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

趙禎坐在御座之上默默無語,其實如野利遇乞所言,此時如果聯合黨項,瓜分正在內亂的遼朝確實是最好的機會,但趙禎不打算這麼做,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一旦如此,大宋獲得更多領土的同時,党項人也同樣如此。

大宋完全沒有必要聯合黨項進攻遼朝,這是得不償失的不智之舉,而且更爲重要的原因是大宋正準備對西夏動手,這是趙禎精心謀劃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以大宋強大的經濟基礎對西夏進行貿易戰爭。

大殿中的羣臣自然是安靜的,此時的他們正用極其厭惡的望着野利遇乞,乘人之危君子不屑爲也!何況這是對一個正統皇權正統王朝?在大宋朝臣眼中,遼朝確實是一個正統的王朝,即便是它內亂了,衰落了,但他依然是一個得到世人禮法承認的王朝。

相比之下,西夏國的建立以及李元昊稱帝在大宋朝臣眼中不過是個沐猴而冠的笑話,大宋自始自終都沒有承認過西夏的正統帝位,且在官方文書中都是以党項喚之,這代表大宋只承認党項這個民族而已,並不承認他們建立起的西夏國。

趙禎自然是明白朝臣們的想法,對於兩眼充滿熱情的野利遇乞道:“朕之大宋乃堂堂之國,自然要遵從禮法正統,遼朝與我大宋乃兄弟之國,遼朝內亂我大宋借道勤王,如今豈能朝令夕改?與爾出兵瓜分遼朝?豈不讓天下人恥笑!”

野利遇乞不敢相信的望着高高在上的大宋皇帝,他想不明白如此有利的機會趙禎爲什麼會輕易放棄,要知道大宋自立國以來接連受到遼朝的壓制,趙禎的爺爺太宗皇帝更是兩次北伐失敗,狼狽的乘坐牛車而逃,難道這些大宋都忘了?!

“陛下,此乃天賜良機,宋夏聯手必定能攻伐遼朝亡其國鼎,永除後患!”

趙禎輕笑着說道:“遼朝已然勢弱,我大宋收回燕雲之地,如此盛世之下,遼朝全無凜凜之威!”趙禎說完臉色正,嚴厲的望着野利遇乞喝到:“如今天下大定,我大宋何必前門拒虎,後門進狼?你党項與遼朝破盟,其因在你党項,我大宋豈能重蹈覆轍?話以至此,爾等還不明晰?!”

野利遇乞臉色難看,很顯然大宋皇帝並不打算與西夏共同討伐遼朝,在他的眼中宋人小富即安,完全沒有進取之心,白白浪費了天賜良機,這是多好的機會啊!大宋如若出兵,從南進攻遼朝中京道,那西夏便可出兵遼朝西京道!

瞧見野利遇乞臉色難看,趙禎心中冷笑,党項人打的什麼算盤他豈能不知?一旦用兵大宋必然成爲首當其衝的主力,遼朝雖然有耶律重元作亂,但遇到外敵入侵之下,遼朝必然會抱成一團。

屆時進攻中京道的大宋必然遭遇遼朝主力,而從西面進攻的党項則會因爲大宋這個冤大頭,而快速掠奪遼朝土地和人口,趙禎豈能讓李元昊得逞?這李元昊難道把自己當成三歲的孩子不成?

野利遇乞不服不忿的退走了,在他看來大宋的滿朝文武包括御座上的皇帝都是個小富即安的懦夫,眼前真是瓜分遼朝的最佳時機,居然止步不前?難怪宋人奪取大夏兩州之地後便舉步不前。

這樣的國家怎麼可能是大夏的對手,陛下說的沒錯,宋人不相爲謀,如若應之則善,如若不應便也沒甚的關係,大夏自己動手從遼朝獲取土地和百姓,屆時定然讓大宋好看!

所有的朝臣都是面露不屑的目送野利遇乞離開,党項人都是傻子嗎?這麼明顯的算計誰會看不出來?官家一口否決乃是英明之舉。,以不變應萬變纔是大宋現在該做的事情。

大慶殿又恢復了沉默,趙禎從御座上站了起來走下御街,李元昊派遣使者聯合大宋瓜分遼朝,不單單是希望與大宋聯手滅遼,而是表達出了一種善意,其根本目的是希望與大宋結盟或是互不侵犯。

“諸位都看到了,党項人這是蠢蠢欲動啊!都說說自己的見解,朕洗耳恭聽。”

官家拉近了和自己的距離,朝臣們自然心中高興,各抒己見的說出自己的見解,丁謂作爲三司老臣依然堅持自己原有的觀點:“啓奏陛下,此時無論党項人如何動作,我大宋都應當以原本計劃爲主,不可被李元昊之計分心。”

夏竦則是有些猶豫的說道:“党項人慾東進揮兵遼朝,那我大宋隔岸觀火是否有利?”

龐籍在一旁微微皺眉道:“夏參政此言差矣!隔岸觀火有何不妥?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對我大宋有利而無害,若我大宋攙和進去,豈不是也要有所付出才能得到利益?”

趙禎微微點頭,不愧是老成持重的龐籍,一句話便點出了要害,大宋只要出兵便會付出很高的成本,畢竟大宋的軍隊已經不似原先,隨着裝備的先進,士兵素質的提高,用兵的成本也愈發的高了。

大宋按兵不動,党項和遼朝之間必定會又所損失,而這種損失對大宋來說便是有利的,不廢一兵一卒,看着遼朝和党項殺的你死我活豈不更好?

晏殊則是比較在乎禮法,提出的也都是大宋與理與法都不應當乘人之危進攻遼朝,免得給天下人看了笑話,狄青則是建議應當鞏固燕雲之地的城防,同時在奉聖州蓄養軍馬,加蓋城池堡寨。

看來朝臣中除了夏竦以外,絕大多數人都支持隔岸觀火的政策,趙禎自然不會反對,現在的大宋需要的休養生息,經過北伐一戰後,大宋的軍隊也要緩一緩,連連用兵不光對國力有巨大的消耗,更讓軍隊疲憊不堪,這種疲憊不是身體上的而是在精神上。

戰爭雖然結束,但戰爭帶來的利益與創傷則需要長時間的恢復,雖然大宋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但這個過程則要漫長許多,包括對燕雲之地的開發,聯通大宋與燕雲的往來,讓燕雲之地成爲大宋的國門等等這一切還需要時間。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