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銀杏葉(三)

“金紙黑印……”他喃喃道,“聽聞江南竇氏一族,於生死存亡之際,都是以金紙黑印、飛鴿傳書來傳遞消息。這張金紙上,蓋有黑色印鑑,莫非就是……”

他停頓片刻,然後望向我:“故國公夫人出身江南竇府,你可曾見過?”

我搖搖頭,道:“我母親雖然是竇氏的女兒,但是很早就嫁入京城。再說她畢竟是女兒身,即便家族到了存亡關頭,她也不應有所接觸,更何況我?”我擡眼看他,道,“侯爺應該見多識廣,不知道可否能一辯真假?”

他也搖搖頭:“金紙黑印這種東西,只是傳說罷了,我並不曾見過。”

我將金紙仔細翻看,上面的內容已經全然看不清,只有印鑑後有一行小小的落款,還能模糊看出些什麼。對光一照,原來是發信時的日期。我同魏瑾辨認了半天,才把具體時間確定到二十多年前。

這是二十多年前的竇氏暗信。

其實我小的時候,也聽母親偶爾提過幾句。

據說前朝末年,天下大亂,江南四府聯合起兵,其中蕭、周兩門領兵作戰,竇、孫兩家收集情報。如此分工運作,親密無間,太*祖皇帝才得以拿下整個天下。

天下平定後,太*祖皇帝建國定都,敕封爺爺周紹爲定國公,周氏一族滿門榮耀。

二十多年過去後,太*祖皇帝遲暮,巡視江南途中意外駕崩。遺詔先帝即位,是爲新皇。未幾,太后被冊立爲皇后,我娘嫁入定國公府。縱然心底不盡如人意,但是面上總是花團錦簇的。

我想不通,二十多年前太平盛世,竇氏的金紙黑印爲何會出現在這裡。難道說二十多年前,竇氏一族有滅頂之災麼?

魏瑾站在窗邊,忽然伸手打開了窗子。他轉頭凝神問我:“我記得你說過,你娘擅畫銀杏。”

我心頭一跳。

守備當日未歸,我坐在屋子中心神不寧。次日一早,守備同陳玉華換防,我這才見到了守備。

他見我坐在門口等他,肩上有一層薄薄的輕霜,不覺道:“天氣已然轉冷,娘娘怎麼坐在風口子裡,萬一着涼可怎麼好?”

我伸手一撫肩上的落霜,慢慢道:“暄化城中或有滅頂之災,本宮着涼又算得了什麼?”

他目光驟然一變,下意識四處環視。我抿嘴一笑,從袖中取出一卷書,走過去遞給守備:“有些東西切記要收好,否則隨時會大禍臨頭。易兒不懂事,已經被我糊弄過去,可是人多眼雜,指不定這事就傳了出去,如何遏制流言就看竇將軍的本事了。”

他接過書,神情已然恢復成常態。我看着他拇指一滑,書頁嘩啦啦被翻開。在一處書頁中,流暢的動作一滯,彷彿有什麼東西夾在其中。他擡頭看我:“娘娘不想問我些什麼?”

我道:“以前想問,現在沒有必要了。宮裡有一條鐵則,要想活的長久,有些事情知道的還是越少越好,所以本宮什麼都不知道。”

一夜巡防必然疲乏,何況他年紀已大,收下書便去休息了。魏瑾從旁邊走出來,問我:“你真的不打算把事情問個明白?”

我道:“沒什麼好問的,我早就覺得竇將軍待我極好,原先總以爲他是因爲我的身份,卻想不到……”

魏瑾眉心微動:“你早該想到了,周暄,不是所有人對你好都是因爲你的身份。”

我愣了愣。

院子裡的氣氛有些尷尬,我胡亂摸摸鬢角,問道:“昨日玉華和守備換防,今日原該你去了吧,怎麼還是玉華去了?”

魏瑾不以爲意,笑了笑說:“德妃娘娘閒不住,所以一早替末將去了。她說如此一來,正好還能讓末將好好陪陪你。”

我又愣了一愣,魏瑾眼珠一轉,恍如不明所以,看着我自言自語道:“真奇怪,德妃娘娘爲何讓末將陪在這裡呢?”

