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荊門亂

我的冷遇也並非是突如其來,早先幾次的冷落讓我這回無比習慣沒有蕭琰參與的生活,甚至我漸漸覺得,沒有他的日子纔是我該擁有的。

未央宮成了真正的冷宮,妃嬪們不再來請安,我也懶得見她們。她們日夜所思所想,就是如何留住蕭琰的身心。偶爾聽方由提起宮外爭寵的雜事,會在細枝末節當中,找到當年我機關算盡的影子。

不過一笑了之,不去在意。

老一輩的妃嬪們幾乎都已沒落,我記得鴻熙三年大婚前後,整個後宮人最多時也只有四位嬪妃。然如今宣惠貴妃和溫恪貴妃都已不在,唯留下我和德妃在世殘喘,不覺感嘆歲月涼薄。

新興起的一輩妃嬪當中,爲首的自然是有子有寵的懋妃,次之則是趙容華。從前的馬芬儀也有些出息,不知道她怎麼哄的蕭琰,前兒竟然越級封了個婕妤,算是舊酒裝新壺,新壺太好看,一躍成新寵。

再者,就是去年剛剛選入後宮的秀女,本宮只記得她姓花,其他家世樣貌人品乃至位分封號,都不曾深究,同她也不相熟。

入宮多年,憑我的經驗,後宮一時只能容得下一位絕對寵妃,從無平分秋色勢均力敵之說。就是有,這樣的局面也維持不了多久也會被打破。人間俗語以把這個道理說的很通透了:人山不容二虎嘛。

於是乎幾人內鬥,懋妃與趙容華一黨,馬婕妤花氏兩位新寵聚在一塊,明爭暗鬥從無停休。我懶在未央宮中嗑着瓜子,光聽方由述說我就已經覺得心潮澎湃,更別說外面那四個人是如何計較到昏天黑地。

新人的素質水平普遍不行,遙想當年我入宮鬥倒溫恪貴妃,足足花了五年時間。但自從有了這經驗,再收拾其他人做的那是行雲流水毫不含糊,可見熟能生巧。

這四個笨蛋掐來掐去,還沒把對方的氣焰滅下去,有一個人忽然在後宮拔地而起,直衝九霄,打得四個人措手不及,暈頭轉向。這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厲害人物,就是我的老對手——瑾妃郭伯媛。

沒有緣故時,我不會把郭伯媛的復寵說的這樣誇張。這緣故同樣也是其他四人拿郭伯媛沒有辦法的願意之一:瑾妃懷孕了,四個月。

四個月胎象穩固,不易做手腳。何況郭伯媛當年雖然失勢,卻仍然是獨居一宮的三品妃。要害她,不是那麼容易。

聽到瑾妃懷孕的消息,我讓方由送去了一座送子觀音的玉雕佛像,她自然怡然收下。回禮,是一支玫瑰赤金的簪子。

“娘娘,瑾妃這是什麼意思?”方由手中捻着這簪子頗爲不解。

我笑了笑,說:“你還記不記得,這簪子是當年我是送給她的。還因爲這支簪子,宮中鬧起了好大的風波。”

方由忖忖,恍然大悟:“原來是歲末冬賞那次,娘娘用這支簪子,挑撥了溫恪貴妃和郭氏兩姐妹的關係。”

我點點頭,方由笑道:“這簪子意思很深,瑾妃把它送回來,是不是想同娘娘聯手,互相扶持?畢竟如今懋妃等新秀衆多,她一個懷孕無寵的人,許多事情不方便。”

我嗤得一笑,搖搖頭道:“不是要互相扶持,而是要劃清界限。”

ωwш•тт kдn•c o

方由訝然:“怎麼會?當日在樂成殿,娘娘對瑾妃推心置腹,何況還有太后的事,她怎麼會要同娘娘劃清界限?”

我輕快笑笑,把手中的繡活一停,說:“今時不同往日了,當初同她不過是因利而合,如今我不過是力圖自保,沒有利用價值。她同我們本無情份,難道你還指望她會幫襯我們嗎?”

