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安東

後世丹-東,歷朝歷代都是軍事要塞,戰國時乃燕國東部邊疆,西漢設西安平縣,唐朝設安東都護府,如今隸屬於遼東大-連都指揮使司。

從洪熙元年開始,徐灝就開始移民安東,因爲安東是遼東最溫暖最溼潤的地方之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毫無疑問是東北的世外桃源,極爲適合人類居住,擁有從長白山流下來的鴨綠江,水質優良充沛,無處不是茂盛的森林。

遼東第一所海關就建在安東虎山,山峰上有殘缺不全的古長城遺蹟,現在已經沒有必要修建新的長城了,代之而起的是炮樓和崗哨,駐守着安東衛所五千六百名軍人和一支三千人的水師艦隊。

徐灝注視着面前重新修繕的劉姓祠堂,據考察是漢代劉姓所建,時至今日後代子孫早已不知在哪裡了,只剩下了一座廢墟。

祠堂前後十幾株千年銀杏樹,樹葉有綠有黃也有紅,銀杏樹下到處是這種彩色斑駁的美麗樹葉。

徐灝站在祠堂前向對河望去,但見千山草黃,炊煙野火處處有如白煙如雲。因漢人的大規模定居於此,朝鮮朝廷命邊境村莊的百姓往內地遷徙,沿江兩岸的大片良田沃土遂盡歸大明所有。

不過徐灝沒有得寸進尺,不許漢民有恃無恐的繼續深入,只允許沿着江邊圈地,因爲他需要的是穩定的邊疆環境。

安東因有着和朝鮮開展貿易的優勢地理條件,氣候也格外宜人,發展速度極爲驚人,是僅次於大連和遼陽沈-陽的遼東第四大城市,現有人口二十多萬。

秋收過後,各村在爲耕牛儲存過冬的稻草,堆放在田間如一座座白塔,銀杏和白楊樹成行高矗,大小葉片在陽光下翻飛。這個景象令人難以形容,美得不可思議,尤其是城裡專門移植道路兩邊的銀杏,翩翩飛飛的黃色葉子如落雨繽紛。地上鋪着一層橘黃色的葉子,走上樹下要有多浪漫就有多浪漫。

後世丹-東擁有整個亞洲百年銀杏大道六條中的三條,歷經滄桑的百年古樹是當地人的驕傲,徐灝希望也能把唯美的銀杏路留傳後世。

秋天的安東分外迷人,在整體規劃中,一條條長街,一顆顆銀杏樹,一眼望去,滿目金黃,向世人展示着漢人邊城的崛起。

對岸的碼頭船隻雲集。從土地上得來的五穀瓜果,一堆堆的放在那裡,等待着裝運下船,而船上正往碼頭上搬運準備賣到朝鮮國的各種商品。

數十個小孩子跑在龐大貨物堆裡,相互扭打遊戲。

從中上游乘流而下的小船。多數也裝滿了糧食,更有一排排的木筏順江而下,這是從興安嶺的原始森林和長白山附近砍伐下來的巨樹,源源不斷的供應遼東的造船廠以及千家萬戶。

整個沿海一線到處都是皮鼓銅鑼的熱鬧聲音,這和中原一模一樣,人們得到了滿意的收成,正在曠野上舉行謝土的儀式。向神靈和祖先表示感激之情,並預約“明年照常”的簡單願望。

徐灝準備乘坐一艘小船去對岸,等待的時候,村民老槐叔笑道:“今年好收成,也不枉這幾年的開荒了。三爺,這道路還得修啊。人口還得多啊,不然過得太荒涼了,咱們進城可以坐船,那山區裡面的人可咋辦?”

“是啊!人還是太少了。”徐灝也有些撓頭,整個大明人口沒超過八千萬。而後世單單遼寧一省人口就有六千四百萬,儘管想方設法的鼓勵百姓出關,可一百來萬撒在整個遼東,就像一把胡椒粉撒在了地上一樣,根本嗅不到刺鼻的氣味了。

人口不多百姓就過得不踏實,即使女真人不再成爲威脅,可遼東到處都是山山水水,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各種各樣的深山老林,想想近代著名的關東響馬,將來治安真的很成問題。

船東王叔說道:“年成好,土裡長出肉來了,我田地裡南瓜有水桶大,二十二斤重,當真同水桶一樣大,回頭我給都督送去,吃了一定補。”

老槐叔不屑的道:“又不是人蔘,什麼補不補?”

