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

“西湖南岸夕照山,夕照山上雷峰尖。白蛇留在湖南岸,誰知塔爲皇妃添?”

趙禎看着眼前的皇妃塔小聲的唸叨着這句民間的俗語,而邊上的王語嫣不解的看着他:“官家說的什麼?”

“沒甚的事情,朕突然想起一個故事來,便是和眼前的皇妃塔有關!”

趙禎打了個哈哈,立刻把節奏帶過去,兩世爲人,重遊雷峰塔的感慨讓他忍不住回憶其某些事情來。

雷峰塔就在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上,著名的風景雷峰夕照便是源自於此。

其實雷峰塔初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當然也是和那位吳越忠懿王錢弘俶有關。

大宋初建之時,吳越國依然存在,爲了積蓄力量,也爲了鞏固江山,大宋王朝並沒有南下,只是佔據了北方。

這個時候吳越王爲了祈求國泰民安,供奉佛螺髻發舍利而建,因塔成之時恰逢北宋追諡錢弘俶逝去不久的夫人孫氏爲“皇妃”,所以命名爲“皇妃塔”。

後來,因其所在的山峰叫“雷峰”,而逐漸被人們稱爲“雷峰塔”,反而正名“皇妃塔”卻沒人去叫了,這麼多年流傳下來,已經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連當地百姓都以雷峰塔爲名。

趙禎慶幸自己見到的是“原版”雷峰塔,爲了祈求江山穩固,吳越王在修建雷峰塔的時候用上了大量的磚石結構,雖然是一座石塔,但在外面加上了木質結構,所以看上去依舊是古色古香的木塔。

歷任官員幾乎都會對雷峰塔進行修繕,爲的也是祈求大宋江山穩固,反正費用上報朝廷的…………

所以趙禎現在看到的雷峰塔是金碧輝煌,高高翹起的飛檐彷彿把塔樓的頂蓋都要帶的飛起來,特別是黃昏時與落日相映生輝的景緻,更是讓人覺得超凡除塵。

而在趙禎欣賞雷峰夕照的景緻時,王語嫣三女卻瞪大眼睛的望着他,一副期待的模樣連邊上的三才都忍不住好奇。

沒辦法,趙禎講故事的能力太強,後宮之中的妃嬪就沒有不知道的。

描述熱血戰場的《三國演義》,神仙鬼怪的《西遊記》,以及權貴之家的《石頭記》這些經典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是引人入勝,趙禎把其中不合適的地方改變一番,讓它們附和大宋現在的情景,於是乎…………被宮中內侍記入帝王文集。

看着期待的三雙大眼睛,趙禎實在是無法推脫,隨手拽過雷峰塔中的蒲團便開始講故事,**不僅僅是一座塔,還是一個寺廟,今日並沒有多少香客到訪,趙禎帶着三女便如普通人一般其拿來上香。

只不過別人祈求的是幸福健康,財源廣進之類的,而趙禎確實完全來欣賞風景,順便和佛祖嘮嘮嗑……靠這些東西祈求國泰民安?

吳越王朝今何在?!

有時間祈求虛無縹緲的東西,趙禎不如多求求自己嘞!

因爲時間關係,趙禎打算速速講完,於是故事變得很簡單,“有一千年修煉的蛇妖化作美麗女子叫白素貞,及其侍女青青在杭州西湖遇藥店之王主管許宣邂逅相遇,三人同舟避雨,一見鍾情,白蛇逐生慾念,欲與書生纏綿,乃嫁與他。”

王語嫣再次瞪大眼睛:“這就結束了?!”

趙禎望着三雙目光不善的眼睛笑道:“還能如何?你們不是常常埋怨朕講的故事悽美之氣太重,或是結局不好嗎?眼下皆大歡喜豈不快哉?”

“官家耍賴!”這王語嫣的嬌嗔。

“官家可不能草草了事哦!”這是楊采薇的不滿。

“陛下,陛下講完整些可好?”這是良子的祈求。

趙禎無奈的轉頭對三才吩咐道:“今夜不用去行在了,便對面的淨慈寺住下,平白的給這些和尚好處,朕心有不甘啊!”

王語嫣笑了笑:“官家雖不重佛門,可這東西卻是堵也堵不住的,即便是滅佛又如何?不一樣安在?只需改變佛門便是,何須讓佛門變我?”

趙禎哈哈大笑:“這纔是朕的皇后!果然是聰慧的緊,知曉朕來此何意。”

“那官家的賞賜呢?”

趙禎無奈的開口道:“便依你一次!”

“桃紅柳綠清明時,杭州城裡一個藥鋪夥計去靈隱附近上墳。歸途風狂雨驟,難以步行,夥計許生,名仙,禹杭人也。

爲人謙恭,通詩書。家素貧微,寄於藥鋪學徒。清明祭祖,泛舟於西湖,適逢雨,入艙避之。忽聞有女急喚,推窗望,皆纖纖弱質,苦立河岸忍惡雨冷風所侵。

許生命棹近岸,載二女入室。生睨二女,一素衣白裙,一青裳綠鞋,皆窈窕豔色。尤以白衣女姿容最佳,生慕之“娘子若無雨具,小生願借傘助歸。

白衣女菀爾謝過,笑言其姓白名素貞,與妹小青居住斷橋畔,今借傘還家,來日請生自取。………………”

三女認真的豎起耳朵生怕漏掉一個字,而事實上趙禎講的不過是《白蛇傳》的最經典版本。

經過千年之傳承,到了後世早已有了許多版本,最早出自《警世通言》的故事便是另外一個辣眼睛的版本。

小青並非青蛇,而是由西湖青魚精而變。許仙則叫“許宣”,法海也並非“壞人”,而是許宣得知白蛇乃蛇精之後,主動求法海收之爲徒。

隨後法海纔將白蛇被收入鉢內,鎮於雷峰塔下。這裡的許宣與白蛇並無愛情可言,不過是相互貪戀其相貌罷了,白蛇也並非善類,完全是一個警醒世人的故事。

當然,趙禎不會給自己沒事找事,雖然這個時代的女子沒有後世開放,但她們依舊感性。

在月亮升起之後,趙禎吃着素齋講到:生悵恨不已,跪地苦求。貞忽眩委於地,生診之,方知其激盪小產時,三個女人的眼睛彷彿要吃人…………

“生惶慚終日,欲避後患,乃赴金山寺爲僧。”

故事結束,三女已經哭成淚人,趙禎有些無奈,她們就是這樣,既理性,又感性…………

當三個梨花帶雨的女人離開後,趙禎便走出淨慈寺的齋堂漫步至大殿之中,此時已經有一僧人盤坐與蒲團之上等待,他是趙禎今夜要見的人,淨慈寺主持臻謙法師。

他還有一個身份,人稱臥佛婁守堅的關門弟子。

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
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四百四十九章脣舌之戰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八百四十章土豆,地瓜,味道好!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兩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報傳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現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兩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棗”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