方由默不作聲,我引針穿線慢慢說:“何況我們待她也並不好,她被冷落一年,我也並沒幫她什麼。她如今風光正盛卻不曾對我落井下石,就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

我記得從前瑾妃最風光的時候莫過於敕封淑妃、手掌六宮大權、將本宮我趕去樂成殿的那段時間。但是時候一過秋風捲落葉,她從風光無限的淑妃跌到了無人問津的瑾妃之位。伴隨着她的星芒黯淡,我的際遇春風吹又生,藉着一個孩子,重新回到了後宮的最高點。

我當時並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我會摔的比郭伯媛更慘,或者說,當時輕狂自負的我,不認爲我會被誰給打敗。我覺得我可以掌控整個後宮。

是的,我的確可以。浸淫後宮這麼久,明爭暗鬥這麼久,讓我一個身經百戰的壞女人去收拾那些剛入宮的、懵懵懂懂的小姑娘,實在是比碾死螞蟻還容易。有時候我都會放任她們的小心思悄悄蔓延,不好意思厚着老臉去打壓她們,畢竟她們所處的年紀,也曾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年華。

不出意外,我可以一直這樣高枕無憂。雖然我會一日日的衰老,早晚一日盡失君王寵愛,但是我仍然可以擁有她們求不來的資歷威重。我還有四個孩子,骨血相連,他們日日長大,我背後的依靠也會日益堅固。

盤算的這樣精妙,我似乎已把我一輩子完美的設計好,只等着一步步去踏牢經過。但是我唯獨沒有設計我的心,我忘記了有朝一日,或許我會厭倦這個後宮也厭倦我枕邊的人。

衝突矛盾沒有爆發的時候,一切可以小心翼翼地掩藏。然而一場意外破壞了這份維持艱難的平衡,我想不到我會和這個王朝至高無上的統治者爆發這樣激烈的爭吵。

爭執過後,是寂靜。如他所說,我居住的富麗堂皇的未央宮,逐漸變成了一座富麗堂皇的冷宮。

坐在這冷宮中,我眼看着自己的妹妹遠嫁南方,也聽說這後宮妃嬪此起彼伏的恩寵際遇。衆人廝殺時,郭伯媛悄然上位。她做事幹淨利落,也不拖泥帶水。這麼些年她也明白,恩寵如煙雲,一時風吹便什麼也不剩,唯有孩子纔是最要緊的。

瑾妃再度有孕,蕭琰興奮無比,賞賜了大量珠寶金銀。他尤嫌不夠,一個月後有意加封她爲貴妃。此事引得整個朝堂譁然,反對之聲此起彼伏,畢竟瑾妃前科累累,實在不是適宜大封的人選。

退居益州頤養天年的開國元老忠國公蔡興元,如今已經九十多歲,聽聞此事之後憤而執筆,奏摺一揮而就,痛斥郭妃狐媚、皇帝昏庸。蕭琰讀罷拍案大怒,當即革忠國公一家世襲的爵位和田產,貶爲庶民。另佈告天下,後周氏無禮,多有衝撞,念其出身名門,育有皇儲,暫保其後位,如有人再敢上諫,必不輕饒。此言一出,無疑告訴天下人我這個皇后之位名存實亡,再支持我也無濟於事。如他所願,朝堂之上的反對之聲被大大遏制,沉默着佔了多數。

我聽聞後不覺輕蔑一笑,都道讀書人最重風骨氣節,然蕭琰朝中的臣子,卻只知如何自保烏紗帽。

春雨立在旁邊磨墨,方由取出鎮紙擱在大案上面,躊躇道:“早先衆人還維護娘娘的時候娘娘未曾上諫,如今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了,娘娘怎麼想起反對這事來了?”

我淡淡道:“早先所有人都反對,我跟着勸誡有何意義?如今無人敢再說話,我迎風而上,纔是周氏該有的風骨。”蘸了飽墨的狼毫一揮,我提筆寫下諫言書,說,“何況皇上都說了,周氏無禮多有衝撞,這次就讓天下人好好看看,我周暄究竟如何衝撞,該不該衝撞。”

方由忖忖,即刻明白會心一笑。我寫完摺好遞給方由,道:“你只管去吧,動靜鬧得越大越好,最好人盡皆知。”

她自有分寸,當晚我不顧後果冒死上諫的事就在京中傳開。天下人雖然不敢公開說什麼,但是民心之所向也不容蕭琰輕易忽略。他那麼瞻前顧後優柔寡斷的性子,到底還是把瑾妃晉封之事擱了下來。

只是攔的住一時攔不住一世,瑾妃懷有身孕寵眷正濃,就算沒有貴妃的虛銜,也再不是以前那個默默無聞的小宮妃。蕭琰嫌棄華音殿簡陋,於是重新修飾了一座新的宮殿賜給瑾妃居住,提名椒風殿。

