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

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關中動亂,死者不計其數,殭屍遍於三秦道路,必然導致病毒肆虐,瘟疫橫生。

李來亨還要設法遷徙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難民前往河南、湖廣,稍有不慎,就將導致瘟疫極大規模地擴大到大順最後兩塊穩定的根據地上。

明憲宗時,朝廷以全盛之天下,安置百萬荊襄流民,尚且耗費了無數心力,幾乎釀成大亂。如今海內板蕩,大順的完好根據地,僅僅剩下河南、湖廣一隅之地。

雖然,大順以充滿開國朝氣的武人政權特性,大可以採取各種各種非合於明朝慣例和傳統的特殊手段,暴力解決種種問題,也擁有相比較即便是明憲宗時期,恐怕都要高得多的行政效率。

可是要在陝西大亂、長安大火以後,安置上百萬的西北難民,同樣將是一項空前可怕的難題。

“遷民以後,必有大疫,防疫一事,是現在大順所毫無準備的事情。”

李來亨憂心忡忡的不僅僅是在陝北攻城略地的多爾袞,而且更是關中無數難民人羣中,勢必隱藏的嚴重瘟疫。

他知道遷民導致的人羣移動和交流,再加上陝西的兵亂、饑荒,幾乎必定將使得瘟疫爆發。但是李來亨身爲欲救民水火之中的“李公子”和今天的李晉王,他真的能夠放棄秦人嗎?

何況即便從功利的角度來說,如果不遷民,不做堅壁清野的工作,放任多爾袞盡取關中之地。那麼今後只剩下豫楚之地的大順,又要如何對抗席捲華北的八旗軍呢?

從地理形勝的角度而言,所謂金邊銀角草肚皮,現在大順佔據的河南與湖廣,正好就是天下之中:北面是咄咄逼人的清軍,西面是虎視眈眈的張獻忠,東面與南面則是雖然軟弱但也同樣很不友好的明朝殘餘勢力。

堅壁清野以弱清,遷民東進以強順,不如此,就沒有辦法讓大順撐過這最後的決戰時刻。

李來亨撫摸着被烈火焚燒,呈現出焦黑色的長安城壁,手掌立即沾滿灰燼。他輕輕甩了甩手後,向陪伴着自己的羅顏清感嘆道:

“孤在湖廣百般經略,千番設計,自以爲算無遺策,天下已經盡在孤的囊中。卻不料北伐以後,時勢變化這樣突然,皇太極不愧是夷狄中千古所未有的豪傑,冒頓、呼韓邪豈能爲其執鞭?劉元海、石季龍之輩,更加不能同其相提並論。

即便是苻天王、道武帝,或寬或嚴,均不如皇太極那般審時度勢,有削平天下之才。四方夷狄狼主,千載之下,雖阿保機、阿骨打不能望其項背,唯獨鐵木真、忽必烈,稍稍次於皇太極而已。

設使天下無有大順,赤縣神州,實難有人能夠抗衡皇太極的雄才偉略。”

羅顏清的身體在這段時間負擔極重,也讓李來亨十分掛念。她腹中的胎兒,醞釀着生命的希望,也正在給羅顏清的生命造成可怕的包袱。

她疾馳平叛,以這樣脆弱的身體奔波戰場,現在大局稍稍穩定一些下來,就又馬上投身到救災和安置難民的忙碌工作裡,萬一身體有個三長兩短,李來亨是萬死難辭其罪了。

“顏清,你要好好休養,聽我的話,不要留在陝西了。我會安排人馬上將你送回開封……不,馬上將你送回隨州去。”

羅顏清卻倔強地咬着嘴脣,她不發一言,但眼神中的執着頑強,卻令百戰百勝的“天生神將”李晉王都感到無可奈何。

羅顏清伸出手來,她打開五指,與李來亨沾滿長安灰燼的大手完全貼合在一起,接着十指併攏,感受着對方的溫暖和厚實。

“殿下,你的手上粗糙了好多好多。”

李來亨失笑道:“幾年來飛馳沙場,如何能不粗糙呢?”

羅顏清兩眼彷彿秋水,深沉且寧靜,就這樣直直地望着李來亨。她想起了當年在夷陵寨初見時的場景,她將李來亨掀翻在地的時候,眼前的晉王尚且還是一名清稚的少年,現在脣上卻已經蓄起了一點鬍鬚。

“陝西兵禍連結,或許將有幾百萬人流離失所。這些人都是我們故鄉的父老子弟,曹營將事情變成這番樣子……殿下,我想不到回去河南,回去湖廣的時候,要怎麼面對闖營的兄弟們。

如果他們質問我,如果他們要向曹營復仇,我又該說些什麼呢?我又能做些什麼呢?”

李來亨眼中飛過一絲冷峻的光芒,他溫言寬解道:

“你不用擔心,這些事情自有我去處置。顏清,你只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好了。天下事,由我平定。”

他說着說着,在羅顏清的面前,倒是不再使用“孤”自稱,而是繼續稱“我”,那種孤家寡人的高冷和自負感,多少在羅顏清的溫情面前,爲之化解。

“先帝和監國在河南的時候,已經有了很多安置流民的經驗。大順剛剛攻破洛陽時,就已經能夠處理好幾十萬流民的難題。

我在湖廣經營時,部下的文武將吏們也積累了大量安輯流亡、歸置百姓的經驗。所以我想遷徙幾十萬,甚至是上百萬的難民,再把他們安置到經過多年戰亂而人口銳減、十室九空的豫楚大地,問題應當不大,或許還能起到充實人力的作用。

但是就在年初時,北直隸已經爆發了大疫,十戶九死,甚至出現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僅存者的可怕情況。

李來亨的話終於也讓羅顏清擔憂了起來,這不是晉王本意,他還想着趕緊讓羅顏清回到安全的後方去。沒想到羅顏清反而因此更加堅定,要留在陝西,要收拾好曹營自己留下的爛局面。

“戴恩叔在跟着我大哥起兵以前,就是一個鄉間的赤腳大夫……殿下,雖然戴恩叔的醫術不會多麼高明,但他做過大夫,一定能比我們這些完全不懂行的人更有辦法。”

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十五章 身後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
第三十三章 推行營莊制第三十二章 伐遼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七十四章 給晉王算一卦第二十九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衛晉王妃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十五章 身後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六十六章 生吞隨州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三十一章 踏過士紳街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八十八章 龐存回鄉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蚌會戰開始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三十七章 順與清各擅勝場第六十四章 我們這一年第二十九章 朝鮮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第一百八十六章 九王,降了吧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闖孽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八十八章 顧君恩來了夠不夠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三十章 城下之潰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爺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十九章 清田馳禁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十四章 郭君鎮的勝利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二)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將李隨侯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五十章 臣竊議親藩封建論之不可第八十二章 千人諾諾,數夫諤諤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六十七章 軍議(下)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圓第一百章 揚武藍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八十三章 李過回來啦第三十八章 西明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四十八章 伏兵山陽(三)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顧細謹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一百零四章 大順古長安第三十九章 李定國案第五十五章 東坡赤壁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九章 鄉官亦士紳第一章 滿洲入寇(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後一戰(五)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八十五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七十一章 郝搖旗的三堵牆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九十章 大清已敗,快返旆燕都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在哪裡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第六十二章 東虜真是太弱了第九章 太后寢宮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八十二章 王光恩跑路第九十九章 上蔡亂局(二)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