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徙邊

第66章 徙邊

看着劉蟠與張羨抗辯不休,張懌暗暗搖頭,父親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對區雄懲而不殺,以安區氏之心,使其爲己所用。因此哪怕劉蟠說得再多也是枉然。

作爲長沙首屈一指的名士,劉蟠可不是一個只懂經學的儒生,他又怎能看不出張羨的心意,他這麼做只是向府君表明自己的態度,免得其處罰過輕。

堂中除了劉蟠,其餘大吏皆沉默不語,中部督郵李永是張羨的爪牙,很少發出自己的聲音。

主簿吳巨出自長沙大族吳氏,乃漢初長沙王吳芮之後,吳氏與區氏多有聯姻,吳巨就算不幫忙,也不會對區雄落井下石。

而功曹桓階一般不輕易發表意見,他乃一郡朝右,即朝班之右,是郡府衆吏之首,他一旦開口,必是一錘定音。

就在劉蟠各種引經據典,懟的張羨啞口無言之際,左賊曹掾成績隻身返回正堂。

堂中諸人不由面面相覷,心道:“成績怎麼獨自回來了,莫非被區元伯逃脫了?”

面對張羨的質詢,成績回道:“稟府君,下吏已將區元伯及門客二十八人全部押解回來,只是區元伯等人都受了不輕的創傷,目前正在醫曹接受治療。”

張羨面露驚訝之色,這可真是出人意料,忙問道:“他們難道拒捕,被你帶人擊傷?”

“不是。”成績連忙搖頭否認,“下吏帶人趕到西市東門時,區元伯及門客已經被市左史劉仲達劉君率衆擒獲。”

“區元伯爲劉仲達所擒?”劉蟠霍然起身,一臉驚愕之色,彷彿在聽天方夜譚一般。

張羨聽得心中大奇,問道:“區元伯以氣力聞於長沙,手下門客也都是剽悍敢死之徒,劉仲達是如何擒獲他們的?”

成績一邊仔細回憶適才市中所見所聞,一邊說道:“劉君本就有高名,上任以來,在市中恩威並施,建立起了無人能及的威信,不但市中諸吏皆願效死命,市井豪傑、遊俠亦甘爲前驅。劉君拔劍,百人景從、千人助威,區雄負隅頑抗,身被數創,蓬頭跛足,跪降於劉君腳下。”

隨着成績說完,正堂立時陷入死一般的寂靜。

在座之人,包括太守張羨,可謂無人不識區元伯,對他的囂張跋扈知之甚詳,他們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尚氣愛名的豪傑,大庭廣衆之下,蓬頭跛足,向敵人跪地投降是怎樣一種心情?

張羨內心十分驚異,在他的印象中,劉景年紀輕輕,卻德才兼備,堪稱名士種子,他已經有了栽培之心,只是對方剛剛出仕,又年紀甚輕,準備等過個一兩年再招入門下聽用。

可是如今看來,自己小覷他了,年未弱冠,初入市井,便收攬一市之心,視長沙豪傑區元伯如無物,隨手而擒之。這樣的人,已經不能再以少年待之。

桓階心裡同樣感慨不已,說實話當初劉景執意去市井,而拒絕他的招攬,令他心裡頗爲不快。豈料他入市爲吏還不滿一個月,卻已令全郡上下爲之側目,如此看來,他去市井確實比留在自己身邊侍弄筆硯強多了。

李永則回憶起一個多月前在桓家發生的一幕,當他“質問”劉景:“賄賂賊曹,可知王法?”被劉景頂了一句:“民人蒙冤,督郵有責。”彼時他一笑置之,只當是少年自負,並未在意,沒想到卻是他看走眼了,這哪是一個孺子,這分明是一頭猛虎啊!

堂中諸人,最震驚的莫過於劉蟠,昨天兩人還在談論區雄,劉景將其比作第二個區星,而劉蟠則千叮萬囑,讓他小心區雄,哪曾想今天劉景就給了他一個天大的“驚喜”。

劉蟠稍稍平復心情,情知這是千載難逢之機,出列道:“府君,區元伯當衆鞭笞市吏,並持兵與官吏對抗,這是死罪!”

張羨不由感到大爲頭痛,說道:“僕初入長沙時,多賴區氏之力,才能迅速平定叛亂,穩固局勢。區氏於僕有恩,區元伯亦爲良才,僕實在不忍戮之。”

劉蟠正色道:“正因爲區氏自恃有功,才日漸驕橫跋扈,以致長沙百姓視之如虎狼。《書》曰:‘文王作罰,刑茲無赦。’古今仁德未有過於文王者,而文王尚且處罰有罪而不寬赦。府君若是繼續放縱區氏,不施嚴法,恐怕長沙百姓會漸漸遠離府君。”