大齊建國以來,皇后所居未央宮的正殿名椒房殿,如今蕭琰賜瑾妃一座椒風殿,大有將她同我比肩之意。後宮中的人這下完全明白,我算是徹底沒有翻身的可能了,往後這後宮真正的主人,就是正有着身孕的瑾妃。

再無人敢輕易得罪瑾妃,也沒有人再挑釁滋事,就連有子有位的懋妃也對瑾妃畢恭畢敬,有求必應。未央宮中失去的,盡數在椒風殿重新煥現。瑾妃藉着這股椒風,竭力恩威並施,治的衆人服服帖帖,晨昏定省日常相見,風聞已經有了正室的樣子。

唯一不曾去拜見瑾妃的,大概只有清心殿避世的德妃,而她同我一樣,此刻都是無足輕重的人。那天我挑了水正澆着菜園子,不妨她忽然來了,還道:“想不到如今你也開始自力更生了,我還以爲只有我會自給自足。”

我回過頭去見是她,便撂下手裡的水瓢,攜她坐在院子裡的涼亭中,說:“能調走的宮人們早就被調走了,就算沒被內侍省調走,也自己想盡辦法逃離未央宮這口枯井,誰還願意留下。”

德妃輕笑了聲:“然而若是我,我倒願意留下,起碼這裡清淨。”

我倒了白水給她,說:“瑾妃如今風頭正盛,你不去她那裡,來看我做什麼?”

德妃嗤笑一聲,手指一邊摩挲這質地粗糙的陶土方鬥,一邊慢慢道:“一時之盛罷了,宮裡待了這麼多年,我還看不透這一局麼?”她緩緩靠近我,輕輕道,“你不過是想用輿論毀了她,這輩子她再得意,你再失意,來日史書編纂,她這些事蹟註定她只能做一個魅惑聖聽的奸妃,而你則可以做一代賢后。”

我只抿嘴一笑,德妃幽然輕嘆:“你和郭伯媛都算是我追隨過的人,雖然如今各不相干,但我還是覺得你這次未免有些虧。郭伯媛只要實實在在的利益,她從來不在乎自己的名聲風評,否則她剛入宮那會兒也不會聽你的話,在大庭廣衆之下同她堂姐大打出手,平白失了風度。”

“這我知道,她從來不是那麼迂腐的人,”我輕快笑笑,無所謂道,“她一時之盛也好,長盛不衰也罷,那都是旁人的作爲了,我早已無心去在乎。”

德妃驚疑不定看着我,沉默了半晌之後問我:“你的意思是,今後你要學我,在這後宮守活寡,避皇帝而不見?”

我想了想,點點頭。德妃冷笑着問我:“你是因爲你妹妹那事?”

我問道:“宮裡不是沒走漏風聲麼,你怎麼知道的?”

德妃嗤的一笑:“你也太小看我了。”我想想也是,如今比德妃活得通透的女人,宮中還真找不出第二個。她笑了一會兒,然後淡淡問我:“那麼你是因爲這件事對蕭琰失望了,還是因爲早就失望了讓這事成了引子?”

我道:“都不是,我落到現在這個境地,意外更多一些。”

德妃默了默,說:“如果是這樣,那我覺得你大可不必,畢竟蕭琰對你和對我是不一樣的。你是他的嫡妻,就算先前有過宣惠貴妃,你也是他這輩子唯一的妻子。你們大婚這麼多年,他固然淡薄,但對你不算了無情義。何況他大肆寵溺瑾妃,寵的她地位幾乎要與你並肩。他如此聲勢大張是爲了什麼,你深想便是。我敢斷言只要你稍稍服軟,蕭琰絕不會棄你於不顧。”

我聞言不覺冷笑:“是嗎?可是我卻覺得現在的樣子,纔是最好的結局。夫妻這麼多年,或許有些餘情未了,但是這些餘情,已經無法支撐我和他一起走完後半生。”

德妃望着天空出神地一笑,靜靜道:“真是同人不同命,他若是對我能有這些心思,大概我不會灰心至此,而你卻根本不屑一顧。”

我輕輕道:“你只是憑空猜想而已,如果你真的在我這個位置,未必會比我心軟多少。”

德妃無心再說,緩緩起身道:“我只提醒你一句,萬一瑾妃這次再生下一個男孩,對你的威脅可就大了。她懷孕已經七個月了。”

