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

印度洋的貿易特權掌握在英國、法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這些殖民國家手裡,葡萄牙人爲了孫可望的霸業和宗教信仰,曾經付出很大代價,支持明軍擊潰了莫臥兒帝國。

然而待孫可望在印度站穩腳跟以後,他立即就翻臉不認人,他的兒子孫徵淇同樣繼承了父親的政策,聯合英國人和荷蘭人廢除了葡萄牙人在印度的一切貿易特權。

但是葡萄牙人失敗了,英國和荷蘭又取而代之,在印度南方的各個河口,以及孟加拉三角洲建立了一系列貿易站,壟斷了印度洋的貿易。

最初,呆迷兒帝國由於出兵干涉安南的內戰,還需要得到這些海軍和殖民強國的幫助,因此對於英國人的步步進犯,基本上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但很快,隨着呆迷兒帝國漸漸意識到印度洋貿易的收入又多麼龐大時,東王就開始着手建立起呆迷兒帝國自己的水師艦隊了。

來自印度的棉布成爲對歐洲貿易的搶手貨。每年上千噸的白銀流入西明,促成了呆迷兒帝國的工商業大繁榮,水師艦隊也得以有財力通過引進西洋人的技術,招募印度洋的基督徒海盜,逐步建立了起來。

呆迷兒帝國的統治範圍一直在擴大當中,當東王沙孫徵淇第一次派遣軍隊重新佔領下緬甸地區,同順軍在緬北爆發一系列邊境衝突,並且在荷蘭人的援助下出兵遠征干涉安南內戰的時候,呆迷兒帝國治下的民衆數量,已經達到數千萬人民之多,其國力幾乎並不遜色大順多少了。

孫可望父子對印度的征服,無疑是十七世紀全球地緣格局中最爲驚人和宏大的一次革命。

西明治下的南北兩京,人口都在五十萬以上,其規模已經不亞於中原本土的大都市了。

商業中心緊緊尾隨帝國的行政中心,跟着繁榮起來。財富從地方省會大量流入阿格拉或德里的國庫。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工匠和藝術家。

儘管商人的地位不高,而且稅收極重,工商業仍然很繁榮。原因是,奢華的宮廷生活不僅本身需要大量的奢侈品,而且爲各地的貴族做了“榜樣”,也因爲長途奢侈品貿易本來就是風險較大但利潤極高的行業。

從國家的利益來說,農業和工商業的繁榮能帶來更多的稅收,因此對農民和商人應該採取保護的政策。

作爲貴族個人來說,他們總是企圖從最短的時間裡獲取最多的財富,往往採取殺雞取卵的做法扼殺農業和工商業。

而某些高級貴族如西營元從,作爲統治者的成員,和國家政權又是不可分的。商人不同於農民,他們手中有現款,這是奢華成性的貴族要利用的。商人可以向貴族提供貸款、賄賂,以此得到一些合同。貸款也不白給,要用地稅或其他財產抵押。因此,每個大商人都有貴族支持。每個貴族卵翼下都有幾個商人受保護。這些商人可以逃避關稅把貨物運到全國各地,實際上就是說國家的稅收進入了貴族私人的腰包。

