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

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

朱標非常的震驚,一來他從未聽過這種說法。

馬鈺的這個觀點,與現行的儒家思想背道而馳,甚至可以說有點大逆不道。

孔孟一個儒家聖人一個亞聖,是儒家最核心的人物。

管子是法家之人。

荀子雖然是儒家之人,但他性本惡的思想被認爲是儒家的異類,一直處於被批判的狀態。

宋濂對荀子亦是批判居多,朱標自然會受到他的影響,認爲荀子非正途。

所以聽到馬鈺這句話,自然感到不可思議。

這倆人雖然也都是先賢,可怎麼能和孔孟相提並論?

他震驚的第二個原因就在於,這句話透露出來的信息。

且不論這句話能不能成立,馬鈺既然能說出這句話,就意味着他對治國有着一定的見解。

可不要小看這一點,歷朝歷代產生的官吏數不勝數,但大多數都只是禮法的使用者罷了。

上面怎麼規定的禮法,他們就怎麼去做事情,沒有什麼屬於自己的見解。

真正對治國擁有獨特見解的少之又少,能將見解成功應用於現實的,更是鳳毛麟角。

關鍵是,大明現在最缺的是什麼?

就是治國之才。

朱標非常清楚一件事情,大明雖然已經建立,但制度層面也就只有一套臨時制定的《律令》。

還是李善長帶人,借鑑古人的做法草創而成,非常的簡陋不完善。

至於大明以後該採用何種制度,使用什麼樣的禮法,大家都不清楚。

包括文官之首的李善長在內,沒有一個人有清晰的想法。

不,甚至連個模糊的想法都沒有。

如果朱標是穿越者,那他一定會用四個字來形容目前的大明朝廷:

草臺班子。

可想而知,當他發現馬鈺有可能懂治國的時候,該是多麼的震驚。

現在馬鈺的觀點是否正確,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重要的是,要趕緊確定他是否真懂治國。

所以他沒有反駁馬鈺的觀點,而是以請教的姿態,詢問對方的見解。

馬鈺並不知道這一點,聽到對方的提問也沒有多想。

而且,朱標誠懇中略帶着急切的態度,還讓他非常的得意。

難怪穿越者都喜歡人前顯聖,利用信息差在古人面前裝×的感覺實在太爽了。

心裡嘚瑟臉上卻不顯露,回道:

“簡而言之,孔子的思想教我們如何做人。”

“孟子的思想告訴我們何爲國,何爲家,何爲君,何爲臣,何爲民。”

“他們樹立了一個標杆在那裡,讓我們的言行有了參照物。”

朱標微微皺眉,倒不是他不同意這個觀點,而是馬鈺嘴裡時不時就冒出一個新詞。

他得思考一下才能明白具體是什麼意思,這很是讓他不習慣。

不過等想通這些詞彙的含義,他又覺得非常貼切。

而這些特殊詞彙,又讓他更加堅信,馬鈺有着獨特的傳承在身。

必須要把他的師承和所學搞清楚,朱標心中暗暗決定。

馬鈺繼續說道:“但是孔孟思想有個最大的缺點,也是儒家大部分人的缺點。”

“只說結果不說結論。”

儒家最擅長髮表意見,說一些大道理,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當你問他該如何解決的時候,他們要麼啞口無言,要麼就效法先王恢復三代之治。

“這就給人一種只會喊口號的假大空之感。”

“百家爭鳴時期,其餘諸子百家對儒家的抨擊,也主要集中在這一點。”

朱標眉頭再次皺緊,不是因爲特殊詞彙,而是這番話與他的認知相沖突。

作爲宋濂的學生,他對儒家天然有親近感。

聽到有人說儒家的不是,心裡難免會有些不舒服。

不過他並沒有反駁,因爲他不只是宋濂的學生,更是大明的皇太子。

和大明比起來,儒家又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馬鈺自然也能看得出他對這番話有意見,並不覺得意外。

現在儒家獨顯,李文大概率自幼接受儒家教育。

固有認知受到衝擊,他難以接受是很正常的。

反而是在認知受到衝擊後,他竟然沒有出言反駁,而是耐心的傾聽。

這種胸懷和氣度,讓馬鈺不禁再次高看其一眼。

所以他難得的解釋了一句:

“我知道這番話可能讓你難以接受,但世間本就沒有完美無暇的東西。”

“儒家思想也不是完美的,否則也就不會有王朝更替。”

“但是,我們不能因爲他不完美,就全盤否定他。”

“儒家思想能傳承到現在,本身就已經證明了他的優秀,不需要任何爭論和解釋。”

“現在我們只是在理性分析他的優缺點,然後想辦法發揮他的長處,彌補他的不足。”

