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合兵

第207章 合兵

平日繁忙而又嘈雜的湘江水面上,此時卻是一片死寂,三支規模龐大的艦隊佈滿整個江面,一時間船艦相抵,連帆如雲。

中間的艦隊,遭到一前一後兩支艦隊圍堵,大戰似有一觸即發之勢,氣氛緊張到了極點。不管是商船、貨船抑或漁船,見勢不妙,早就已經逃之夭夭。

馬約年近四旬,身材矮壯,貌不驚人,尤其常年身處水上,肌膚顯得特別黝黑。

他此刻站在一艘艨艟的甲板上,望着前方密密麻麻的戰艦,以及戰艦上的人,心中不禁一陣惶恐。

事實上不僅前方,後方亦是一樣,他和他的艦隊,被包圍了。

“馬司馬,那、那可是劉伯嗣,我等、我等該如何是好?”

面對下屬的詢問,馬約額上大汗淋漓,不能作答。

長沙水軍的主帥原來是張羨的族弟張程,不過他在巴丘一役已經戰死,之後其繼任者又死在臨湘之戰,接下來他則成爲了第三任主帥。

他之所以能當上主帥,不是因爲他官職高,也不是因爲他能力強,而是因爲他是零陵郡人。

這支殘存的長沙水軍,如今已經徹底被荊州水軍嚇破了膽子,是以推舉馬約爲水軍主帥,想要在他的帶領下前往零陵避禍。

本來一路上頗爲順利,可是就在到達長沙的最南端酃縣這裡,卻出了意外。

誰能想到,一個不起眼的酃縣,居然有着這麼強大的水軍。

馬約叫苦不迭,光是正面的劉宗艦隊,就與己方勢均力敵,後面的艦隊,實力也頗爲強大。更要命的是,湘水兩岸,陸續出現了數以千計的步卒,四面八方,皆是敵人。他們本就是一羣喪家之犬,面對這樣的危險境地,怎麼可能鼓起勇氣開戰。

“馬司馬……”麾下又催道。

馬約心中一嘆,苦笑着搖頭道:“打又打不過,逃又逃不掉,還能如何?靠岸吧。”

當劉景趕到湘水口岸的時候,正好看到馬約率領艦隊駛入渡口,劉景心裡頓時鬆了一口氣,這支長沙殘存的水軍實力並不差,由大小三十餘艘船艦組成,其中艨艟十艘、鬥艦十四艘,一旦爆發衝突,就算自己這邊有拍竿這種利器,也會出現一定傷亡。

而且,在這個時候,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人自相殘殺,那會削弱本就不強的力量。

將這支艦隊收爲己用,增強實力,纔是劉景希望看到的。

馬約上岸後,率領諸將向劉宗見禮。

劉宗手撫短髭,似笑非笑道:“爲何拖延了這麼久?我還以爲你們要與我兵戎相見呢。”

馬約等人大驚失色,有人道:“劉司馬乃是我等救命恩人,我等豈敢與救命恩人爲敵?”

當初巴丘一役,劉宗不僅成功帶回四千餘士卒,還帶回數十艘船艦,馬約等人中便有不少是受劉宗所救,是以纔有此言。

劉宗冷着臉問道:“既然知道我在對面船上,爲何遲疑?”

諸將不禁面面相覷,隨後齊齊望向馬約,馬約硬着頭皮回道:“回劉司馬,我等一心前往零陵避禍,卒然遇見阻攔,才生遲疑,非是針對劉司馬。”

劉宗不悅道:“大敵當前,臨湘危矣,豈能一走了之?”

馬約等人紛紛心道你是跑得最快的,有什麼資格指責我等?

劉宗隨後見劉景到來,對馬約等人道:“酃縣廷君來了,走,我帶你們前去拜見。”

馬約等人聽得一臉茫然,劉宗不是此地的首領?旋爾想到酃縣縣長,不正是劉景劉仲達嗎。難怪劉宗不回臨湘,跑來酃縣。

劉景乘坐黑絲蓋車而至,周圍甲士環立,車騎甚盛。

馬約等人見狀,皆是暗暗吃驚,這哪是一縣之長能有的威儀,就算荊南霸主張羨,也不過如此而已了。

按理來說,劉景是地方長吏,馬約等人則是長沙水軍,雙方互不統屬,足以分庭抗禮,但此刻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馬約等人齊齊以軍禮肅拜。

劉景樑冠褒衣,雍容優雅的坐在華麗的蓋車上,出言問道:“當此之時,足下等人不在臨湘對抗北軍,來我酃縣做什麼?”

