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

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不是隨便可以發動的,最少要在大義上站穩腳跟,這不光是官員們的共識,也是百姓心中的標準,有道者伐無道。

大宋是有道這是所有人心中的共識,大宋在趙禎的帶領下北收燕雲,西吞党項,再滅契丹,這便是有道。

眼下若是對吐蕃用兵,雖說是角廝羅背叛大宋在先,但吐蕃和大宋之間便沒有必然衝突,這些年來無論是大宋和西夏作戰,還是和遼朝作戰,吐蕃都沒有“落井下石”。

吐蕃是高原,極少與大宋往來,西面也是大宋主動進攻青塘,而青塘之前和大宋是一種“盟友關係”這下便尷尬了。

但出兵吐蕃並不一定需要佔據大義,這是大宋的領土擴張,本質上來說便是侵略戰爭,侵略戰爭還講什麼大義?

我比你強大,你可能會對我造成威脅,那我進攻你便是大義!

這是封建時代,這是以強者爲尊的時代,只要國家的力量足夠強大,那戰爭就是正義的,至於名號,隨便都能“糊弄過去”。

最少趙禎知道西方的神聖羅馬帝國已經開始東征了,雙方之間的矛盾衝突在大宋商賈的調撥下突飛猛進。

大宋精美的貨物成爲西方必需品,價格相對降低的同時,需求量激增!

但點神聖羅馬帝國和塞爾柱帝國之間導火索的卻是大宋,並且趙禎都沒有使用什麼手段就成功讓雙方反目成仇。

大宋的商賈賣給塞爾柱貨物的價格要比神聖羅馬帝國便宜些,尤其是貴重的貨物甚至便宜不少。

原因也很簡單,因爲塞爾柱帝國向大宋商賈收取的稅收很高,而大宋商賈唯一的辦法就是把稅收轉嫁到神聖羅馬帝國身上。

稅收轉嫁這是極爲正常的事情,但卻被塞爾柱人用作了斂財的手段,圖格魯克看到了稅收的好處。

作爲絲綢之路陸上交通的必經之路,塞爾柱帝國幾乎可以操控大宋貨物的價格,他們不需要做別的,只需要不斷的提高稅收便好。

開始的時候神聖羅馬帝國還能接受,但隨着塞爾柱的變本加厲,貨物的價格不斷的攀升,於是神聖羅馬帝國開始出現怨言。

更有甚者開始攻擊大宋的商人,而這時候大宋的商人遍佈在隱瞞,把原本他們的貨物價格明確的告訴羅馬人,於是當他們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後,羅馬人憤怒了。

他們從沒想過自己居然變成塞爾柱人斂財的“工具”而且一直被誠實的宋帝國商人隱瞞起來。

大宋的商人在海外做生意最要緊的便是一個“誠”字,誠信經營是必須的,否則第二年你再來便不會有人再和你做生意。

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十字軍東征再次開始,這場十字軍東征是在神聖羅馬帝國對耶路撒冷奪取控制權未遂的情況下開始的。

戰爭總是要尋找一個藉口的,大宋對吐蕃的戰爭尋找了藉口,同樣神聖羅馬帝國也尋找了一個蹩腳的藉口對塞爾柱發動進宮。

這次東征是由亨利三世發動的,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以收復阿拉伯***入侵佔領的土地的名義對地中海東岸國家發動的戰爭。

雖然不是在歷史上的時間段發生,雖然不是同一個人發動戰爭,甚至是連東征的原因都不一樣,但藉口卻是如出一轍。

趙禎沒有打算參與其中,即便是亨利三世給出了誘人的條件趙禎依舊沒有答應出兵,東西方同時夾擊塞爾柱人,這將是一場滅國之戰。

但趙禎知道,十字軍東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場宗教戰爭,而不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

趙禎一直把塞爾柱帝國看作是東西方之間的緩衝帶,遙遠的距離使得大宋和神聖羅馬帝國不會發生戰爭。

若是兩國瓜分了塞爾柱帝國,同時連原本的阿巴斯王朝的土地都瓜分掉,那麼東西方之間便算是真正交界了。

思想,宗教,等等衝突會使得雙方之間的矛盾愈發明顯。

趙禎沒有想過用兵打到塞爾柱帝國去,即便是獲取了大量的疆土,對大宋來說也是有害無益的事情。

大宋需要的資源可以通過貿易來獲得,而並非是戰爭,至於財富…………這世界上最富有的王朝並不嫉妒遙遠的財富。

在趙禎眼中,龐大的疆域只會增加管理成本,增加防禦成本,大宋現在戍邊的士兵便已經高達四十萬人。

但若是拿下吐蕃,這一防禦成本將會大幅降低,大宋只需要派出一些精銳駐守吐蕃便好,完全沒有必要防禦吐蕃。

到時依託喜馬拉雅山脈,大宋在西面的防禦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是一個完美的閉環,天竺的土地趙禎不感興趣,只是進行殖民統治而已,大宋在天竺的殖民和後世的殖民不同。

天竺人幾乎是在自治,大宋的官員只負責兩件事,一件事是收稅,收糧,另一件則是保證可以在天竺收稅,收糧………………

這等於是天竺人在花錢和糧食買平安,與滅族相比起來,這可是一件相當划算的買賣,所以當大宋手無縛雞之力的官員抵達天竺開始收糧的時候,天竺人根本就不敢反抗。

當然也沒有必要反抗,糧食他們有很多,牛更多,每年都是直接繳納給大宋的,而不是販賣。

相反大宋的商人可以把貨物帶到天竺,販賣之後獲取利益,並向大宋繳納商稅。

亨利三世和趙禎多有信件往來,這已經是很尋常的事情,雙方之間算是一種筆友關係,尤其是當趙禎分享了他對宗教的看法。

亨利三世十分敬仰趙禎,其根本原因是在於趙禎認爲“宗教應當爲政治服務”。

這句話幾乎被亨利三世奉爲經典,並且他自己也在身體力行,就在去年三月,他率兵前往梵蒂岡,廢除了三位對立教皇,格里高利六世、本尼狄克九世、西爾維斯特三世。

並且立德國人克萊蒙特二世被選爲新教宗,同年,克萊蒙特二世爲亨利三世加冕,從此結束了對立教宗的局面。

但趙禎的這句話同樣也驗證了吐蕃,角廝羅建立了****的國家,也在用宗教服務政治,但他的手段更爲激烈,也更爲狂熱。

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
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二百一十七章劍走偏鋒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二百四十一章陌刀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