東王沙對此作出了一些改革,但他不如他那嫉惡如仇的父親一般雷厲風行,總體而言,東王沙時期的呆迷兒帝國,比孫可望時期更像是一個印度國家。

回回、漢族和基督徒商人掌握了帝國的商業主權,漢族、基督徒和印度教教徒則分享政權,錫克教徒和漢族控制陸軍,基督徒控制着呆迷兒帝國的海軍。

到東王沙時期,呆迷兒帝國的軍隊規模已經擴充到了二十萬人之衆,以步兵爲主,也有一些從阿富汗徵召來的部落騎兵。

吸取了被大順軍驅逐出中國的經驗,明軍很重視炮兵,他們的火炮技術並不比西洋人或者大順軍差多少。

馬匹、裝備、槍支、彈藥早期都需要進口,但在孫徵淇統治晚期,已經基本上全部實現了國產化的生產,明軍恢復了自給自足的能力,只有海軍還需要向西洋國家進口軍械。

由於呆迷兒帝國採取的宗教寬容政策,他們在印度中部和南方遭到的土著王公抵抗,遠遠沒有莫臥兒帝國時期那樣激烈。

拉傑普特人雖然曾經殺害了第一代東王孫可望,但後來也被東王沙平定,漠南宣慰司設立以後,許多拉傑普特王公還參與了明軍平定德干高原的戰爭。

東王沙設置了德干(南原)宣慰司,並逐步出兵滅亡了印度德干地區的比賈普爾蘇丹國。

在這場戰爭中,呆迷兒帝國不僅獲得了拉傑普特人的大力支持,而且就連素來驍勇善戰的馬拉塔人也站在了明軍一方。

馬拉塔人的天才名將西瓦吉也加入了明軍的麾下,由於他顯赫的戰功,還被東王沙封爲英王。

英王西瓦吉,或稱西瓦吉大王,是呆迷兒帝國的首位印度本土出身的水師統帥。他借鑑英國和荷蘭人的經驗,改革了呆迷兒帝國的水師艦隊組織方式,引進了大量的全新技術,並組織了對暹羅的海上攻勢,通過粉碎港口,迫使暹羅向呆迷兒帝國朝貢。

接着英王西瓦吉又率領海軍穿過了馬六甲海峽,在安南南部登陸,爲阮主政權帶來了大批能征善戰的明軍將士,和數量龐大的軍資糧秣,從此拉開了呆迷兒帝國同順朝大規模爭霸戰的序幕。

明順兩國都陸續在安南投入巨資,不惜代價進行對峙。

只是由於當時順朝還要在北方對付準噶爾汗國,在東方追剿滿洲人的餘部,所以不能集中力量對付明軍。

等到準噶爾部被徹底消滅以後,騰出手來的李來亨很快就利用大順軍距離安南更近、干涉更有效率的地理優勢,派遣高一功坐鎮諒山,全權指揮討伐阮主政權和呆迷兒聯軍的重任。

大順軍在安南北部的駐軍,也陸續增加到了海陸軍五萬餘人的規模,而西瓦吉大王率領的明軍部隊,僅有一萬八千人而已。

雙方的兵力對比逐漸發生了重大變化,天法三十一年,順鄭聯軍在長德之戰中取得重大勝利,擊潰了明阮聯軍的主力,進逼順化。

無奈之下,西瓦吉大王不得不利用水師艦隊,運載大批阮主政權的殘部逃亡海外。

由於西瓦吉大王精湛的艦隊指揮技藝,國姓爺指揮的順軍水師沒能攔截住明軍艦隊主力,致使其全身而退。

但也有說法認爲,這是因爲國姓爺心懷故明,所以才網開一面,放任明軍退走。

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八章 熊耳山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
第五十八章 使徒來襲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六十五章 孫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七十六章 撲夷陵(二)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九十一章 李輔明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零六章 南陽公經略關中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二十七章 洛陽春光好(四)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六章 純良的雙喜哥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五十八章 暴斃之憂第十五章 老營改革(下)第一百四十章 蒼髯老賊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八十七章 代天撫民威德副元帥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七十九章 滿洲大兵博覽會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驍衛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決戰名臺詞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七十五章 崇禎的四字宗旨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動起來了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三十六章 崇禎哭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六十四章 山中豈桃源(三)第五十六章 王輔臣第二十章 強攻屏風寨(六)【求收藏和推薦!】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五十四章 開科萬言書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六十二章 都營田使白旺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一百五十三章 康大海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九章 土改藍圖的第一步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九十九章 闖軍水師第三十三章 李來亨政權誕生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一百一十二章 會戰徐州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東起義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三章 李天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滅頂之災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一百一十九章 重點進攻,我全都要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八十五章 紙幣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九十二章 焦大沖啊第二章 這裡不是魏博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髮左衽矣第五章 吳下搖旗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後一戰(八)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變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軍,暈頭轉向第十八章 士紳團練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二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第一百零四章 決戰在開州嗎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二十一章 宋一鶴守在四境第二十三章 沈莊軍事變第三十三章 迷霧裡的號子聲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八章 熊耳山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四十七章 千騎劫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