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八日,康熙突然下旨,令孝昭皇后胞妹小鈕祜祿氏以妃位儀制入宮侍奉,賜居永壽宮前殿,原主位安嬪則移往後殿。
旨意一出,後宮暗流涌動,衆人暗自揣度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永壽宮一宮之主易主,安嬪必定不甘,鈕祜祿氏與安嬪之間勢必會有一場無聲較量,只是究竟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永壽宮內,旨意傳來時,安嬪面如紙色,心緒翻涌難平。她早有預料,蓋因皇上仍未讓東六宮中久居承乾宮的貴妃遷居景仁宮,而鈕祜祿氏出身顯貴,東六宮已無與其身份相稱的宮室。
西六宮中,又以東側永壽宮最爲尊榮。如此思量一番,鈕祜祿氏入主永壽宮,雖令她難堪,卻也在情理之中。
她此前費盡心思擡舉程佳氏與索卓羅氏,暗中籌謀抱養皇嗣,原指望藉此打動聖心,以便能取而代之,遷居其他宮室前殿,保住嬪位之首的體面。孰料聖意難測,一道旨意竟將她遷至永壽宮後殿。
鈕祜祿氏雖出身顯赫,可自己入宮侍奉近十載,皇上卻絲毫不念舊情,如此折辱她的顏面。安嬪滿心怨憤翻涌,望着殿內熟悉的陳設,幾欲將其砸個粉碎。
但她深知聖心難測,此時若表露分毫不滿,恐招致皇上徹底的厭棄,只能將恨意強壓心底,望着乾清宮,滿臉悲慼。
安嬪僵立良久,面上青白交錯。末了,她牙關緊咬,一字一頓地命宮人即刻着手整理前殿,將一應物什盡數遷往永壽宮後殿。
鈕祜祿氏入宮,內心掀起的波瀾不止是安嬪一人。
承乾宮內,貴妃佟佳氏滿心皆是挫敗與怨懟。
她自恃協理後宮的能力不輸孝昭皇后,然而鈕祜祿氏賜居永壽宮,而自己卻仍困守承乾宮,遲遲不見遷居景仁宮的旨意。
這其中深意不言而喻,怎不叫她心驚,皇上表哥莫不是無意立她爲後。她殫精竭慮操持後宮諸事,究竟還要做到何種地步才能比肩前兩位皇后。
比起已故的孝昭皇后,她究竟輸在何處。難不成漢軍旗的出身,當真成了橫亙在後位之前難以逾越的天塹?佟佳氏指尖深深掐進掌心,眼底翻涌着不甘。
貴妃凝望着乾清宮的方向,神色黯然,滿心傷痛。剎那間,她恍然驚覺,自己入宮或許本就是個錯誤。
原以爲皇上會看重佟佳一族的勢力,亦顧念她侍奉姑母多年的情分,卻不想這一切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她曾滿心期許,孝期過後能入主中宮,而今卻連景仁宮的門檻都未曾踏入。
佟佳氏心中的失落與怨憤翻涌,卻無人可訴,唯有獨自咀嚼這份苦澀,在無盡的思緒中黯然傷神。
未料數日後,康熙再下聖旨,令孝誠皇后胞妹小赫舍里氏以貴人之儀入宮侍奉。
同爲皇后胞妹,待遇卻天壤之別,六宮皆驚,忙遣人探聽其中內情。
很快真相大白,原來小赫舍里氏才年僅十二,是索額圖以其仰慕聖顏,願入宮侍奉爲由強行送進宮中。
衆人聽聞這般說辭,皆暗諷索額圖貪得無厭,引得皇上僅賜貴人位分以示敲打。
不過康熙仍將儲秀宮後殿賜其居住,算是稍作補償。
十月十五,小鈕祜祿氏與小赫舍里氏一同入宮。
