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

趙禎隨便的席地而坐,瞧見衆人站在自己的面前愈發的恭敬,不滿的拉着羅家村的災民一起坐下:“朕坐着,你們站着成何體統?朕可不喜歡仰頭說話,累得很!”

想想也是,皇帝大刺刺的坐在地上,自己等人站着望向他確實不敬,災民們便跪坐在地上,惹得趙禎不耐煩的說道:“跪在地上作甚,現如今是大宋,又不是漢唐,在家都是坐凳子椅子的,現在跪坐着哪裡舒服嘞!就如朕一般,一屁股坐在地上多舒坦!”

趙禎的話一下子拉近了衆人之間的距離,見官家如此親切,災民們便也就坐下,待侍衛們送上行軍乾糧,準備熱水的時候,災民們已經抱着硬梆梆的“磚塊”開始啃了起來,嘎吱嘎吱的聲音彷彿在磨牙,即便如此他們也吃的香甜,掉在地上的碎屑也飛快的撿起塞進嘴裡,不敢有一絲的浪費。

一旁的侍衛們都乾嚥了一下口水,他們是嘗試過如何吃這些硬的像磚塊似得行軍口糧,若是沒有熱水化開,真的能硌掉牙齒,趕緊送上熱水給他們順順,這狼吞虎嚥的,若是吃噎着了怕是能要了命……

趙禎就坐在一旁看着災民們吃,說實話,他們吃飯的樣子真的很開胃,讓趙禎也忍不住咽口水,轉頭對稍稍年長的人問到:“你叫什麼名字?爾等所在的真定府難道沒有給予賑濟糧食?!”

那人連忙嚥下嘴中乾硬的軍糧:“草民張旺,別說是真定府,即便是靈壽縣的大老爺也沒有發下賑災糧啊!俺們羅家村就是靈壽縣治下的,村中保正,里君都上縣見了老父母,也要過,問過,可每次都說救災糧還在路上,不日便到。

可俺們左等右等都沒有,家中的糧食見底了,就剩下種子糧可吃,但即便是這樣也撐不到明年,只能把這些種子糧留給家中老幼,年輕力壯的前往真定府。

府衙的大老爺也見了,他說糧食已經到了靈壽縣,若是沒有發下他當徹查,但很快他便又給我等乾糧讓我等上京都上告,還說實在不行就擊打登聞鼓,官家您一定會過問的。”

趙禎微微驚訝的說道:“哦?真定府知府事是……柳永!他叫你們來擊打登聞鼓的?”

衆人連忙點頭,趙禎這下篤定柳永這是有隱情,雖然他之前的一首《鶴沖天》得罪了自己,可後來可見他的當官治下的能力很不簡單,算得上是一地父母中最爲拔尖的,所以一身臭脾氣的柳永纔會被自己提拔成真定府知府事的高價官。

靈壽縣,真定府,羅家村……

趙禎再次開口道:“張旺,難道靈壽縣就你一個羅家村受災?別的村子可有災情?”

張旺還欲說什麼,卻被一旁的人快速的拉了一把,隨即不再說話,顯然他是有話要說但卻不敢說,趙禎喝到:“放肆!在朕的面前還有遮掩?難道就不怕欺君!還是說有人比朕還讓你害怕!”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杵。這可不是說說的,趙禎猛然提高聲音的怒喝,讓張旺嚇得癱倒,四周的災民更是趴在地上不敢擡頭。

趙禎站起走近張旺道:“如今到了這種地步,你還是擔心被人報復,朕站在這裡,你卻不敢言明,朕很失望,這就是朕一直關心的百姓,到頭來卻不信朕,那你還來北京城作甚,還打算敲登聞鼓作甚?”

張旺大爲慚愧,望着趙禎的嵌金舄履大聲壯膽道:“官家恕罪,草民一時糊塗,其他村子都是把田地投獻了曹家,從曹家獲得賑災的糧食,曹家的三公子前來說項,被族長拒絕,誰知我羅家村的救災糧就沒了着落!求陛下爲我等草民做主!”

張旺一口氣把所有的來龍去脈講了清楚,整個人便一下子坐倒,彷彿用盡了渾身上下最後一口力氣,趙禎微微點頭,果然是這樣,大宋唯一屢禁不止的事情就是土地投獻之風。

自從趙禎親政以來,不斷的對大宋進行改革,爲了打擊權貴對土地的壟斷兼併,讓蔡記開辦了比土地更賺錢的工廠,並用這新興產業快速的制定屬於自己掌控的遊戲規則,讓權貴之家在自己的規則中掙錢,爲的就是讓他們放棄對土地的壟斷。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農人的根基,最後的棲息之所,若是失去了土地,這些農人就變成了佃戶,雖然投獻了土地免去了朝廷的賦稅,可他們依然要向權貴交租子,雖然比朝廷徵召的少,可那土地就不再屬於你了!一旦漲了租子,出了事,朝廷都不會站在你這邊。

羅家村的族長顯然是聰明的,他拒絕了曹家的投獻提議,而結果呢?趙禎相信若不是柳永讓他們來北京城告御狀,怕是這羅家村的人早已經吃光了種子糧,依舊在等待着遙遙無期的賑災糧。

這就是警告,若是還有別的村子和羅家村一樣,那他們的下場也就和他們一樣,如此一來還有誰還敢反抗?顯然那靈壽縣的知縣事已經被曹家所收買……

趙禎摸了摸下巴,不過他柳永現在是越來越會做官了,他完全可以上奏給自己,揭穿曹家兼併土地一事。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顯然這是打算把自己摘出去……

趙禎微微搖頭,現在卻不是向曹家發難的最好時機,曹瑋已經主動退居“二線”,前段時間自己還封了他上柱國的勳級,現在就要懲治顯然不當。

但趙禎可不打算就這麼輕輕揭過,畢竟打擊土地兼併是刻不容緩的事情,趙禎沒辦法根治所以只能開拓更多的荒地給百姓耕種,但如果不遏制權貴對土地的兼併,那即便有再多的土地也不夠!

趙禎縱觀史書,以及從後世得到的總結,土地兼併是封建社會中的一個難以治癒的頑疾,他現在就可以預見,在大宋的將來,土地愈來愈集中到少數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農民則越來越多地喪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沒有土地。

而他要做的便是把打擊土地兼併徹底的融入到大宋的律法之中,讓後世子孫永遠銘記,土地永遠只能掌握在最底層的農人手中,這樣他們的皇位才能坐得穩,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準確的來說能得到天下多數人的支持……只要有這多數人的支持便夠了!

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
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兩千兩百一十八章“證據”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九百三十七章死的早不如死的巧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魚肉”的討論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