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

趙禎坐在大殿高高的御座上,包拯和王韻兩人已經沒了聲音,包拯剛剛的長篇大論已經把中心思想表達的很明確,但始終沒有說出那句話。

“包拯,你說了這麼多無非就是一句話,皇權需要限制,而限制它的手段便是相權………”

趙禎說出了包拯沒敢說出的話來,並且站在了皇帝的位置上說出這樣的話來,這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很讓人驚恐的事情。

包拯和王韻兩人都不自覺的嚥了一下口水,對於他們來說官家把話說的相當透徹,說出了他們想說又不敢說的話來,但事實上他們都認爲官家不會鬆口。

趙禎望着包拯道:“你們兩人的意思也代表了大多數朝臣,朕知曉皇權在朕之手中已經膨脹很多,但你們也應該知道爲什麼。”

包拯和王韻兩人對視一眼,小聲回答:“陛下聖明!”

趙禎笑道:“聖明嗎?若是你們覺得朕真的聖明的話怕是早已離開,朕知道你們心中所想,朕同樣也知道皇權膨脹的可怕,這股力量若是沒人能控制,那將會害了整個華夏,害了朕對大宋做的一切。”

趙禎不怕直面問題,但這包拯和王韻的面,他要把問題說清楚,這清楚也是對朝臣們說的,這兩人看似是代表自己,其實卻是代表了所有朝臣。

“既然朕已經說破,不如便說個清楚,這唯一能限制皇權的便是相權嗎?”

趙禎提出了自己的反問,讓包拯和王韻兩人都陷入思考和驚訝,但趙禎的話沒有說完。

“朕覺得皇權必須要限制,天地之間的所有權利都要受到限制,這是必然,否則都會無限擴大下去,不受人的控制。而皇權和相權之間的關係本來就是互相幫助又互相制約,也有你強我弱。但相權的擴大同樣也是一種威脅,煌煌史書上的反例比比皆是,朕又稍有猶豫。”

包拯此時明白了,官家自己也發現了皇權擴張的不妥,也應允可以限制,但並不打算以增加相權的方式限制皇權,而是另有打算。

試探的開口道:“不知官家打算如何處置?”

趙禎笑了笑道:“自古以來皇權都是用相權制衡,皇權與相權之間的博弈也不在少數,但我大宋太祖開國之後便限制相權,財計歸三司,兵權歸樞密院,朕改制之後三司依舊負責財計之權,而樞密院改爲參知兵事院,三省依舊是文臣之中樞,朝堂之中樞。”

說到這裡趙禎頓了一下,看着王韻和包拯兩人皺眉思考的模樣,緩緩的喝了一口茶繼續道:“你們瞧,相權被分開了,兵權,財權,政權,相互獨立互不統屬,這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朝堂的穩定,而皇權在無形中得以加強。而朕限制皇權之法便在其中。”

兩人不說話,緊緊的盯着趙禎,顯然他們已經發現官家不打算加強相權來制衡皇權,而是打算從財權,軍權,政權上下手,加強這些權利就相當於在限制皇權。

同時加強這些權利並沒有讓相權擴大,反而是進一步削弱了相權。

趙禎算是打開天窗說亮話了,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在徵求包拯和王韻的意見,雖然他們都是文臣,但所執掌的範圍不同。

包拯是三司使,是大宋的財計之相公,而王韻是參知兵事,是大宋軍事上的最高參謀,獨立於兵部,不同於狄青那位兵部尚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王韻的職能要高於狄青。

三省六部事實上是類同的機構,他們的職能雖然不同,但在朝中的地位和類型卻一樣。

各司其職的同時也是在維護整個大宋,從朝堂到地方,都需要六部的統轄,而六部的統轄機構事實上並不是三省,因爲三省六部的相公直接對趙禎負責。

趙禎是在加大六部的權利,同時也是在削弱三省的權利。

現在既然要限制相權,那就要加強三司,參謀兵事院,以及六部的權利,這樣一來當然能限制皇權又削弱相權。

六部尚書都是參知政事,三司使也是,參謀兵事院和三省宰執亦是如此,他們都具有參知政事的權利。

“陛下是打算用三司,六部,參謀兵事院?”

王韻的話算是了卻了包拯的心結,從始至終他都沒說什麼,直道自己把該說的話都說完了,待官家鬆口了他纔開口。

當然王韻的話也讓包拯醍醐灌頂,顯然官家召見自己和王韻也是事出有因,並非是隨意召見,自己這個三司使出現在呼倫貝爾城也不是因爲別的事情。

果然很快他的猜想便得到印證,趙禎點了點頭道:“沒錯,朕便是如此打算的,財計之權乃一國之重,大事小情皆不得離開,因此當得意加強,左藏庫雖是朕之內庫,但三司當監管之,避君之濫用,免疏漏之責!

參謀兵事院乃我大宋用兵之要,別於兵部,以收集戰情爲上,以定計爲謀,兵馬未動,糧草亦未動之時計謀先行,後以雷霆之勢而出,方能百戰不殆。內之守在防,駐防之兵所處之處由參謀兵事院定,領兵之人有兵部報帝王選,可避免旁落。”

趙禎兩句話便把兵權和財權加強了,並且和皇權相互結合,互相牽制又互相監督。

這樣一來,六部之權同時也得到了加強,三省之權保持不變,就是在降低,此時此刻包拯和王韻兩人才發現,事實上官家所作的是在限制皇權不假,可同時也把相權拖入了深淵。

宋承唐制,設立三省,但卻沒有實權,皆是寄祿官。

官家改制以後,重開三省,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以三高官官爲宰執,但同時也提拔了六部尚書爲參知政事,共議國政之人便達九人,現在再加上三司使和參謀兵事,便是十一人。

身份上雖有高下之分,但卻只在於官價品級…………

兩人對視一眼,隨即明白,在這草原上的城池之中,在這空曠的大殿之中,在這三人之中便定下了另一次改制,雖然不是大改,卻是一次驚人的變化。

從此皇帝的財權,兵權,政權被進一步限制,而相權已經可有可無!

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
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機,彩票,競技場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二百三十六章賭徒理論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