此言猶如一股暖流從心頭淌過,撫平了心中的些許不滿。

朱標反而歉意的道:“謝馬兄教誨,是我太狹隘了。”

馬鈺笑道:“李兄不必如此,人之常情罷了。”

“你能虛心接受異己之見,已有君子之風也。”

兩人又客套了兩句,就接着方纔的話題繼續談了起來。

但與方纔不同的是,朱標的心態擺的更加端正,也開始認真思考馬鈺的話。

馬鈺也講的更加細緻,更加的認真:

“我們方纔說了儒家的不足,孔孟只樹立標杆,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卻沒有告訴我們,要如何做才能達到他們所立的標準。”

“比如,孔子說要豐衣足食,可他卻沒有說要怎麼做才能讓百姓都獲得衣服和食物。”

“有些他們說了,卻說的非常寬泛不清楚。”

朱標提出了質疑:“勸課農桑不就是具體的方法嗎。”

馬鈺笑道:“是,但歷朝歷代都在這麼做,爲何還會有朝代更替呢?”

朱標啞口無言。

馬鈺順着他的話繼續說道:“治國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勸課農桑就四個字。”

“可如何實現呢?在鼓勵農桑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難題?這些難題又該如何解決?”

“這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

“大道理誰都會說,但治國需要的是更加具體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對此,孔孟思想並未涉足太深。”

態度已經平和下來的朱標,不禁陷入沉思。

宋師學識淵博,教了自己很多東西。

可此時回想,好像真的很少有教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多是分辨是非對錯之類的大道理。

想到這裡,他心中升起一絲明悟。

原來如此,大道理是沒錯,他就是標杆和參照物。

讓人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可大道理吃不飽飯,想讓人吃飽飯就需要具體的治國之策。

那麼,具體的治國之策在哪裡呢?

朱標迫不及待的追問道:“莫非管子和荀子的思想,可以教人具體之策?”

只從這句話,馬鈺就知道他沒讀過兩人的書。

不過也正常,他再聰明也不過才十三四歲,儒家的四書五經估計都沒讀完。

哪有時間去看管子和荀子的書。

更何況,從宋朝開始管子荀子的地位就一日不如一日了。

他們的思想也越來越不被人重視,甚至被各種貶低抨擊。 李文的家人估計也不願意讓他接觸這些‘有害’之書。

得知了這一點,馬鈺就知道該如何回答他了。

不能給講的太細,因爲這兩本書本身就是兩門大學問,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

籠統的介紹一下,讓他對這兩本書有個總體的印象即可。

主意已定,他開口說道:

“然也,荀子的思想核心就一個字:禮。”

“他把儒家思想具象化,形成了可以用來治國的禮。”

“說的再簡單點,他能告訴你,怎麼做才能接近孔孟樹立的標杆。”

“而管子,我願稱之爲實用主義集大成者。”

朱標喃喃道:“實用主義……好詞,好詞啊。”

馬鈺心道,你能理解就好,也省的我解釋了:

“管子是執政者,他只講方法少講大道理。”

“當然,他也講大道理,也講德行。”

“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朱標驚訝的道:“禮義廉恥?這不是儒家思想嗎?”

馬鈺輕笑道:“管子還在孔子之前,所以現在你知道,儒家並不是唯一真理了吧。”

朱標深吸口氣,道:“是我狹隘了。”

這句話方纔他就說過一次,但這次內涵卻完全不一樣。

這句‘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徹底震撼到了他。

原來儒家一直在強調的東西,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有人提出,並應用於實踐了。

這也讓他對管子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比馬鈺解釋一千遍一萬遍都管用。

馬鈺並不能理解他的感受,但也知道他聽進去了。

心中滿滿的成就感,這個×終於給自己裝成了。

完美。

“我們繼續說回話題,管子是個執政者,是實用主義者。”

“他更加重視實際,一切以治國爲根本目的,其他的都是手段。”

“在他心裡,民富國強纔是最重要的,用什麼方法來實現都無所謂。”

“他之所以提倡德行,是認爲德行對治國有好處。”

“所以他的書裡,全是具體的治國之法。”

“儒家是理想主義者,是學者思維。”

“他們將德行視爲根本,認爲只要德行好一切都會變好,國家也會大治。”

這話有點繞,朱標聽的有些迷糊,不過他倒是能感受到其中的道理。

正因爲能感受到,他才更加的震撼。

也察覺到自己以前的視野太過狹隘,都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自己被儒家思想遮住了眼睛,以至於忘記了還有更多思想的存在啊。

還好得到了馬鈺的提醒,否則還不知道要在這條路上耽擱多久。

至於馬鈺方纔說的,孔孟決定下限,管荀決定上限,他也已經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孔孟的思想是標杆,沒有他們這個朝代的下限普遍會比較低。

