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

連陰雨下了好幾天,開封天氣終於放晴。謝徵看着城內街道上滿地泥濘,坑窪的地方都積滿了臭水,心情同這景象一般,冷冷清清,悽悽慘慘。

他本是遼東士人,伯父是因泄露崇禎欲款和滿洲人而被削籍的大學士謝升。謝家垮臺以後,謝徵依舊有心投效國家,便南下開封,投入到河南巡撫李仙風的幕中做事,未曾想到卻親眼目睹了一番督撫決堤灌城的活劇。

“塵旗獵獵鏗錚鐵,綴野玄黃血。萬人回首佇長風,遙見家窗兒小繪花紅。

途逢遠客稍停馬,冽箭如沙下。隔年君可訪吾家,若果無人請放一枝花。”

謝徵將自己在開封的所見所聞,全部寫入《汴梁見聞》一書裡,這本書以闖軍圍城開端,又以高名衡決堤而結束。他在全書末尾寫下這幾句詩句的時候,闖軍大兵已經開入城中。

月前開封官紳掘開黃河大堤,試圖以水攻驅散圍城的闖軍。可是事與願違,闖軍及時渡口,成功阻止了河道的大面積決堤,只有少量的河水涌出壕溝,一直漫延到了開封城城牆之下。

開封城外本有一道羊馬牆,大水碰着羊馬牆,水勢已經緩和,除了沖毀了沿途上闖軍的幾百個軍帳外,實際上未能造成任何效果。

開封城中文武官吏,還有周王,都以爲大水衝到城牆之下,必是決堤成功,恐慌中,他們就將提前準備好的船隻、筏子全部搬去城北高地。準備一旦洪水不可控制,就乘船北逃,可高名衡和黃澍都沒有料到泄出的洪水只有這麼一點,他們收集船隻的做法,反而暴露了自己就是決堤的主謀。

闖軍又射入城內大量告示,說開封督撫官吏派兵決堤,業已被闖軍阻止。開封城中,凡有新昌之人,爲自家財產田地所計,也應該執督撫、周王開城出降。

高名衡和黃澍本來就是依靠開封本地士紳的財力物力,才組織起了社兵武裝。可他們和周王設計掘河灌城,分明是爲了自保,將本地士紳的身家性命全部出賣。

事情到了這樣的地步,李仙風和高名衡還能指望靠本地士紳來對抗闖軍嗎?

決堤的第二天,闖曹聯軍就對開封發動了總攻。這一回高名衡和黃澍所倚靠的社兵已經全不聽話了,他們都懷疑黃河決堤的事情確實如告示上所說的那樣,同高黃之輩及周王有着撇不清楚的干係。

人們都知道周王王府內金錢鉅萬,即便最近散財不少,庫存依舊十分驚人。現在他們調轉了槍頭,趁着闖軍總攻的機會,反而殺到了周王府去,要挾周王交出一百萬兩銀子,才肯盡心守城。

周王是大明宗室中難得一個識時務的人物,他知道事情緊急,立即答應了下來。可他答應的這樣快,反而使得社兵們覺得王府財富尚有餘裕,便繼續勒索,高名衡和黃澍看不下去,便請來官軍另一員守將高謙,讓他率兵來驅散圍攻王府的無賴。

城頭上戰事正烈,王府前卻發生了這樣一場荒唐滑稽的鬧劇。陳永福終於喪失了鬥志,但他依舊不肯相信李自成會放過自己射瞎他一隻眼睛的仇恨,便決心單獨突圍。

陳藎此時終於把陳可新寫給他的那些書信,全盤交給河南巡撫李仙風觀看。他想請李仙風帶着巡撫幕僚的這一套行政班子投降闖軍,可是李仙風雖然曾同李來亨設計過“天德王”這樣欺上瞞下的鬧劇,但他並不是一個毫無操守之人。

李仙風將那些書信交給包括謝徵在內的幕僚,讓他們全部讀過一遍以後,再自己決定是否要投降闖軍。

至於他自己,則是既放棄了投降的打算,也放棄了同陳永福一起突圍逃走的打算。李仙風最後同陳藎說道:“王臣,你是有王佐之才的人物,本不應該埋沒草野之中。但李自成豈真是人主?所謂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李自成入豫以來,至今還不到兩年,便將要攻破開封,席捲中原,可是我看他的身邊除了一個牛金星,並沒有什麼得力的士人相助,只憑一些流寇響馬,豈能夠取得天下?”

