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終章之鬥毆

以張靜安和程瑤的交情。

他們倆個按理說,比連襟的情分還要更好些。

靖江王和袁恭也算是有話可說的人。

要說靖江王這人虧就虧在宗室頭號親王的身份上了。有這層身份在,縱然是他當初幫了劉樑一把,這功勞也成了雙刃劍。

大秦皇室除了太祖皇帝霸氣無敵將宗室捏的死死的外,其餘的幾個皇帝都是太平皇帝,少不了要跟宗室扯皮。

所以在奪嫡的問題上,靖江王是不能像臣子一樣坐山觀虎鬥得。

他必須要站隊,還得站對了。

站對了也麻煩,就好像現在一樣。

劉樑要賞他,要給他權利,給他體面,但是有怕他權利太大,體面太高,影響了他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利。

所以在廣東這個地方,靖江王縱然是手握重兵,卻有個廣東將軍掣肘,雖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頭號親王,可那些文官也各自都有小九九,自有自的門派關係。

好在廣東這個地方,向來化外之地,自成體系。

你不去動他的關鍵,他自己也能自我運轉不出什麼大事。

袁恭來接他的差事,他只能指點袁恭兩句,並希望劉樑對袁恭的信任能比他好一點,袁恭在廣東的日子纔會好過。

說廣東的政務軍務來,自然也免不了要提鄭圭這個人。

按靖江王的話說,“說句不恰當的話,做什麼做到天下第一的,都是難得。這個鄭圭做海盜,做出俠氣來已然罕見。做到他這樣隱然王霸之氣的更是絕無僅有。只是此人可用也難用,你在廣東要呆得住,倒不妨與他多些周旋。”

然後又說廣東水師的建設裝備,又說了粵西蠻夷據山抗拒教化的事情等等。

總歸政務軍務交接,事無鉅細都要分說清楚。

本來這都是大人們的事兒,偏生袁恭在兒子們跟前向來不大有爲父的尊嚴。

他和靖江王在外頭辦公務也就罷了。可兩個人想私下裡說幾句私語,轉到了總兵府的後花園,這孩子們可就不肯消停了。

再加上張靜安這個娘,隔三差五還要將孩子丟下自己出門去瘋的。

幾個孩子在宣府那樣的地方長大,就不像聖京的那麼講究規矩。娘不在家。他們就組隊來纏着爹。

袁恭又是個寵孩子的,公事一完,就讓他們纏。

現如今這三個寶貝後頭,還跟了一個小尾巴。

靖江王的兒子劉冠長到了五歲多,第一次有這麼多小朋友跟他玩。現如今他幾乎成了袁家三兄妹的跟屁蟲。

程瑤擔心自己離開廣東,再不知道多久能和張靜安和王文靜相聚,孩子們也就讓他們一起玩耍。

袁恭請靖江王在書房私話,還沒喝兩杯的茶,袁寶寶已經帶隊,率領弟弟妹妹搗蛋來了。

他是長子,又有袁恭的寵愛,進門就隨着他娘叫了一聲靖江王叔後,自動自覺地就爬上了他爹的腿,佔據了一方位置。

袁囡囡牽着弟弟走過來,先把弟弟送到哥哥手裡,然後自己嫋嫋婷婷地爬到了袁恭的另一條腿上。

袁恭當年兩個孩子還搞不掂,現如今三個,卻閒輕駕熟毫不困難。只對靖江王笑笑,“犬子無狀,要你見笑了。”

袁恭懷裡堆了三個寶貝蛋的情景是挺好笑的。

可靖江王笑不出來。因爲他看到自己的嫡長子劉冠正瞪大了眼睛,呆呆地看着三個小朋友一起擠到了他們父親的懷裡。

而他羨慕得躍躍欲試的,似乎也想擠進去試試味道。

只可惜一對上他這個當父親的人的眼神,就低下了頭,給袁恭行了禮,??地走到對面的凳子上坐下了。

靖江王發現了兒子的落寞,自己又何嘗不是同樣的感覺。

袁恭把三個孩子教訓了一頓,讓親兵帶他們去看洋人的教堂。

劉冠也跟着一起去了。

這纔回頭和靖江王又說起了正事。

莫名的,靖江王就沒有任何的心情,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竟然會對比自己小了六七歲的袁恭來了這麼一句,“你和明珠這麼多年始終如初,當真是難得。”

袁恭何其精明的人,更何況張靜安早就和他抱怨過靖江王叔不是個東西。他哪裡會不知道靖江王的意思。

就禁不住一笑。

作爲男人,他能理解靖江王的爲難,相對於他的生母吳氏來說,老靖江王妃只有更不要臉更蠻橫的。

更何況,靖江王還是獨子。

可你娘是你娘,你是你,你的媳婦難道全看你孃的眼色?