說直白點就是比較混亂,百姓生活會比較苦。

管荀講的都是經世致用之道,不研究他們,就不懂得如何具體治國。

國家就強盛不到哪去,也就是上限不會太高。

自己沒有看過管荀之書,不知道馬鈺對這兩部書的評價對不對。

但他的這個理論,無疑是有道理的,對儒家的剖析也一針見血。

關鍵是,通過這一番話可知。

這馬鈺不但是大才,還是懂治國的大才,正是我大明需要的人才啊。

必須要想辦法化解他心中的成見,然後勸說爹孃饒他一命。

馬鈺見他遲遲不說話,還以爲他不相信,想了想又說道:

“歷史上有無數事例可以證明我的話。”

“你可以回去翻翻史書,凡是不重視孔孟的時期,民間是不是都很悲慘。”

“至於管荀……就這麼說吧,在宋朝以前,管子和荀子的地位都比孟子要高。”

“這一點你可以追溯一下《九經》的變遷,宋朝以前《九經》裡沒有孟子的。”

“孟子成爲亞聖,那是宋朝時期的事情了。”

“也是宋朝時期,管子被棄之如敝履,荀子被斥之爲歪理邪說。”

“所以,宋朝的下限是歷朝歷代最高的,但上限嗎……你懂得。”

宋朝的下限很高嗎?

朱標沒研究過,不知道這一點。

但他敢肯定,宋朝的上限確實不太高。

這不禁讓他對馬鈺的那個觀點有了更多的認同,於是開口說道: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

“馬兄學識之淵博,見識之卓越,讓文敬佩。”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

這下輪到馬鈺震驚了。

嘶,這小子竟然真的聽懂了,太妖孽了吧。

不可能啊,以這小子表現出來的天賦,必然會有一番作爲。

爲何前世從未聽說,明初有個叫李文的人?

他雖然不是專門研究歷史的,可作爲明黑粉,爲了在網上和明粉對線,沒少看明朝史書。

不敢說多麼瞭解,重要的知名人物,大部分還是知道的。

他敢肯定自己沒有聽說過李文這個名字。

那麼就只有一個可能。

他死了。

一想到明初朱元璋的屠刀,他心中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測。

他爹大概率是開國功臣。

然後全家被咔嚓,他也沒有幸免於難。

想到這裡,馬鈺看向他的目光,充滿了惋惜和同情。

朱標則一臉的懵逼,你這眼神是咋回事兒?

你纔是欽犯好不好,應該我同情你,惋惜你的才華吧?

這時,馬鈺長嘆一聲,說道:

“李兄啊,一定要記得我說的話,讓你爹急流勇退……”

“不,讓你爹帶着你們去鎮守邊疆,越艱苦的地方越好。”

朱標頓時明白他的意思了。

這是認爲我爹會被皇帝殺……呸,是認爲我爹會屠殺功臣,然後我也會被跟着株連。

呸,是李文會被株連,所以纔會用這樣的眼神看我。

即便對馬鈺的印象大爲改觀,朱標依然被氣的不行。

這小子,怎麼就這麼記仇呢。

真想狠狠收拾他一頓啊。

不是不想多寫快更,是真的已經很努力了。

講課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必須得寫好。

每一句話都要反覆斟酌,四千字我要寫六七個小時。

是真的快不起來啊。(哭)

順便求追讀,這個對我真的很重要。

大家不要養書啊,養着養着就養死了。

跪求。

(本章完)

第103章 還俗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15章 羣相制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30章 天命所歸第82章 雷厲風行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102章 入彀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90章 窮第117章 無題第117章 無題第71章 千頭萬緒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93章 人間佛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116章 拿捏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58章 孔子非儒第14章 甲骨文第110章 魷魚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85章 狠狠輸出第76章 老狐狸第22章 暴露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89章 無題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38章 禹王鼎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42章 上架感言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55章 出塞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4章 甲骨文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17章 無題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110章 魷魚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14章 甲骨文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42章 上架感言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22章 暴露第113章 無題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89章 無題第102章 入彀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
第103章 還俗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15章 羣相制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30章 天命所歸第82章 雷厲風行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102章 入彀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90章 窮第117章 無題第117章 無題第71章 千頭萬緒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93章 人間佛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116章 拿捏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58章 孔子非儒第14章 甲骨文第110章 魷魚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85章 狠狠輸出第76章 老狐狸第22章 暴露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89章 無題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38章 禹王鼎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42章 上架感言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55章 出塞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14章 甲骨文第17章 坐不住的朱元璋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17章 無題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110章 魷魚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14章 甲骨文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42章 上架感言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22章 暴露第113章 無題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89章 無題第102章 入彀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