我對她似有若無的暗示置之不理,昂首笑道:“然而我並不想害她們母女。”

瑾妃分娩的那天恰好是今冬的第一場雪,藉着瑞雪的喜氣,蕭琰終於找到理由冊封瑾妃爲貴妃。我知道我並阻攔不了多久,但我也未想到會這麼快。而我更想不到的事,蕭琰爲了這個孩子,竟然大赦天下。這是皇帝登基纔能有的禮遇,之前也只有給靖兒冊太子是破過一次例,蕭琰此舉,分明是把這個襁褓幼子,當作來日儲君來寵愛。

臘月初五是孩子的滿月禮,我不曾出席,只通過方由打聽到一些瑣碎的事,大部分也都是關於蕭琰如何疼愛這個孩子,知道這個孩子被賜名爲殊。昭殊,我無法猜想,這個孩子對於蕭琰來說,到底有多特殊,

臘月十二,番邦來賀,恰好天降第二場瑞雪。表禮花冊流傳到未央宮,我接過一看,顰眉大覺不妥。南詔爪哇等富裕之地貢品良多還算正常,勾族同大遼的表禮也這麼豐厚,大有不對勁的意味。勾族進獻青羊一千頭、野羊一千頭、乳牛一千頭、大鹿五百頭、狍子五百隻、獐子五百隻,另地域雞鴨兔各二百隻、鹿筋二百斤、熊掌二百對、鹿舌牛舌各二百條、野狼皮二百張、牛皮二百張、鹿皮二百掛、羊毛二百卷、狐皮二百掛……

我記得往年年貢也沒有這麼多,何況這只是賀瑾貴妃誕育皇六子的表禮,今年的大部分貢品還在路上。並非是處於嫉妒,而是勾族和大遼的動作未免太奇怪。他們豪奢至此如果單純是因爲這個孩子,未免太過牽強。

作爲回禮,蕭琰賞了大齊各附屬國大量金銀和綢緞,再者瓷器糧食,也超出往年數倍之數,以示朝廷慷慨。方由告訴我時,我問她:“這些年國庫雖然充盈,但是今年南方洪水颶風不斷,北方乾旱大部,收成實在不怎麼樣。皇上若贈以金銀還好說,爲何賞賜那麼多糧食?”

方由低頭道:“北方已經連續兩年乾旱,咱們大齊尚可支撐,勾族在關外如何受得了?因而使臣在朝堂上貢的時候特意向皇上提起,希望皇上能援助勾族,度此難關。”

我冷笑道:“難怪今年這樣大方,原來是爲了咱們的糧食。”我又問,“那麼朝中大臣是如何反應的?”

方由想了想道:“聽聞起初大人們也都是不同意的,但是皇上說瑾貴妃生育六皇子是喜事,應該普天同慶,便答應了使臣的請求。皇上都說好,其他人也不好再反對什麼,以防顯得咱們小氣。”

我聞言不覺動怒,冷冷將禮單擲在地上,道:“糧草何等重要,滿朝文武難道不知道麼?這麼金貴的東西咱們如今都快短缺了,皇上豈能這麼輕易地大肆賞於各部?”

方由過來勸我:“不過是些粳米,咱們也不差這些,皇上都賞了,你動什麼氣?”

我撫額默默說:“勾族這個部落,狼子野心奸詐狡猾,但凡它有異動,必然會出大事。”

方由笑着推推我,說:“你又不是個男子,這些憂國憂民的大事,交給他們男人就好。眼下我們自己都顧不過來,你還有心思操心勾族。”

我道:“眼下算什麼,說到底不過是夫妻間的矛盾。若是有朝一日國家動盪,不論皇親國戚還是黎民百姓,都脫不開。”

方由抿嘴一笑,只說:“你想的太多了,還是多想想開心的事吧。我聽說二小姐嫁到南方後,同楚王琴瑟和諧。眼下二小姐已經有了身孕,楚王大喜請旨帶着二小姐入京謝恩吶……”

後來聽說蕭琰在楚王的摺子上硃批一個“允”字,讓周晗生下孩子之後回京省親。鴻熙十二年四月,周晗生下了一個男孩,重八斤七兩。蕭琰聞知,親自賜名“昭範”,立爲楚王世子,同楚王商定兩個月後入京。

