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生 (四)

“這樣——,也行?!”實在跟不上自家老父親的思路,馮平,馮可,馮正哥仨以目互視,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不可思議。

只有老二馮吉,又低頭沉吟了片刻,然後笑着提醒道:“阿爺,此計甚妙。但是有可能瞞得過羣臣,瞞得過陛下,卻未必瞞得過趙匡胤,更瞞不過鄭子明的眼睛!”

“老夫今天至少幫陛下賺了一百多萬貫,他們哥倆跟陛下恨不得用同一個鼻孔出氣,怎麼可能跳出來拆穿老夫!”馮道微微一笑,臉上的表情愈發得意。

“您,你是說,今天,今天捐出那麼的家財,是,是故意而爲?”馮平,馮可,馮正哥仨徹底暈頭,瞪圓了眼睛,結結巴巴地追問。

“不完全是故意,但也差不多!老夫最初並沒想捐,但那王全斌跳出來像瘋狗般四下亂咬,肯定是受了人指使。而唐王常克功,恐怕更是早就跟陛下對過了說辭!只有拿他開了頭,陛下才可以藉機從別人手中敲出更多的錢來!所以,所以老夫,就順勢是在火上添了捆乾柴!”馮道點了點頭,收起笑容,臉色的表情迅速變得無比認真,“你們幾個聽好了,老夫接下來的話,可是關乎身家性命。歷來由亂入治,都必須先整頓官場。只有將那些庸官,貪官都儘量淘汰,朝廷的命令才能不折不扣地往下推行。所以,老夫今天帶頭捐出部分家財,相當於跟陛下立了個約定,過去的錢財無論是怎麼得來的,都到此爲止,朝廷不能再翻舊賬。而從今往後,馮家的每一文錢,都必須來得乾乾淨淨。否則,一旦被陛下揪住殺雞儆猴,就誰都別喊冤!”

“啊!”馮平,馮可,馮正哥仨終於明白了自家父親的睿智和良苦用心,張開嘴巴,不停地點頭。

“唉!”馮道輕輕嘆了口氣,將目光再度轉向次子馮吉,“老二,你平素跟趙匡胤和鄭子明往來多麼?爲父記得你當年從遼東逃歸時,曾經跟他們有過一段淵源。”

“還,還行!”想起自己當年被柴榮等人俘虜時的窩囊模樣,馮吉臉色微微一紅,訕訕點頭,“這次王峻逼宮,孩兒也派人偷偷鄭子明送了信過去。雖然到達的晚了,但肯定送到了他手上,並且他前幾天還親口向孩兒表示過感謝。”

“好!好!”馮道老懷大慰,捋着鬍鬚連連點頭。膝下四個兒子,終於還能找出一個聰明的,馮家的富貴不至於三世而斬,“下次早朝,不,明天一早,你就去鄭子明府上。跟他說,此番北征,願意在他帳下做個帳房,幫打理糧草輜重。”

“這……”放着皇帝身邊的秘書正字不做,卻去滄州軍中做個帳房先生,馮吉心中本能地產生了一股抗拒之意。但很快,他就將這股不該有的心態壓了下去,衝着自家父親鄭重拱手,“孩兒明白了,孩兒明天一早就過去。”

“嗯!”馮道滿意地舉起酒盞,深深飲了一大口,然後對着燈光,輕輕搖晃裡邊的酒漿,“老夫能做的事情,都做了,接下來就看你們的了。草木有枯有榮,四季輪迴交替,老去的終歸要老去,新人終歸要換掉舊人,此乃天道,誰也改變不了,爾等好自爲之!”

他今年七十有四,歷仕後唐、後晉、遼國、後漢、大周,前後伺候過十幾個皇帝,享盡了榮華富貴,也看膩了亂世當中的殺戮血腥。原本以爲這輩子就稀裡糊塗混到底了,誰料想,臨到老,卻又發現了亂世即將結束的端倪。如此,他怎麼可能不努力再多活上幾年?看九州重整,看兒孫們如何在太平年月大展身手!