既然如此,當初婚事不成,就不成算了。反正好像靖江王那樣私自帶兵潛入姑蘇,藉口北上勤王,從人家家裡將備嫁的程瑤裹挾出來的事情他是做不出。

後來劉樑算是賜了婚,一張錦被蓋了所有。

可萬一沒有呢?

他不是坑了人家一輩子?就算是賜婚了,可孩子生在賜婚之前,這怎麼都瞞不過。想也知道程瑤日子不好過。

夫妻夫妻,要是一方不好過,另外一方也好過不了。

靖江王羨慕自己又有什麼用?

同人不同命,日子都是自己過的,冷暖自知罷了。

哼哼。

回頭就和張靜安吹噓,“安兒啊,你可知道我對你多好,你那個王叔萬分羨慕呢!”

張靜安果斷指出他話語中的錯誤,“靖江王叔羨慕你對我好?”

袁恭就說,“對啊,我們夫妻過的好,他羨慕的不得了呢。”

張靜安就哼了一聲,“他不配。”

言簡意賅,直接就將靖江王打入了泥裡。

要說程瑤嫁給靖江王誰最不樂意,頭一個過世的程老太太,第二個就要屬張靜安了。

張靜安的性子,說軟軟,說硬也真是硬。

程瑤都嫁給靖江王六年了,她想起當初在京裡的事情,對靖江王恨的還是咬牙切齒。要不是看在程瑤和小劉冠的面子上,她連靖江王的面都不肯見的。

在說了,現如今程瑤過得果然不好,這就更讓她憤憤不平了起來。

幸福是需要爭取的,就靖江王這樣的。他也賠覺得自己過得不好?相對來說,程瑤明明是更可憐的那一個。

她告訴袁恭,“阿瑤準備送冠哥兒去給敏太子做伴讀。”

劉樑說來也很厲害,劉家人生孩子都不大行,可劉樑算是天賦異稟,他登基十三歲大婚,十四歲的時候,居然就做了爹,他娶的皇后?氏給他生了個兒子,如今三歲了。

皇子一般五歲開蒙。劉樑很重視這個嫡長子,所以現在就開始給他選伴讀了。

給太子做伴讀當然不是件輕鬆的事情,程瑤做這個決定,大約是當真對靖江王很失望,而且想借着這個機會,離開傷心之地回京去的意思。

袁恭驚詫,但想想也理解了,隨即就苦笑搖頭,“你覺得靖江王會同意?”

張靜安也嘆了一口氣,他們夫妻兩個隔閡日深,恐怕這個事情一談就要崩,到時候玉石俱焚的結果就怕程瑤承擔不起。

張靜安現如今想起來自己和袁恭和離時候鬧的樣子,都有些不堪回首。更不用說程瑤如今鬧起來,難度更大,負累更多。

她告訴袁恭,“我和文靜商量了一下,覺得就勸阿瑤不要就跟着靖江王去浙江,或者回福建。我們這麼多年沒見,她又不是男人,談不上軍務在身什麼的,靖江王叔走他的,阿瑤就陪我在廣東住一段時間,與其天天見面傷心生氣的,不如分開一段日子的好。”

