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

軍隊的頻繁調動,兵馬的高速機動,落在參軍院的參謀地圖上面,只是紙筆的一橫一畫,可是落在士兵的兩腿上面,卻是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的辛勞。

對於李來亨如此急切的調動兵力,全軍上下,特別是基層將士,不可能不存在怨言。

一般人在晉王殿下的面前是說不出口的,但是像郝搖旗、張皮綆、李世威這些楚闖元從嫡系將領,就能夠直接說出不滿的話來。

像李世威,他負責督率的重炮部隊,雖然炮隊還留在後方,但是一部分裝備了簧輪手槍和燧發槍的炮隊配屬騎兵,也要跟隨羽林軍做猛烈的強行軍突進。

高強度的機動和過於頻繁的調動,讓李世威怨言不小,他直說:“顧總參只曉得在地圖上一橫一畫的,當兵的卻只有兩條腿,飛不起來。”

郝搖旗卻不以爲意,如果是從前那一個大錯沒有、小錯不斷的莽夫郝搖旗,他總歸也要跟着冒出幾句怨言。

可是經過了這麼多年戰事的錘鍊,郝搖旗的勇猛強悍,只會出現在沙場上,卻不會再出現在指揮部裡了。

當郝搖旗在指揮部裡的時候,當他隨侍晉王左右的時候,已經儼然成爲了一位氣度雍容大方的重將。

“多爾袞想要猛虎掏心、虎口拔牙,這份膽略和豪氣,咱老子也必須得喊一聲佩服。”郝搖旗說,“可是論強大的戰機捕捉能力、機斷的戰役決心判斷和圍點攻堅與多路阻援的戰場駕馭、殲敵戰役前的精細計算,他睿酋,比起咱晉王殿下,相差是不可以道里計的。”

李來亨聞之啞然失笑:“搖旗過譽,你這樣拍馬屁,孤也不會歡喜。”

顧君恩、郭君鎮兩人相顧撇撇嘴巴,對李來亨嘴角那易於捕捉的微笑,都是瞭然於心。

不過無論顧君恩還是郭君鎮,也都得承認,徐州會戰發展到現在,多爾袞正慢慢陷入李來亨的殲滅戰包圍網中。

順軍的機動雖然導致了將士們的疲憊不堪,可是兵法也說“善示形、無常勢”。大順軍只有通過自身的主動調動才能調動和迷惑敵人,就創造戰機來說,“示形”是能動創造戰機的必然舉措。

更具體來說,正是依靠不斷的機動和調動,才能夠在戰場上形成以多打少的有力形勢。

對於戰爭,無論戰略上是以多對少還是以少對多,局部上肯定都要營造“以多打少”的優勢局面,而殲滅戰尤其需要如此。

雖然,對於徐州總有一種“易攻難守”的說辭,但是具體而言,徐州城的地理條件並不算差。

微觀來說,徐州城地處於一個小盆地中,天然的築城之地,這種地形在中原地區是絕無僅有的。考慮到歷史上黃河泥沙的淤墊,明末的徐州城地面比後世要低十餘米,城市周圍的山丘比後來的更顯陡峻,整個城市就是坐落於峰叢中的河畔,形勢非常險要,遠非後世較平衍的地形可比,防禦非常便利。

守城者可以憑藉汴泗河道補給長期堅守,因山河之限,大兵團又很難在城外集結佈陣,難以對城市造成威脅。

綜觀整個北方,特別是在黃、淮、海等水系不穩定區域內,大多數古城都因爲天人因素——河道變化、戰爭和政治等原因——遷徙過城址。

長安、洛陽、開封、北京、安陽、太原………無不如此。而徐州從不遷址,黃泥蓋了一層又一層,城下有城,自西周至明代共十層。

小盆地地形是很重要的因素。

徐州城外有汴水、泗水兩條河流交匯南流。歷史上,這兩條河流即便是長期受到黃河侵奪,由於徐州周邊山地的限制,其河道也一直非常穩定,汴水自西來,泗水自北來,在徐州城東北角交匯南流。

這兩條河流,既是護城河,也是具有全局性意義的航道,使徐州更加易守難攻,更增加了徐州的航運價值。

元明時期途徑徐州的運河就是借道汴水和泗水河道的,簡要來說,沿着泗水可以北上齊魯,元代以後可直達幽燕京師;沿着汴水可以南下淮揚吳越,西進汴洛關陝,南北朝時期,圍繞徐州展開的大會戰就非常多,戰略重要性可見一斑。