有村民湊趣道:“有人說在南洋,蘿蔔冬瓜都有水桶大,要用牛車拉,一車兩三個就裝不下了。”

曾隨着徐灝出海過的王叔嗤笑道:“胡說八道,還有人說南洋金子多,遍地是金子,我看還沒有咱安東的金子多呢。”

原來去年徐灝按照記憶,派人勘探了安東的礦藏,首屈一指的是硼。

徐灝知道是知道硼是用途非常廣泛的化工原料,可真的不懂怎麼個用法,現在能用到的就是搪瓷、陶瓷和玻璃上面,經過試驗,具有良好的耐熱耐磨性,可增強光澤,調高表面光潔度。

金礦的勘探成功吸引了很多淘金客,後世安東金的儲量和開採量佔了遼寧省首位,這是促進安東發展的重要支柱了。當然金礦的所有者毫無疑問是徐家的,並非是徐灝霸道,不如此無法穩定人心,所有百姓也理所當然的認爲金礦就應該是徐家的。

安東下屬的岫巖縣是玉的世界,如今玉石產量已經傲視羣雄,沒有人知道,整個大明每年的一半玉石都是岫巖出產的,那裡有數萬奴隸正日以繼夜的幹活。

大傢伙談論着今年的收成,有的說誰家娶了朝鮮媳婦,匆匆過來一個背竹籠的中年婦人,籠子裡裝着兩隻小黑豬崽子。

婦人上了船把籠子放了下來,用手巾抹着頭上的汗水,聽大家在談論遼東的新生活,忍不住插話道:“俺在老家時,本房是縣裡最有名的大財主,族長最是爲富不仁的一個人,所以無兒無女,兩個妻妾又不和睦。靖難那時候,燕軍打到了山東,一家子就往山上跑,因爲富不仁,被村人指出了躲藏地方,捉下來捐了三千兩銀子才被放回家。

接着朝廷的人馬追來了,又趕緊跑上山去。可是既然是當地財主,人怕出名豬怕壯,是以又被捐了三千兩,那幾年雙方大軍反反覆覆的折騰。一點點積蓄也就光了,一氣之下族長兩腳一伸,死了。

那妻妾想各抱一遠房兒子接香火,年紀還小的族裡子弟爲爭作過房兒子,預備承受那三百畝水田和幾棟大房子,都穿着孝衣跑來爭做孝子,跪在靈前磕頭。磕完頭擡起來一看,靈牌上沒有孝男的名字,名分不清楚,於是就在棺木前廝打起來。

辦喪事的許多本族破落子弟也跟着打羣架。人多手多自然非常混亂,不知是哪個魯莽漢子,撈起棺木前的一隻大錫蠟臺,順手飛起,一下把一個孝子打翻在地。當場就斷了氣。

大家一看鬧出了人命官司,一鬨而散全部跑掉了。新任族長沒辦法,請來縣太爺坐了轎子,帶了衙役仵作等一大羣人,親自來鄉下驗屍。誰知把全村裡的母雞吃了一乾二淨後,說什麼清官難斷家務事,你們這件事情。還是開祠堂家族會議公斷的好,而新族長沒有威望也沒錢,誰也不服他,結果就這麼折騰來折騰去,全族也折騰的散了,我家男人乾脆帶着俺一家子來了遼東。又選在了這裡安居,唉!就指望着新生活呢。”

半船人都笑了,老槐叔說道:“這位嫂子,看你是新搬來的,誰願意背井離鄉呢?咱這裡的鄉親各有各的苦處。往事咱也不提了,今後咱們就是鄉里鄉親,大傢伙要守望互助,咱漢人只要能團結一心,就沒有任何壞人敢來欺負咱們,在遼東沒有血性是斷斷立不住腳的,所以叫你男人或兒子來參加民兵團,我們得自己守衛家鄉。”

婦人驚訝的道:“什麼是民兵團?”

王叔就是民兵團的團長,解釋道:“民兵不是軍戶,是老百姓自發組成的護鄉隊,領頭的皆是以前帶過兵的武官,農閒時進行操練,學會使用火槍和弓箭拳腳,一旦來了土匪什麼的,咱們總不能光指靠官府保護,這裡地廣人稀,必須得自己保護自己。”

“原來如此。”婦人點頭道:“那成,回頭就叫俺兒子來報名。”

王叔笑道:“必須報名,各家各戶都得出人。現今種地不用納糧,做了民兵有時也會出出勞役,當然會發下來工錢,吃飯也是公家掏錢。”

“呦!這遼東真是處處不同別處。”婦人馬上開心了起來。

大傢伙的目光全都有意無意的看向笑而不語的徐灝,徐灝卻在喃喃自語着:“新生活!新生活!”