我連忙剖白:“這不是我的意思。”

“是也無所謂,”他擡頭看看天,“孩子們快起了吧,我去做飯。”

這個陳玉華,我咬牙切齒。

用過早膳,院子裡忽然傳來一陣腳步聲。我擡頭看去,原來是守備家中的小廝。他進來後對我一拱手,道:“啓稟皇后娘娘,劍南有使求見。”

我目光一收,雖未開口神情卻是不願見的。魏瑾心思細膩,便站了起來說道:“皇后娘娘身體不適不便接見,你帶那使臣去前庭,我去見他。”

那小廝下去,魏瑾對我說到:“皇上這時候遣人來,大概是要接你回去的意思……你想讓我如何應對?”

我擡眼看他,淡淡道:“你這話我就聽不懂了,你是朝廷命官,有爵位在身,當然聽從皇上的意思,爲何要問我想如何應對?”

他怔了怔,然後慢慢說到:“我以爲你不願意回去。”

“我是不願,”我繃直目光看着地磚,“我不願跟着他東躲西藏,不願看着他用別人的血來保護自己,更不願意……”

“不願什麼?”魏瑾開口,聲音清淡的幾乎讓我聽不見。

我雙目一閉,心下一橫:“不願回到一個皇帝身邊。”

無論蕭琰現在如何落魄,如何潰逃,他始終都是一個帝王。在他的身邊,女人與爭鬥永遠少不了。我好不容易擺脫了他,又怎麼甘心再回去?

魏瑾遲疑一下:“除了因爲他,你的不想離開就沒有別的原因了麼?”

我瞼睫一顫:“你想讓我說什麼?”

他沉吟片刻,道:“既然你不願意,我不會讓你跟着他們走的。”

我擡眼看他:“侯爺,這可是抗旨。”

魏瑾沒說話。

我以爲這一次的是這也能像上一次那樣輕易擺平,可誰能想到,蕭琰竟然遣了徐晉來接我。徐晉是禁宮首領太監,魏瑾不好執意阻攔他,只得把他放進院子見我。

“奴才參見皇后娘娘,皇后娘娘長樂未央。”徐晉的規矩和以往一樣,此刻正跪在我面前,一絲不苟地行禮。

我把他扶起來,道:“戰時緊張,公公不必如此拘禮。”

徐晉起身後,擡頭看了看我:“皇后娘娘安然無恙,皇上就能放心了。娘娘能從千軍之中脫身,真是萬幸,不知太子和其他皇子公主在何處?”

我隨手指了指屋子,道:“雖然山河破碎,但是總不能耽擱了孩子們,他們由城中小秀才教着,正在習字呢。”

徐晉舒了口氣,正欲說話,我搶先一步道:“本宮知道公公今日來是要接本宮和孩子們離開,可是本宮今天絕不會跟公公離開暄化。天色尚早,公公早些趕路,今夜之前還能趕回劍南,向皇上覆命。”

徐晉訝然,懵了片刻道:“娘娘既然知道,爲何不肯隨奴才離開。要知道暄化是孤城,四面又有遼軍侵擾,娘娘和皇子在這裡十分危險。”

“爲何?”我冷冷一笑,並不說話。

徐晉想了想,說:“娘娘可是生氣當時皇上撤離時沒有帶走娘娘?”

“非也,”我當即搖搖頭,“天下大亂,黎民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皇上貴爲天子,必須要在劍南保留有用之身統籌全局,竭力抗敵。本宮雖爲皇后,卻不過是一女子,無足於國家輕重。既然蒙受聖恩數年冊爲皇后,今日便願意代皇上親臨前線。暄化孤城無援,卻經久未破,便是因爲有本宮在的緣故。如果本宮逃離這裡,暄化的軍心民心必定渙散,到時候一擊即潰,皇上所在的劍南豈非少了一重外圍防護?”

