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趙禎覺得蕭撻裡已經能做到知己知彼了,但他還並不會去在意,現在的遼朝即便是繁榮如遼聖宗時一般,也不會是大宋的對手。

因爲蕭撻裡的即位稱帝,遼朝可能變得強大,這一點趙禎不否定,但若說遼朝和大宋之間能有一戰之力,這也是不可能。

知己知彼的不光是她蕭撻裡,趙禎同樣也瞭解他的對手。

趙禎知道蕭撻裡爲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登臨帝位,可以說這一舉動徹底的解決了她的所有後顧之憂,並且還能整個遼朝的所有資源。

贏得民心的她獲得了整個契丹人的支持,同樣也使得草原上的各部明白,大契丹是她蕭撻裡說的算,之前以她自己的名義定下的協議依舊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趙禎在乾宇殿中說的話讓朝臣們恍然大悟,這時候不是關心遼朝“誰家天下”,而是該關心蕭撻裡這位“聖天皇帝”的才能時候堪比武曌,以及大宋該作何反應。

歐陽修再次出班道:“陛下,契丹皇帝登基,雖繼遼朝之國鼎,卻屬改朝換代之舉,亦算是“開國之君”我大宋…………”

他說不下去了,話已經很明顯,該不該派遣使臣前往?

這纔是這次朝會的重中之重,大宋與大契丹之間的關係時候應該保持如遼朝一般?或是有什麼變動?要不要利用這次機會對蕭撻裡的所作所爲聲討?

擺在趙禎面前的是倆個選擇,聲討她的行爲可以加固大宋的正統地位,斥責蕭撻裡乃是竊國者,讓她名不正言不順,並且使得遼朝皇族耶律氏對抗蕭氏。

若是大宋派遣使者前往祝賀,這就是承認蕭撻裡和大契丹的地位,在禮法上進行了承認,契丹也將成爲大宋眼中的正統王朝。

雖然所有人都希望現在的契丹亂成一鍋粥,但趙禎清楚,沒有十足的把握,蕭撻裡不會貿然行事,更不會登基稱帝。

望着歐陽修古井無波的眼神,趙禎緩緩開口道:“派遣使者,傳遞國書,大宋承認蕭撻裡爲契丹國之主,承認其帝位!”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文武百官之中有不少人覺得官家這是兵行險招,這麼快就承認蕭撻裡的帝位實在太過草率。

但六部尚書和三省相公卻明白,趙禎這是在維持大宋與契丹之間的穩定關係。

能宮變成功並且登臨帝位便說蕭撻裡早已有備無患,她這麼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這時候去否定她的正統根本毫無意義,對契丹的打擊不會有多大。

更爲重要的一點,遼朝的遺老遺少中膽敢有反對蕭撻裡的人怕是早已被剷除,剩下的要麼是苟且偷生,要麼已經轉向蕭撻裡而擁戴之。

有着絞盡腦汁去離間契丹穩定的功夫不如把精力用在大宋對黑汗的戰爭上。

隨着趙禎旨意的下達,大宋的朝堂便把契丹的事情翻過去,連大宋的百姓都知道,遼朝早已是她蕭撻裡說的算,登基稱帝與換國號有什麼區別?

趙禎比所有人更清楚,遼朝還是遼朝,契丹人還是契丹人,蕭撻裡不過是得到了帝王的稱謂,使得民心更加團結罷了。

一個早已被百姓敬仰,期待依舊的女人登基即位有什麼新鮮的?

至於大宋,攻伐黑汗在即,還有閒暇去顧及遼朝一場看似變天其實連水花都沒多少的宮變嗎?

大宋對黑汗的戰爭正式拉開序幕,趙禎的討伐檄文傳遍天下,羣情激奮之下同仇敵愾,大宋的侵略戰爭也變成了一場正義的自衛反擊戰。

要麼就不打,要打就要打的漂亮,以雷霆萬鈞之力,以最短的時間摧毀黑汗王朝,這是向世界展示大宋軍力的最佳機會。

在大宋國內,黑汗早已被宣揚成了蠻夷外族,和遼朝這種大宋承認的正統王朝不同,滿意外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都變成了“原罪”,這纔是精神層面的打擊。

當你的對手是一個和你一樣擁有文明程度很高,受到你公平對待的敵人時,你會在心理上有一種緊張和壓迫感,但當你的對手是一個“土逼”的時候,你在精神上已經碾壓他無數遍了,自信這種東西在戰爭中非常重要。

趙禎把握的很好,沒有讓自信成爲自大,在宣揚黑汗荒蠻愚昧的同時,也把回鶻人的戰力準確的描繪出來。

蔡伯俙成爲此戰的轉運使,雖然他不參加戰鬥,但位置卻至關重要,朝中極少有人能擔當如此重任,而狄青也被趙禎從參謀軍事院中抓了出來,由他指揮這次對黑汗的滅國之戰。

雖然大宋培養出來的將領還有很多,但唯有他狄青最適合主持滅國之戰,和一般的戰爭不同,滅國之戰過程複雜,事物繁多,不單單是攻殺城池就算完的,還有百姓的臨時安置,戰俘的處理,城防的修繕,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恢復當地的生產生活。

趙禎要不是黑汗被滅國,更不是得到千里赤土,一片殘垣斷壁,他要的是毀滅黑汗王族,要的是佔領黑汗的土地,資源,人口,財富!

他要征服那片土地,而不是摸去黑汗王朝…………

相比能征善戰的猛將,狄青更加適合作爲統帥,這段時間他在參謀軍事院中可沒少沉澱,西征的時候可沒用他,已經把這位帥才憋得不行。

當趙禎在乾宇殿中點到狄青的名字時,他激動的表情當真是讓朝臣們感慨,在心中認定狄青是最合適的人選,朝堂之上無一人反對。

兵者,要訣有四,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這是大宋軍隊的口號,亦是軍中將領的必要綱領,唯有如此才能做到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

這是大宋軍隊徵魔之戰的口號,背嵬軍,上四軍抽調兵馬供給十萬人,在加上邊軍十二萬,以及十六衛中抽調的八萬人,共計兵馬三十萬人!

這對於大宋來說並不是龐大的數字,若是要對契丹北伐,人數最少是其三倍,並且對大宋來說還不算是傷筋動骨。

爲何?

國庫充盈之況,萬世未有…………

是的,大宋的國庫有錢,非常有錢,趙禎和包拯蔡伯俙三人簡單的做過一次推演,人吃馬嚼,公路運輸,武器軍備等等一切都算上,甚至還留下了一部分作爲應對天災的應急之用,國庫中的國帑能有效負擔大宋武裝三百萬人的軍隊…………

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
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兩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宮門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兩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練兵”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價值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