彼時小赫舍里氏尚未初潮,依制不得侍寢。
小鈕祜祿氏卻在入宮當日便傳召侍寢,此後更是連續三日承寵,一時之間,衆人皆知聖上對其頗爲滿意。
二十日,衆嬪妃得以拜見小鈕祜祿氏。她與已故孝昭皇后性情迥異,舉止溫靜嫺雅,與人交談時親和有加。請安期間,小鈕祜祿氏與敬嬪、宜嬪往來最多。
同敬嬪相處時十分熟稔,似早有舊誼;與宜嬪更是脾性相投,言談間笑語盈盈、氣氛熱烈。董佳佳、惠嬪、榮嬪三人,附和着宜嬪的言語應答了幾句;德嬪、安嬪、僖嬪則始終靜默不語,全程充當背景板。
請安禮畢,董佳佳返回永和宮後,命白霜暗中探查鈕祜祿氏與敬嬪的淵源。一番打探後得知,敬嬪的親伯父與鈕祜祿氏嫡脈締結姻親,難怪二人舉止間透着熟稔,想必入宮前便已相識。
然而令董佳佳詫異的是,孝昭皇后在位時,並未因這層關係對敬嬪另眼相看。以至於董佳佳聞訊,先是一怔,隨即生出慨嘆,如此恪守宮規、公正處事的中宮之主,竟早早薨逝,實在令人惋惜。
鈕祜祿氏入宮的餘波尚未平息,康熙又降下聖旨,命貴妃即日起需前往慈寧宮,向太皇太后與皇太后請安。
旨意一出,衆人皆心照不宣,這既是對後宮衆人及新晉的鈕祜祿氏的敲打,不讓她們因新人入宮而生出對貴妃的不敬之心,亦是對貴妃的安撫。
此前太皇太后不喜請安時人多嘈雜,唯恐擾了慈寧宮的清幽,故而鮮少要求後宮妃嬪前往請安。即便孝昭皇后在位期間,按例應率領衆人於初一、十五前去請安,亦被太皇太后婉言推辭。
然而孝昭皇后恪守禮制,仍堅持每日前往。彼時,貴妃與董佳佳等並無不同,唯有受到傳召,纔敢踏足慈寧宮。
可如今康熙特命貴妃每日至慈寧宮請安,此舉背後深意昭然若揭。後宮衆人除董佳佳外,皆暗自揣測,皇上或已有冊立貴妃爲後的打算。就連先前因未能遷居景仁宮而怏怏不樂的貴妃本人,亦因這道旨意盡釋前嫌,重燃爭後之心。
佟佳氏深知,冊封皇后需得太皇太后首肯,若無太皇太后應允,縱使聖上有意,亦難違祖制強行冊封。
是以她將給太皇太后請安視作封后路上的考驗,每日清晨即起,準時前往慈寧宮請安;歸來後又勤勉處理宮務,日子過得充實而有序。
縱使康熙對鈕祜祿氏寵愛有加,似有擡舉其與貴妃分庭抗禮之意,貴妃卻始終從容相待,待人接物間隱隱透出母儀天下的氣度。
時光倏忽,轉眼至康熙二十年。貴妃首次獨挑大樑,操持節慶宮宴。她思慮周全、調度有方,將宴會諸事安排得滴水不漏。後宮三大巨頭見狀,皆對其讚不絕口,更在文武百官面前,對貴妃予以豐厚賞賜。
受到嘉賞的貴妃,於宮宴上望着文武百官的贊賀,只覺自己離那夢寐以求的後位,又近了幾分。
二月初十,覺禪氏發動,貴妃不顧操持節慶宮宴後的疲憊,強撐精神坐鎮延禧宮。待覺禪氏順利誕下十六阿哥,貴妃更是親自向康熙報喜,並請旨晉封其位分。
覺禪氏因此獲封常在,康熙亦下旨將十六阿哥交由惠嬪撫養。貴妃此番妥善處置,令宮人私下議論紛紛,皆道她行事頗有中宮風範。
然而到了四月,太醫院成功研製出預防天花之術的喜訊傳遍朝野。這一重大成果引發軒然大波,瞬間轉移衆人目光。一時間,後宮內外盡是對康熙聖明的稱頌,以及對大清繁榮昌盛的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