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

在北京城中晃盪了一天的趙禎在吃完一頓鮮美的餛飩之後便悄然離開市井,和後世人一樣,在大宋過年也要守歲的,即便是天家也不能例外,皇宮可比北京城中的某些地方還熱鬧。

壓歲錢自然是少不得的,不過趙禎從來都是象徵性個給個三五文而已,這是長輩的贈與,並非“一夜暴富”的機會,從小趙禎便培養皇子皇女們對金錢的正確認識。

金錢觀,價值觀,人生觀這是人在世界上存在時最需要明白的三個東西。

不過在大宋壓歲錢可不叫壓歲錢,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爲“饋歲”;酒食相邀,稱爲“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爲“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相比後世,大宋的守歲更加濃重和具有儀式感,宮中家廟的先祖牌位早已被擦拭的乾乾淨淨,託趙禎這麼多年來的功績,大宋的家廟要比先前好得多。

沒有相應的政績,功績,即便是皇帝也不敢擅自修補家廟,甚至是先帝的真宗朝也是在擊潰契丹人的南下後才修繕過一次,到了趙禎親政之後,家廟的修繕便多了起來。

趙禎從東華門回的皇宮,趙旭早已是把他的太子東宮打扮了起來,喜慶的燈籠,各色的綵帶,當然也少不得掛上桃符和春聯。

Wωω● тт κan● ¢ o

自後蜀歸的最後一位皇帝孟昶自己寫下一副春聯後,這東西便取代了桃符的地位開始流行起來,美好的寓意,對未來的展望都書於兩張紅紙之上。

三才跟着望了一眼,小心的開口道:“官家,魏王明年也該開府立衙了,老是待在宮中也不是個辦法,何況常常出入太子東宮,惹人非議不說,御史已經上奏數次了。”

趙禎奇怪的望向三才,按道理來說他不該明知故問,自己把趙昀留在身邊也是爲了促進他和趙旭二人之間的感情,皺眉道:“你這是又聽到了什麼風聲?或是有人讓你對朕說項來着?”

三才連道不敢:“官家,老奴只是覺得宮中的規矩不當隨意改變,祖制便是如此……還有便是楊貴妃主動對奴婢說起過,二皇子在宮中待得久了,難免被朝臣們非議,於是便讓奴婢捎個話……”

這就對了,趙禎點了點頭:“原是她自己的意思,看來她看的倒也透徹,朕準備明年和她商議此事,現在倒是省了麻煩,趙昀過年前便十五了,也該開府立衙了。朕這個父皇反倒是忘卻了,待朕想好給他的進爵再給他在城中尋一處宅邸便是。派人給楊貴妃傳個話,朕沒忘了趙昀的大事。”

三才躬身道:“奴婢這就派人傳話去,楊貴妃若是知曉了,定然高興。”

趙禎確實忙忘了,趙昀畢竟是大宋的皇子,這麼多年來趙旭這個太子一直跟在他的屁股後面,反倒是讓人覺得二皇子比太子更有主見,這也怪不得趙旭,實在是趙昀的鬼主意太多。

不過皇子和太子的區別是應該很清楚,不單單是讓他們兩人明白,更應該讓世人,朝臣明白。

趙禎本想維繫天家可憐的親情,可哪知這東西卻不是能輕易維繫的,雖然趙昀早早就知道其中的區別,也老實本分的不去計較,可隨着年齡的增長,若是不能早早控制,早晚有一天他會感受到地位的變化和親情割裂的不適。

所以對於趙昀封王這件事,趙禎還是很關注的,大宋的王爵說到底便是個籠子,有封地不能去,有封田和他沒啥關係,每年從朝中領取俸祿之外,便是自己做些生意,兼併一下土地。

大宋的宗王有些憋屈,宋承唐制,宗王早在襁褓即裂土而爵之。

然名存實亡,無補於事。降至疏屬,但宗正有籍,玉牒有名,宗學有教,郊祀、明堂,遇國慶典,皆有祿秩。不光是對權利的約束,相對前朝更是對其地位有所削減。

趙禎看着禁中鮮紅的宮燈,忽然有了一種想法,也許可以利用趙昀開府立衙一事做爲借力。

大宋的宗室雖然被打壓,但依舊冗長,隨着時間的增加,甚至會出現堪比冗官的危害,要知道現在的大宋新生兒的出生率已經很高,既給大宋提供了人口,又爲朝廷帶來了負擔。

現在趙昀即將正式的獨立出去,也將在北京城中開府立衙,而這個契機對於趙禎來說正是時候,試想一下,連皇帝的親兒子都將遵循,天下何人還會反對?

趙禎在明亮的宮燈照映下,在這個盛世佳節獨自一人前往了勤政殿,在內侍關上大門之前,趙禎對三才吩咐道:“今夜守歲,讓皇后和後宮所有守歲者與後苑廊橋之畔飲宴。”

三才點頭應下:“奴婢這就去……”

他知道官家這是在有意支開自己,官家改變路線前往勤政殿他便知道官家又有什麼決定了。

待三才走後,趙禎獨自一人在殿中的御座上坐下,稍稍沉思之後,便提筆在紙上寫下聖旨詞頭,只不過這詞頭稍稍長了些,堪比直接下詔了。

這也可以理解爲下詔給太常禮院的詔書,因爲趙禎的關係,現在大宋的皇權已經高度集中在他的手中,中旨的形勢頗爲常見,朝臣有不少人習慣了這一點。

筆尖輕柔的劃過紙張,在上面留下瀟灑的飛白,只不過內容卻不如字體那般瀟灑,滿是嚴肅之詞。

“本朝近制,諸王之後,皆用本宮最長一人封公繼襲。詔祖宗之子皆擇其後一人爲宗,世世封公,即與舊制有異。按禮文,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孫承嫡者傳襲。

若無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孫;無嫡孫,以次立嫡子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子;無庶子,立嫡孫同母弟;無同母弟,立庶孫。曾孫以下准此。合依禮令,傳嫡承襲,若絕脈,則免封爵。”

這算是大宋有史以來最爲嚴厲也是最爲明確的一份宗室,王爵的繼承製度,當然在太常禮院的潤色下要比眼前的生硬的文字圓潤的多。

這是爲了限制宗室的權利,也是進一步加強維護皇權,現在也要落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多少有些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感覺,但趙禎知曉誰也不能例外,即便是趙昀,自己的親兒子也不行!

放下手中的毛筆,趙禎微微苦笑:“最是無情帝王家,老子連兒子都利用上了…………”

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
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闐獻土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間百萬兵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五百八十四章風正烈,行軍急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八百一十一章誰是魔鬼?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東京汴梁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兩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將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負擔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