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

從范仲淹對楊懷玉宣旨的一刻起,大宋在寧夏路正式開始了強壓統治,任何膽敢違背大宋朝廷意願,拒不奉詔的党項人都將遭到大宋的攻伐。

若是有投降歸順者,大宋還能接受,不然屠滅一族無有例外。

寧夏的這片土地陷入了動盪與殺戮,這最黑暗的時期也將預示着光明的到來,范仲淹以一句:“懷璧其罪。”總結了現狀。

他和楊懷玉都知道,這道聖旨不光是官家手書,更是朝中重臣以及所有利益相關之人奔走的結果,大宋自號天朝上邦,受儒家思想約束,非所有人促成此事而不得。

大宋在西夏這件事上拖延了太久,不知多少人等着享用寧夏這道大餐,現在大宋用最猛烈的手段來處理“上桌”前最後的瑕疵,除了党項人誰不喜聞樂見,又有誰會反對?

隨着戰事的開始,大宋的商賈聞風而動,攜帶大量的貨物進入寧夏路的各個州府,范仲淹不用去他處查看,單單是興慶府的盛況就讓人咋舌。

趙禎雙管齊下,一邊安排党項人內遷的同時,另一邊已經着手調動大宋的災民,百姓開始遷居寧夏,這裡的土地肥沃,地廣人稀,經過大宋如笊籬似得篩查安全自不用說,更加讓人興奮的是這裡的土地開墾便歸私有,朝廷並不買賣……

這使得多少的百姓興奮起來,即便是朝廷補助的錢糧稀少,也有大量的百姓希望前往,在大宋故土難離已經不那麼重要,更好的生活當然人人追求……

總有那些過活不下去的人前往,不缺沒有百姓,當初那些被裁撤的廂軍在抵達荊湖路的時候,也是一片荒蕪,可現在……誰家家中沒有十畝地?還得了官家的照拂,每年夏秋兩貫錢的補助,雖說不多,可淨賺的大可拿去抵稅不是,這樣算下來,一年兩稅不過了了!

更別說那些跟隨官家千里迢迢,一路從東京城前往北平府的百姓了,即便是根在開封府又怎樣?最後還不是前往北平府了?

老人的話總沒錯,樹挪死,人挪活!否則那些商賈爲何要帶着如此多的貨物前往寧夏,不單單是因爲寧夏歸復,百姓遷徙,更多的還因爲這裡是絲綢故道!

稍稍有點見識的人都知曉,以後前往寧夏的商人只會越來越多!

這種機遇對大宋百姓以及那些受災的災民來說是好事,可對於最喜歡談論時政的北京城百姓來說卻沒多少人關注,人們每日唸叨的都是自家在寧夏的土地券能收益幾何……

但最近這幾天沒人再問了,二月初八的科舉纔是現在最熱的話題,大家所關注的都是今年的格物被納入進士科。

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抱着將作監的《格物開蒙》仔細研讀,沒辦法,誰知曉今年的主考歐陽學士會出那道題?並且早早就有風聲放出,這位翰林學士極厭太學體,除了太學的學子以外,別人都是一改文風。

科舉在即,進士科更是熱門中的熱門,誰都知曉,朝中的相公沒有不是進士科出生的,甚至連三司計相包拯,都是登進士第,誰不衝着進士科去,但也有一部分人衝着格物科而去。

往年的格物科是天子開設,今年歸禮部,從制科搖身一變成爲常科,並且格物官的俸祿高,例錢更多,又是官身又能得到官家的看重,對於那些才學一般的人來說不亞於躍龍門。

又因官家鼓勵官員興辦書院,今年參加科舉的人數一下超越往年,達數萬之衆,科舉的考場不夠安置,官家下旨,徵用城中最大的競技場,以後每年如此,取書生鬥文競技之意,百姓稱善。

二月初八,頗爲吉祥的日子,北京城中所有的學子拿着參與科舉的名帖急急的趕往城中的競技場,這地方考試還真的合適,考生就坐在原本的觀衆席位上,這個能容納數萬人的場地完全夠用,並且還有專門的桌椅板凳。

只不過風稍稍大了些,歐陽修命人把頂上的布幔拉上,頓時好上許多。

誰都知道,本屆科舉主考乃是性格溫和的歐陽修,從小小的細節上都是無微不至,但今年也是監考最嚴厲的一年,所有考卷必須重新抄卷,連筆跡都不能留下,所有抄卷的都是宮中御藥院的內侍,下筆快,寫字規整,仿若印刷。

同時,御藥院的內侍也是最爲精準,忠誠,絕不會參與無比之中,他們相當於趙禎繫上的一道保險。

和往年不同,今年的考試並沒有實行洗澡檢查等手段,所有考生快速進場,把考試放在了第一位,並且所有的考官在考場四通八達的圓形走道上巡視,因爲人數頗多,考官的數輛也創下了最近幾年的新高。

從嚴從難並沒有難住幾年的考生,其中作弊之人大有人在,他們在被考官揪出來之後,臉色蒼白,四肢無力的倒在地上,因爲從今年開始,凡事作弊者格去已有功名,十年之內不得大考,並把醜事錄入戶籍之中,張貼黑榜與東華門外。

大宋的科舉從未如此嚴厲過,這讓許多抱着僥倖的人猝不及防,更多的人卻是慶幸自己沒有作弊……

趙禎站在競技場的最高處,俯視整個場地上的莘莘學子,心中振奮。

自己改變,不,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完善,加強了科舉制度,使得它更加公平,科學。

這是爲國取士的重要制度,不能有些許閃失,更不用說那些作弊者了,任何敢碰觸禁區的人都將遭到嚴厲的懲罰。

魚躍龍門,對於任何參與科舉的人來說都是巨大的誘惑,趙禎親眼看到考場中的學子抄襲衣服中的夾帶,那些作弊之人已經是前車之鑑,但還有人視而不見。

憤然收起手中的望遠鏡,趙禎經皺眉頭,一旁的歐陽修開口道:“官家既然厭惡學子作弊,又爲何不在開考之前對每個學子沐浴檢查?”

趙禎微微搖頭:“朕只是不想用惡去考驗善……若是把這些讀書人都侮辱了一遍,又有多少人會忘卻這份讀書人的屈辱?當年你可曾遇到?可曾釋然?”

歐陽修一時無言以對,最後吶吶的說道:“依照陛下的一絲……”

趙禎擺了擺手:“你歐陽永叔纔是主考,問朕何爲?”

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
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袞的末日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迴歸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三百九十九章“一切皆在狄青”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愛簪花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變成活佛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