四兄弟知道老父今完喝酒喝得有點猛,不敢再囉嗦,小心翼翼岔開話題,一邊閒聊,一邊開動筷子,陪着馮道將晚餐吃完。然後各自回房去整理思路,小心翼翼地去謀劃未來。

第二天一大早,馮吉便帶了幾份馮道親筆所做的字畫,去了鄭子明府邸拜訪。本以爲自己得了老父的指點,可以搶佔先機。誰料歸德侯府的大門口,早已擠得停不下來馬車。好在歸德侯府的大總管寧採臣,跟他曾經有過數面之緣,悄悄地領他從側門進去夾了個塞兒,纔不至於從早晨等到日落。而那鄭子明,也的確還念着馮吉當年冒死替石重貴向中原傳遞禪位詔書的舊情,弄清楚了此人的來意之後,當即就答應,想辦法將此人調到自己帳下擔任記室參軍之職,只待明年開了春,一道建功立業。

懷着幾分興奮與忐忑,馮吉與其他幾位得到承諾的官員們,分頭下去準備。數日後,果然就等到了朝廷的聖旨和新的任命文書。然後又在忙碌中過了一個年,不等黃河上的浮冰完全融化,便登上了大船,揚帆而下,先取水路前往博州湖。然後又在湖的北岸換了戰馬,風馳電掣趕向滄州。

馮吉和其他十幾個剛剛調到鄭子明麾下的文武原本以爲大夥搶先一步出發,是爲了替皇帝陛下御駕親征做開路先鋒,因此個個都興奮得心潮澎湃。然而眼看着隊伍就穿過了滄州城,又直接奔向了東海之濱,才忽然發覺各自先前的判斷肯定有誤。可到了這時候,卻是誰也沒膽子再打退堂鼓,否則即便鄭子明好說話,前來擔任明法參軍的符昭義,也饒不過他們。

不過,鄭子明也沒讓大夥擔心太久。將隊伍在東海畔一處秘密漁港裡安頓下來之後,立刻把所有六品以上文武官員招進了中軍帳。指着一幅巨大的輿圖,揭開了此行的真正目的。

“各位同僚,各位兄弟,廢話鄭某就不多說了,此戰,乃是雪恥之戰。陛下會帶領禁軍和殿前軍,北上太原,親自充當誘餌,替我等引開僞漢、幽州韓氏和遼國三國兵馬。而諸君與鄭某,本月十五日,將從此港登船,取海路直撲泥沽,再逆着漳河與桑乾河,水陸並進,一鼓作氣拿下幽州韓氏老巢!”

“啊——”馮吉等新來者頓時人人都被驚了個目瞪口呆。而趙匡胤、高懷亮、潘美、陶大春、李順兒等人,卻早就盼着這一天,紛紛站直了身體,大聲迴應道:“遵命!我等但憑大將軍驅策!”

“啊,遵命!”馮吉和其他一干新調入鄭子明帳下的文武見狀,也只好硬着頭皮附和,“我等,我等願唯大將軍馬首是瞻!”

“好!”鄭子明微笑着衝衆人點頭,旋即起身抓起第一支令箭,“雲麾將軍將軍高懷亮,忠武將軍潘美聽令!”

“末將在!”高懷亮和潘美二人毫不猶豫各自上前一步,並肩向鄭子明施禮。

“你二人領海舟十艘,沙船二十隻,滄州軍第一廂五千弟兄。三日後清早率先出發,取了泥沽港,替主力肅清所有登陸障礙!”

“遵命!”高懷亮和潘美興奮異常,回答聲音格外響亮。

“宣威將軍陶大春,定遠將軍李順聽令!”鄭子明衝二人笑了笑,嘉許地拿出第二支令箭。

“末將在!”陶大春和李順兩個也乾脆利落的出列行禮,靜候自家主帥調遣。

“你們兩個領海舟四十艘,騎兵三千,戰馬六千,做第二隊。登岸後,稍事修正,立刻沿着漳水向西展開進攻,五十里內,所有軍寨和私堡,一併拿下勿論!”