堂內瞬間鴉雀無聲,諸大吏紛紛震驚的看着劉蟠,他這番話已經不是普通的勸誡,說難聽點,就差沒指着張羨的鼻子威脅恐嚇了。

整個長沙,也只有劉蟠,集冠族、宗室、名士、大吏於一身,纔敢對張羨不假辭色。當然了,這也是張羨待下寬和,有容人之量,否則碰上個昏庸之主,管你有什麼身份都難逃一死。

張羨一臉難堪,心中羞憤不已,其子張懌聽得勃然大怒,當着兒子的面“罵”老子,世間再也沒有比這更無禮的事情了,正準備起身痛斥,被張羨按了下來。

“元龍一番利言,真可謂穿心入肺啊。”張羨苦笑道。

劉蟠面無表情道:“劉仲達乃我龍丘劉氏當代冠冕,是興吾族之人。區元伯性情狹小,他若不死,必生齷齪之念……”

事關一族興衰,劉蟠有機會自然要置其於死地,以除後患。

張羨心知若不嚴懲區雄,劉蟠怕是絕不會善罷甘休。

至於殺死區雄?他從頭到尾都沒生出過這個想法。

毫不避諱的說,區氏在他眼中比龍丘劉氏重要多了。一旦遇到“外敵”入侵,龍丘劉氏未必會和他一條心,只有區氏纔是他真正的臂助,他豈會自斷臂膀。

既然兩強相爭,必有一傷,將他們分開,讓他們永不相見就行了。

張羨決定將區雄“徙邊”,區氏經營交州百年,若是將區雄徙往零陵、桂陽這兩個靠近交州的地方,多半難以令劉氏滿意。

那就徙至巴丘,令他守長江,遇赦不赦,終身不得返回長沙。這樣一來當可安劉氏之心。

(本章完)

第405章 防疫第542章 出兵第448章 下馬威第461章 守節第167章 收穫第426章 拔箭第12章 質書救鄰第305章 內附第283章 洪水第57章 示好第341章 衝鋒第534章 歸心第347章 鬱林第90章 朝會第215章 南下第305章 內附第278章 射中第3章 後母第469章 重法第154章 縣舍第447章 高義第23章 赴任第278章 射中第522章 變故第150章 開戰第410章 中箭第7章 劍術書法第289章 倒戈第360章 獻計第460章 趙戩第376章 出征第499章 縊殺第434章 伏擊第270章 醫所第165章 猛將第179章 到來第105章 八陣第74章 變化第119章 內憂第306章 遣使第385章 夷陵第136章 婚宴第134章 流淚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94章 戰臨第64章 擒獲第422章 出陣第49章 醫聖第444章 東曹掾第230章 敗走第165章 猛將第81章 必須死第108章 名望第188章 三年第156章 邀請第482章 預言第271章 火攻第413章 潘濬第330章 封拜第112章 擔憂第398章 攻城(2)第53章 道歉第297章 除孝第132章 同席第286章 軍令第395章 悲涼第343章 斬將第345章 騎兵第510章 計成第78章 曬書第431章 獻計第434章 伏擊第492章 名士第169章 奔襲第152章 改名第463章 三郡第19章 桓階第207章 合兵第480章 買馬第343章 斬將第225章 勇悍第313章 隆中第52章 歸家第510章 計成第358章 戰略第43章 荊蠻第539章 所求第360章 獻計第33章 示衆第397章 攻城(1)第51章 區雄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13章 啓程第303章 復仇第246章 名字第498章 城破第303章 復仇第360章 獻計第275章 交趾第165章 猛將
第405章 防疫第542章 出兵第448章 下馬威第461章 守節第167章 收穫第426章 拔箭第12章 質書救鄰第305章 內附第283章 洪水第57章 示好第341章 衝鋒第534章 歸心第347章 鬱林第90章 朝會第215章 南下第305章 內附第278章 射中第3章 後母第469章 重法第154章 縣舍第447章 高義第23章 赴任第278章 射中第522章 變故第150章 開戰第410章 中箭第7章 劍術書法第289章 倒戈第360章 獻計第460章 趙戩第376章 出征第499章 縊殺第434章 伏擊第270章 醫所第165章 猛將第179章 到來第105章 八陣第74章 變化第119章 內憂第306章 遣使第385章 夷陵第136章 婚宴第134章 流淚第15章 救命恩人第494章 戰臨第64章 擒獲第422章 出陣第49章 醫聖第444章 東曹掾第230章 敗走第165章 猛將第81章 必須死第108章 名望第188章 三年第156章 邀請第482章 預言第271章 火攻第413章 潘濬第330章 封拜第112章 擔憂第398章 攻城(2)第53章 道歉第297章 除孝第132章 同席第286章 軍令第395章 悲涼第343章 斬將第345章 騎兵第510章 計成第78章 曬書第431章 獻計第434章 伏擊第492章 名士第169章 奔襲第152章 改名第463章 三郡第19章 桓階第207章 合兵第480章 買馬第343章 斬將第225章 勇悍第313章 隆中第52章 歸家第510章 計成第358章 戰略第43章 荊蠻第539章 所求第360章 獻計第33章 示衆第397章 攻城(1)第51章 區雄第146章 劇縣 (感謝長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13章 啓程第303章 復仇第246章 名字第498章 城破第303章 復仇第360章 獻計第275章 交趾第165章 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