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面通商?!”
賢覺很快便品出呂夷簡的話中三味,眼下大宋什麼最掙錢?當然是和西域有關的買賣,而和西域有關的買賣中走私纔是最掙錢的行當!
聽話聽音,賢覺知道呂夷簡的打算,自己帶着一部分的佛門子弟前往吐蕃傳教之後,那便可聯合東城豪門把持大宋的走私買賣。
雖然賢覺不想讓佛門成爲別人賺錢的工具,但現在卻不同,大宋佛門自己也要養活自己,沒有東城豪門的幫助,佛門根本就沒有賺錢的門路。
單單靠那些爲數不多的香火錢根本無法滿足佛門的開支,龐大的佛門原本完全不會因爲錢財而擔心,可現在卻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
佛門的福田也需要向大宋的朝廷繳納糧食,並且在大宋的農人免去夏秋兩稅之後佛門依舊要向朝廷繳納糧稅,這根本就說不過去,爲何連農人都不需要繳納的糧稅僧侶卻要繳納?
佛門也需要錢,所謂佛要金裝,若是沒有錢,寺廟破敗瞭如何修繕?若是沒有錢,僧侶的開銷誰來供養?
吃穿用度,哪一樣不需要大量的錢財來支撐?佛門自從被趙禎針對之後就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進項,再加上越來越多的百姓不再信佛,香火錢就更少了。
佛門和東城豪門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時候是相互利用,眼下佛門有傳教吐蕃的機會,東城豪門怎會放過?
呂夷簡知道,讓皇帝改變利用佛門教化吐蕃的想法是不可能的,那既然不能改變,不如把佛門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如此便能讓東城豪門獲得最大的利益。
而最近一段時間,東城豪門的商賈已經開組建商會了,這是一件大事,誰也不希望在這個時候出現岔子,更不可能全力幫助佛門度過眼前的難關。
呂夷簡無法幫助佛門,而佛門也無法和東城豪門聯手,於是離開大宋去往吐蕃傳教便是唯一的選擇,但選擇歸選擇,他們還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
佛門可以成爲東城豪門與吐蕃之間的橋樑,成爲天下最賺錢買賣的橋樑。
走私無論是在哪個時代都是最賺錢的買賣,這一點賢覺清楚,呂夷簡更清楚,在這個時代的走私不光是繞過關卡避免向朝廷交稅那麼簡單,更是爲了暴利而存在的行當。
賢覺和呂夷簡之間不過是寥寥數語,但雙方之間都是心知肚明,走私這東西最賺錢的不是一般的貨物,而是不能出現在明面上的東西。
大宋和吐蕃之間的榷場已經有很多東西不能買賣了,原本暢銷的吐蕃貨物在榷場幾乎消失得一乾二淨,即便是有也沒人敢買賣。
不是不想買,而是不敢買,趙禎已經下旨,對吐蕃的大部分貨物禁賣,即便是一般的東西也要收取驚人的稅收,如此誰還會去買吐蕃的貨物?至於大宋的貨物也有許多無法出售,鐵器,成藥,棉衣,毛衣,甚至是藥材都不得售賣,更別說牛筋,牛角之類的軍需品了。
吐蕃人最需要的茶葉雖然能賣,但價格高的嚇死人,吐蕃的商人極少有能買得起的,而多是依靠走私獲取。
大宋的茶葉在哪裡賣不動?別說是吐蕃,便是在西域也能賣得動!
大宋的西域和唐時的西域大爲不同,唐時的西域已經成爲大宋的新疆路,無數的商賈往來與此,並且朝廷還在新疆路的主要線路上修建了城池關隘。
大宋現在的西域已經向西推進,只要是鐵門關外的西方便統稱爲西域,其中也包括塞爾柱王朝。
塞爾柱王朝,往西的歐洲地區都是在西域的範圍之內。
從呂夷簡的話中賢覺就知道,吐蕃已經在和西域通商了,而來自西域的貨物在大宋最爲搶手,寶石,香料,毛織的衣物、金銀器物、戰馬甚至是奴隸。
而東西中有些是不能販賣到大宋的,有些則是要收取高昂的關稅,商人自然是不希望繳納太多的稅費,畢竟這些都是他們千辛萬苦帶回來的東西。
但朝廷法度就是這樣,買東西要收稅,買東西同樣也要收稅,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稅費的錢加在商品的價格中收買。
所以西域的貨物在大宋的價格很高,並且有些東西還是有價無市。
若是能把稅費的錢省下來,同時還能賣出繳納稅費的高價,這是多好的事情?商人重利,不是沒有人想到這一點,並且還有人這麼去做了,這就是走私。
走私有多賺錢?據說神都城中最早走私的一個商賈名叫名叫孫三角,他不是往來西域的商人,也不是大宋的商人,而是專門幫助別人把東西走私到大宋的掮客。
此人也不知用的什麼門路,就是能把西面的東西運到大宋來,開始的時候朝廷買沒有重視,於是他便利用那段時間不斷的走私貨物,從一個小小的掮客一下成爲神都城中數一數二的豪富。
這可是不簡單的事情,一般的商賈便是買賣在賺錢也別想成爲神都城中的豪富之家,家中府宅在神都城中沒有個三五坐便是再有錢也不算是豪富。
可用的錢財沒有個上百萬貫就不能自稱豪富,也沒人認你這個豪富。
但孫三角便做到了,不光是走私賺了錢,更重要的是他沒有被朝廷治罪,原因很簡單,那時朝廷還沒有專門管制走私的律法。
若是治罪孫三角便是“不教而誅”,這事情朝廷是幹不出來,於是便被他得逞,迅速的脫離了走私開始了正當的買賣。
同時大宋有一批和孫三角一樣的人,他們都是靠着走私發家致富,並且最後乾乾淨淨的作着正經生意。
一個尋常的掮客居然能變成神都城中數一數二的豪富之人,這走私的賺錢程度可想而知。
無論是呂夷簡還是賢覺,都清楚走私的利益所在,這不光是走私錢財那麼簡單,更是在把佛門,吐蕃,以及東城豪門的關係捆綁在一起。
之前東城豪門不是沒和吐蕃做過走私的買賣,但都是小打小鬧的事情,雙方之間充滿了猜測和懷疑,誰也不信任對方。
現在不同了,呂夷簡相信,只要有佛門在中間,那東城豪門和吐蕃之間的走私將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中人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