“是!”陶大春和李順上前接過令箭,滿臉自豪。

“壯武將軍王全斌,明威將軍楊光義……”

“輔國將軍石守信,懷化將軍劉審琦、司倉參軍李安遠……”

鄭子明抓起第四,第五,第六支令箭,將早已在沙盤上推演了無數遍的任務,一一向衆將分派。

“大帥……”趙匡胤此番特意辭去了殿前軍的差事,讓柴榮將自己調到鄭子明麾下做副手,就是爲了早日替晶娘報仇雪恨。等來等去,卻始終聽不到自己的名字,不由得心裡着起了急,衝着帥案方向連連拱手。

鄭子明卻故意對他視而不見,繼續調兵遣將。眼看着一萬五千滄州軍和其他幾支臨時補充過來的兵馬都快被分派完了,才稍微猶豫了一下,抓起一直純黑色的令箭,“懷義大將軍趙匡胤……”

“末將在!”軍中可沒法擺什麼二哥架子,趙匡胤扯開嗓子大吼了一聲,快步上前去搶令箭。

“二哥!”鄭子明深深看了他一眼,將令箭鄭重按進了他的掌心,“你帶三千騎兵,乘坐大船在泥沽上岸。然後不用等任何人,繞開沿途所有城池,一路潛行到飛狐關下!若是韓匡嗣不回救老巢,你就直接取了飛狐關,斷了他糧道。如果韓匡嗣不顧一切往會趕,你就以飛狐關爲依託,將其擋在嶺外。等我先取了幽州之後,咱們再兄弟合兵一處,讓他血債血償!”

“末將,遵命!”趙匡胤紅着眼睛,深深俯首。

當年拒馬河上的誓言,依然在耳畔迴盪。

趙匡胤回來了,趙匡胤回來殺你阿爺了,晶娘,你還在等着麼?

“其他所有人,跟我一道押送輜重,最後登船!”鄭子明深深吸了一口氣,目光迅速掃過全場:“此番出征,不破燕都,誓不回頭!”

“不破燕都,誓不回頭!”

“不破燕都,誓不回頭!”

“不破燕都,誓不回頭!”

……

衆文武心中熱血沸騰,紅着臉,大聲重複。殺氣穿透中軍帳頂,直衝霄漢。

……………………

“你不是說,在你的夢中,二哥會殺了你,篡了大哥後人的江山麼?”當晚,鄭子明與三位妻子依依話別的時候,陶三春忽然發問。

“是啊,與其等着他將來變心,不如現在……”呼延雲將手擡起來,輕輕下切。

常婉瑩依舊不喜歡給丈夫亂出主意,但雙目之中,卻隱隱也露出了兩點寒芒。鄭子明曾經夢到過的事情,很多後來都變成了事實。所以,她寧願做一些違心的舉動,也不願意讓自嘉丈夫將來冒上無辜被殺的風險。

“我這些年來,一直在想方設法給大哥調養身體,到目前來說,效果相當不錯。”鄭子明笑了笑,非常自信的搖頭。“我不相信人一定會變壞,也不會輕易讓二哥再有機會執掌殿前軍。我相信,只要大哥不過早亡故,夢裡的事情,就不會在現實中出現。我已經提前看到了,便不會重蹈覆轍!”

在自己的妻子面前,他沒必要說假話。很多年前,當他在陶家莊醒來時,他就夢見了自己被趙匡胤殺死的慘劇。

從那時起,他已經在想方設法,避免夢境變爲現實。

這,對趙匡胤不公平,對其他所有人來說,卻是最大的公平。

他早就不再只是那個懵懵懂懂的山賊寧小肥。

他同時還是亡國之君的兒子石延寶,是大周世宗的結義兄弟鄭子明!

他現在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現在身處何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

他會努力讓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此生此世都過得幸福,愜意,不受任何傷害。

全書終

感謝各位讀者君的一路陪伴,酒徒在此深深俯首。《亂世宏圖》,是大宋三部曲第一部,有很多不足之處,也有很多遺憾的地方,但酒徒一直做最大努力,把它寫好,讓這個夢境般的故事更爲真實。