在這期間,京中最著名的風水大師忽然預言,楚王這個新生的兒子來日有繼承大統的跡象。蕭琰聽聞後勃然大怒,捉拿那大師到大理寺。誰知大師言之鑿鑿滔滔不絕,大理寺卿覺得他所言未必是虛,所以大着膽子把這大師帶到了蕭琰面前。

蕭琰忍氣問了幾句,不知大師說了什麼,蕭琰也逐漸信以爲真。詢問破解之法時大師含糊良久,最後還是吐露了幾分。

“不好了,”方由匆匆跑入菜園子,奪過我手中的苕帚說,“皇上有意廢太子,冊立剛剛出生的六皇子爲儲君。”

我腦中一懵,片刻間做不出任何反應。春雨在一側回過神來,急得把手中的種子撒了一地,道:“這可怎麼辦,太子還年幼,做事並無過錯,憑什麼被廢?萬一真的被廢,太子一輩子不就完了?”

我的心倏忽一跳,春雨說的不錯,古來廢太子沒有幾個好下場,皇位之爭向來也是你死我活。我若是正經的皇后都未必能護他周全,何況我如今連個更衣都不如。靖兒那麼小,他哪裡能敵的住外面那些奸邪之人的算計,再說……新太子的人選又是郭伯媛的兒子,那我和孩子們的來日,只怕是永無寧日。

“皇上是怎麼說的,你怎麼知道這事的?”我問道。

方由滿頭大汗:“那瘋子的話今早宮裡就傳遍了,中午皇上留了瘋子在宮中用膳,行動舉止頗敬重,可不是把瘋子看重了?”

我淡淡問:“除了這些,可還有別的跡象?”

方由搖搖頭,說:“沒有了,不過大師說六皇子命相極硬,是唯一能治得住楚王世子的人。楚王、楚王妃和世子馬上要入京,這事恐怕會在他們入京之前定下來。你別掃地了,快想想辦法吧。”

我忖了忖,道:“還不急,咱們等個一兩天再說。”

郭伯媛雖然一向行事大膽,但是她明知前有禿驢曾經預言易兒生而不祥,以此來置我於不利之地,又怎會效仿溫恪貴妃,行此相像的招數?

我並不認爲是郭伯媛想爭太子之位,起碼她現在還不會。根基未穩,我尚健在,她聲望不足,斷然不會如此魯莽。既然不是她,那便是別人,卻出乎意料地以她爲刀。我說不出什麼感覺,但總覺得這件事加上之前勾族大遼進貢的事,像是密密麻麻一張網,將蕭琰、我、朝廷或者說是整個大齊一網打盡,勒的密不透風。

蕭琰還是殘存一絲理智的,他沒有廢了靖兒,也沒有再格外厚賞六皇子,但是他也嘗試着做出一些動作,試探我也試探朝中所有的大臣。

鴻熙十二年五月,六皇子出生半年後,蕭琰加封瑾貴妃郭氏爲皇貴妃,祭天告祖,禮遇優渥。郭氏一族出現了一位皇貴妃,一夜之間赫然崛起,風頭一時無兩。本代除了□□皇帝追封過一位皇貴妃之外,郭伯媛是第一位登上如此高位的妃嬪。

當年她從正三品妃要冊爲從一品貴妃時,就已經引起了軒然大波。後來蕭琰屈從一段時間緩和了矛盾,又藉着誕子之喜終於封成。她未降位前是淑妃,飽受喪子之痛後來又生了皇子冊貴妃也還說的過去,然而這次的皇貴妃實在沒有理由。唯一能解釋的,就是那個忽然冒出頭的風水大師的話,細想之下未免經不起推敲。因而朝中積蓄已久的不滿,又在頃刻間爆發,蕭琰的案頭,擺滿了死諫的奏章。

方由恨的牙癢癢,道:“真想不到郭氏還有這樣通天的好本事,她今日封了皇貴妃,明日孩子繼承大統,更說得過去。”她在我腦門戳了一指頭,“你能不能爭口氣,就算你對皇上無心,也要知道絕對不能由着郭氏囂張跋扈,否則你和孩子將來怎麼過?你瞧着咱們的皇貴妃娘娘是能容人的?”

我手執一本書一壁隨便瀏覽,一壁說:“別說,郭伯媛命夠好,她不但是本朝唯一一位活着封貴妃的,還是本代唯一一位活着封皇貴妃的。”

方由恨鐵不成鋼,劈手奪走我手中的書擲到一旁:“你還開玩笑呢,火燒眉毛了你知不知道!周暄,你不只是一個人,你在放縱自己的同時,已久無形的讓你、你的孩子、你的家族受到威脅。你豈能如此自私?”