按理說,張靜安說的袁恭就沒有不答應的。可想到這事對張靜安的影響,袁恭就有些毛毛的,誰願意當初幫着老婆鬧離婚的閨蜜就住在自家旁邊啊。

可他不忍心直接打擊張靜安的積極性,也就什麼都沒說。

他只沒有想到,轉頭就迎來了他到廣東的頭一個麻煩。

袁恭的幼弟袁毅是跟着袁恭他們一起到廣東來了的。

定州家裡亂成了一鍋粥,待在定州還頂着個罪臣子弟的污名,不如離開定州跟着袁恭,別人看在袁恭的面子上,還能高看他一眼。

可男孩畢竟不比女孩,袁舒嫁人了,就只是姑奶奶,是別人家的人了。袁毅是男人,將來要頂天立地的,這就更要謹慎的。

袁恭本來想留袁毅在京裡,跟着袁江一起在書院讀書,先把功名考了再說。他們姐弟也能在一起。

袁舒都和賀家說好了,讓他就住在賀家,和賀家的小弟弟一起讀書。

可袁毅不樂意留在京裡。

京裡太多不愉快的回憶,他更樂意和二哥出來闖一闖。

難得的,吳氏沒對兒子的選擇指手畫腳,只來信囑咐不許耽擱學業就沒聲了。

袁恭想想,袁舒初嫁,上有公公,下有小叔子,說不定明年還要生孩子,也確實照顧不過來,三叔他們那裡,情分就不一樣了。就老太太在,大約三房四房五房都不好收留袁毅。

袁毅和自己,畢竟一母同胞,對這個小弟弟,袁恭是從小看着大的。自然就又帶在了身邊。

袁毅從小被吳氏關在家裡讀書,張靜安在袁家的時候他又小,叔嫂接觸很少。袁家奪爵之後,袁毅跟着去了定州幾年。更是養得性格沉?,家裡多了這麼個小叔子,跟沒有也沒什麼區別。

袁毅從來不往嫂嫂和侄子跟前湊。張靜安也就很少見他。

只沒想到,蔫人炸毛,要炸就炸大的。

袁毅把廣東將軍安都的四子安福給打了。

而且打的還不輕,據說安福斷了一條腿,被擡回去的。

你妹的,安家可是世代鎮守廣東的封疆大吏,家裡還有個靖海侯的世襲爵位,安福雖然不是嫡長,但是卻是安家如今的當家夫人唯一的兒子,他的胞姐就是嫁給靖江王做側妃的安氏夫人。

關係真的好複雜,而且真的很難處。

張靜安第一時間就去找了程瑤。而並不讓袁恭去找靖江王。

安氏給靖江王生了個小兒子,誰知道靖江王是什麼心思?

程瑤那邊也知道了消息。說起來事情的起因很簡單。

袁毅並不是個跋扈的孩子,相對於袁家的其餘幾個少爺來說,他瘦瘦高高的,更有幾分飄逸的文人氣質。

可說到底,還不過是個十五歲的孩子。

袁恭對這個弟弟一時顧不上,一邊着人在羅浮山的竹林書院給他找拜師的門路。一邊就讓他自己四處轉轉,不可離了幾位幕僚相公的身邊。

這孩子也聽話。從來出門都有交代,也並不曾甩開了幾位幕僚相公亂跑。

偏生這一天,他跟一位姓徐的相公去海神廟街看廟會,這就攤上了事情。

說起攤上了事情,這袁毅還真的有點小冤枉,他真的沒出手打人,他也打不過人家。打人的是舞龍燈小哥倆,他不過是仗義執言了一下,結果夾在兩方中間差點被打死不說,徐相公和及格侍衛爲了護着他,也受了輕傷。

這廣府一帶民風彪悍可見一斑。

他還不過是個十五六歲的孩子,倔強,可畢竟還是有些膽怯的,解釋事情倒是也說明白了,只是清瘦的小臉憋的通紅,儼然是不安的。

他一路上都擔心給二哥惹下麻煩,他當真不想被送回定州去。

這事說大大,說小也小。往大了說,袁恭是一頭新的強龍,這事不處理好了。就有着引戰要壓地頭蛇一頭的味道。

說小也是小事,小孩子扯皮的小事,就看大人們怎麼處理了。

袁恭決定以靜制動,只讓部下去查當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那很會處事的廣東將軍安都卻親自上門來了。

這就讓袁恭有些被動,事情怎麼發生的袁毅和徐相公因爲不通粵語而講得不清不楚的。他得弄清楚了纔好和安家說話,而不是就這麼樣,糊里糊塗的承擔個強龍硬壓地頭蛇的名聲。

他禮送了安都回去,正在給京裡寫信,那邊靖江王就上門了。

處於公務的交接和與兩家的關係。靖江王也隨即找上了門來。他和安都的關係不錯,他娶了安都的小女兒,而且也並不是一味的偏袒安家。

他告誡袁恭,要在廣東立足,安家很重要,他們能充當他和地方豪族庶民之間的橋樑,有了安都,在廣東一切事情都好辦。

可不管是不是出於好意。

袁恭都不能就這麼讓安家掌握了主動。

他連安家是個什麼東西都沒搞清楚,就這麼妥協了,誰知道是不是看似佔了便宜,其實做了蠢蛋?

而隨即在靖江王府發生的事情,就很快讓袁恭當真意識到事情絕非那麼簡單。

安都那個嫁給了靖江王做側妃的幼女帶着兒子從福建趕回來了。

這姑娘當年就是個厲害的,這麼多年之後,顯然被生活磨礪得更加潑辣暴躁了起來。

她的日子過得何其之不順。當初說好了的,她嫁給靖江王,加強廣東和福建兩邊的海防聯動,加強安家和宗室皇親的緊密聯繫,安都就將世子的位置傳給他弟弟安福的。

結果呢?

