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

趙旭的腦子向來都不是古板的,相反在趙禎早年的開發下,趙旭和趙昀,趙靈三個孩子擁有遠超這個時代的思維方式。

在趙禎稍稍引到之後,他便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事實上趙禎已經說的足夠清楚,張載的學問還是不錯的,最少其中的觀點非常符合趙禎定下的調子。

並且也提到了格物給社會和國家帶來的作用,如此一來便是一門相當不錯的學問,但其中的內容是一定要進行更改的。

怎麼樣才能使得張載的關學成爲有利於大宋,有利於趙旭未來管理國家的學問呢?

那就需要趙旭這個大宋的太子親自去和張載這個關學創始人詳談,趙禎相信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己任的張載一定會非常隆重的和趙旭詳談。

禮賢下士並不難,只要你足夠放下自己的身段就行,這一點同樣是趙旭的優點,此次他南下賑災效果顯著。

當地的官員和百姓是哭着給趙旭的車馬送行了五十里,直至路治交接之地,趙旭嚴令官員留守自己的所在不得相送,這場送行才堪堪結束。

趙旭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人心是換來的,民心更是換來的!用什麼東西去換?自己的心!

做一個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靠威嚴和峻法換來的不是民心,而是恐懼,在這恐懼之下不是百姓和朝臣的真心服從,而是被迫的妥協。

趙旭基本上已經做到了古代帝王極少能做到的事情,那些朝堂之中或是民間的大儒則是對趙旭的行爲打擊批判。

在他們的眼中,趙旭的行爲是把高高在上神聖不可侵犯的禮制給踩在了腳下,報紙之中當然也會出現類似的文章,只不過來自民間的東西不算是上疏,沒人當回事。

可來自朝堂之中的奏疏可就不能輕視了,這是一份正式的公文,也是朝臣對太子這個還不是君王的儲君的建議。

趙旭作爲太子需要的是虛懷若谷,朝臣們的建議需要接受,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所以趙旭理所應當的給那幾個聯名上奏的迂腐文臣回了公文。

公文之中滿是懇切之意,表示虛心接受他們的建議,但同時也說明作爲皇帝的趙禎都能親民,自己這個太子就更應該跟隨父親的腳步了。

文章寫的很好,至少趙禎看來是毫無問題的,並且字字句句說到的點子上,有禮有節。

可就是這篇書面形式的公文卻捅了婁子,在那些老儒看來,文章還算不錯,但說來說去還是沒有說到點子上,他們在乎的不是趙旭的態度,而是禮制這東西不該丟棄。

他們希望得到的是趙旭不再犯類似錯誤的承諾,而不是華而不實的辭藻。

三才捧着報紙上批判趙旭的文章尷尬而同仇敵愾的遞給了趙禎,邊上的趙旭也是滿臉的無奈。

事實上這樣的文章並不會讓他生氣,雙方之間原本就不是在平等的地方,高高在上的趙旭完全可以不去理會這件事。

他之所以把文章給趙禎看,是爲了向父親求教。

“父皇,孩兒該如何處理這些人?”

趙禎不答反問:“你自己有什麼想法?朕希望聽聽你的意見。”

趙旭想了很久握拳道:“孩兒心中憋悶,這些所謂的大儒和清貴之臣從未見識過民間的疾苦,更未見識百姓們遭了難時候的悽慘,他們只瞧見了孩兒逾越禮制,實在昏聵!孩兒甚至想在這報紙上也發文,斥責這些所謂的大儒!”

趙禎哈哈大笑,拍着趙旭的肩膀道:“既然想,那就去做!你雖是太子,卻也是人,生而爲人就要有喜怒哀樂!只有這樣的人當了皇帝,百姓纔會愛戴,否則不喜不怒的皇帝誰會有認同感?你對石頭有認同感嗎?”

趙旭面露尷尬,好一會才小聲道:“可父皇,您常教導兒臣應該虛懷若谷,不應當快意恩仇之類的。”

邊上三才的表情更爲尷尬了,恰好他也是聽到趙禎這麼說過的,乾咳一聲捧着手中的報紙就向後退去,這時候在場的人越少越好,三才甚至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捧着報紙的木架子…………

“朕是這麼說過,但你也太過虛懷若谷了,在正確的事情上可以堅持,同樣要考慮這麼做值不值得,在報紙上發文反擊,一來可以爲自己正名,並非是忘卻了禮制而是體恤百姓,二來則是讓百姓們看到這些攻訐你的人是什麼樣的嘴臉,最重要的是收穫天下人的大義。”

趙旭緩緩點頭了,稍稍試探的問到:“父皇的意思是說,讓孩兒以這篇文章爲引,利用天下人的大義爲矛,讓天下人攻訐他們?”

趙禎乾咳着站了起來,看着邊上表情已經快崩潰的三才上去就是一腳:“旭兒,有些時候看破不說破纔是最好的,你一說破便讓這殺才忍不住了。”

趙禎飛快的離開,趙旭望向三才道:“大官,你說父皇這是讓我放手去做嗎?”

三才笑了笑,望向趙旭的眼神充滿關心:“太子心中已經有了主意何必詢問老奴,官家最喜歡的便是跳出規矩之外,您是陛下的孩子,自然也應該追隨官家的腳步嘞!”

三才說完就追着趙禎的背影而去,留下趙旭一個人在原地思索對策,如何寫一篇煽動民心的文章,這是一件很考驗個人文筆功力的事情。

趙禎在第二天便看到了趙旭的文章,這是一篇署名的文章,趙禎對報紙這種新媒體的監管只有一個要求,無論是誰都必須署名,署真實的姓名。

來自後世的他太明白媒體的作用了,現在看來也許還不算什麼,但在將來一定會變成極具影響力的東西。

現在不明確的規範起來,等以後出了事情再診治就徹底晚了,以至於現在已經出現了一些極端現象。

不少的花邊新聞層次不窮的出現,對於這些花邊新聞朝廷是不回去管的,民間輿論成爲一種監管也不是一件壞事。

最少官員們要爲自己的德行負責,但那些關於政事的文章卻必須要求使用真實署名。

趙旭的文章也不例外,用了自己的本名,當趙旭兩個字出現在結尾的時候,整個神都乃至整個大宋都震動了。

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
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貝爾騎軍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釣魚”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虛虛實實,敵莫辨之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無異與身死!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二百三十八章當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四百六十二章愛惜羽毛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諜頭子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