徐晉若有所思,我道:“情由種種,本宮不能親自面表,還請公公代爲傳達,本宮感激不盡。”

徐晉長嘆一聲:“娘娘竟然是這樣想的,皇上和皇貴妃都誤會皇后娘娘了。”

我假作一愣,問:“皇上和皇貴妃誤會本宮什麼?”

徐晉道:“上次遣使娘娘未歸,皇上以爲娘娘因爲當夜逃脫之事怨恨皇上,所以這次遣奴才來。”

我斂容肅穆:“公公哪裡話,當夜乃是大亂,皇上能龍體安康本宮就謝天謝地了,豈會心生怨恨?”

徐晉點點頭附和:“當夜遼兵侵襲的消息傳來,恰好皇貴妃攜六皇子在皇上帳中,所以皇上才帶了皇貴妃一同離開,否則於情於理,都該是皇后娘娘您陪皇上離開。太后早早就遣送去劍南休養,皇上輕騎遇上後,火速奔馳才逃得一命,實爲萬幸。”

我稱是,徐晉不再爲難我,轉了話題說:“皇后娘娘深明大義,不肯隨奴才離開,可是太子皇子和公主金枝玉葉,皇上的意思是絕不能留在這裡。”

我莞爾一笑,走到屋子裡喚出孩子們。徐晉見了孩子,又是禮數折騰一番。我把他們往徐晉面前輕輕一推,道:“你們父皇在劍南想你們,今日特地遣了徐公公帶你們離開。你們若想走,即刻就能走。”

孩子們一聽這話,都不依,拼命抱着我的衣裙躲到我身後。徐晉何等精明,一瞧這陣勢,立馬就明白了。

“太子是爲儲君,願與娘娘共進退。二皇子年幼,自然不便離開生母。公主更不必說,年紀最小體弱多病,長途奔襲恐受不住,自然也要留在娘娘身邊。”徐晉道。

我微笑:“這不是個容易差事,公公要費心了。”

徐晉客氣地點點頭,道:“奴才費心也是應當的,可是畢竟牽扯娘娘您和四位皇嗣的性命,皇上追求起您的安慰,奴才以何向皇上擔保?”

我昂首:“天下的安危都無有定論,本宮的性命又何必有所擔保?但若公公執意要本宮一句話,那便是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徐晉嚇了一跳:“娘娘何苦說這麼不吉利的話,您的意思奴才明白了。”

我頷首,魏瑾這時卻出其不意地開口:“公公若回去覆命,可向皇上告知。暄化乃本侯的據守之地,本侯絕對不允許暄化有失,以致危及皇上所在的劍南。若來日暄化情勢危機本侯以無力維護,必當提早一步送皇后娘娘和皇嗣離開。”

他微微一頓,然後以更加堅定的語氣開口,話中的那份認真,恍如是在指天立誓:“如無暇送皇后脫身,本侯也定會戰至最後一口氣,用盡最後一絲力氣,保護皇后娘娘!”

我心神一震,不由自主看向魏瑾。他淡淡看我一眼,然後轉頭看向徐晉:“天色尚早,公公不如早些趕路吧。暄化一切有本侯,還請皇上在百里之外放心。”

徐晉得了這句話,纔打個千兒告退。我鬆懈下來,哄着孩子們回屋。魏瑾送走徐晉復又回來,頭一次我同他相對無言。

半響後我問:“前一句話打發徐晉就已足夠,你何必說那樣的話,叫人刺心。”

他溫柔地笑了笑:“你不也說出‘城在人在城破人亡’的話了麼?你一介女子都有如此錚錚鐵骨,我豈能落後於你。”

一樣麼?我無聲地問着。

我說這樣的話,不過是迫於徐晉所逼,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承諾。可是他根本無需像立下誓言般說那樣的話,卻又是爲何?