她嫁給靖江王做了側妃之後,安福什麼也沒得到。就因爲安都之前那個妻子生的大哥找了一房好媳婦,娶了潮州許家的嫡女。之前說過的話就不算話了?

更鬱悶的是,她在靖江王府的日子也不好過。

整天被老王妃拿來做筏子和程瑤這個沒廉恥的女人鬥。

她生了兒子之後,就更討厭程瑤了。整個福建誰不知道程瑤的孩子是生在封妃之前的?封妃之前程瑤是什麼?什麼都不是!無媒媾和,私相授受生出來的奸生子!就是這個奸生子死死擋住了她兒子的路。

劉冠本來該是她兒子的名字,被那個小賤種給佔了不說,嫡長子的名頭對於宗室來說可是太重要了。

她還就不信了,程瑤傲,她能一直傲下去,只要程瑤有倒下去的那一天,她生的那個小賤種遲早得給自己兒子讓位。

她還就不信了。程瑤就能一直撐得下去。就算死撐着,她也得給她踹翻了。

她趕過來鬧靖江王,說程瑤對她不滿,所以程瑤的閨蜜張靜安一來廣東,就讓小叔子打了她弟弟,就算是她求求程瑤了,別霸着靖江王還不給她們這些做側妃的活路。她們一樣是上了玉碟,伺候了靖江王多年的,進門還比程瑤早,這些年還一直在福建老家侍奉老王妃。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給她們這些人一些活路吧。

這盆污水潑的真是相當有水平呢。

張靜安立刻就被她給潑炸了。

靖江王還想立刻將安氏送走就算了。可消息早就從王文靜那裡傳到了張靜安的耳朵裡,張靜安這麼多年其實不過就是日子過好了,這就顯得溫和柔順了些,骨子裡的倔和橫,那是從來沒有變過的。

安氏以爲自己家裡鬧鬧,給程瑤添堵的事情有靖江王撐着,也能將自己弟弟鬧出來的事情給糊弄過去。

卻沒有想過,張靜安是個眼睛裡不揉砂子的,而袁恭是個護老婆外加外柔內剛的。

更沒有想到,她這邊在靖江王那裡鬧騰着。那邊就有個高大的男人送了倆個小夥子到了袁恭的總兵府。

張靜安和袁恭這才清楚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廣州開埠是有規矩的,能與海外貿易的,只有王家這樣有官方背景的大海商,其餘的小商戶要麼依附於這些官商,要麼就只有鋌而走險,行那走私之事。

廣東的海岸線曲折蜿蜒數千裡不說,海岸還多丘陵密林,海船靠岸,轉眼人和貨都能消失無蹤,走私簡直不是什麼隱秘的事情,因爲大多數人都做過,朝廷更是防不勝防。

所以朝廷也就不防,他索性就將走私管理起來。?埔港外兩條街,左邊的叫十三行街,那是官商,談大貿易。右邊的叫狗街,就都是走私的人在做生意。

十三行的稅安都收不到,那有朝廷盯着,敢碰就是死。

可狗街就不同了,狗街做生意要交多少稅,基本上都是安都說了算。

袁恭想了一圈就不明白了。

憑什麼安都說了算?

鄭圭就告訴袁恭,“因爲他有兵有權,他攏住了十三行的大佬給他撐腰,又拿兵嚇唬了廣州的知府,他不派兵,我們這些海盜就能登岸,廣州知府就做不下去,廣州知府自然也就聽之任之了。就是你那個連襟......”他笑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想理這些破事......”

袁恭頓覺靖江王心大,那狗街他來了就去看過,足足有三裡多長,不賣別的,珍珠寶石,犀角末藥,沉香瑪瑙.......他走遍全國,都沒見過在地上鋪個草蓆攤開來賣的。

他只以爲這是廣東民間買賣,廣東知府管控的走私,卻沒想到,竟然是安家好大的一份“私業”。

鄭圭指着那兩個半大的小子告訴他,“這就是打斷安福兩條腿的小子,你弟弟不過是遭了無妄之災。他們倆個遭了安家的眼,私下裡兜售犀角被追捕,又交不出罰金,安福將他們的姐姐搶走賣去了馬六甲,他們家破人亡,只得亡命天涯到了我那裡......”

他坦然講,“到我那裡的人,就等於拋了過往,家族姓名都不能要的,他們倆個卻不肯忘了舊恨,私下裡上岸尋仇。所以我就帶了他們來交給你,免得你不明就裡,吃了暗虧。”

袁恭冷笑,二話不說,連那兩個小子和鄭圭一起趕了出去。

回頭就對張靜安說,“你那兩個朋友都找的好丈夫,靖江王糊弄我,鄭圭這廝,好大的膽子!”