碧空如洗的天上,正有一羣大雁排成人字往南方飛去。河邊的貨船正在上攤,十多個縴夫伏身在卵石灘前行,許多大石頭露出了水面,被陽光漂得白白的,路上有五男三女揹着沉重的竹筐,筐邊掛滿了一把把透紅的山果和藍的黃的野花。

幾個人沿路笑着罵着,一起往碼頭走來,有縴夫向一個年輕女人說道:“大姑娘,你真不怕壓壞了你的肩膀,好氣力!你這怕不止百十斤吧?”

女人笑了笑和其他幾個人走到碼頭,坐在揹着手的徐灝身邊,擡頭羞澀的看了眼面前俊逸非凡的男人,笑着不做聲。

碼頭上的男人語帶雙關的笑道:“你不知道,大姑娘好本事,壓得再重一些也經得起。”

其她兩個嫁了人的婦人聞言嘻嘻哈哈的笑了起來,那位負重最多的姑娘生的人高馬大,濃眉大眼,看年紀不到二十歲,頓時罵道:“貴生,你個挨千刀的,整天就知道胡言亂語,小心我揍你。”

男人笑道:“我又沒說什麼,說你本事好,背得多,不怕重,什麼地方得罪了你?”

姑娘說道:“我背得多背得少,不關你的事。”說完又偷偷看了眼徐灝,臉上升起了紅暈。

男人叫道:“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臉人,我明明在誇你,難道這世道變了,人家說好話也不成?”

姑娘氣道:“你這人口好心壞,嘴上甜如蜜,肚子裡沒安好心,你以爲我不懂?”

“呦呵!”男人笑了,“你懂個什麼!說出來給咱們聽聽。”

同來的一個棒小夥子似乎和大姑娘有點情意,說道:“得了得了!又不是桃子李子,蟲子蛀了心,怎麼壞?”

這句話徐灝就聽不懂了,包括小夥子的方言他也聽不大懂,現在遼東和京城一樣,各地的移民聚集於此,各種風土人情五花八門,熱鬧是熱鬧了,可也帶來了許多糾紛,往往各省的移民都傾向於扎堆,省內各地的人按地域又扎堆。

因朝廷不向遼東縣裡一級的地方派遣官員,所以新式學校畢業的學生就有了用武之地,當然就和新上任的讀書人不懂民情一樣,鬧出了各種各樣的笑話出來,這些人裡面也難免良莠不齊,引發了許多民怨和不滿。

那男的似乎和青年姑娘原籍一樣,說道:“真是的,又不是桃子李子,心哪裡會壞?你又不是千里眼,有些東西從裡面壞了,眼睛也見不着。”

貌似這句話暗中又傷到了姑娘,姑娘怒道:“爛你的舌頭,死貴生。”

男人故意裝作聽不懂,反問道:“你說什麼?舌頭不咬是不會爛的。”

姑娘罵道:“狗才咬你,瘋狗咬你的舌頭。”

男人就和後世的男人一模一樣,笑道:“是的,狗咬我。我舌頭就被一隻發了瘋的母狗咬過,在一顆大樹下。”

徐灝心說這話裡有話啊!不愧是闖關東的女人家,就見大姑娘急了,紅着臉說道:“你混說什麼?貴生,你再說我就當真翻臉了。”

男人瞅了眼黑着臉的小夥子,嬉皮笑臉的道:“小秋你別生氣,鬧着玩嘛!你罵我也罵,你罵不過我。”

姑娘說道:“你賊嘴賊舌,以後不得好死,死了還要到拔舌地獄受活罪,現眼現報!”

有婦人皺眉道:“夠了,怎麼咒起人來了?小秋,他就愛嚼舌根子,當個耳邊風算了。”

“他佔我便宜。”

“就讓他一點怎麼了,口裡來,耳邊去,哪個爺們不這樣?”

男人越發得意的笑道:“是啊!肥水不流外人田,拔了蘿蔔眼兒在,佔點小小的便宜,算什麼?”

大姑娘唯恐他越說越放肆,把以前的那點事抖落出來,猛地起身拿起樹枝趕着打他。男人哈哈大笑,朝着遠處跑了。

看熱鬧的人都笑了,大姑娘轉身對德高望重的老王埋怨道:“王伯,你怎麼不管管?這裡的男人一個個都成了野豬,三百斤重,一身皮包骨,單是一張嘴有用處,一張嘴到處傷人。”

王叔笑道:“男女之間不就是吵吵鬧鬧相互嘲笑幾句麼,咱們這裡連個唱戲的都沒有,這日子過的枯燥。嘴也有嘴的用處,胡鬧也會唱點歌,大家也能跟着樂呵樂呵。”

