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

在北京城中晃盪了一天的趙禎在吃完一頓鮮美的餛飩之後便悄然離開市井,和後世人一樣,在大宋過年也要守歲的,即便是天家也不能例外,皇宮可比北京城中的某些地方還熱鬧。

壓歲錢自然是少不得的,不過趙禎從來都是象徵性個給個三五文而已,這是長輩的贈與,並非“一夜暴富”的機會,從小趙禎便培養皇子皇女們對金錢的正確認識。

金錢觀,價值觀,人生觀這是人在世界上存在時最需要明白的三個東西。

不過在大宋壓歲錢可不叫壓歲錢,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爲“饋歲”;酒食相邀,稱爲“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爲“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相比後世,大宋的守歲更加濃重和具有儀式感,宮中家廟的先祖牌位早已被擦拭的乾乾淨淨,託趙禎這麼多年來的功績,大宋的家廟要比先前好得多。

沒有相應的政績,功績,即便是皇帝也不敢擅自修補家廟,甚至是先帝的真宗朝也是在擊潰契丹人的南下後才修繕過一次,到了趙禎親政之後,家廟的修繕便多了起來。

趙禎從東華門回的皇宮,趙旭早已是把他的太子東宮打扮了起來,喜慶的燈籠,各色的綵帶,當然也少不得掛上桃符和春聯。

自後蜀歸的最後一位皇帝孟昶自己寫下一副春聯後,這東西便取代了桃符的地位開始流行起來,美好的寓意,對未來的展望都書於兩張紅紙之上。

三才跟着望了一眼,小心的開口道:“官家,魏王明年也該開府立衙了,老是待在宮中也不是個辦法,何況常常出入太子東宮,惹人非議不說,御史已經上奏數次了。”

趙禎奇怪的望向三才,按道理來說他不該明知故問,自己把趙昀留在身邊也是爲了促進他和趙旭二人之間的感情,皺眉道:“你這是又聽到了什麼風聲?或是有人讓你對朕說項來着?”

三才連道不敢:“官家,老奴只是覺得宮中的規矩不當隨意改變,祖制便是如此……還有便是楊貴妃主動對奴婢說起過,二皇子在宮中待得久了,難免被朝臣們非議,於是便讓奴婢捎個話……”

這就對了,趙禎點了點頭:“原是她自己的意思,看來她看的倒也透徹,朕準備明年和她商議此事,現在倒是省了麻煩,趙昀過年前便十五了,也該開府立衙了。朕這個父皇反倒是忘卻了,待朕想好給他的進爵再給他在城中尋一處宅邸便是。派人給楊貴妃傳個話,朕沒忘了趙昀的大事。”

三才躬身道:“奴婢這就派人傳話去,楊貴妃若是知曉了,定然高興。”

趙禎確實忙忘了,趙昀畢竟是大宋的皇子,這麼多年來趙旭這個太子一直跟在他的屁股後面,反倒是讓人覺得二皇子比太子更有主見,這也怪不得趙旭,實在是趙昀的鬼主意太多。

不過皇子和太子的區別是應該很清楚,不單單是讓他們兩人明白,更應該讓世人,朝臣明白。

趙禎本想維繫天家可憐的親情,可哪知這東西卻不是能輕易維繫的,雖然趙昀早早就知道其中的區別,也老實本分的不去計較,可隨着年齡的增長,若是不能早早控制,早晚有一天他會感受到地位的變化和親情割裂的不適。

所以對於趙昀封王這件事,趙禎還是很關注的,大宋的王爵說到底便是個籠子,有封地不能去,有封田和他沒啥關係,每年從朝中領取俸祿之外,便是自己做些生意,兼併一下土地。

大宋的宗王有些憋屈,宋承唐制,宗王早在襁褓即裂土而爵之。

然名存實亡,無補於事。降至疏屬,但宗正有籍,玉牒有名,宗學有教,郊祀、明堂,遇國慶典,皆有祿秩。不光是對權利的約束,相對前朝更是對其地位有所削減。

趙禎看着禁中鮮紅的宮燈,忽然有了一種想法,也許可以利用趙昀開府立衙一事做爲借力。

大宋的宗室雖然被打壓,但依舊冗長,隨着時間的增加,甚至會出現堪比冗官的危害,要知道現在的大宋新生兒的出生率已經很高,既給大宋提供了人口,又爲朝廷帶來了負擔。

現在趙昀即將正式的獨立出去,也將在北京城中開府立衙,而這個契機對於趙禎來說正是時候,試想一下,連皇帝的親兒子都將遵循,天下何人還會反對?

趙禎在明亮的宮燈照映下,在這個盛世佳節獨自一人前往了勤政殿,在內侍關上大門之前,趙禎對三才吩咐道:“今夜守歲,讓皇后和後宮所有守歲者與後苑廊橋之畔飲宴。”

三才點頭應下:“奴婢這就去……”

他知道官家這是在有意支開自己,官家改變路線前往勤政殿他便知道官家又有什麼決定了。

待三才走後,趙禎獨自一人在殿中的御座上坐下,稍稍沉思之後,便提筆在紙上寫下聖旨詞頭,只不過這詞頭稍稍長了些,堪比直接下詔了。

這也可以理解爲下詔給太常禮院的詔書,因爲趙禎的關係,現在大宋的皇權已經高度集中在他的手中,中旨的形勢頗爲常見,朝臣有不少人習慣了這一點。

筆尖輕柔的劃過紙張,在上面留下瀟灑的飛白,只不過內容卻不如字體那般瀟灑,滿是嚴肅之詞。

“本朝近制,諸王之後,皆用本宮最長一人封公繼襲。詔祖宗之子皆擇其後一人爲宗,世世封公,即與舊制有異。按禮文,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孫承嫡者傳襲。

若無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孫;無嫡孫,以次立嫡子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子;無庶子,立嫡孫同母弟;無同母弟,立庶孫。曾孫以下准此。合依禮令,傳嫡承襲,若絕脈,則免封爵。”

這算是大宋有史以來最爲嚴厲也是最爲明確的一份宗室,王爵的繼承製度,當然在太常禮院的潤色下要比眼前的生硬的文字圓潤的多。

這是爲了限制宗室的權利,也是進一步加強維護皇權,現在也要落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多少有些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感覺,但趙禎知曉誰也不能例外,即便是趙昀,自己的親兒子也不行!

放下手中的毛筆,趙禎微微苦笑:“最是無情帝王家,老子連兒子都利用上了…………”

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
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裝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