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

趙禎在東京城中相當的愜意,故地重遊多少有些感慨和懷戀,只不過這一次東京城的皇宮中只有趙禎一個主人而已。

沒了中樞院以及六部,整個皇城都顯得安靜,這裡和神都城的皇宮相差甚遠不過卻比曾經的東京城皇宮要宏大許多。

規模沒有擴大,而是皇宮中的建築發生了改變,當初的東京城皇宮因爲歷史原因而顯得逼仄許多,趙禎親征之後,隨着大宋的財力愈發增長,皇宮也進行了修繕。

只不過在此之後沒多久,趙禎便遷都北平府,而東京城的皇宮便再次沉寂下來。

三才輕輕的走了過來,在趙禎身邊小聲道:“官家,小甜水巷傳來消息,東城那幫人開始折賣了……”

趙禎點了點頭:“果然是頂不住了嗎?下旨官營買賣,無論東城出貨多少全部買下,朕要用這些低價的貨物作爲大軍所需,玻璃器可送至泉州出口海外補充軍費。”

三才躬身道:“奴婢遵旨,官家,這些勳貴絕不會想他們其實是在給官家您省錢嘞!整個大宋除了官家還有誰能吃得下他們的貨物。”

趙禎擺了擺手:“不是真朕吃得下,而是大宋的軍隊吃得下,這完全是兩碼事,軍隊所需巨大,所需之物也是種類繁多,東城豪門本就是偏向軍隊而產出,一旦國有戰事,他們的貨物都可以作爲軍需之物,這也是爲何她們如此熱衷於挑起戰事的原因。”

三才佩服的說道:“官家,這下他們是萬萬想不到,其實您早早就料到了先機!”

“朕是做了最完整的謀劃,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他們自己惹的禍,不求變通也就罷了,居然敢仗着家資豐厚壟斷市場,這就是在找死了,誰家的商號能有官營買賣和蔡記壟斷市場?朕之前沒有讓他們做便是爲了大宋的市面,在帝國資本面前,誰又不是“韭菜”?”

“官家,您老是念叨的帝國資本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三才的發問讓趙禎愣了一下,驚愕的轉頭望向三才道:“你現在還不知什麼是帝國資本?”

三才有些茫然的搖了搖頭,趙禎啞然失笑道:“帝國資本便是所有的官營買賣,官營工廠,蔡記,以及利國監,甚至是軍械司下轄的軍械工廠和格物院下轄的所有工廠。”

“嚇!原是這些東西,奴婢一直是以爲是國庫和密庫……”

趙禎點頭道:“對,這些也是帝國資本的一部分,還要加上宮中的內庫,天下間只要是屬於朝廷的,都應當算作帝國資本,所以東城豪門想要在這上面和朕比拼,最終的結果便是覆滅。”

“官家,東城那幫人已經繳械求饒了,是不是讓皇后接見他們?”

趙禎瞥了三才一眼:“這就鬆口了?爲時尚早!朕這次要殺雞儆猴,東城那些人算是倒黴,朕並不打算放過他們。

朕曾經對王素說過會保全這些勳貴,但沒說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原本他們若是把商號變賣,以乾股入官營買賣還有機會,可現在爲時已晚。他們在看到王家服輸之後,還是不知悔改,朕不會再給他們機會。”

三才一陣默然,他知道原本官家對東城豪門寄予極大的期望,爲此不惜暗中扶持他們壯大,但誰知東城豪門壯大之後的代價便是反噬。

甚至爲了賺錢而不擇手段,挑動邊軍戰事,教唆宣毅軍叛宋這只不過是最爲駭人聽聞的事情,在別處依舊有着各種卑鄙手段,罄竹難書。

官家在大宋的商賈之道上投入了極大的心血,這也是爲何對東城豪門深惡痛絕,甚至到了要斬草除根的地步,但凡東城豪門知曉收斂也不會有今天的事情。

原本大宋的商賈講究的是信,義,誠,但現在更加講究的是手段和能力,不知大宋商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但和東城豪門的崛起離不開。

待三才走後,趙禎便獨自一人站在後苑之中,眼前的山水花鳥依舊保持當初的模樣,只不過這裡已經不是大宋最高的權利所在。

對待東城豪門趙禎是一點同情之心都沒有的,也不打算放過誰,無論是石家還是楊家,亦或是曹家都要付出代價,即便是王家也已經付出了代價之後趙禎才繞過。

財富這東西對於自己來說不重要,但對於東城豪門來說卻是不可或缺的東西,這麼多年來他們早已從政治上退出,勳貴集團在朝堂之上幾乎沒有高官顯貴,他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對財富的追求上。

這是趙禎當初便埋下的伏筆,勳貴集團們原本是大宋最大的土地主,他們纔是土地兼併地始作俑者,當然在此之中宗室也是拖不得干係,也包括已經致仕的開國老臣之家。

否則王家如何捲進東城豪門之中的?

趙禎把這些人從土地主慢慢的改變成資本家,讓他們把財富從土地上轉移到工廠之中,誰也不知道,這其實是一場對勳貴本質的改變。

勳貴集團們放棄了土地兼併,在他們他們看來這和工廠相比掙錢的效率太低,於是乎他們開設商號,創辦工廠,生產貨物,大肆買賣。

那段時間是勳貴集團的巔峰,財富的不斷積累使得東城豪門揮霍無度,巨大的財富讓他們不斷變得難以滿足。

只要掙錢,什麼樣的買賣都是可以做的,當初走私西方女奴最嚴重的便是東城豪門的商號。

當趙禎開始注意他們的時候,他們這纔有些收斂,但卻依舊鋌而走險的煽動宣毅軍叛宋,爲的就是從吐蕃得到好處,在吐蕃獲得商路。

趙禎在改變勳貴集團的同時,也是在“慫恿”他們的瘋狂,對財富的貪婪使得他們放棄了許多東西,朝中的關係他們沒時間打理,後輩他們沒有時間培養,對土地他們的興趣更加提不起來。

但就是他們放棄的這些東西,使得整個大宋的社會環境變得安定下來,據三司統計,眼下大宋的土地兼併程度已經降到了最低。

這是穩定社會的關鍵所在,隨着勳貴集團對土地的不重視,他們的力量就變得單一起來,所有的財富都集中在了商號和工廠之中。

這樣的勳貴幾乎等同於沒有了爪牙的老虎,趙禎從一開始便站在了勝利者的角度。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百八十二章報復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國系統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南薰門門頭劉三虎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