徐灝暗暗把此事記在了心上,看來後世土共大搞文化生活非是無的放矢,看來確實既能豐富人民羣衆的文化樂趣,又能寓教於樂的宣傳政策,看來得在學校設立政治宣傳文化課了。

第1228章 梨花淡谷第686章 二韃子第1112章 身正不怕影子斜第953章 惡趣味第54章 縣太爺第118章 任務完成第57章 就義第150章 重鎮北平第1164章 蝶戀花乎第893章 玉笑珠香第73章 兄妹同奸商第1073章 爲紅顏第1169章 冒名第138章 青州第179章 強悍的蔣嵩第842章 教師生涯第1008章 我們的明朝第992章 美夢第793章 騙術第104章 郡主下嫁第26章 建言第519章 一巴掌第647章 倒黴第1035章 梅花雖好,不如荷露第280章 迎親第991章 王大人第765章 考古學第1199章 寵溺兒子的父親第313章 標新立異第168章 狡兔一窟第63章 孽第224章 和芷晴同居的日子第38章 赴考第370章 七巧第444章 談佛第883章 新年快樂,給諸位爺請安第912章 征剿妒婦第884章 範老二第13章 翅膀第1149章 酒醉第339章 山頭主義第103章 蕭氏的野望第70章 和尚第327章 西進受阻第779章 鬧事第455章 後悔第1288章 悶第754章 橫刀奪愛第578章 體統第775章 祝心想事成第1021章 如此之快第232章 古代夜場也瘋狂第232章 古代夜場也瘋狂第759章 民主愚昧第223章 如意坊第238章 落子第206章 朱巧巧的左膀右臂第605章 認親第462章 何錯之有第269章 怒第789章 迅猛第289章 寧王伉儷第1254章 景星第293章 浪裡白條第604章 天網恢恢第762章 復仇第1128章 要人第195章 盛開的百合第1238章 花聖笑柳第767章 老漢奸第785章 倒黴的樣兒第684章 囂張第307章 脂羶同氣第1276章 祈福天津,願好人一生平安第843章 大觀園第745章 春花第680章 氛圍第867章 又是纏足第783章 斯文一脈第983章 死不忘恩第89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479章 江西才子第651章 謠言第1206章 貪得無厭第249章 舅媽太危險第1236章 半截鉛筆第462章 何錯之有第1041章 心肝寶貝第558章 洪熙大典第488章 荔枝兒第706章 能屈能伸第405章 刻薄第444章 談佛第347章 談判第300章 靖難之役起第1070章 恩詔第1283章 晚上見第385章 美醜第1039章 才高八斗第531章 桂大爺
第1228章 梨花淡谷第686章 二韃子第1112章 身正不怕影子斜第953章 惡趣味第54章 縣太爺第118章 任務完成第57章 就義第150章 重鎮北平第1164章 蝶戀花乎第893章 玉笑珠香第73章 兄妹同奸商第1073章 爲紅顏第1169章 冒名第138章 青州第179章 強悍的蔣嵩第842章 教師生涯第1008章 我們的明朝第992章 美夢第793章 騙術第104章 郡主下嫁第26章 建言第519章 一巴掌第647章 倒黴第1035章 梅花雖好,不如荷露第280章 迎親第991章 王大人第765章 考古學第1199章 寵溺兒子的父親第313章 標新立異第168章 狡兔一窟第63章 孽第224章 和芷晴同居的日子第38章 赴考第370章 七巧第444章 談佛第883章 新年快樂,給諸位爺請安第912章 征剿妒婦第884章 範老二第13章 翅膀第1149章 酒醉第339章 山頭主義第103章 蕭氏的野望第70章 和尚第327章 西進受阻第779章 鬧事第455章 後悔第1288章 悶第754章 橫刀奪愛第578章 體統第775章 祝心想事成第1021章 如此之快第232章 古代夜場也瘋狂第232章 古代夜場也瘋狂第759章 民主愚昧第223章 如意坊第238章 落子第206章 朱巧巧的左膀右臂第605章 認親第462章 何錯之有第269章 怒第789章 迅猛第289章 寧王伉儷第1254章 景星第293章 浪裡白條第604章 天網恢恢第762章 復仇第1128章 要人第195章 盛開的百合第1238章 花聖笑柳第767章 老漢奸第785章 倒黴的樣兒第684章 囂張第307章 脂羶同氣第1276章 祈福天津,願好人一生平安第843章 大觀園第745章 春花第680章 氛圍第867章 又是纏足第783章 斯文一脈第983章 死不忘恩第89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479章 江西才子第651章 謠言第1206章 貪得無厭第249章 舅媽太危險第1236章 半截鉛筆第462章 何錯之有第1041章 心肝寶貝第558章 洪熙大典第488章 荔枝兒第706章 能屈能伸第405章 刻薄第444章 談佛第347章 談判第300章 靖難之役起第1070章 恩詔第1283章 晚上見第385章 美醜第1039章 才高八斗第531章 桂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