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戰臨

第494章 戰臨

太史慈胯下坐騎被射個正着,吃痛嘶鳴,人立而起,好在太史慈騎術精湛,只見他雙腿緊夾馬腹,手臂環住馬頸,身體牢牢固定在馬鞍上,即使坐騎一再暴跳,也沒能將他甩下馬背。

正當太史慈試圖制伏坐騎時,對面箭矢如疾風驟雨般襲來,坐騎又連中數箭,轟然而倒。

太史慈反應神速,在坐騎倒下前,敏捷的向側方撲去,落地後就勢一滾,避開亂箭。儘管看上去頗爲狼狽,卻是毫髮未傷。

相比之下,左右從騎就沒有太史慈這麼幸運了,十八人中,有兩人被箭矢射中要害,當場身亡,另有數人或遭重創,或失戰馬,超過三分之一失去戰力。

韓廣及麾下數十親信部曲,皆涼州秦、胡兵,自小以鞍馬爲居,射獵爲業,個個弓馬嫺熟,矢無虛發,因此僅僅一輪施射,就重創了太史慈的從騎。

太史慈自地上一躍而起,匆匆掃視左右,這些從騎不是出自青州的鄉人,就是平日厚養的健兒,看到從騎死傷慘重,直氣得太史慈目眥欲裂,他摘下背上的角弓,取箭入弦,開如滿月,對着遠處的韓廣含恨射去。

韓廣素知太史慈善射,對他早有防備,然而太史慈射出的箭凌厲無比,出乎韓廣的意料,險些躲避不及,箭簇擦着他頭盔側面的甲片,帶起一串火花,貫入一名被髮羌人的胸膛之中。

太史慈見一擊不中,還要開弓再射,這時一旁從騎急忙出言勸道:“都尉,如今敵衆我寡,徒耗下去,於己不利,不如暫且退去。”說罷不等太史慈迴應,自顧自讓出坐騎,扶太史慈上馬,他則與另一人同乘一馬。

太史慈並非魯莽無智之人,恨恨看了韓廣一眼,拽馬而走。

韓廣豈能容太史慈從他面前逃走,立刻對太史慈展開追殺。

太史慈也不是一味逃跑,因爲那意味着將自己的後背完全暴露給敵人,任由宰割。

尤其韓廣等人所乘不是涼州大馬,便是羌種良駒,奔行之間,速度極快。而太史慈及從騎所乘多爲關東馬,兩者差距明顯,根本擺脫不了韓廣等人。

是以太史慈持弓矢殿後,與從騎且戰且退,不時兜轉圈子,乃至回身反擊,雙方從廬山腳下,一直鬥到距營地裡許處。

經過一路激戰,此時太史慈身邊十八名從騎死亡殆盡,僅存二人。太史慈本人倒是沒有大礙,雖然身中數箭,幸而鎧甲精良堅固,僅僅只受了些皮肉傷。

營地一經發現太史慈遭遇敵人追殺,立即馳出百餘騎趕來救援,另有數百步卒從後跟進。

眼見太史慈會合援兵後,氣勢洶洶的向着他殺來,韓廣不禁冷哼一聲,果斷掉頭而返。

韓廣等人馬快,太史慈即使拼命追擊也只有吃灰的份,最後只能眼睜睜看着對方逃之夭夭。

返回途中,太史慈看到戰死從騎無一例外,皆無頭顱,顯然是被韓廣作爲戰利品割走了,太史慈心中更加憤懣,命人收斂從騎屍身,送回海昏好生安葬。

太史慈的到來不是一件小事,韓廣讓馬周守營,親自去了一趟湓水大營,向劉景彙報軍情。

劉景得知韓廣猝遇太史慈,險些將他擒殺,先是一陣驚訝,繼而大呼可惜,擊掌而嘆道:“太史慈乃江東名將,素爲孫權所仰仗,視爲藩屏,豫章衆將,惟有此人能讓我忌憚幾分,其餘皆不足論,孫賁、孫輔之流不過以親戚見用,何足道哉。公輔如能擒殺太史慈,豫章反手可定。”

韓廣心裡也很是遺憾,可話說回來,他已經盡力了,以數倍之兵突襲太史慈,也沒能將他拿下,反而被他射殺數名健兒。

劉景聽完韓廣的講述,感慨道:“太史慈素有勇名,當年救北海,戰孫策,出入戰場,無人能制,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劉景又問道:“公輔可曾探知,太史慈帶來了多少兵馬?”

韓廣回道:“據探騎傳回的消息,太史慈兵力在三四千人上下,至多不會超過五千人。”

劉景點點頭,這與太史慈掌握的兵力數相符。現在太史慈已經上鉤,接下來就看孫賁了。

入夜,太史慈派遣數名死士,從多個方向穿越劉景軍防線,最終只有一人成功進入柴桑。

徐盛親自接見了來人,聞太史慈親率數千兵馬,駐於廬山以南應援,連日來因柴桑內外斷絕而懸着的心總算稍稍落下。

劉景號稱十萬之衆,即便打個對摺,也有五萬兵馬,僅憑太史慈顯然還不夠保險,徐盛問道:“孫豫章是否已派遣援兵?”