馬約回道:“荊州軍樓船、艨艟、鬥艦皆以百計,我等不畏強敵,屢屢奮戰,可惜實力相差太大,一敗再敗,而今實力不足昔日十一,已然無力抗敵。我等又不願背棄府君,投靠北方,只好退而求其次,南下零陵避禍。”

劉景詫異地看了馬約一眼,沒想到此人看似不起眼,就像一個普通漁夫,倒是挺能說會道。

“光憑你們自己的實力,對抗北軍自然是以卵擊石,想要南下避禍,無可厚非。”劉景說到這裡,隨即話鋒一轉:“但是,如果我們合兵一處,那麼就要另當別論了。雖仍不及荊州水軍,卻也不是完全沒有一搏之力。”

馬約忍不住驚訝道:“難道劉司馬沒有和劉君說過荊州水軍的威容嗎?在下之前所說樓船、艨艟、鬥艦皆以百數,絕非妄言。就算我等兵船再多一倍、兩倍,也絕非荊州水軍的對手。”

劉景含笑道:“以你的眼光、見識、能力,的確如此。”

馬約內心頗覺可笑,他自問再怎麼不濟,也是慣江一二十載的宿將,而劉景一個幾乎和水沾不到半點邊的人,也配說他?

馬約下意識瞥了一眼一旁的劉宗,發現後者對劉景的話並沒有疑義,反而看着他的眼神,隱隱帶着一抹嘲笑不屑之意。

也就是說,劉宗認爲劉景的話是對的?

馬約可以認爲劉景狂妄無知,但他絕不會這麼看待劉宗。

劉景身體微微前傾,再度出言問馬約道:“合兵一事,足下以爲如何?”

“這個……”馬約看着周圍甲士林立,哪敢說個“不”字,可他也不想被劉景兼併,便故意拖延道:“此事在下一人難以做主,需要和諸將商量一番。”

劉景眉頭高高皺起,剛要說什麼,卻發現劉宗遞給他一個眼神,劉景知道劉宗自有打算,他亦相信其能,當即不再多言。

(本章完)

第387章 夏口第538章 董和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54章 縣舍第205章 失望第387章 夏口第358章 戰略第495章 鐵樓第74章 變化第514章 後事第288章 義士第118章 劉表第478章 黃鐘第237章 監九縣第464章 上書第232章 負傷第431章 獻計第340章 部督第543章 刺孫第142章 計劃第466章 射策(上)第322章 馬鞍第251章 入主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283章 洪水第267章 比箭第463章 三郡第231章 勸降第316章 禁酒第32章 求字第168章 募兵第474章 柤中第112章 擔憂第253章 戰死第78章 曬書第189章 噩耗第448章 下馬威第495章 鐵樓第192章 開戰第385章 夷陵第39章 自負第468章 射策(下)第98章 高利貸第328章 許都第394章 夜襲第430章 落幕第380章 津鄉第473章 迴歸第172章 出兵第527章 有君第545章 對策第500章 敗慈第83章 預言第261章第76章 新左史第369章 出使第315章 甘寧第61章 鞭笞第325章 泉陵第214章 定計第8章 腫足第461章 守節第258章第37章 邀請第167章 收穫第237章 監九縣第282章 建言第332章 徐庶第434章 伏擊第183章 吏治第354章 屯田第103章 營壘第218章 樓船第384章 招攬第170章 斬首第213章 女誡第123章 赴宴第272章 魏延第63章 突襲第414章 託孤第376章 出征第423章 戰死第229章 鳴金第321章 瀏陽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63章 三郡第173章 南下第41章 吟詩第60章 跋扈第382章 西進第199章 撤離第331章 倚仗第223章 習珍第66章 徙邊第5章 虎頭第395章 悲涼第311章 吐血第485章 誓師第277章 急報第114章 襄陽
第387章 夏口第538章 董和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54章 縣舍第205章 失望第387章 夏口第358章 戰略第495章 鐵樓第74章 變化第514章 後事第288章 義士第118章 劉表第478章 黃鐘第237章 監九縣第464章 上書第232章 負傷第431章 獻計第340章 部督第543章 刺孫第142章 計劃第466章 射策(上)第322章 馬鞍第251章 入主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283章 洪水第267章 比箭第463章 三郡第231章 勸降第316章 禁酒第32章 求字第168章 募兵第474章 柤中第112章 擔憂第253章 戰死第78章 曬書第189章 噩耗第448章 下馬威第495章 鐵樓第192章 開戰第385章 夷陵第39章 自負第468章 射策(下)第98章 高利貸第328章 許都第394章 夜襲第430章 落幕第380章 津鄉第473章 迴歸第172章 出兵第527章 有君第545章 對策第500章 敗慈第83章 預言第261章第76章 新左史第369章 出使第315章 甘寧第61章 鞭笞第325章 泉陵第214章 定計第8章 腫足第461章 守節第258章第37章 邀請第167章 收穫第237章 監九縣第282章 建言第332章 徐庶第434章 伏擊第183章 吏治第354章 屯田第103章 營壘第218章 樓船第384章 招攬第170章 斬首第213章 女誡第123章 赴宴第272章 魏延第63章 突襲第414章 託孤第376章 出征第423章 戰死第229章 鳴金第321章 瀏陽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63章 三郡第173章 南下第41章 吟詩第60章 跋扈第382章 西進第199章 撤離第331章 倚仗第223章 習珍第66章 徙邊第5章 虎頭第395章 悲涼第311章 吐血第485章 誓師第277章 急報第114章 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