我毫不在意一笑,眼珠轉轉問她:“那麼太后那邊風向又如何?”

方由道:“太后病的都快死了,哪裡管得了這事,她不過嘟囔幾句,皇上也不會放在心上。”

我笑道:“太后什麼人你不瞭解麼?她就算下一刻要踏入棺材,這一刻也要在雜事上面插插手。你難道不覺得她這次不出聲很反常麼?”

方由迷茫地搖搖頭,我攜她坐下,安撫的拍打她的肩膀,說:“皇上不封她爲皇貴妃時我何嘗不是日夜懸心,忖度着如何不動聲色地化解危機。但是如今郭伯媛封了個正一品的位分,我忽然就安心了。”我略一停頓,然後繼續說,“正如太后不動聲色,因爲她擲到皇上不會立她的孩子爲太子,皇貴妃不過是拿來安撫郭伯媛的賞賜。聽起來唬人,說白了也不過是個妾侍。等到情份淡了寵眷少了,郭伯媛的下場,未必有我好。”

方由驚疑不定:“你憑什麼這麼說?”

我笑笑:“就憑皇貴妃這三個字。”

蕭琰內心未必肯相信那大師的話,畢竟前面曾經出過類似的事情,他那麼敏感多疑,不信是本能。但他又頗信鬼神,對大師的尊崇也不過是爲了內心稍安,並非是因爲相信而敬畏。

既然達不到目的,未能讓六皇子登上皇位,那麼這背後的人,也該現身了。

鴻熙十二年六月,楚王以郭妃妖惑聖主爲由起兵造反。他打着入京的幌子,帶着親信北侵數百里,一夕之間奪得險要城池數座,並連夜調集兵馬換防駐守。朝中一時告急,蕭琰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還不等做出應對之策,北疆勾族發兵十萬,浩浩蕩蕩涌向山海關,山海關告急。

三日之後,玉門關急報傳來,大遼興兵二十萬,已對玉門關展開攻勢。截至發報之時,玉門關仍然全力抵抗,請求朝廷援兵。

一時之間,楚王謀反,邊疆告急,內憂外患遍佈叢生,蕭琰可謂是焦頭爛額。半月之後,勾族攻破山海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滲透入大齊版圖,山海關總兵降。

一月之後,大遼也佔領玉門關,西北無險可守,幾乎全部成爲大遼的地盤。百姓流離失所,整個天下一片兵荒馬亂。藉此大好時機,楚王興兵三十萬,正式開始攻城略地,一步步逼近京城。

朝廷的兵散佈於外,江東按兵不動,西南曖昧不明,接到蕭琰調兵的命令後都沒有出兵的意思,性質等同於謀反。北方將士抗衡外族侵略還不夠,哪裡還有餘力對付楚王。蕭琰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致書楚王,望他以大齊社稷爲重,同他合力抗拒外敵。

楚王並未同意,反而回信說君主昏庸,奸妃環繞,他必定要肅清內賊,方好號召天下臣民抗擊敵虜。蕭琰無法,朝中更是亂成一鍋粥,再沒什麼主意。太后還算有些見識,撐着病體勸說蕭琰西撤,暫且抱住朝廷。

鴻熙十二年八月,蕭琰下令撤出京城,往川蜀退去。哥哥周曄統領十萬作戰能力不強的羽林軍守護在外圍,近襄侯魏瑾統領五萬虎賁軍近身保衛蕭琰以及其他朝臣家屬,在兵部尚書的統領下,正穩步有序地撤離。

但這僅僅侷限於權貴名門,並不包括普通黎民。京城本來就處於恐慌之下,朝廷一朝撤離,更是給普通百姓帶來了滅頂之災。原本富庶繁華的城市,如今處處瀰漫着硝煙。白日裡百姓追隨着軍隊奔走逃難,夜裡哭聲震天通宵達旦,恍如人間地獄。

我跟隨着蕭琰西撤,終於在一年多之後正式見了他一次。他清瘦很多,乾癟的像一具黑黢黢的柴火,兩眼泛黃也沒有神采。他見了我,只默默同我說:“西撤之後條件大概不好,只能委屈你了。”

我眼睛望着荒野成千上萬的流民,心裡一陣心酸,道:“有什麼委屈的,比起路邊凍死骨,我已經覺得這樣的條件是奢侈了。”

