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柤中

第474章 柤中

鄧芝歸來時,劉景並不在襄陽,他此刻正率領大軍巡視柤中。

柤中位於襄陽以南一百五十里,中廬、宜城二縣之間,這裡土地平敞,宜種桑麻,有水陸良田,堪稱沔南膏腴之地。

在此繁衍生息的漢夷民足有十餘萬人,其中勢力最大者便是夷王梅平,擁有部曲近萬家。

之前梅平受劉琮邀請,率領數千部曲趕至宜城助戰,結果被劉景打得大敗,死傷數千,僅帶數十護衛一路倉皇逃回柤中。

梅平經此大敗,意識到劉景勢大難敵,遣使向劉景投誠,並請求劉景將柤中交給他管理。

說白了,他根本沒有認清現狀,還幻想着劉景能和劉表一樣,繼續讓他做柤中王。

劉景當時爲儘快奪取荊州,只好假意許之。如今荊州已盡在劉景掌握之中,柤中這塊“法外之地”就變得格外顯眼了。

柤中雖交租稅,卻自成體系,夷首、渠帥各擁部曲,不附郡縣。

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劉景可不是劉表,他絕不允許治下有獨立勢力存在,更何況還是在自己眼皮底下,一日不解決,劉景一日都睡不踏實。

兩天前劉景親率大軍南下,進入柤中地區,名爲巡視,實則耀兵。

大軍所過之處,柤中諸夷首、渠帥無不大懼,望風而降,梅平孤掌難鳴,猶豫再三,終不敢反,硬着頭皮入軍營拜見劉景。

柤中蠻夷與漢民雜居日久,漢化頗深,梅平尚有些許蠻夷風氣,其子梅敷錦袍革履,束髮着巾,看上去已經與漢人無異。

劉景靜靜打量着梅敷,對方和他年齡相仿,約二十四五歲,身長八尺,容儀可觀。據說此人自幼拜漢人儒者爲師,知書識禮,頗有智謀,梅平之所以稱雄柤中,和他的輔佐有很大關係。

劉景邀梅平、梅敷父子入座,而後對梅平道:“足下於柤中甚有威信,素爲漢、夷所服,今足下歸心,柤中安矣。”

梅平俯首請罪道:“我之前受劉琮蠱惑,與將軍爲敵,事後常感惶恐,早就想當面向將軍賠罪。只是吾子稱將軍初掌荊州,事務必多,便沒有前去打擾,沒想到將軍今竟親來柤中……”

對於父親甩鍋給自己,身爲人子梅敷也只能接下,隨後巧妙的將話題引到上個月的科考上。

“將軍此次開科取士,真可謂荊楚一大盛事。即便是柤中蠻夷,也都聽說了此事。我自幼向學,頗讀詩書,雖然不及諸生專務經綸,難登甲乙之科,卻也想親身參與這場盛事,可惜我出身蠻夷,沒有資格報考。”

劉景聽得眉毛一揚,後點頭道:“足下之言觸及我心。科考之目的,在於爲國選拔人才,自當不論出身,不拘地位,惟以才學論高下。日後再開科考,當不再限於諸生、官吏,天下人,包括蠻夷,皆可報名參考。”

梅敷也就是隨口一說,沒想到劉景竟然當真了,並且口頭上還近乎荒唐的同意荊蠻參加科考,簡直不可思議。

梅敷一時間也不知該作何反應,心裡不住感慨,難怪劉景能夠滅亡劉表,獨霸荊州,這等胸襟氣度,着實是非常之人。

梅敷道:“科考若真能爲我等蠻夷開放,明年我一定報名參加。”

劉景搖頭道:“明經策論,非足下所長,何必執着於此。在我看來,足下勇而有謀,征戰沙場纔是你之所長,我欲拜你爲忠義校尉,領三營兵,如何?”

梅敷與父親梅平暗暗交換一個眼神,心裡皆是鬆了一口氣。

兩人來之前,就預料到劉景此次來勢洶洶,絕不會輕易放過他們,輕則破產覆家,重則身死族滅,全在劉景一念之間。

好在目前看來,劉景並沒有下死手,仍以拉攏爲主,只要梅敷乖乖帶上三營部曲,前往襄陽聽命,劉景就不會再爲難他們。

一營兵力通常在數百人至千人不等,三營兵就是兩三千人。

梅平雖擁有部曲近萬家,但之前宜城大敗死傷數千,這兩三千兵,已是他們大半家當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被逼捐出大半家當,那也總比破產覆家,身死族滅要強得多吧……

條件如此“優厚”,這還有什麼可猶豫的,梅敷當即拜道:“承蒙將軍看重,願效死力。”

劉景含笑勉勵道:“我麾下有大將單日磾者,亦出身蠻夷,多年來隨從周旋,戰功卓著,今官至衡山中郎將,督五營兵,未來封侯拜將,指日可待。望你能成爲單日磾第二,勉之。”

