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

蔡伯俙看着眼前喝着胡辣湯吃着油餅的趙禎以及三才主僕二人心中是說不出的難受,自己被皇城司的人從被窩裡拽出來也就罷了,到了宮中看到的居然是自己最喜愛的早餐在官家和三才口中一點點的消失。

“官家,下次這種活計便交給我去,莫要再勞動三才大官了!”

在得知是三才親自去買的東西后,蔡伯俙毫不客氣的從三才那裡順了一個油餅,一口咬下去沒想到還是豬肉的,心中頓時歡喜了些道。

趙禎笑道:“朕還不是體諒你?讓你多睡會罷了,去準備好火車之後便順道吃了便是,張仨頭家的油餅自是沒的說的!”

蔡伯俙躬身道:“官家,火車早已備好,隨時可以前往神都,臣這就去查驗一番,最後穩妥了陛下再啓程。”

趙禎點了點頭,忽然又道:“若是能在宮門上開一道城門,讓火車進入皇宮便是更好些了。”

蔡伯俙眼睛一亮,他早就有過這樣的想法,不光是他格物院的人也有這樣的想法,只不過遭到了路政院以及各部相公的反對,即便是頗爲支持新鮮事物的宰執相公范仲淹也是堅持否決了這項提議。

而現在,三才解釋了這件事的問題所在:“官家,在宮城上開設火車吊閘,鋪設鐵路實屬不妥,間隙太多恐賊人擅闖!”

確實,皇宮的宮牆上城門數量並不多,雖然看着數量不少,但和漫長而龐大的宮牆比起來確實是不多的。

大宋的每一座宮門其實都是經過精心設計而出現的,一座宮門的營造難度不亞於一整段的宮牆。

趙禎就知道三才會站出來反對,當然給皇宮中增加一個火車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最少無法用東京城這般吊閘的手段。

事實上神都城之中根本就沒有車站,而是在神都城之外才有一座巨大的車站,要知道神都城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在那裡修建一座車站的成本實在太高。

畢竟現在的神都城已經是之前神都城的數倍有餘,不斷擴建的城池,不斷增加的百姓,都使得在城中開設火車站的難度增加。

何況火車若是在人口密集的神都城之中進出,必然會引起一些事故來,這樣可對火車在大宋的聲譽產生影響,阻止大宋火車的繼續發展。

所以在神都城中,最終還是沒有火車開進城中,文臣們彷彿一下把百姓的利益放在了最前面,任何人想要動一下百姓的利益,都需要先過他們這一關。

當然這也是應該,但文臣們已經極爲重視和百姓之間的關係,眼下大宋太過繁榮了,誰都想在這個時代,在史書中給自己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東京城的火車是隨時待命的,孫蓋更是恪盡職守的住在了火車上,他知道車上拉的是誰,心中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他每日檢查火車,檢查車廂的連接之處,小心翼翼不敢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火車要麼不出事,一旦出事可都小不了。

從東京城到神都城,這是一個漫長的距離,而大宋的火車線路卻不是僅僅依靠朝廷從頭到尾去建設的。

相反,有不少的鐵路其實是當地州府衙門建立,爲的就是減少成本。

各個州府只需要修建屬於自己境內範圍的火車鐵路就可以了,最後再由朝廷派出最好的匠人對這些一條條的鐵路進行調整,修繕,使其能不夠連接起來。

大宋的鐵路同樣是以東京城爲中心的,東京城連接四京,同時也最爲關鍵的連接神都城,好在從東京城出發後便是一馬平川大平原。

這樣的地形極大的降低了鐵路的鋪設成本,也給鐵路沿線帶來了勃勃的生機。

河北東路,河北西路乃是從東京城抵達神都的必經之“路”,路在大宋是類似於後世省的行政區域劃分。

自唐中起,道的存在實際上已名存實亡,節度使所轄之地雖不少稱道,但道制行政區劃已混亂不堪。

而到了五代十國更是雪上加霜,地方上的行政制度混亂到了連朝廷也難以管理的程度,而到了大宋,改道爲路,最高行政區劃便是“路”。

路略似唐之道,是仿唐代的道制而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監察區的性質,然後轉化爲行政區,所以路以及的官員一般都頂着某某使的名字,轉運使,安撫使等等…………

到了趙禎這裡,路一級的制度已經確定下來,並且相當完善,大宋王朝的行政制度一直都在改變,但一直都在高效的運行,這是不可否認的一點。

尤其是當趙禎把路一級的官員改變之後,便更是如此了。

趙禎在地方上推行三權分立,用的是一府分三衙的辦法,把地方上的一把手,逐漸的從治安和律法中剝離出來,讓其成爲地方上負責政事的一把手。

而提刑司負責刑偵,訴訟等事,巡捕司負責搜捕或是抓捕賊人,當然地方上的武裝力量更是和這些行政系統中劃分出去的衙門一點關係都沒有,雙方之間互不統屬。

地方上的縣衙,州府衙門只負責政策和政治上的管理,同時把民事糾紛的訴訟案件移交給了他們。

之所以這麼做乃是因爲地方上的知府事,知州事,知縣事畢竟是地方上的一把手,“大老爺”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百姓們相信他說的話,自然也相信他的判決。

如此條件下,這些地方上的一把手作爲民事訴訟和調解的主持者,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當然,地方衙門中的衙役和捕快也聽從這位“大老爺”的調遣,他們主要是爲了維護地方上的治安,和小打小鬧的打交道,但卻不能武裝自己對重罪的罪犯進行追捕和通緝,他們只能輔助提刑司和巡捕司的人進行抓捕。

這在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權力的泛濫和過剩,雖然一府分三衙奪走了地方官的權利,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也把責任有效的區別開。

對於地方官員來說,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主持地方上的政事,處理糾紛,發展經濟文化和教育,何樂而不爲?

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
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劉渙的心路(上)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記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墜的家族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幫手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