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桃板

第89章 桃板

劉亮在室中坐立不住,不時屣履出門,張望半天才回來,往往沒過多久,又會出去,反反覆覆三四遍,劉母感到很奇怪,出言問道:“阿魚,你在幹什麼?”

“明天便是除夕了,也不知從兄今天是否歸家。”劉亮皺着劍眉回道。他再過兩天就將滿十五,身高暴長至六尺三寸,古語云:“六尺謂十五”,如今他的身高已經超過了大部分同齡人。

說話間,劉亮再度出門,這次卻是看到劉景乘馬從自家門前經過,並在馬上衝他微笑招手。

“從兄……”劉亮面上一喜,趕緊出門相迎。

劉景翻身下馬,一手攬轡,一手比量劉亮的身高,笑着說道:“阿魚,你身量長得好快,比末春時高了差不多大半頭。”

劉景出仕以來,每日皆食三餐,魚肉不限,也才長了兩寸,如今身高七尺六寸,差不多一米七五左右。未來最多還能長個一兩寸,連八尺的邊都摸不着。

“我這個年紀長得都快,不足爲奇,倒是從兄,又長高不少。”劉亮並沒有太過自得,與劉景一比,他纔到其肩膀位置。

劉景按了按劉亮消瘦卻結實的雙肩,說道:“阿魚,正旦一過,你就隨我走吧。”

劉亮聞言大喜,這句話他已經等了快一年了,忙不迭點頭。

“對了,我爲你準備了一份束髮之禮。”劉景一邊說,一邊從馬背的布囊中取出一柄劍,拔出一截,劍身隱隱散發出一抹寒光。問道:“如何?你可喜歡?”

劉亮看着這把長約四尺,內外俱精的長劍,一臉不敢置信道:“從兄要將此寶劍送我?”

劉景見他不敢接,硬塞入其手,笑道:“一把劍而已,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你日後爲吏,出入市井,需佩劍傍身。”

劉亮翻來覆去,愛不釋手,可很快他就反應過來,既窘迫又焦慮:“從兄,我不會用劍啊。”

劉景安慰他道:“不會就學,東方朔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猶未晚也。只要你不怕吃苦,日後一定能夠學有所成。”

劉亮聽得一臉茫然,東方朔是誰?不管了,聽從兄的準沒錯。說道:“我不怕吃苦,從兄能教我劍術嗎?”

劉景失笑道:“以我的水平恐怕還不夠資格教徒,不過我倒是認識不少劍術高超之輩,屆時你可拜他們爲師,學習劍術。”

劉亮臉上立刻充滿自信,說道:“我要拜劍術最高的人爲師,然後超越他。”

劉景笑着搖搖頭,腦海中自然而然浮現出蔡升的身影,劉亮真是無知者無畏啊,希望他見到蔡升之後,還能說出這樣的話。

“阿兄……”

劉和、劉饒兄妹向劉景奔來,兩人皆穿着厚實的纊衣,他們之前就在外面迎了半天,因爲實在太冷了,才暫返屋中取暖。

二人隨後又和劉亮打招呼,劉和發現他手中拎着一柄精美的長劍,立刻猜到是阿兄送給他的,心裡不由醋意大發。

劉亮神色尷尬,對劉景道:“從兄,你一路辛苦,我就不打擾你了,有事儘管叫我。”

劉景暗暗好笑,點頭道:“好。”

劉亮走後,劉景一手攬住弟弟妹妹:“走吧,我們也回家。”

劉饒一臉嬌憨地問道:“阿兄,你給我準備了什麼禮物?”

劉景故意嘆氣道:“太多了,不知該從何說起纔好。”

劉饒白嫩的小臉立刻笑開了花,說道:“阿兄你最好了。”

劉和亦滿含期待看着他。

劉景笑道:“你的也不少。”

三人說說笑笑走進家門,繼母張氏鳳眼薄脣,本是尖刻之像,可一見到劉景,眼眉立刻變得柔和起來,一派慈母面貌。

“這樣看着順眼多了。”劉景心裡默默吐槽道。

誰想一回到家就面對一張刁鑽刻薄的臉孔?用區區幾十萬錢財換來她笑臉迎人,非常值得。

賴慈款款而來,她身上穿着樸素的縕袍,面上亦不施粉黛,卻仍然給人以美好之感。她臉色不再像過去那樣蒼白,只是眼眸仍然如一潭死水。

劉景看到她獨自前來,忍不住問道:“嫂子,虎頭呢?”

賴慈回道:“虎頭染了風寒,暫時不便出門。”

風寒雖是小病,也不能疏忽大意,何況孩童身體弱小,抵抗力也差,更要慎重對待,劉景關心地問道:“病情嚴不嚴重?”