梅敷聞言不禁一怔,他此前沒有聽說過單日磾之名,他倒是知道西漢名臣金日磾,想來對方應該是慕其人而改名。

劉景麾下將軍僅寥寥數人,中郎將已算是軍中大將,單日磾以一介荊蠻之身,竟能躋身大將之列,實在令人驚奇。

劉景既然能重用單日磾,自然也能重用他。

梅敷過去最大的願望,就是繼承家業,在柤中稱王稱霸,如今遇到劉景這般寬容博納,不拘華夷的明主,他心中燃起一團熊熊烈火,他纔不屑做單日磾第二,他要做金日磾第二。

劉景原本計劃將在柤中停留數日,不料襄陽忽然飛馬來報,告知劉景鄧芝歸來,天子亦派遣使者前來,請劉景速歸襄陽。

劉景聽說曹操給他的封賞是安南將軍,漢昌侯,頗爲滿意。

安南將軍儘管比不上四徵四鎮,但好歹也是名號將軍。

中興名將岑彭曾被世祖光武拜爲安南將軍,其敗秦豐,走田戎,平定荊州。今劉景剿滅劉表,安定荊州,以其爲安南將軍,也算是一種傳承。當然這裡面也包含了對劉景的殷切期盼。

劉景隨後又得知,自己舉薦的文武官職,幾乎全都得到承認,甚至他認爲並無把握的交州刺史一職也如願拿到手,劉景不禁大喜過望,笑稱貢品沒白送。

但在聽說曹操竟以杜襲爲荊州刺史,李通爲南陽太守,一時嘿然,大笑對左右道:“曹孟德想幹什麼?他這是要用我的好友、鄉人以御我?”

(本章完)

第249章 聞訊第198章 招降第373章 盟約第216章 取名第160章 搶權第254章 突圍第49章 醫聖第214章 定計391.第391章 大敗第456章 房陵第307章 談判第199章 撤離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76章 冬至第433章 堅韌第352章 尊卑第173章 南下第139章 於徵第252章 週歲第454章 委蛇第165章 猛將第441章 大罵第320章 來投第121章 王粲第161章 良法第448章 下馬威第52章 歸家第459章 焚橋第64章 擒獲第400章 大雨第538章 董和第393章 破城第308章 遺願第170章 斬首第251章 入主第148章 警鼓第245章 巡視第346章 青綬第411章 不義第111章 歸來第404章 赴死391.第391章 大敗第306章 遣使第542章 出兵第27章 皓月第5章 虎頭第126章 六禮第176章 親耕第415章 龐統第286章 軍令第353章第336章 區景第364章 使者第4章 賴慈第104章 軍法第495章 鐵樓第148章 警鼓第190章 三窟第438章 勸降第279章 連雨第112章 擔憂第465章 出使第285章 敗逃第519章 抵達第184章 七夕第440章 匕見第50章 寶珠第308章 遺願第313章 隆中第532章 用意第24章 郡府第487章 盛匡第323章 爲壽第319章 還禮第89章 桃板第187章 袍鎧第288章 義士第503章 餓虎第402章 噩夢第436章 託孤第197章 喜事第266章 兵臨第265章 再勝第149章 要求第89章 桃板第479章 蒼梧第222章第267章 比箭第170章 斬首第298章 歸來第410章 中箭第75章 百石第161章 良法第213章 女誡第110章 主簿第161章 良法第246章 名字第78章 曬書第198章 招降第266章 兵臨
第249章 聞訊第198章 招降第373章 盟約第216章 取名第160章 搶權第254章 突圍第49章 醫聖第214章 定計391.第391章 大敗第456章 房陵第307章 談判第199章 撤離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76章 冬至第433章 堅韌第352章 尊卑第173章 南下第139章 於徵第252章 週歲第454章 委蛇第165章 猛將第441章 大罵第320章 來投第121章 王粲第161章 良法第448章 下馬威第52章 歸家第459章 焚橋第64章 擒獲第400章 大雨第538章 董和第393章 破城第308章 遺願第170章 斬首第251章 入主第148章 警鼓第245章 巡視第346章 青綬第411章 不義第111章 歸來第404章 赴死391.第391章 大敗第306章 遣使第542章 出兵第27章 皓月第5章 虎頭第126章 六禮第176章 親耕第415章 龐統第286章 軍令第353章第336章 區景第364章 使者第4章 賴慈第104章 軍法第495章 鐵樓第148章 警鼓第190章 三窟第438章 勸降第279章 連雨第112章 擔憂第465章 出使第285章 敗逃第519章 抵達第184章 七夕第440章 匕見第50章 寶珠第308章 遺願第313章 隆中第532章 用意第24章 郡府第487章 盛匡第323章 爲壽第319章 還禮第89章 桃板第187章 袍鎧第288章 義士第503章 餓虎第402章 噩夢第436章 託孤第197章 喜事第266章 兵臨第265章 再勝第149章 要求第89章 桃板第479章 蒼梧第222章第267章 比箭第170章 斬首第298章 歸來第410章 中箭第75章 百石第161章 良法第213章 女誡第110章 主簿第161章 良法第246章 名字第78章 曬書第198章 招降第266章 兵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