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

在編修《五代史》這件事情上,歐陽修有着驚人的執着,爲此還上疏趙禎,請求出入崇文院以方便查閱典籍。

趙禎毫不猶豫的同意了,也被歐陽修的執着所感動,這是大宋設館修史以後唯一的私修正史,既然別人不想要這樣的榮譽,那就全給歐陽修一人便是!

爲此趙禎特意下旨三司調撥經費給予歐陽修任由他使用,並且館閣之中的官吏必須配合歐陽修,其他文臣不得參與。

而看完歐陽修的手稿後,趙禎便能確定這本《新五代史》乃是面面俱到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不乏他歐陽修的感嘆和評價。趙禎每每讀到這些地方經不住拍案叫絕,把陪駕的三才和蔡伯俙嚇得夠嗆,誰能想到官家在顛簸的馬車中還能看得下去書…………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廟朝廷人鬼皆失其序!”

“禮樂崩壞,三綱五常之道絕,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掃地而盡於是矣。”

“五十三年之間,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國被弒者八,長者不過十餘嵗,甚者三、四嵗而亡”

“於此之時,天下大亂,中國之禍,篡弒相尋”“嗚呼,五代之亂極矣!”

趙禎不時感嘆歐陽修眼光的獨到和言辭的犀利,但他在編撰體例方面做出改變於歷代史書皆有不同。歐陽修的《五代史》改變了《舊五代史》的編排方法。

《舊五代史》分梁書、唐書等書,一朝一史,各成體系而《新五代史》則打破了朝代的界限,把五朝的本紀、列傳綜合在一起,依時間的先後進行編排。

《舊五代史》不分類編排列傳《新五代史》則把列傳分爲各朝家人傳、死節傳、死事傳、一行傳、雜臣傳,等等詳盡編篡,雖然歐陽修還沒有完成,但在手稿中便已經體現出來,趙禎讚歎他的才智,也擔心因爲這樣的文體受到朝臣們的反對。

當然趙禎必定會站在歐陽修這邊,雖然是私自編修但畢竟時得到了趙禎的支持,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官修。

爲此趙禎特意在歐陽修送來的手稿上加了封面,以《新五代史》爲名號,這也算是歷史的重複了。

趙禎知道,在另一個時空中,便是滅亡北宋的金朝統治者都明令“新定學令內,削去薛居正五代史,只用歐陽修所撰!”可見歐陽修的五代史多麼的強大。

這一點趙禎從讀歐陽修的手稿中便能看到,寬大的車廂中蔡伯俙在發個三才逗悶子玩,說着各種調侃的話,而趙禎也放下了手中的書活動一下身體,唯有一個人坐在邊上一言不發,繼續翻看歐陽修的《新五代史》,此人便是狄青。

讓狄青來陪駕也是趙禎的主意,蔡伯俙時有些反對的,在他看來狄漢臣就是個不通人情的怪人,雖然連官家都稱之爲“軍神”,但誰見過只爲讓人不再猜忌而膽小到開着大門的軍神?

雖然樞密院被官家給取消了,但他狄青好歹也是兵部尚書,知上四軍總管,這可是了不得的殊榮,可直到現在狄府的大門依舊時開着的,從來沒有關上過。

雖然有人說他是高風亮節,有人說他是清廉如水,可蔡伯俙知道他是真的“膽小”,他怕了,爲了獲得官家的信任,爲了獲得朝臣們的信任,他狄青寧願開着大門睡覺也不願被人猜忌,手中的權利逐漸變大,他的膽子卻越來越小。

當然這是大宋武將的通病,別說時他狄青,便是堂堂的殿前司都指揮使楊懷玉還不是和天波府極力的劃清界限?

武將都是這般模樣,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剛從軍武院出來的小校,虞侯一個比一個硬氣,但越是到了朝堂之中,越是到了高階武職越是膽小了些。

這幾乎是大宋武將的通病,即便是官家提高了武將的地位依舊無非改變,但唯獨在一個地方他們敢於據理力爭,那就是在作戰方面。

因爲大宋的武將幾乎都是從底層摸爬滾打起來的,他們瞭解大宋的士兵,也瞭解戰爭真真的模樣,要想士兵用命,要想讓士兵如臂揮指,那就必須要做到愛兵如子。

蔡伯俙親眼瞧見往日裡不和文臣爭辯的武官在作戰上和監軍的文臣吹鬍子瞪眼,並且把各種軍中的粗話用在了文官身上,文官氣急要上疏官家彈劾他,但武官毫不猶豫的便是一拳揮過去並且揚言:“這一拳是替官家揍得你!”

開始的時候還會有文官上疏彈劾,但在官家看到詳細的奏報後,只要時文官有錯在先,那必然會下旨斥責文官的愚昧,逐漸的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是在兵事上武官做的對,那官家就會支持武官而不會偏袒文官。

大宋的軍中必定會有文官和武官,文官主監督,武官主用兵,雙方之間其實時一種配合的關係。

狄青已經習慣了讀史書,自從范仲淹送了他一本《左氏春秋》後,這貨便開始對史書愈發的癡迷了。

只不過趙禎知道,他讀史書往往是看其中的用兵之法和各種戰例,在何處用兵,在何時用兵,遇到什麼樣的敵人應該如何應對,這些都是他從中獲得的知識。

數十年如一日的讀書,終究使得狄青在用兵上已達臻境,便是用兵“鬼才”王韻也言之鑿鑿的說:“狄公子兵法以圓通自如,吾不及也,萬萬不敢堂堂而對之,奇謀詭詐之術亦不可致勝與狄公也!”

當趙禎湊近之後便驚訝的張開了嘴巴,邊上的蔡伯俙好奇的靠近,便瞧見狄青哪裡時在看書,根本就是在“玩”!

不知從哪裡掏出來的“兵子木偶”放在一副小型的輿圖上,狄青不斷的擺弄木偶嘴中喃喃自語:“當真沒有破擊之法?火器雖厲終究會受到限制。”

趙禎指了指圖紙三的溝壑道:“唯有引君入甕之法可圍而殲之,入溝壑斷其後路,使其行動不便,再以伏兵左右相擊,騎軍所佩之弩可覆敵軍,若敵慌亂,快速掩殺,敵之破矣!”

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
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六百七十四章張儉與狄青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一千三百章困獸之鬥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一百五十四章驟變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六十九章帝國系統的威力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資本的成長第兩千六百零三章趙仁的造神計劃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