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

大宋的問題有很多,邊疆上的事情便是一個大難題,東面和西面都存在疆域問題,同時也讓趙禎不斷的擔心。

大宋東南西北都有極爲廣闊的疆域,北方的土地只需要不斷的加強統治便好,東面的倭國幾乎已經被大宋吞併,不斷的移民之下,所謂的天皇治世已經逐漸瓦解。

天皇這個名頭不斷的被當作信仰而供奉,而不是統治階級,這樣最大的好處便是讓倭人逐漸放棄反抗。

這是一種很神奇的變化,當人們知道天皇根本就不是神之子的時候,而大宋卻能給他們帶來好生活的時候,一切都變了。

這被良子稱爲“隕落時代”她清楚的看到了倭人的分崩離析,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倭人依附大宋而不是曾經的天皇。

倭國對海上的影響原本有一些,最少他們比琉球國要強大,但他們的強大也不過是相對的,在大宋海東都護府的駐紮下,倭國變成了海東州,曾經廝殺內鬥的他們看到了一個龐然大物自海上出現,漢家王朝的威嚴這次不是隔海傳遞至倭國,而是如日當頭。

倭人的任何反抗都不會被允許,只有強力的鎮壓,但大宋並非是一味的鎮壓,相反還在建設海東州。

趙禎深知這個時代的運行規律,只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那就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反抗,這是封建時代,沒人會去爭取所謂的民族自由和獨立。

所有人唯一的想法便是過上好日子,誰能給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就會跟隨誰。

大宋這段時間不斷的向海東州運送貨物,爲的就是滿足倭國貧瘠的產出,當然這些貨物給大宋換回了大量的黃金白銀儲備。

這片海島上最多的便是金銀礦藏,老天是公平的,海東州缺少鐵礦,煤礦,缺少可以耕種的土地,但並不缺少貴重金屬。

大宋經營海東州並沒有消耗國力,相反還在賺取大量的貴重金屬,有利的事情誰不會去做?

無論是朝堂還是商賈,都在參與對海東州的貿易和建設之中。

人們發現這片土地上的金銀彷彿開採不完,於是便開始僱傭海東州的百姓進行開採,反正開採出來的金銀也會運送到大宋去。

而留下的卻是對倭人來說至關重要的物資。

天皇制度在海東州全面崩塌,但有一些人卻在想方設法的反抗,期望顛覆大宋的統治,期望廢除海東都護府形成自治。

這段時間朝廷關於海東州謀反的文書一封接一封,並且海東都護府不斷的鎮壓一次次的偷襲。

畢竟海東州雖然是一州之地,但畢竟是一座超大的島嶼。

要想做到完全統治,還需要一些時間,而這也是倭人舊貴族們不斷反抗的原因,因爲他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倭人已經不打算反抗了,已經習慣或是接受了大宋的統治。

但這些舊貴族的權利卻得不到恢復,他們甚至逐漸衰落,逐漸的被排斥,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很可能會過的不如一般的百姓。

當然這些舊貴族中還有一些在和宋人做生意,買賣一些獨特的商品,在大宋治下的海東州開啓了全新的生活。

這些人被稱爲“新貴”,但並非是大宋敕封的爵位,而是對當地百姓來說是富貴的象徵,就如同貴族一般。

這些“新貴”當然是擁護大宋的,因爲大宋的存在所以他們才能過上這般的生活。

而大宋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失去了大宋便是失去了重要的市場,這些“新貴”倭人在不斷的維護大宋的統治。

舊貴族的勢力越來越小,甚至不能和大宋對抗,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的騷擾和襲擊海東州的各種衙門。

趙禎這個時候在泉州召見琉球國使者別用有意,當然召見澎湖巡檢時和駐流求島定海大將軍王鶴也是別有深意的。

海東州的對面便是東海都護府,這裡曾經是女真人的土地,但現在被大宋建立成了東海洲,大宋的百姓也在大量的移民這裡。

這要得益於趙禎在幾十年前便開始着手的糧食改造和醫療制度。

大宋這些年來的人口不斷的膨脹,已經超過一億五千萬人,這在華夏的歷史上從未出現過。

大量的高產糧食被引進養活了大量的人口,大量的人口也意味着大量的荒地被開發出來,這些都是一個國家的寶貴財富。

沒人希望餓着肚子,北方的土地也是土地,尤其是海東州的黑土地,雖然寒冷但卻能種出高產的糧食,土豆,地瓜,玉米這些農作物在北方大量的普及。

甚至司農寺已經開始在海東州進行雜交稻米的實驗,這是一個複雜且漫長的過程,但數十年下來已經有了不小的進步。

趙禎在當年佈置下來的一系列措施終於在現在卓有成效。

東海洲和海東州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是隔海相望,大宋向海東州運送物資最理想的地方便是東海洲。

但途徑太過單一,若是有琉球國的配合那就極爲妥帖了,當然若是能從高麗出兵,那距離海東州便是更近了些。

趙禎不希望和高麗發生衝突,因爲這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大宋吞併高麗不是不可能,甚至參謀兵事院的官員曾經上疏過,但卻被趙禎給否決了。

高麗多山,地形複雜,不易進行大規模建設,高麗和大宋的關係也並非是表面上看的那麼好。

高麗表面上對大宋臣服,但背地裡卻在不但的加強防禦,就是擔心大宋這個龐然大物突然進攻他們可憐的國土。

高麗本就是狹長的國土,再加上山多,地形崎嶇不平,想要進攻高麗所付出的代價太大。

趙禎唯一做的事情就是下旨與高麗通商,在遼陽府的宣州,開州,保州設立三座大型榷場。

這看似是對高麗人的照拂,但實際上卻是在不但的榨取高麗的財富,因爲在那裡大宋貨物的物價奇高,但買家卻絡繹不絕,都是高麗的權貴,他們一邊提防大宋,一邊有對大宋的商品趨之若鶩。

趙禎在經濟上不斷的壓榨高麗人的財富,這些權貴的財富從哪裡來?當然是高麗的普通百姓身上!

一個民不聊生的國家會怎樣………………

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
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二百六十章“養蠱”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個人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四百四十三章軍演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