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出征

第376章 出征

聽到孫權將他比作鄧禹,魯肅不禁動容道:“肅雖無子胥、屈原的才幹,卻也心慕他們的忠貞,既已決定輔佐將軍共圖王霸之業,便絕不會改投他人。”

不過之後,魯肅顧及孫權,不再稱頌劉景其人,而是改贊荊南之政。

劉景主政荊南以來,實行了諸多惠民政策,零陵、桂陽、武陵三地魯肅未曾去過且不提,僅就長沙而言,百姓近年連遭兵禍水溢,劉景亦屢屢用兵,按理來說,長沙百姓本該生活困苦,可他一路行來,途經多縣,發覺長沙百姓居然少有面帶菜色者。

昔大禹遭十年水,成湯遇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劉景治民雖不及古之聖君,亦值得稱道,與之相比,江東不免相形見絀。

孫權擺出一副認真傾聽的模樣,可神色卻越來越深沉,不悅之色,幾乎掩蓋不住。在他看來,魯肅讚美荊南之政,比讚美劉景本人,更讓他感到不快。

魯肅接着又聊起荊南之軍,以及荊南諸才俊,足足說了一個多時辰,直到日入時分才離去。

送走魯肅,孫權獨自坐於昏暗的室中,眉頭深鎖,心情沉重。

劉景起於市井,以一縣之地而盡有荊南四郡,自非尋常之輩,孫權心裡不可謂不重視,但令他沒想到的是,魯肅僅僅去了一趟長沙,就被劉景徹底折服了。

孫權心裡甚至一度發生了動搖,聯手劉景,共同對付劉表,真的是一個正確選擇嗎?

不過孫權很快就摒除了這個念頭,江夏乃江東西方門戶,黃祖又是其殺父仇人,無論於公於私,他都要攻佔江夏。就像魯肅所言,此事宜早不宜遲,若是作壁上觀,等到荊州分出勝負,他再想奪取江夏,則爲時晚矣。

再說,此刻江東大軍盡集於丹徒,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雙方約定三月共同舉兵,但丹徒距離江夏足有千餘里之遙,即使乘船,也需要近一個月時間,因此孫權二月便要出發。

動身之前,孫權拜別母親吳氏。

吳夫人今年四十餘歲,五官典雅,風韻猶存,雍容守禮,投足舉手之間透着一股貴氣。與寒門出身的夫君孫堅不同,吳夫人出身於吳郡吳氏,是正兒八經的士族之家,其父官至丹陽太守。

本來以孫堅的出身,絕無機會娶到吳氏之女,當年孫堅求婚,被吳氏族人視爲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想也沒想,一口拒絕。但吳夫人念及父親早逝,加之孫堅爲人強狠狡詐,拒婚恐爲宗族遭致禍端,遂主動委身於孫堅。

吳夫人出身士族,從小飽讀詩書,智略權譎,不遜於男子。

孫策平定江東之時,對地方名豪妄加誅殺,吳夫人認爲孫策過於殘暴,爲此憂心不已,常常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勸導孫策,甚至不惜以投井相威脅,許多江東士大夫,都因其而得活。

可惜,吳夫人做了這麼多努力,孫策最終還是死在了故吳郡太守許貢小子與門客之手。

孫權繼位後,吳夫人更是主動現身臺前,幫助孫權治理軍國大事,每當有重要事務,朝廷表文、諸郡調令,實際上都是吳夫人吩咐張昭、張紘草創撰作。

此番與劉景結盟,孫權也是率先取得了吳夫人的支持,並由吳夫人出面安撫張昭等人,不然事情絕不會這麼順利。

“咳咳……”吳夫人與孫權話別時,不時低頭咳嗽幾聲。

孫權臉上佈滿了擔憂之色,母親入春後突然染病,至今已一月有餘,始終不見好轉。“阿母,我聽說虞(翻)仲翔不僅精於易術占卜,亦兼通醫術,不如我將他招來,爲阿母看病。”

吳夫人聞言面露不豫,責道:“虞仲翔博學洽聞,才兼文武,乃國士也,昔日汝兄視爲蕭何。前年汝從兄孫暠見你年輕,恐不能統事,欲取會稽自立,是虞仲翔化解了這場蕭牆之禍。這些年劉(馥)揚州舉茂才,朝廷召爲侍御史,曹公闢司空掾,虞仲翔皆不應。你應當親自延請虞仲翔,任寄股肱,託以國事,怎能因爲我生病,就隨意招之?”說罷,又是一陣劇烈的咳嗽。

孫權見狀,立刻伏跪於母親身側,乖乖認錯道:“是兒失言了,阿母不要動氣,身體要緊。”

吳夫人心中一嘆,這一個多月來,她看了無數名醫,吃了無數藥方,病情非但不見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她隱隱約約感覺到,自己恐怕是活不久了。