朦朦朧朧的,我是明白的,可是我如今,還沒有點破的勇氣。

第30章 國恨第110章 舊事第30章 國恨第92章 誤殺第28章 殺機(二)第74章 示好第31章 夜殤第149章 恩緣盡(一)第58章 位第81章 暗通第133章 荊門亂第68章 眉心第161章 身世謎第61章 香殺第82章 衝撞(一)第47章 解釋第144章 是非地(三)第84章 探春第103章 不意第17章 敏妃第131章 賜婚(一)第73章 瑰嬪第125章 夢幻第63章 終了第142章 是非地(一)第55章 換臉(二)第99章 是南小家女(第二更)第99章 是南小家女(第二更)第114章 悠月第85章 二子第81章 暗通第119章 意外(三)第22章 新歲第129章 撞破第80章 爭執(第二更)第41章 雀寵(二)第31章 夜殤第113章 雙喜(二)第22章 新歲第130章 揮刀第118章 意外(二)第48章 灰心第96章 不利第19章 暖冬第88章 落英(三)第54章 換臉(一)第121章 宮絛第12章 爭寵第21章 傷語第123章 險招第151章 天下勢第78章 似緣第152章 郭妃殤第64章 大雪第141章 月下花第16章 秋芳第135章 暄化城(二)第133章 荊門亂第138章 銀杏葉(一)第136章 暄化城(三)第65章 順意第64章 大雪第104章 泄密第89章 憶往第113章 雙喜(二)第21章 傷語第153章 鋒芒露第151章 天下勢第32章 互疑第111章 絕念第142章 是非地(一)第149章 恩緣盡(一)第30章 國恨第97章 暗殺(一)第63章 終了第34章 落英(一)第100章 雙喜(一)第129章 撞破第153章 鋒芒露第89章 憶往第102章 頹向第11章 新妃第139章 銀杏葉(二)第102章 頹向第124章 相見第114章 悠月第91章 月宴第150章 恩緣盡(二)第26章 滿月第120章 夜心第24章 哀訓第12章 爭寵第135章 暄化城(二)第142章 是非地(一)第163章 紅顏亂第76章 請安第57章 柔惠第78章 似緣第110章 舊事第41章 雀寵(二)
第30章 國恨第110章 舊事第30章 國恨第92章 誤殺第28章 殺機(二)第74章 示好第31章 夜殤第149章 恩緣盡(一)第58章 位第81章 暗通第133章 荊門亂第68章 眉心第161章 身世謎第61章 香殺第82章 衝撞(一)第47章 解釋第144章 是非地(三)第84章 探春第103章 不意第17章 敏妃第131章 賜婚(一)第73章 瑰嬪第125章 夢幻第63章 終了第142章 是非地(一)第55章 換臉(二)第99章 是南小家女(第二更)第99章 是南小家女(第二更)第114章 悠月第85章 二子第81章 暗通第119章 意外(三)第22章 新歲第129章 撞破第80章 爭執(第二更)第41章 雀寵(二)第31章 夜殤第113章 雙喜(二)第22章 新歲第130章 揮刀第118章 意外(二)第48章 灰心第96章 不利第19章 暖冬第88章 落英(三)第54章 換臉(一)第121章 宮絛第12章 爭寵第21章 傷語第123章 險招第151章 天下勢第78章 似緣第152章 郭妃殤第64章 大雪第141章 月下花第16章 秋芳第135章 暄化城(二)第133章 荊門亂第138章 銀杏葉(一)第136章 暄化城(三)第65章 順意第64章 大雪第104章 泄密第89章 憶往第113章 雙喜(二)第21章 傷語第153章 鋒芒露第151章 天下勢第32章 互疑第111章 絕念第142章 是非地(一)第149章 恩緣盡(一)第30章 國恨第97章 暗殺(一)第63章 終了第34章 落英(一)第100章 雙喜(一)第129章 撞破第153章 鋒芒露第89章 憶往第102章 頹向第11章 新妃第139章 銀杏葉(二)第102章 頹向第124章 相見第114章 悠月第91章 月宴第150章 恩緣盡(二)第26章 滿月第120章 夜心第24章 哀訓第12章 爭寵第135章 暄化城(二)第142章 是非地(一)第163章 紅顏亂第76章 請安第57章 柔惠第78章 似緣第110章 舊事第41章 雀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