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

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

被歷史埋藏的暗線?

馬皇后還沒說什麼,朱標就先興奮起來。

對,就是這個。

對歷史同類事件的梳理,然後總結出規律。

“表弟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快與爲兄說說這條暗線是什麼。”

本來準備開口的馬皇后,聽到兒子說話,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有時候讓年輕人自己交流,說不定就能得到更多的東西。

朱標也能從中學到寶貴的知識,這其實也是讓他在場的原因。

馬鈺先是看了一眼馬皇后,見她沒有開口的打算,才說道:

“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給你們說幾個特殊的詞,這樣你們才能理解我後面的話。”

“生產力,就是生產一切物資的能力……”

“經濟……”

“生產資料……”

“生產關係……”

“生產工具……”

隨着馬鈺的解釋,馬皇后和朱標也更加的高興,又學到了很多新概念。

當然,更讓他們高興的是,馬鈺的長輩果然對這些東西做過系統的研究。

否則也不可能發明出這麼多新詞彙。

內心不禁對接下來的暗線,更加充滿了期待。

確定他們聽懂了這些詞彙,馬鈺纔再次開口說道:

“現在我們拋開朝代概念,拋開所有的帝王、聖賢。”

“只單純以生產力爲核心,來重新解讀生產關係的變化。”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明白,歷史上爲何會誕生不同的土地人口制度,又爲何會崩潰被新制度取代。”

說到這裡,他再次停了下來,給二人消化的時間。

畢竟是初次聽說這些新概念,馬皇后和朱標花了一些時間,才搞明白他這話的意思。

等兩人再次點頭表示理解了,馬鈺終於正式開始今天的課程:

“礙於生產力的落後,現在人類能獲取資源的手段相對單一。”

“主要就是農耕、畜牧、漁獵、手工業等等。”

“其中以農業最爲重要,華夏自古以來就是農耕族羣。”

“歷朝歷代也都以農業爲一切的根本。”

“這就給了很多人一種錯覺,土地纔是一切。”

“大多數朝代,都會基於土地來制定相應的制度。”

朱標忍不住問道:“難道不是嗎?”

馬鈺說道:“這只是表象,真正決定製度發展的,是生產力。”

馬皇后和朱標都露出疑惑的表情,倒也不怪他們。

一來是初次聽到這麼多新詞彙新概念,他們需要時間才能理解。

二來是馬鈺自己水平有限,解釋的不夠簡潔直白。

馬鈺也知道這些,所以他沒有糾結於這幾個詞彙。

繼續往下講,聽着聽着他們自然就明白了。

所以這次他沒有停頓給兩人消化的時間,而是接着說道:

“我們先從夏商時期的情況說起。”

“長輩們根據春秋時期遺留下的資料進行研究,推測出夏商時期的畝產只有三四十斤。”

朱標驚訝的道:“竟然這麼低?”

馬鈺頷首道:“很低,一來是種子的原因,二來是生產工具落後。”

種子是需要選育的,通過人工篩選,農作物的種子越來越好,產量也就越來越高。

前世考古學家在古墓裡,找到了西漢時期的小麥,發現當時的麥穗結(果)實率只有現在的一半。

能被當成陪葬品埋在墓裡的,肯定是精挑細選的大麥穗。

這也意味着,西漢時期普通小麥的結實率,比現代要低一半還多。

甚至可能只有現代的三分之一。

這是什麼概念,種過莊稼的都知道。

夏商時期雖然不種小麥,但不論他們種什麼,種子都不可能和現在比。

別說和現在比,就算是和明朝比,也是大大的不如。

生產工具落後就更容易理解了。

耕犁、播種用的耬等等一系列現在常見的工具,在當時還都不存在。

人們工作只有兩種方式。

其一,就是用鋤頭把地翻一翻,然後拉出一道溝,把種子丟進溝裡。

其二,地都不用平也不用翻,拿根木棍在地面戳個洞,種子丟進去埋起來就可以了。

也沒有什麼肥料,最多就是澆水除草。

產量低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一番細緻的講解,馬皇后和朱標才接受了這個數據。

即便如此,他們依然覺得不可思議。

畝產三四十斤,擱現在恐怕連種子都收不回來。

他們對夏商時期的落後,也終於有了直觀的認識。

同時心中也開始對儒家吹捧的三代之治,產生了懷疑。

就這生產力,百姓的日子能過的多好?

馬鈺並不知道,自己只是想講生產力的發展,竟然誤打誤撞的起到了這樣的效果。

見兩人都接受了這個產量,才繼續往下說道:

“養活一個人,每年差不多需要五百六十斤左右的糧食。”

“還要給來年留種子。”

“也就是說,一個人要種二三十畝地,才能夠勉強養活自己。”

“我們再來說說當時的總人口和土地。”

“根據推算,夏商時期的人口,少的時候應該在四百萬左右,巔峰時期在六七百萬。”

“當時國與國並不是直接接壤的,相互之間都隔着大片的荒蕪土地。”

“如此廣闊的土地,這麼少的人口,堪稱地廣人稀。”

“所以當時人才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而非土地。”

因爲土地太多了,只要有人隨便開墾荒地。

“列國的首要任務就是控制人口,土地反倒是不那麼重要。”

“列國想要變強,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不是侵略他國,而是增加本國人口。”

“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所以夏商時期,列國兼併戰爭相對比較少。”

馬皇后插話說道:“民勝其地者,務開;地勝其民者,事徠。”

這是《商君書》裡的話,人多地少就鼓勵開荒,地多人少就招徠移民。

馬鈺搖頭道:“此策春秋戰國時期纔有用,夏商之際是行不通的,至少後一句行不通。”

“當時的列國首要任務就是掌控人口,是不會允許百姓遷徙的。”

“再加上生產力非常低,大家一起幹活相互配合才能生產更多產品。”

“所以當時的主要生產方式,就是集中勞動。”

“國家會把人口集中在一個個村子,統一進行管理。”

“人是國家的,土地是國家的,就連耕作的農具也是國家的。”

“生產出來的糧食,留下自己吃的,其餘全部都要上交給國家。”

“這種方式一直持續了千多年,直到西周時期才被井田制取代。”

朱標適時問道:“這種制度看起來挺公平的啊。”

“國家統一分配口糧,也解決了孔子說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問題。”

“爲何會被井田制取代?”