他沉默了一會兒,道:“好久沒見,皇后有什麼想說的嗎?”我沉吟片刻,他見我不答,便哂笑一聲,“我是怕這會兒不說,以後沒機會了。”

他很少用“我”來自稱,眼下這個境況,想來是幾乎絕望。我想了想說:“皇上別胡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臣妾沒什麼話好說,只希望皇上能振作起來,儘快平息內憂外患。”

他冷冷一笑:“你覺得還有可能麼?我註定要做一代亡國之君,或者成爲一個被篡位的皇帝。我也不把自己當皇帝,皇后,你大可不必這麼虛僞了。”

我沒了話說,轉身離開。夜裡跟隨十萬羽林軍和五萬虎賁軍露營紮寨,偶然間聽到有幾個小兵在交談。

一個說:“你們聽說了麼,驪山已經被大遼攻破,別宮也付之一炬。驪山離京城這麼近,遼兵會不會很快打過來?”

另一個說:“真的假的啊,驪山離京城一百多裡,遼兵若要打過來,那可真是幾天之內的事了。”

“當真,剛剛我聽傳令官說的,讓夜裡驚醒一些,防止遼兵夜襲。”

我聞言當即忍不住,豁然走出。他們聽到聲響,嚇得哆哆嗦嗦拔劍,厲聲喝問道:“你是誰!”

我冷淡道:“我是周暄。”

他們一個哆嗦,劍“吧嗒”掉到地上,磕頭說:“不知是皇后娘娘,娘娘恕罪。”

我一把把他們拉起,一字一句問道:“你剛剛說什麼?驪山被攻破,別宮也燒了,那麼那裡住着的謝貴人呢?”

那個小兵不知道我要幹什麼,還以爲言語冒犯了我,舌頭打顫的厲害,結結巴巴說:“謝貴人,自然是死了。方纔皇上已經知道了,還吐了血……娘娘恕罪啊,我也是聽別人說的,具體的都不清楚啊……”

我的頭一陣暈眩,差點栽倒,幸虧他們眼疾手快扶住了。我推開他們,一個人跌跌撞撞往回走。

謝之桃,她竟然死了。蕭琰西撤所有妃嬪都想到了,唯獨忘記了恭和公主的生母謝貴人。我無法怪罪蕭琰,兵荒馬亂之際,他顧不了那麼周全,可是我還是忍不住厭惡了他。

當年未央宮中初見謝之桃,她一襲淡粉色的衣裙溫柔如水,柔軟如桃花。盈盈朝着我下拜之後,她讓我看清了那張酷似宣惠貴妃的面容。但在那相似的容貌之下,心腸卻是截然不同。我欣賞她的溫柔大度,也喜愛她的愛憎分明。這樣通透的女子,值得男人呵護一生,又怎麼可以被遼兵踐踏,死無其所……

又是因爲蕭琰,他的一時之怒,徹底毀了謝之桃的一生。他今日吐出再多的血,也挽救不回謝之桃的性命,更無法彌補他給她的傷痛!

我恨恨地想着,不曾留意周遭的動靜,冷不丁撞到一個人身上。他的鐵甲冷如堅冰,硌得身上生疼。

“是你……”我擡頭喃喃道。

他溫和地笑了笑,拱手爲禮:“末將兵甲在身,不便行大禮,娘娘恕罪。”

我擺手苦笑:“如今還行什麼大禮,再說我早不把自己當娘娘了,怎麼會計較這些禮節。”

月光下他笑的柔軟,輕輕打量我兩眼,說:“外界傳言娘娘失寵,避世未央宮生不如死。如今末將一見,覺得娘娘比先前豐腴了不少,不禁開始懷疑娘娘到底是失寵避世還是尋個清靜頤養天年。”

我聞言略有不悅,我同近襄侯魏瑾不過見過數次,還沒有到隨意玩笑的地步,所以忍不住端出架子道:“侯爺這話放肆了,恕本宮不敢聽。”

他恍如自知失言,歉意地笑笑:“末將只是見娘娘鬱鬱寡歡,所以開個玩笑,娘娘切莫放在心上。”我別過頭去竭力忍住淚水,他體察入微,問我,“娘娘是否有什麼傷心事,不妨告訴末將,或許末將能開解娘娘一二。”

我輕輕搖搖頭,說:“軍情緊急,侯爺如今統領五萬虎賁軍保衛整個朝廷的安危,想來事物纏身,本宮就不打擾侯爺了。”