接下來,酒徒會休息一段時間,去還兩筆人情。大宋三部曲第二部,過些日子依舊會在17k發佈,屆時,期待您的欣賞。

謝謝,敬禮。

酒徒

2017年7月28日星期五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四章 答案 (五)第三章 抉擇 (三)第八章 三生 (三)第十章 狂風 (四)第八章 麋鹿 (一)第八章 雄關 (六)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二章 款曲 (四)第六章 綢繆 (一)第二章 款曲 (二)第五章 短歌 (二)第二章 款曲 (七)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三章 收穫 (七)第四章 耕耘 (五)第五章 黃雀 (二)第七章 國難 (五)第一章 磨劍 (七)第三章 父子 (六)第四章 饕餮 (四)第五章 草谷 (八)第四章 饕餮 (四)第五章 逝水 (六)第九章 奪帥 (五)第八章 三生 (四)第三章 抉擇 (八)第五章 逝水 (九)第八章 人心 (八)第一章 家國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七章 塵緣 (五)第九章 長纓 (八)第二章 款曲 (一)第五章 求索 (七)第八章 崢嶸 (六)第四章 撲朔 (九)第七章勁草 (七)第八章 人心 (十)第二章 款曲 (八)第三章 父子 (七)第七章 鹿鳴 (三)第四章 撲朔(一)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八章 烏鵲 (九)第四章 撲朔 (六)第八章 麋鹿 (三)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四章 歸來 (四)第七章 國難 (七)第二章 重逢 (二)第九章 萍末 (五)第七章 鹿鳴 (九)第六章 破繭 (一)第十章 狂風 (二)第一章 問道 (三)第一章 傳說 (八)第五章 求索 (二)第九章 萍末 (七)第三章 抉擇 (二)第九章 萍末 (五)第八章 三生 (五)第八章 雄關 (六)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四章 歸來 (六)第二章 風雲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二章 款曲 (五)第九章 暗流 (二)第四章 虎狼 (二)第一章 新春 (一)第八章 人心 (九)第一章 問道 (三)第四章 答案 (二)第二章 蓬篙 (二)第一章 磨劍 (二)第十章 宏圖 (二)第五章 逝水 (四)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三章 抉擇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二章 風雲 (一)第九章 長纓 (九)第六章 紅妝 (四)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三章 收穫 (六)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二章 風雲 (八)第二章 蓬篙 (二)第三章 衆生 (一)第四章 虎雛 (九)第六章 紅妝 (四)第三章 颶風 (九)第七章 治河 (六)第八章 人心 (二)第三章 收穫 (五)第四章 饕餮 (七)
第四章 答案 (五)第三章 抉擇 (三)第八章 三生 (三)第十章 狂風 (四)第八章 麋鹿 (一)第八章 雄關 (六)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二章 款曲 (四)第六章 綢繆 (一)第二章 款曲 (二)第五章 短歌 (二)第二章 款曲 (七)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三章 收穫 (七)第四章 耕耘 (五)第五章 黃雀 (二)第七章 國難 (五)第一章 磨劍 (七)第三章 父子 (六)第四章 饕餮 (四)第五章 草谷 (八)第四章 饕餮 (四)第五章 逝水 (六)第九章 奪帥 (五)第八章 三生 (四)第三章 抉擇 (八)第五章 逝水 (九)第八章 人心 (八)第一章 家國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七章 塵緣 (五)第九章 長纓 (八)第二章 款曲 (一)第五章 求索 (七)第八章 崢嶸 (六)第四章 撲朔 (九)第七章勁草 (七)第八章 人心 (十)第二章 款曲 (八)第三章 父子 (七)第七章 鹿鳴 (三)第四章 撲朔(一)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八章 烏鵲 (九)第四章 撲朔 (六)第八章 麋鹿 (三)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四章 歸來 (四)第七章 國難 (七)第二章 重逢 (二)第九章 萍末 (五)第七章 鹿鳴 (九)第六章 破繭 (一)第十章 狂風 (二)第一章 問道 (三)第一章 傳說 (八)第五章 求索 (二)第九章 萍末 (七)第三章 抉擇 (二)第九章 萍末 (五)第八章 三生 (五)第八章 雄關 (六)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四章 歸來 (六)第二章 風雲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二章 款曲 (五)第九章 暗流 (二)第四章 虎狼 (二)第一章 新春 (一)第八章 人心 (九)第一章 問道 (三)第四章 答案 (二)第二章 蓬篙 (二)第一章 磨劍 (二)第十章 宏圖 (二)第五章 逝水 (四)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三章 抉擇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二章 風雲 (一)第九章 長纓 (九)第六章 紅妝 (四)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三章 收穫 (六)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二章 風雲 (八)第二章 蓬篙 (二)第三章 衆生 (一)第四章 虎雛 (九)第六章 紅妝 (四)第三章 颶風 (九)第七章 治河 (六)第八章 人心 (二)第三章 收穫 (五)第四章 饕餮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