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

誰能想象,大宋伐遼的政策是在趙禎一路歸國的途中所制定下來的,契丹的皮室軍在趙禎的車駕度過蒼耳河之後便盡數撤走,大宋的邊軍已經抵達接替了他們的任務。

兩軍隔河相望,旌旗招展,大宋北京道的武安軍全軍出動,足有六萬人,十里連營的駐紮在蒼耳河的南岸,而河面上盡是大宋的戰艦,黑黝黝的炮口讓皮室軍心驚膽戰。

蔡伯俙站在艦船上緊緊的盯着皮室軍的離去,而號炮官緊緊的盯着他的手,只要他揮手令下,便“萬炮齊發”,消滅這一小股遼朝的騎兵。

當蔡伯俙看到趙禎安全的登船之後,便長舒一口氣,趕緊上前道:“臣蔡伯俙恭迎陛下回朝!”

一陣炮響,大宋將士齊喝:“恭迎陛下回朝!”

趙禎無奈的聳了聳肩,這下他又回到了繁忙的政務之中,又回到了大權在握,兵甲百萬的權力之巔。在上京城中快樂逍遙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咂了咂嘴,趙禎還真的挺懷念在遼朝的這段時間,舒服,無拘無束,沒有責任和負擔,這是多麼快活與愜意的生活,對於凡人來說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自己卻是奢侈。

當然,這是在他充分享受過權利時候纔有的體驗,同時若讓他永遠放下手中的權利他也辦不到。

趙禎從遼朝來的時候寥寥百人,到了大宋境內便有數萬人護駕相隨了,這就是他身份的改變,在遼朝他是大宋皇帝,在大宋他是當朝天子。

事實上若不是他的嚴旨,神都城中的大多數官員都希望前來迎接天子回朝,畢竟這次的事把他們嚇得夠嗆,范仲淹更是少見的上疏,用最嚴厲的語言“恐嚇”了趙禎一番。

趙禎回朝對於大宋來說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一路上的地方官員嚴陣以待,北京路的州府之中所有的“黑惡勢力”被一掃而空,小偷小摸的被抓到,最少也要判上一個勞役五年的重刑,五年都別想拿工錢,而且還要支付每日的吃食用度……

當然,趙禎既然要從北京路橫穿而過,那自然不會放過這次巡查的機會,而身爲北京路安撫使的蔡伯俙便緊張了起來,這是大宋這麼多年來第一個接受帝王巡視的州府,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

但有危險的同時還也伴隨着大量的給予,地方官員若是真的做得好,不光不會有罪責,還有加官進爵的機會,這可要比勘磨要快得多。

蔡伯俙是一個好上峰,他對北京路的官員照拂有嘉,爲人隨和的他也不缺乏凌厲的手段,把北京路治理的井井有條,尤其是在趙禎出事的這段時間,他更是收起了往日的隨和,以最嚴厲的姿態管理北京路。

他知道官家定然是要回來的,蕭撻裡不敢對官家如何,除非她想拉着遼朝一起覆滅,這是官家以前曾經談到過的“戰略威懾”。

而官家必然也是從北京路回朝的,遼朝的上京城和大宋之間就隔着一個小小的蒼耳河,結果正如蔡伯俙所猜測的那樣。

趙禎必須出面,必須從遼朝過北京路,一路上打出所有儀仗風風光光的回到神都城,這是在給大宋百姓恢復信心。

大駕滷薄已經準備就緒,浩浩蕩蕩的從北京路招搖過市,這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使得原本在市井坊間流傳的各種謠言化爲無形。

每到一個州府,百姓萬人空巷,爭相觀看天子之容,這比朝廷發多少的文告都要管用。

蔡伯俙一路爲趙禎引導,對北京路的各個州府進行詳細的介紹,同時也對官員的治理情況進行介紹,雖然也多有提攜之意,但能力如何他卻說的非常清楚。

尤其是松山州,蔡伯俙對這裡的誇讚要比其他州府都要多,尤其是王安石的眼光,大有常人不及的獨到之處,松山州水網交錯,雖不及江南水鄉,但卻是有不少河流穿過,落馬河,陰涼河,剛子河給這裡提供了方便的水上交通。

讓松山州一舉超越高州成爲宋遼榷場的最佳地點,而即便是王安石走了,接替他的官員也按照他的方法繼續管理松山州,使得民心穩定,州府安寧。

當然,他王安石的嚴峻之法得到了後續官員的打磨,雖然方法好,但卻不招人待見,尤其是當地百姓,依舊把王安石稱作石頭相公。

趙禎聽聞哈哈一笑:“說來還真是巧!他王安石脾氣像石頭,做人也如頑石一般,名字裡帶個石頭,連發家致富的方法都和石頭有關!”

蔡伯俙深以爲然,連連點頭道:“官家這麼一說還真是如此。只不過若是地方上的官員都如他王安石一般,我大宋便安定如磐石了!”

趙禎不置可否的搖了搖頭:“是嗎?朕可不這麼看,他的倔脾氣和眼光只有朕能忍耐,只有朝廷能打磨,能用得到,浪費在地方州府實在可惜。”

蔡伯俙乾咳一聲,揹着其他官員小聲道:“官家,朝中對他王安石的非議可不在少數,尤其是這段時間陛下不在神都,許多官員被調任了……”

趙禎望了蔡伯俙一眼:“回去後擬個秘奏,朕要知道朕不在的時候出了什麼事情,朕不在便天子監國,以王語嫣的心思不會如此不識大體……”

蔡伯俙臉色劇變,小聲道:“官家慎言!太子監國也是中規中矩的……”

“中規中矩?”

趙禎笑了笑便不再說話,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這麼多年來他都是中規中矩的,文臣思想太過嚴重,即便是待他西征一番,多少有點改變,卻也沒有徹底除掉這種迂腐的氣質!

朝中都是些什麼人坐在相公的位置上?

一個個精明的黏上毛就是猴子,他們能看不出來趙旭的想法?范仲淹他不敢動,但王安石這種根基不穩的,卻是好辦的很,只不過手法太過明顯,尤其是在他沒有坐上那個位置的時候,更是顯得稚嫩。

雖然趙禎身在遼朝,但國內的事情他依舊一清二楚,黑手被從遼朝撤走了,趙禎還能把他們用在什麼地方?答案很簡單,用在了大宋自己的身上。

成爲了趙禎監察大宋官員的,一雙無不處在的眼睛。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兩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賺錢的買賣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三百四十九章真兇找到了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陰謀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