陳藎默然一陣後,回答道:“若撫臺投效闖王,闖王便不再是無根之木了……何況闖王雖然還不懂得儲糧餉、治州縣的重要道理,可是我看溫故來信所言,那位李公子經略三楚,已初有成效,即便闖王是爲王前驅之人,我恐怕王者人君,亦是在闖軍之中。”

李仙風搖搖頭,他將巡撫的官服、印信擺放在一個香案上,又對着北方拜首再三,最後說道:“其他幕僚,有心投闖之人大可以跟着王臣一起去。不願投效之人,我這裡還有一些銀兩,你們分了去,作爲路費盤纏,將來是歸鄉也好,還是還於京師,都隨意吧。”

當時謝徵也在李仙風的左右,他本來因爲李仙風同意高名衡、黃澍決堤一事,而對撫臺深懷芥蒂,可此時又突然感到,李撫臺左支右絀,四面裱糊河南局勢,也只是代崇禎皇上受過,別無他法。

謝徵等不願意投靠闖軍的人,各自收下一些李仙風贈送的盤纏後,便默默退去。按陳藎的說法,闖軍軍紀還算可以,大概不會爲難他們,想走的都可以離開,但他強調,湖廣的小李王同中原的李闖王又有一些不同,他們若對闖軍懷有好奇之心,也大可以先去隨州等處觀看小李王的經略形勢,再做其他打算。

至於李仙風后來的情況,謝徵就沒有親眼所見了。他只是從闖軍貼出的告示上知道,李仙風在開封城破以後,以巡撫衙門中堂懸樑而死。

高名衡和黃澍兩人,則在城破時化妝成難民,不知道走了什麼路子,居然又逃回了北京。崇禎皇帝沒有將他們治罪,反而壓下了言官對於高黃二人決堤的彈劾,拔擢高名衡爲河南巡撫、黃澍爲湖廣巡按。

只是高名衡大約自覺德行有虧,自稱在開封之役後患有重疾,請辭故里。而黃澍則是高高興興的接任湖廣巡按,並奉命前往襄陽,監察左良玉所部。

開封城外洪水的殘餘還沒有被清理乾淨,城頭上遍插的闖軍旗幟迎風飄揚,令謝徵心中滿是故國憂思之感。

欲歸蝸舍滅清燈,庭樹漫篩鉤月泠。

望到天闌無盡處,一城光水掩寒星。

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做些什麼。

投效闖軍?

雖然李自成入城以後,闖軍的軍紀確實是如陳藎所言,還算良好,並沒有像高名衡黃澍長期造謠的那樣,入城以後就會把開封滿城軍民,雞犬不留,一概殺光。

可是就他所見,闖軍軍紀雖然還算可以,但曹營兵馬的紀律就只能用糟糕形容。李自成連部下都不能完全約束,就像李仙風自殺前說的那樣,豈非人主?只憑一些流寇響馬,豈能夠取得天下?

回京師嗎?

謝徵出身遼東,他的族人大多死難於清軍之手。可是自己的伯父大學生謝升,就是因爲透露了崇禎欲同滿洲人議和,“攘外必先安內”,而被削籍的,自己也受到牽連,到京師去毫無前途可言。

那湖廣呢?

陳藎之前勸說他,不管對闖軍抱有什麼樣的偏見,都應該先去湖廣看一看那個李公子、小李王。

謝徵在李仙風麾下做幕友的時日裡,對陳藎瞭解很深,知道他確實有王佐的長才,絕不會隨便哄騙別人。

“湖廣……李來亨……到底又會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呢?好,那我就去看看吧!”

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十七章 無派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
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七十三章 大寧新城第八十章 呆迷兒帝國崛起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九十八章 方太師第四十章 楊嗣昌的終局(四)第二十七章 血戰無名山(中)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一百一十章 坑盡胡虜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十七章 無派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十九章 東西並進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六十三章 別動軍出城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四十九章 革左五營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四十九章 棒打韃酋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五十四章 周祚鼎第十九章 強攻屏風寨(五)【求收藏!】第二十三章 龍駒寨第十四章 秦晉爭禪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十八章 後西明第九十二章 皇太極之夢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鋒第一百零九章 西安軍營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七十一章 花關索(上)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八十一章 馬進忠欲降第五十五章 賀鎮精騎(二)第五十五章 復興陝西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七章 九江之戰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五十六章 賀鎮精騎(三)第五章 耿應衢的生意經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一戰(七)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常態,大順衛生運動第六十七章 真是一條好狗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五十二章 袁時中不畏於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二十九章 會戰時刻第四十章 再議老營改革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六十四章 曹營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無門孔有德第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二)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三十五章 誰是狗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第九十二章 慶功宴(上)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九十六章 鳥銃對輕炮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關中有何罪第三十章 洛陽春光好(七)第三十六章 馬寶臨機決斷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三十六章 大順的水利第三十八章 東三城告急如星火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六十八章 皇太極自有安排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一百零三章 高鬥樞怎麼辦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轄區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燁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