如果把古代徐州城抵擋住的軍事進攻次數和徐州城被攻克的次數比一比,易攻難守之說是靠不住的。

明朝時就有人專門提過《徐城不宜遷六議》,當時徐州剛被黃河淹沒,官民集資遷城,被一個給事中上了這道奏議叫停,奏議從河防、漕運、倉庫、戰守、民生、區劃、成本等幾個方面論述了徐州城維持原址的必要性,堪稱是對徐州城形勢的完美總結。

其中在軍事地理方面,這份奏疏就提到了:

徐城三面阻山,一面臨河,南引邳宿,北控兗濟,西扼汴泗。一瀉千里之勢,以保障江淮險要之設舊矣。金陵恃徐爲南北咽喉。且黃河自西而東,閘河自北而南,皆合於徐城之東北而下。城阻河勢,河阻城勢,居然一重鎮也。如近歲蓮妖(白蓮教匪徐弘儒)發難,環攻浹月而不得渡,以故河南江北得免於難。儻道鎮遠移,餘孳竄伏,而無厄要以限之,無地方官督率居民以捍之,萬一奸宄不測乘舊城之虛而據其內,是又藉寇以窟而自失其天造地設之險也。

華北平原的一大半是在黃河與長江之間,中間被淮河分開。

黃河與淮河之間自古就有多條天然水道相連接,再加上人工運河,就成了當年最四通八達的交通網。

淮河與長江之間雖然沒有天然水道聯通,但藉助於一代代的人工運河工程,也實現了聯結。這就使得黃河、淮河、長江,共同構成了一個緊密的戰略要區。黃河與淮河的聯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要遠比淮河與長江的聯繫更密切、更重要。

徐州既是陸上驛道的樞紐,又是水運的樞紐,聯通黃、淮,東臨大海,西接中原。誰控制了徐州,誰就掌控了這個戰略交通網。是北上黃河、南下淮河、西出中原的樞紐。

到元明以後,徐州又成爲大運河上最重要的一個節點,重要性還要超過江表的揚州。多爾袞之取徐州,李來亨空國興兵到徐州進行大會戰,雙方的戰略意圖完全一致。

就好像兩顆彗星碰撞,兩支精銳、強悍的大兵團,都已戰略進攻的態勢相互發起主動積極的攻勢。

這樣以戰略攻勢對抗戰略攻勢的南北大對抗,在歷史上僅有元嘉北伐時宋文帝與北魏太武帝的一次大決戰可以比擬。

豐沛在目,李來亨終於端好了自己的心態,他將那半截殘箭緊握在手心,下馬遙拜獲鹿方向後,緩緩說道:

“太祖在天神武之靈,庇佑大順軍武運昌隆,趁此破竹之勢,掃滅胡塵,一清海內。百年以後,臣必使大順皇基萬代興盛。”

“走吧,多爾袞在徐州等着我們呢!”

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六章 營田使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三章 李天下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
第三十七章 攤丁入畝不是必殺技第六章 營田使第一百六十章 最後一戰(六)第二十四章 李來亨的處置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安事變第八十四章 李來亨用兵第三十一章 入宮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五十四章 鼻血如注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五十一章 藺營換裝第十八章 瘋狂的田見秀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十二章 李來亨沒有離婚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九十二章 解決革回兩營的辦法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一百零九章 太行山下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七十章 奇襲雪域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爾袞的頭髮還多第八十三章 開國元勳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見秀第一百三十章 毀滅滿洲人第十四章 軍臺線第一百一十六章 飛雲橋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七十九章 飛雨入葉縣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歷史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陽(四)第七十九章 續順公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宮第十四章 大義覺迷錄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瘟疫,可防可控第九十三章 漢東節度使第六十八章 羅老帥別這樣第一百零四章 官軍炮火(三更)第三章 李天下第二十一章 炮標就位第九十九章 閤中國之力,滅絕其種類第一百三十九章 懷來宴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順大總統李過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九十五章 誅殺李自成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七十章 聯結小袁營第六十二章 僕固懷恩第五章 先帝遺詔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一百一十九章 從屋上建瓴水第八十九章 白溝河第四十章 曹營的抉擇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二十章 李來亨爲誰前驅第四十二章 荒骨潛銷壘未平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七十六章 掃除絕域第三十三章 洛陽春光好(十)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離解第三十三章 救鮮第七十六章 洗甲北舞渡(六)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師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十五章 小河溪集市第二十八章 只有打了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婦孺與王者之師爭道單章說明 整合45~53章爲5章節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十七章 強攻屏風寨(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東師已入燕京城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五十四章 賀鎮精騎(一)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七十九章 殺左良玉啊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