賴慈道:“連吃了三天藥,已經好了許多。”

劉景聞言稍稍放下心來,開始分發禮物,最興奮的莫過於劉和、劉饒,張氏亦笑得合不攏嘴。賴慈則仍舊不取禮物。

劉景也沒忘記宋良一家,送給他們四匹布,留做衣裳。宋良不顧腿疾,親自前來拜謝。

之後劉景帶上一堆禮物,隨賴慈去看侄兒。

劉羣躺在榻上,身上蓋着絮棉的衾被,僅露出小小頭顱,他見劉景到來,小臉紅撲撲的煞是可愛,口中喚道:“大人……”

劉景將衆多的禮物放於牀榻之下的憑几上,一邊給劉羣掖實被角,一邊說道:“聽說虎頭生病了。叔父給你買了許多新年禮物,所以你要快點好起來。”

劉羣大眼睛滴溜溜盯着禮物,說道:“大人,我病好了。”

劉景豈能不知他心中是何想法,笑着搖了搖頭,又陪侄兒說了一會話,直到他睡着才離去。

返回自己的寢室,劉景取來兩塊長約三尺,寬約五六寸的桃板。漢時除夕歷來有用桃木作厭勝之具的風習,所制諸如桃人、桃印、桃梗、桃符、桃板等。

據說在桃木上畫神荼、鬱壘二神,可以去陰氣、御兇鬼。

關於神荼、鬱壘,故泰山太守應劭所作《風俗通》引《皇帝書》上說:上古之時,有神仙兄弟二人,一名神荼、一名鬱壘,居於度朔山下,他們以葦索執惡鬼,令虎食之。

此傳言流傳頗廣,不論是張衡的《東京賦》亦或蔡邕的《獨斷》,都曾提到過神荼、鬱壘。

劉景沒有在兩塊桃木板上畫神荼、鬱壘之像,而是寫下:“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本章完)

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81章 團圓第442章 破局第540章 國士第390章 責備第64章 擒獲第38章 諸葛玄第332章 徐庶第356章 請婚第97章 目的第441章 大罵第119章 內憂第503章 餓虎第300章 召集第32章 求字第160章 搶權第518章 海昏第116章 再見第159章 退讓第230章 敗走第190章 三窟第133章 鄧芝第165章 猛將第29章 承諾第409章 詐降第360章 獻計第392章 落幕第239章 嚴法第304章 北上第24章 郡府第328章 許都第322章 馬鞍第354章 屯田第276章 張津第540章 國士第215章 南下第128章 甘寧第233章 圊溷第15章 救命恩人第513章 斬當第509章 設計第102章 劉修第231章 勸降第433章 堅韌第160章 搶權第493章 猝遇第324章 膝席第270章 醫所第534章 歸心第106章 調離第307章 談判第485章 誓師第498章 城破第540章 國士第154章 縣舍第233章 圊溷第468章 射策(下)第23章 赴任第387章 夏口第348章 南下第159章 退讓第244章 生子第208章 斬殺第133章 鄧芝第467章 射策(中)第196章 招攬第141章 酃縣第286章 軍令第259章 送禮第66章 徙邊第494章 戰臨第492章 名士第240章 說和第481章 團圓第348章 南下第479章 蒼梧第36章 劉瑍第527章 有君第385章 夷陵第532章 用意第24章 郡府第468章 射策(下)第269章 地突第422章 出陣第182章 慈幼第410章 中箭第44章 單程第420章 評價第398章 攻城(2)第98章 高利貸第513章 斬當第387章 夏口第462章 郊迎第54章 鄧攸第421章 三英第491章 徐宗第313章 隆中第144章 褚方第429章 逆轉第161章 良法
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81章 團圓第442章 破局第540章 國士第390章 責備第64章 擒獲第38章 諸葛玄第332章 徐庶第356章 請婚第97章 目的第441章 大罵第119章 內憂第503章 餓虎第300章 召集第32章 求字第160章 搶權第518章 海昏第116章 再見第159章 退讓第230章 敗走第190章 三窟第133章 鄧芝第165章 猛將第29章 承諾第409章 詐降第360章 獻計第392章 落幕第239章 嚴法第304章 北上第24章 郡府第328章 許都第322章 馬鞍第354章 屯田第276章 張津第540章 國士第215章 南下第128章 甘寧第233章 圊溷第15章 救命恩人第513章 斬當第509章 設計第102章 劉修第231章 勸降第433章 堅韌第160章 搶權第493章 猝遇第324章 膝席第270章 醫所第534章 歸心第106章 調離第307章 談判第485章 誓師第498章 城破第540章 國士第154章 縣舍第233章 圊溷第468章 射策(下)第23章 赴任第387章 夏口第348章 南下第159章 退讓第244章 生子第208章 斬殺第133章 鄧芝第467章 射策(中)第196章 招攬第141章 酃縣第286章 軍令第259章 送禮第66章 徙邊第494章 戰臨第492章 名士第240章 說和第481章 團圓第348章 南下第479章 蒼梧第36章 劉瑍第527章 有君第385章 夷陵第532章 用意第24章 郡府第468章 射策(下)第269章 地突第422章 出陣第182章 慈幼第410章 中箭第44章 單程第420章 評價第398章 攻城(2)第98章 高利貸第513章 斬當第387章 夏口第462章 郊迎第54章 鄧攸第421章 三英第491章 徐宗第313章 隆中第144章 褚方第429章 逆轉第161章 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