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

王安石的松山州已經非常接近與大宋了,這裡是整個中京道最先安定下來的地方,也是最先恢復生產勞動的地方。

城池的修繕和道路建設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因爲王安石採用了多勞多得的制度。

趙禎從奏疏上看到了蔡伯俙的奏報,王安石每日親自趕往州城各地查看進程,稍有不滿的地方便會親自列出改進之地,並要求以他的方式進行改變,甚至不允許官吏擅自改動他定下的條例。

這個傢伙固執的認爲,只要按照他的方法執行,效率就一定提升,松山州就一定會繁榮起來。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松山州的民生恢復很快,流民也在極具減少,甚至連乞丐都被招募作爲勞役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按道理來說這裡的百姓對王安石應該感激不盡纔是,即便是送上萬民傘也不過分。

但事實上卻恰恰相反,他做了這麼多卻使得民間怨聲載道,對他的強硬和固執早已是滿腹怨言。

蔡伯俙對此也是詳盡的寫在了奏疏之中,趙禎知曉王安石的爲人,也只有他能如此毫無顧忌的用上最強硬的手段,別的中京道官員哪個不是春風化雨般的柔和,爲的是給這些遼朝人融入大宋留下更好的感覺。

在大宋,官員治下對待百姓永遠都是那麼的斯文,即便是要耍手段,也要斯斯文文的耍手段,因爲對待這些百姓強硬只是欺負弱者,完全沒有任何意義,反倒是對他們好,給他們留下親民愛民的印象更能體現自己的身份和能力。

中京道任何一個州府最先做的事情就是發動百姓和勞役,讓他們修路,公路運輸已經成爲大宋的主要運輸手段,而修路所需要的東西基本上隨處可見。

只要有足夠的石灰石,便能生產出大量的水泥,這一點即便是遼人也知道,但之所以沒有如大宋那般規模的公路出現,實在是因爲遼朝造不起………

遼朝地域廣闊,且多是草原,這樣的距離單單是修路的補給就需要大量的人口和糧食,接下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這些路是用來走的,走的人越多攤銷成本越低,走的人越少,成本越高!

以遼朝的人口和運輸量實在是得不償失…………

而中京道不同,這裡被大宋拿下之後,將會有源源不斷的資源和移民出現,商賈也會來到這裡,帶來日常的生活用品和手工藝品,同時還有大量的茶葉,成衣,鐵器等等。

朝廷對中京道的援助也要通過公路送達,於是這些公路就成爲中京道各州府的生命線,而王安石這個狡猾的“狐狸”抓住了這個機會,松山州之所以叫松山州乃是因爲這裡有一個松山!

松山上有着大量的石灰石可供開採,他便腆着臉,死纏爛打的從劉振的武烈軍中要來的火藥彈以及使用火藥彈的軍士,無論是誰都不可能獲得大宋的火器,即便是他王安石作保都沒用,必須要有軍士陪同,一顆也不能少。

有了火藥彈,有了勞力,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的多了,大量的石灰石被炸開成小塊,運送到山下的工廠之中統一粉碎煅燒最後變成鋪路的水泥,這項工程一下解決了松山州百姓的安置問題。

百姓們服役之總是有期限的,一旦城防建設之類的結束了,也就沒有什麼活可幹,要麼是重操舊業的種植莊稼,要麼是繼續放牧爲生,數萬人口總不能閒置下來。

於是王安石後把這些人安置在了工廠,創建了大宋最大的水泥生產線,這裡的水泥將要提供給整個中京道的所有州府,爲此,王安石几乎把成本壓到了最低以增加松山州水泥的競爭力!

水泥致富成爲松山州的首選,工錢還不低,而且工廠還包吃喝,這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遼朝百姓來說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機會。

消息傳出,整個中京道的官員從上倒下的嫉妒王安石最先想到這個點子,其他的州府要不就是人口太少,要麼便是境內沒有石灰石,或者成本太高。

當所有人都覺得王安石名聲和錢財都得到的時候,卻是百姓對他的評論有好有壞,很簡單,如此大規模的開採石灰石,並且在相對粗糙的環境之中勞作,死亡率是很高的。

開山炸石會死人,吸入大量的粉塵會死人,生病的人更多,有些人爲了多得錢沒日沒夜的做活,最後生生累死,有人說他王安石是逼死百姓的兇手,但事實上王安石卻是帶着松山州走上致富道路的人。

百姓口袋裡有錢了,購買力也增強了,松山州內便能建設更多的工廠,以及僱傭更多的工人,不但吸引外來人口,更是成爲大宋向中京道移民的首選州府。

王安石固執的認爲他的舉措沒錯,相比貧窮的死去,累死也是一種幸福。

趙禎則認爲是他王安石自己的公關手段不到家,從一開始他就給松山州的百姓以強大的壓迫力,這是自他抄了那幾個契丹貴族的家開始的…………

公路連接整個中京道的同時,中京道也改名爲京北路,意思再簡單不過,京城之北神京咽喉!

沒錯,大宋的北京已經不再是北京,原本屬於遼朝中京的大定府繼承了北京的名號,而位於燕雲之地的北京在衆多官員的上疏中被改爲神京,也有人稱之爲神都亦或是聖京…………

神京和神都曾經是洛陽的舊稱,現在卻變爲大宋都城的稱呼,因爲大宋的官員和百姓認爲,只有這樣尊貴的名號才能配得上如今的大宋。

公路如同北京道的血管,而各種資源如同血液不斷的向北京路運輸,原本圍繞在北平府四周的長城也因爲中京道的長城擴建變成了內長城,許多朝臣認爲在北平府修建的這道城牆爲時過早。

但趙禎不這麼認爲,眼下的神都就是後世的北京,這裡將會成爲大宋的政治文化中心,這道內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玉門關,乃是大宋的都城以及整個中原的最後一道防線。

至於在北京道建設的長城卻是劃分草原和內陸的一道分水嶺,趙禎爲大宋王朝的數代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若是有一天草原民族真的再次興起,北京道的長城在鐵蹄下變爲齏粉,大宋還有一個最後一道長城可以駐守。

而北京道的這條長城便是在戰國時的燕長城的基礎上修建的,在千年前便已經有華夏先朝對抗草原上的胡人了,秦開卻胡後,便修築了華夏曆史上第一道對抗遊牧民族的長城,如今大宋延續這一輝煌。

君王不可能總是盯着眼前,眼光一定要更爲高遠,趙禎已經把自己能想到的都想到了,剩下便是他能力不及之處。

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
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戰爭是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