徐盛作爲柴桑縣長,本應該稱豫章太守孫賁爲“府君”,但他認爲自己是孫權之將,而非孫賁之臣,所以稱孫賁“孫豫章”,而不稱“府君”。

來人回道:“孫豫章已派出三千援兵,不日即至。”

徐盛聽到孫賁只派來三千援兵,面上難掩失望之色,不過孫賁這麼做也無可厚非,他總要留有足夠的兵力,以備不測。

接着徐盛又問了幾個問題,而後親自手書一封,讓來人帶回給太史慈。

且不提太史慈看過信如何。

次日,韓廣自將步騎千餘人,至太史慈營壘前耀武揚威。

太史慈雖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但他卻生生忍下心頭怒火,高掛免戰牌,不理韓廣挑釁。

太史慈心裡很清楚,韓廣絕不止眼前這點人馬,之所以僅帶千把人前來挑戰,不過是爲了將他引出營壘,太史慈豈會上當。

何況,太史慈的任務是支援柴桑,避免柴桑被劉景奪取,眼下劉景尚未攻打柴桑,自己也應按兵不動,只有劉景陷入到柴桑的泥潭中難以自拔,纔是他真正出手的時候。那時想必孫權的援軍也應該到了,屆時三面合圍,水路並攻,就算不能全殲荊州之軍,亦足以將其擊退。

數日後,孫賁三千援兵抵達太史慈大營,太史慈並沒有因兵力倍增而妄動,仍舊堅壁不出。

又過數日,濠塹已平,器具皆備,攻城大戰一觸即發。

(本章完)

第277章 急報第403章 破城第312章 心意第432章 獻計 (2)第380章 津鄉第112章 擔憂第421章 三英第401章 城塌第81章 必須死第67章 掌權第386章 面曹第451章 水鏡第414章 託孤第206章 逃亡第83章 預言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22章 出陣第351章 班底第508章 南昌第524章 馬尾第229章 鳴金第95章 別部司馬第514章 後事第544章 葛周第271章 火攻第153章 龔氏第360章 獻計第388章 突破第249章 聞訊第177章 施恩第467章 射策(中)第437章 薨第106章 調離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419章 猛將第218章 樓船第116章 再見第169章 奔襲第379章 屈服第87章 請醫第288章 義士第228章 斬首第330章 封拜第230章 敗走第199章 撤離第222章第85章 囚徒第471章 官爵第458章 斬羽第220章 拍擊第180章 回鄉第282章 建言第12章 質書救鄰第79章 命案第264章 突襲第145章 離開第365章 劉備第241章 蔣琬第423章 戰死第139章 於徵第74章 變化第207章 合兵第449章 隱戶第513章 斬當第523章 南下第60章 跋扈第354章 屯田第45章 弩第172章 出兵第356章 請婚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25章 劉曄第225章 勇悍第505章 周鳳第419章 猛將第192章 開戰第505章 周鳳第104章 軍法第358章 戰略第186章 八月第442章 破局第506章 桃李第501章 彭虎第219章 開戰第84章 魚梁洲第363章 攬才第262章 水戰(上)第77章 赤驥第431章 獻計第433章 堅韌第185章 許願第117章 清茶第175章 授田第184章 七夕第348章 南下第160章 搶權第78章 曬書第184章 七夕第1章 重生
第277章 急報第403章 破城第312章 心意第432章 獻計 (2)第380章 津鄉第112章 擔憂第421章 三英第401章 城塌第81章 必須死第67章 掌權第386章 面曹第451章 水鏡第414章 託孤第206章 逃亡第83章 預言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422章 出陣第351章 班底第508章 南昌第524章 馬尾第229章 鳴金第95章 別部司馬第514章 後事第544章 葛周第271章 火攻第153章 龔氏第360章 獻計第388章 突破第249章 聞訊第177章 施恩第467章 射策(中)第437章 薨第106章 調離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419章 猛將第218章 樓船第116章 再見第169章 奔襲第379章 屈服第87章 請醫第288章 義士第228章 斬首第330章 封拜第230章 敗走第199章 撤離第222章第85章 囚徒第471章 官爵第458章 斬羽第220章 拍擊第180章 回鄉第282章 建言第12章 質書救鄰第79章 命案第264章 突襲第145章 離開第365章 劉備第241章 蔣琬第423章 戰死第139章 於徵第74章 變化第207章 合兵第449章 隱戶第513章 斬當第523章 南下第60章 跋扈第354章 屯田第45章 弩第172章 出兵第356章 請婚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525章 劉曄第225章 勇悍第505章 周鳳第419章 猛將第192章 開戰第505章 周鳳第104章 軍法第358章 戰略第186章 八月第442章 破局第506章 桃李第501章 彭虎第219章 開戰第84章 魚梁洲第363章 攬才第262章 水戰(上)第77章 赤驥第431章 獻計第433章 堅韌第185章 許願第117章 清茶第175章 授田第184章 七夕第348章 南下第160章 搶權第78章 曬書第184章 七夕第1章 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