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

范仲淹就知道包拯有了消息必會前來中樞,他不是來炫耀的,而是來和自己商量今年要用錢的地方以及朝廷的花銷。

朝廷的錢也是錢,朝廷的錢也要有流動,國庫的國帑可不是躺在國庫裡就不動的,官家早就說過,錢生錢纔是長久之道。

所以國庫中的錢財中有一部分會流動起來,而流動到哪去?自然是大宋各地的利國監!

大宋以一個利國監乃是出自太宗皇帝的手筆。太平興國四年太宗升徐州彭城縣屬的狄丘冶置,其境內盤馬山產鐵,此後便一直是朝廷的產業,從未荒廢,百年下來以有三十六治,冶工達三四千人,規模甚大。

而所謂的利國監便是朝廷產業的代名詞,利國二字形同字面,監之一字便是它的官營身份,這些利國監是在爲大宋的國庫賺錢,是在爲大宋生產所需的補給,從來都是免稅的。

就拿彭城利國監來說,每年生產的鐵製農具爲大宋的農人提供了大量的耕種所需,也爲朝廷賺了不少的錢財,現在彭城利國監已經不再是生產農具的地方,刀具,兵器,廚具,鐵軌,等等之類應有盡有。

人數以達數萬人,而彭城一下便解決了數萬勞動力的需求問題,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乃是一舉三得的好事。

至於現在,大宋的利國監數不勝數,只要地方官員在其境內發現有能做官營的東西便會第一時間彙報給中樞,請求開設利國監。

所有人都知道利國監開設對地方上的好處,對國家的好處,對百姓的好處,雲南路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大宋在雲南路乞藍開設的利國監已經給當地帶來的豐厚的利益。

那些原本不打算歸順的天竺人如今趕都趕不走,若不是駐紮軍隊還差點鬧事,想到這裡范仲淹拜年覺得頭疼。

看着對面笑盈盈的包拯道:“若是你能從三司擠出一點錢財打發掉那些乞藍利國監的天竺人,那我便給你找幾個好地方開設利國監!”

范仲淹的話讓包拯臉色一變,下意識的就往後退了一些,若不是兩隻手都佔着便要捂住荷包一般。

“外族番邦之事如何能用朝廷的國帑?那些人可非我華夏舊族,一絲絲的關聯都沒有,休想從三司出錢!這是中樞的哪位官員出的主意,端是……”

“太子殿下的意思,用錢財打發那些天竺人,總比刀兵相向來的好,我大宋天國王朝,上邦氣度,不應隨意凌虐外邦。”

范仲淹的眼皮微微耷下,小聲的開口,也讓包拯接下來的話急急的收了回去。

“看來太子殿下還是沒有領略陛下的治國之道啊!宰執相公這時候當向太子說清楚,我大宋外王內聖,不可因宵小而妥協,否則便和今日宣德門外差不多了!”

包拯說完便瞧見范仲淹似笑非笑的眼神,隨即恍然大悟,微微嘆道:“範宰執好手段,便是要老夫上疏也不當如此……”

范仲淹笑着拉起包拯的胳膊道:“包公哪裡的話,希文萬萬不敢設計包公的,只不過此事有了三司的文書自然更加妥帖,速速進屋敘話。”

包拯無奈的苦笑被范仲淹拉進了公廨之中,進屋之後卻見范仲淹臉色嚴肅,而在他看到了還有旁人之後便也跟着笑不出來,無他,宰執相公的公廨正堂可不是什麼人都能進的,何況來的人都是朝中重臣。

晏殊自不用說,歐陽旭這個禮部尚書也在,還有蘇洵這位吏部尚書以及許久未見的兵部尚書狄青…………

狄青已經是很久沒有出現在朝堂之上了,自從他卸任背嵬大將軍接任兵部尚書之後便一直坐鎮兵部,極少出征,也極少參與朝廷政事,即便是之前神都城的動盪和彌勒教作亂一事也沒見他的蹤影,相反倒是包拯接手的衛戍司掌印官。

現在狄青的出現怎能不讓包拯微微一驚?

而待他坐下之後,邊上的晏殊便倒了一杯茶水遞過來:“包公請用茶,這是官家賞賜的龍團輕易可喝不到!”

包拯再次苦笑環顧四周才道:“這茶水喝的端是不痛快,你這戶部尚書都來了,怎不見工部尚書曾工亮?”

晏殊笑着解釋道:“琉球來了一批上好的石流黃,曾明仲三天前便去了軍械司的火藥局,據說到現在還沒出來,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火藥局的冷食,包公也該知曉,火藥局那地方比宮中還要森嚴,曾明仲進去了沒有官家的旨意誰也不得靠近。”

包拯點了點頭:“難怪他不在,看爾等這模樣莫不是出了了不得的事情?當下也算是海晏河清,怎生諸位相公皆在,連狄將軍也出山了?”

坐在范仲淹右手的狄青頓時苦笑道:“若是可能漢臣可不想來中樞,最好是一輩子也不來。”

包拯基本上已經能夠從衆人的態度裡認識到事情的嚴重,神色肅穆的望向范仲淹等他開口,誰知開口的不是范仲淹,而是身爲天章閣大學士,吏部尚書蘇洵、

“既然三司相公也來了,那老夫也就把該說的和諸位相公們透個底,官家要對東城的豪門動手了。”

只是這簡單的一句話便讓包拯變了臉色,對東城豪門動手?這事情他早已知道,畢竟包拯也是朝中的參知政事,對於東城豪門的事情他早已知曉。

但就是因爲他三司使的身份,使得他更爲了解東城豪門,其中有多少的勳貴,對少的宗室,多少的官宦之家他一清二楚,而這些人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和大宋捆綁在一起。

包拯早已斷定,東城豪門不會作亂,也不會造反,他們只是一羣想要依託朝廷發財的人,所以纔會幹出許多大逆不道的事情來,包拯也想打掉這個大宋毒瘤,但他卻也知道打掉東城豪門大宋索要付出的代價。

在場衆人顯然是知道了這個消息,但即便如此臉色也不好看,包拯緩緩開口道:“官家此舉太過孟浪!東城豪門已成大勢,輕易動不得啊!”

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
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兩千四百三十五章內有乾坤第兩千四百一十七章節宋帝與贊普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