鄭圭是個海盜,袁恭當不認識他就好了。他竟然敢找上門來,還將那兩個小子送給他,顯得他袁恭蠢不說,還隱約挑着他和安家鬥。

膽子不大,也做不到大島王了。

張靜安很無語,只能憤憤道,“好歹我們現在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反正不管是安都還是安氏,都不是好人,袁毅明明只是遭了池魚之災,他們卻父親做低附小,女兒做張做致,愣是把打人的責任推到了我們的頭上,我要是這麼忍了,真是都不要擡頭做人了!”

她在宣府被養出來的脾氣到了廣東,那就更加不能忍了。

袁恭去收拾安都,她先替程瑤把這個安氏給滅了。

更不動了

第50章 嫁走第56章 祿米第50章 嫁走第31章 籌備第59章 白雲山第95章 密謀第11章 親事?第68章 疑惑第56章 祿米第2章 議親第105章 終章之那年第29章 方瑾第4章 拜祭第101章 終章之鬥毆第24章 往事第13章 繼母第77章 袁佳第104章 終章之海戰第96章 局變第25章 皇帝舅舅第90章 抓週第50章 嫁走第3章 袁恭第64章 分家第82章 兵敗第11章 親事?第36章 小袁舉第44章 詭異第49章 頭疼第75章 詔獄第78章 龍鳳兒第73章 西北第81章 重逢第21章 袁家第8章 辭世第5章 再見第53章 保定第79章 焦急第73章 西北第49章 頭疼第62章 崩堤第31章 籌備第32章 新婚第79章 焦急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60章 打賭第69章 難受第73章 和離第6章 施粥第8章 辭世第105章 終章之那年第53章 保定第4章 拜祭第77章 袁佳第49章 頭疼第52章 耍寶第50章 嫁走第40章 離京第27章 混亂第78章 龍鳳兒第51章 馬市第11章 親事?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68章 疑惑第33章 日子第79章 焦急第62章 崩堤第14章 祖母第98章 終章之曾文珊第70章 暗通第96章 局變第95章 密謀第94章 孃家第62章 崩堤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20章 父親第97章 終章第90章 抓週第47章 裝病第53章 保定第103章 終章之歲月第16章 陰謀第99章 終章之回京第58章 四目鼎第94章 孃家第72章 魂飛第73章 西北第69章 難受第73章 和離第4章 拜祭第94章 孃家第69章 難受第88章 述求第88章 述求第66章 蔡凱第93章 文娟第53章 圓房第47章 裝病第87章 迴歸
第50章 嫁走第56章 祿米第50章 嫁走第31章 籌備第59章 白雲山第95章 密謀第11章 親事?第68章 疑惑第56章 祿米第2章 議親第105章 終章之那年第29章 方瑾第4章 拜祭第101章 終章之鬥毆第24章 往事第13章 繼母第77章 袁佳第104章 終章之海戰第96章 局變第25章 皇帝舅舅第90章 抓週第50章 嫁走第3章 袁恭第64章 分家第82章 兵敗第11章 親事?第36章 小袁舉第44章 詭異第49章 頭疼第75章 詔獄第78章 龍鳳兒第73章 西北第81章 重逢第21章 袁家第8章 辭世第5章 再見第53章 保定第79章 焦急第73章 西北第49章 頭疼第62章 崩堤第31章 籌備第32章 新婚第79章 焦急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60章 打賭第69章 難受第73章 和離第6章 施粥第8章 辭世第105章 終章之那年第53章 保定第4章 拜祭第77章 袁佳第49章 頭疼第52章 耍寶第50章 嫁走第40章 離京第27章 混亂第78章 龍鳳兒第51章 馬市第11章 親事?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68章 疑惑第33章 日子第79章 焦急第62章 崩堤第14章 祖母第98章 終章之曾文珊第70章 暗通第96章 局變第95章 密謀第94章 孃家第62章 崩堤第102章 終章之撕擼第20章 父親第97章 終章第90章 抓週第47章 裝病第53章 保定第103章 終章之歲月第16章 陰謀第99章 終章之回京第58章 四目鼎第94章 孃家第72章 魂飛第73章 西北第69章 難受第73章 和離第4章 拜祭第94章 孃家第69章 難受第88章 述求第88章 述求第66章 蔡凱第93章 文娟第53章 圓房第47章 裝病第87章 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