說罷,我轉身離開。餘光看見他嘴角動了動,卻也無心再理會,只當看不見。他只無言片刻,然後當即拱手輕輕說:“那末將恭送皇后娘娘。”

第140章 銀杏葉(三)第35章 上位第4章 太后第44章 桃夭第140章 銀杏葉(三)第94章 惡極第106章 絕情第61章 香殺第7章 貴人第122章 誘魅第57章 柔惠第48章 灰心第136章 暄化城(三)第114章 悠月第122章 誘魅第148章 湖遠(四)第162章 龍顏怒第49章 轉機第105章 化險第19章 暖冬第116章 蕭琳第162章 龍顏怒第160章 腰脊傷第15章 身世第97章 暗殺(一)第35章 上位第71章 嫉恨第141章 月下花第151章 天下勢第89章 憶往第28章 殺機(二)第26章 滿月第40章 雀寵(一)第70章 驚喜第91章 月宴第3章 大婚第43章 新人(二)第88章 落英(三)第14章 喜聞第16章 秋芳第75章 兄友第89章 憶往第35章 上位第2章 封后第20章 驚魂第12章 爭寵第126章 叔嬸第153章 鋒芒露第57章 柔惠第31章 夜殤第81章 暗通第143章 是非地(二)第133章 荊門亂第74章 示好第121章 宮絛第37章 有孕第44章 桃夭第130章 揮刀第18章 封第110章 舊事第85章 二子第22章 新歲第28章 殺機(二)第91章 月宴第146章 湖遠(二)第106章 絕情第138章 銀杏葉(一)第3章 大婚第30章 國恨第160章 腰脊傷第133章 荊門亂第128章 荷華第94章 惡極第86章 罪證第149章 恩緣盡(一)第54章 換臉(一)第158章 公主嫁第129章 撞破第134章 暄化城(一)第93章 傷懷第132章 賜婚(二)第108章 失信第75章 兄友第97章 暗殺(一)第63章 終了第147章 湖遠(三)第23章 方由第84章 探春第143章 是非地(二)第138章 銀杏葉(一)第51章 反勝第152章 郭妃殤第154章 非良藥第141章 月下花第105章 化險第117章 意外(一)第145章 湖遠(一)第149章 恩緣盡(一)第88章 落英(三)
第140章 銀杏葉(三)第35章 上位第4章 太后第44章 桃夭第140章 銀杏葉(三)第94章 惡極第106章 絕情第61章 香殺第7章 貴人第122章 誘魅第57章 柔惠第48章 灰心第136章 暄化城(三)第114章 悠月第122章 誘魅第148章 湖遠(四)第162章 龍顏怒第49章 轉機第105章 化險第19章 暖冬第116章 蕭琳第162章 龍顏怒第160章 腰脊傷第15章 身世第97章 暗殺(一)第35章 上位第71章 嫉恨第141章 月下花第151章 天下勢第89章 憶往第28章 殺機(二)第26章 滿月第40章 雀寵(一)第70章 驚喜第91章 月宴第3章 大婚第43章 新人(二)第88章 落英(三)第14章 喜聞第16章 秋芳第75章 兄友第89章 憶往第35章 上位第2章 封后第20章 驚魂第12章 爭寵第126章 叔嬸第153章 鋒芒露第57章 柔惠第31章 夜殤第81章 暗通第143章 是非地(二)第133章 荊門亂第74章 示好第121章 宮絛第37章 有孕第44章 桃夭第130章 揮刀第18章 封第110章 舊事第85章 二子第22章 新歲第28章 殺機(二)第91章 月宴第146章 湖遠(二)第106章 絕情第138章 銀杏葉(一)第3章 大婚第30章 國恨第160章 腰脊傷第133章 荊門亂第128章 荷華第94章 惡極第86章 罪證第149章 恩緣盡(一)第54章 換臉(一)第158章 公主嫁第129章 撞破第134章 暄化城(一)第93章 傷懷第132章 賜婚(二)第108章 失信第75章 兄友第97章 暗殺(一)第63章 終了第147章 湖遠(三)第23章 方由第84章 探春第143章 是非地(二)第138章 銀杏葉(一)第51章 反勝第152章 郭妃殤第154章 非良藥第141章 月下花第105章 化險第117章 意外(一)第145章 湖遠(一)第149章 恩緣盡(一)第88章 落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