆虐。

“哎!”聽到自家師座的話,旁邊的這個中校臉色黯淡,顯然也很失落。要是他們也有幾十架飛機也不至於現在這樣,說不定不會敗得這麼慘。

不過很快他們就被一陣嘈雜聲給打斷了沉思,只見他們上方的天空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8架不一樣的飛機,而且還在跟日軍飛機交戰。看着突然出現的飛機,下面的這些國民黨將士以及百姓都很驚訝,隨即就是非常的激動,並在那大喊着。

天上的戰鬥是八打六,佔據着數量優勢,加上日軍飛機剛纔消耗了不少彈藥。所以交戰沒多久,日軍就有兩架飛機被擊毀,而那不明飛機則是隻損失了一架。

開始是八打六,一下就變成了七打四,場面對於日軍非常不利。所以日軍的飛機當即就撤退,不過在逃走時,又有一架被擊毀。

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166章 西征(九)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193章 東征(三)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194章 東征(四)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160章 西征(三)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61章 大撤退(一)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208章 諜影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163章 西征(六)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367章 調動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181章 長征(二)第34章 衝突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209章 紅軍改編(一)第328章 天津(三)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50章 起義前夕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39章 在襄陽(二)第181章 長征(二)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
第340章 編制調整第179章 白銀法案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618章 攻克濟南(一)第242章 奇襲太原(十一)第166章 西征(九)第396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十二)第489章 南洋風雲(一)第124章 第二次反圍剿(八)第431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第460章 華北大掃蕩(九)第142章 十堰改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193章 東征(三)第134章 九一八(四)第233章 中日山西空戰(一)第440章 大年初一第371章 晉西事變(三)第426章 皖南事變(六)第374章 晉西事變(六)第58章 武漢起義(七)第46章 二次北伐以及平叛第131章 九一八(一)第626章 爾虞我詐的德黑蘭第622章 攻克濟南(五)第251章 南京大屠殺(二)第530章 觀察團事件(四)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27章 太原告急(三)第468章 華北大掃蕩(十七)第194章 東征(四)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531章 觀察團事件(五)第172章 西征(十五)第85章 二次北伐以及濟南慘案第286章 晉東南之戰(十)第160章 西征(三)第26章 武漢之戰(七)第61章 大撤退(一)第18章 汀泗橋之戰第524章 奪取新疆(二)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208章 諜影第341章 綏寧會戰(一)第516章 收復外蒙(三)第515章 收復外蒙(二)第501章 特殊的禮物和客人第621章 攻克濟南(四)第238章 天津(十三)第478章 渡河戰役(一)第350章 綏寧會戰(十)第508章 察哈爾反擊戰(六)第600章 津浦線風雲(十六)第387章 第三次大規模反掃蕩(三)第425章 皖南事變(五)第163章 西征(六)第11章 空閒之餘的收穫第59章 武漢起義(八)第250章 回蘭州(二)第367章 調動第620章 攻克濟南(三)第293章 洛陽會議(二)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177章 事件後續(二)第406章 百團大戰(一)第181章 長征(二)第34章 衝突第130章 漢中協定和紅二、四方面軍第209章 紅軍改編(一)第328章 天津(三)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603章 興安嶺雄風(三)第445章 除閻計劃(二)第305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六)第357章 綏寧會戰(十七)第491章 南洋風雲(三)第310章 第一次反掃蕩(四)第473章 珍珠港事件(一)第50章 起義前夕第103章 漢中攻略(五)第186章 根據地風雲(二)第304章 蘇聯軍事觀察團(五)第577章 緬甸反擊戰(三)第60章 武漢起義(九)第493章 南洋風雲(五)第322章 殲1戰鬥機第616章 興安嶺雄風(十六)第238章 奇襲太原(七)第115章 紅四軍團(二)第278章 晉東南之戰(二)第39章 在襄陽(二)第181章 長征(二)第306章 花園口決堤第154章 川軍的五路圍攻(六)第514章 收復外蒙(一)第511章 察哈爾反擊戰(九)第273章 與傅作義的合作第68章 編制以軍裝問題第297章 新四軍首戰(三)第623章 攻克濟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