吳夫人並不怕死,她憂慮的是孫權,所幸江東還有張昭、周瑜這等股肱之臣,就算她死了,在張昭、周瑜等人的輔佐下,孫權也足以坐穩江東之位。

孫權對此亦有所揣測,只是心中的恐懼讓他不敢深想,離去前,他對着母親重重一叩首,口中道:“阿母,我這次前往江夏,一定會親手斬下黃祖的頭顱,以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勉之……”吳夫人輕輕嘆了一聲。作爲一個接連失去了夫君與長子的女人,她不想再次經歷這種痛苦,與報仇相比,她更希望孫權能夠平安歸來。

孫權長身而起,目光望向侍立在母親身旁的三弟孫翊,孫翊今年十九歲,其驍悍果烈,喜怒快意,甚有孫策之風。正因爲如此,當年孫策遇刺,張昭等人皆屬意孫翊繼位,是孫策力排衆議,將自己的印綬交給了孫權。

孫權挽着孫翊的手道:“我走之後,這個家就交給你了。”

“是。”孫翊用力點點頭。

孫權拍了拍孫翊的肩膀,又摸了摸四弟孫匡,幼妹孫氏的頭,轉身大步流星的邁出家門。

張昭、周瑜、朱治等人送行,望着孫權車駕漸漸遠去,張昭對左右嘆道:“討虜繼位不久,本該暫棄兵事,與民休息,今冒然西征,恐非益事。”

“討虜出兵之際,長史何必說這些喪氣話。”周瑜含笑道:“今江東良將盡出,討虜此番西征,縱然不能取勝,亦不致戰敗。”

(本章完)

第465章 出使第64章 擒獲第117章 清茶第323章 爲壽第117章 清茶第208章 斬殺第109章 難題第463章 三郡第461章 守節第352章 尊卑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258章第309章 終抵第164章 動手第12章 質書救鄰第15章 救命恩人第209章 攻城第116章 再見第544章 葛周第368章 江東第2章 劉亮第313章 隆中第54章 鄧攸第426章 拔箭第514章 後事第290章 可惜第253章 戰死第129章 雙戟第359章 八月第364章 使者第219章 開戰第230章 敗走第426章 拔箭第321章 瀏陽第331章 倚仗第277章 急報第203章 魄力第75章 百石第513章 斬當第37章 邀請第366章 歎服第545章 對策391.第391章 大敗第271章 火攻第382章 西進第46章 馬周第108章 名望第407章 烽火第349章 璽書第407章 烽火第298章 歸來第338章 烏滸第125章 新野第351章 班底第321章 瀏陽第103章 營壘第3章 後母第156章 邀請第527章 有君第534章 歸心第303章 復仇第53章 道歉第176章 親耕第218章 樓船第512章 伏兵第326章 相遇第435章 裴司第409章 詐降第24章 郡府第261章第26章 市樓第151章 全殲第334章 洗兵第450章 官學第530章 仁義第503章 餓虎第106章 調離第497章 來投第463章 三郡第449章 隱戶第445章 薦才第523章 南下第305章 內附第512章 伏兵第483章 定議第81章 必須死第435章 裴司第149章 要求第199章 撤離第477章 要求第164章 動手第387章 夏口第447章 高義第393章 破城第310章 親近第208章 斬殺第28章 暢談第464章 上書第206章 逃亡第235章 軍市
第465章 出使第64章 擒獲第117章 清茶第323章 爲壽第117章 清茶第208章 斬殺第109章 難題第463章 三郡第461章 守節第352章 尊卑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258章第309章 終抵第164章 動手第12章 質書救鄰第15章 救命恩人第209章 攻城第116章 再見第544章 葛周第368章 江東第2章 劉亮第313章 隆中第54章 鄧攸第426章 拔箭第514章 後事第290章 可惜第253章 戰死第129章 雙戟第359章 八月第364章 使者第219章 開戰第230章 敗走第426章 拔箭第321章 瀏陽第331章 倚仗第277章 急報第203章 魄力第75章 百石第513章 斬當第37章 邀請第366章 歎服第545章 對策391.第391章 大敗第271章 火攻第382章 西進第46章 馬周第108章 名望第407章 烽火第349章 璽書第407章 烽火第298章 歸來第338章 烏滸第125章 新野第351章 班底第321章 瀏陽第103章 營壘第3章 後母第156章 邀請第527章 有君第534章 歸心第303章 復仇第53章 道歉第176章 親耕第218章 樓船第512章 伏兵第326章 相遇第435章 裴司第409章 詐降第24章 郡府第261章第26章 市樓第151章 全殲第334章 洗兵第450章 官學第530章 仁義第503章 餓虎第106章 調離第497章 來投第463章 三郡第449章 隱戶第445章 薦才第523章 南下第305章 內附第512章 伏兵第483章 定議第81章 必須死第435章 裴司第149章 要求第199章 撤離第477章 要求第164章 動手第387章 夏口第447章 高義第393章 破城第310章 親近第208章 斬殺第28章 暢談第464章 上書第206章 逃亡第235章 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