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

承明殿是大宋禁中少有的倒坐殿,因爲它是大內諸殿中唯一北向的宮殿,官家很少在這裡接待外臣,多是用作休息之所,殿中的內侍宮女並不多見。

劉娥在趙禎的攙扶下坐在錦榻之上休息,看着愈發英氣逼人的太子劉娥質問道:“吾兒今日爲何忤逆本宮?!”

四周的宮人早已退出,趙禎笑了笑奇怪的問道:“兒臣進賢德之言何來忤逆之說?皇家禮數不得有絲毫差池,況外臣在場……”

“夠了!本宮已經落座,代官家以宣麻拜相,坐於御座之上有何不可?吾兒年幼又是本宮所生豈能……”

面對暴怒的劉娥,趙禎瞥了她一眼開口打斷:“真的是這樣嗎?”

趙禎的話就像一盆涼水澆在了劉娥的頭上,但趙禎接下來的話更讓她開始慌亂。

“兒臣如果所料不錯的話,並非是娘娘親生!”

“不是本宮還有誰,難道是楊婕妤,她只不過年輕些代本宮養育而已!”劉娥慌亂的看了看四周,聲音已經開始發出顫音,這是她爲數不多的幾個秘密之一。

如果大白於天下,她的皇后之位可能不保,畢竟是因爲懷有皇子她才能登上母儀天下的寶座,當初因爲她的身份,太宗甚至要把她趕出趙恆的後宮,多虧當時的太子親衛指揮使張耆收留才能與趙恆不時的私會。

女人終究是女人,趙禎幾句話就打破了她的心理防線,面對即將崩潰的劉娥,趙禎又下了一劑猛藥:“兒臣的生母是李宸妃!”

劉娥下意識的問道:“你怎麼知道!”隨即醒悟默默不語。

趙禎看着眼前稍稍有些可憐的婦人心中一軟道:“不過兒臣並不打算認真了,此事就當沒發生過,但請娘娘善待益兒的生母,並給她皇后應有的尊容!”

原本低頭不語的劉娥猛然的看向趙禎道:“此話當真?”

趙禎長舒一口氣道:“當然,畢竟是天家醜事,如果大白與天下必會遭人恥笑,我容不得!”

劉娥眼神複雜的望着眼前的太子,過往的一切在她心頭閃過,當年李宸妃有孕,官家大喜的告訴自己借腹生子的辦法,自己也順理成章的登上後宮之主的位置,但此事終究還是被幾個外臣知道,所以纔會在冊封自己爲後時有人反對。

官家甚至爲了自己與外臣鬧起了彆扭,冊後禮儀一應從簡,既不讓官員進賀,也不搞封后儀式,封后詔書也迴避朝臣公議,只下令將封后詔書傳至中書省,在後宮宣佈一下就完事。

雖然一切從簡但是自己心中卻充滿了感動,如今太子也逐漸的長大成人,再也不是那個迴繞在楊婕妤膝下怯生生叫自己大娘孃的益兒了。

他既然已經知道生母之事也沒有什麼可以再隱瞞下去,劉娥擡頭理了理頭上有些微斜的頭花:“太子尊大體!的確娘娘並非你的生母,但這些年間也從未怠慢過李宸妃。”

趙禎輕輕的扶起劉娥:“這些兒臣都知道,所以才私下和娘娘說起此事,娘娘想監國可以,兒臣會親自對官家上奏。”

“什麼?!”劉娥被趙禎的話驚呆了,太子居然明知自己的企圖還要幫自己爭取權利,這是爲什麼?

“娘娘不必驚訝,益兒年紀還小,還記得杜太后那句嗎?幼兒主天下,羣心不附。”趙禎扶着劉娥向北苑走去,此時正值盛夏池塘中開滿了無數的荷花,一朵朵的怒放着讓人的心情也變得明媚起來。

這樣的環境彷彿也把劉娥帶出了陰霾,可能最主要的是因爲太子所說的話吧!

微笑着親自採摘了一個蓮蓬,劉娥用手撥開嚐了嚐,微微有些苦澀大概是因爲還未到成熟的季節:“吾兒的決定是明智的,就像這蓮蓬,不到時候吃起來只有苦澀卻無甘甜。”說完就隨手遞給一旁的趙禎。

“益兒卻覺得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娘娘渴望享受權利,益兒就給您,但是權利是相對的,在享受權利的同時還要承擔責任,這就是代價!”

劉娥驚奇的看着攙扶自己的少年,他擁有官家的手段和他生母的智慧。

李宸妃是個聰明的女子,在得知自己要她的親生骨肉後只說了一句:善待吾兒。便再也沒有別的要求,自己這麼多年對她的賞賜僅次於同鄉楊婕妤。

甚至連官家都誇她聰慧過人,有的時候不爭就是爭。

太子不也是如此?不爭權的同時也是在爭奪權利,畢竟他是大宋的儲君,總有一天會繼承大統。

劉娥看着他微笑的問道:“太子想何時親政?”

這話是大逆不道之言,但是此時卻要問個清楚,這是兩人的交易,必須明確提出。

“益兒登基之時!”趙禎盯着熟透了的劉娥一字一頓的說道。

“可以!”劉娥說完就伸出手掌與趙禎互擊三下。

這次擊掌之後意味着趙禎再也不會再官家駕崩之前與劉娥爭奪權力,雙方互不干擾,趙禎安心的作太子,劉娥心安理得的監國。

在宮人看來皇后和太子在北苑中散步,上演的是一幕母慈子孝的溫馨畫面,但是在這溫馨的外表下卻是一場對權利的交易……

走了有小半個時辰,趙禎便準備離開,在臨走之前劉娥疑問道:“益兒爲何會相信本宮之言?難道不擔心食言而肥嗎?”

趙禎再次露出陽光般的微笑道:“當然不擔心,娘娘是母儀天下的後宮之主,哦對了,還有就是益兒知曉您手上老繭的來歷,以及劉美是何許人也!”

這句話幾乎是如長矛一般貫穿了劉娥的心臟!

呆呆的望着太子的身影離開,劉娥的雙腿像是有千斤之重,隱藏在心底的隱秘一下子被挑破在陽光之下,這讓她有些絕望和不知所措,渾身顫抖的癱軟在地。

遠處的宮人趕緊小跑過來準備攙扶,但是聽到的卻是皇后不得靠近的呵斥。

聲音中帶着竭斯底裡的瘋狂。

劉娥的手已經深深的插進鬆軟的泥土中,緊緊的握着不讓自己顫抖,但深入骨髓的恐懼讓她渾身冰涼,嘴中喃喃自語:“他怎麼會知道,他不可能知道!!!”

回頭看看癱坐在地上的劉娥,趙禎有些不忍,畢竟是上了年紀的婦人,說道底也只是一個落入權利深淵的可憐人。

如果劉娥爭奪權力是爲了自保,趙禎是斷然不會說出這件事作爲威脅的籌碼,但是看着她已經落入權利的深淵還是用這記重拳讓她保持清醒吧。

劉娥在聽說自己會給她爭取監國之權後,眼神中散發的慾望讓人感到害怕!

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
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兩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兩千零一十六章突圍,突圍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歸,難歸……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