馬鈺解釋道:“因爲經過千多年的發展,生產工具越來越先進。”

“現在我們熟悉的耕犁、耬、耙等工具,逐漸普及。”

而且經過這麼多年的選育,農作物的種子也越來越優良。

多種因素綜合之下,畝產提高了一大截。

而生產力的提高,讓糧食首次出現了富足。

朱標更加的不解:“生產力提高,糧食更多了,大家的日子不是更好過了嗎?”

“完全可以繼續採用集中生產的模式,爲何要改成井田制?”

馬鈺有點口乾,端起茶杯想要喝水,卻發現杯子已經空了。

正準備伸手去拿水壺,卻發現馬皇后先一步將水壺提起,爲了他倒了一杯茶。

一切看起來非常自然。

馬鈺連忙道謝,心裡別提多嘚瑟了。

馬皇后親自給我斟茶,就問牛不牛逼吧。

這要是穿越回前世,能吹一輩子。

美滋滋的喝了好幾口,感覺這杯水倍兒甜。

暗暗開心了好一會兒,他才放下杯子繼續說道:

“以前生產力低,大家拼命耕作才勉強夠吃,沒有人會偷懶。”

“現在生產力提高了,糧食有了富裕,就有人生出了奸心,開始偷奸耍滑。”

“當有一個人偷懶的時候,其他人也會跟着效仿。”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列國只能派官吏去監督百姓幹活。”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即便是有人監管,依然難以阻止有人偷懶。”

“國家只能派遣更多的官吏,並制定出種種規矩。”

“然而,那些官吏也是人,有自己的親朋好友。”

“他們會不會貪腐?會不會給自己的親友謀求好處?”

“這幾乎就是必然的。”

“爲了防止有官吏貪腐,國家不得不另外派一批人監管他們。”

“如此一環套一環,不事生產的官吏越來越多。”

“這也意味着,管理成本在不停的增加。”

“當某一天,管理成本超過其所能創造的價值的時候,這套制度自然也就崩潰了。”

這時,一個聲音忽然從隔壁傳來:“人皆挾自爲心,今日方知韓非子此言之真意也。”

馬鈺心道,朱元璋果然躲在一邊偷聽。

哼,偷偷摸摸,枉爲人君。

既然開了口,朱元璋也沒有再藏,徑直從隔壁的小間走了出來,在馬皇后旁邊坐下。

“你這番……嗯,你家長輩這番解釋另闢蹊徑,卻又暗合真理,實乃大才也。”

馬鈺聽的心下來氣,不過……先忍了,等找到機會再算賬。

馬皇后沒好氣的瞪了朱元璋一眼,然後轉移話題道:

“糧食不夠吃的時候,大家尚能團結一心。”

“糧食夠吃了,日子好過了,反倒生出了奸邪之心。”

“難怪莊子會說,至德之世,民結繩而用之……同乎無慾,是謂素樸。”

馬鈺搖頭道:“這就是道家的缺點所在,也是諸子百家普遍存在的問題。”

“寧願過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好日子’,也不願意過糧食富足的‘壞日子’。”

“秦晉法派繼承了道家這方面的思想,更是進一步提出了疲民、窮民的思想。”

“這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

“他們世卿世祿高高在上,自己錦衣玉食,卻要讓百姓過苦日子。”

“還自稱這是治理天下最好的方法,對所有人都好。”

“天下最大的僞善莫過於此。”

“都說儒家虛僞,可儒家至少還講究臉面,法家屬於是臉都不要了。”

說到這裡,馬鈺將目光看向朱元璋,問道:

“陛下不會也認爲,法家的窮民思想好吧?”

朱元璋的臉頓時就黑了下來。

他剛剛纔誇過韓非子,馬鈺這話相當於是在說他是僞君子。

關鍵是,他內心真的很認同秦晉法派的思想。

這纔是最讓他難受的。

但話題進行到這裡,他也不好反駁什麼,否則豈不成了對號入座了。

只能惡狠狠的瞪了馬鈺一眼:

要不是你肚子裡的這些東西對咱有用,咱早就將你剁成肉醬了。

哼,你等着,將來咱們一塊兒算總賬。

看着置氣的倆人,馬皇后一臉無奈,真就是見面就得互相損幾句是吧。

“咳。”朱標乾咳一聲,打破尷尬氛圍,說道:

“咳咳……表弟之言實在讓爲兄大開眼界也,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聽後面的內容了。”

馬鈺也是見好就收,接着方纔的話題繼續說道:

“因爲生產力的進步,造成的管理成本過高,集中勞動這種模式已經事實上崩潰。”

“西周總結經驗教訓,制定了井田制來解決這個問題。”

“井田制的核心,不是將土地分成九塊耕種。”

“它的本質其實是分散勞動,與集中勞動是相對應的。”

朱標疑惑的道:“井田制不也需要集中在一起勞作嗎?如何分散?”

(本章完)

第13章 那我問你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133章 無題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33章 錦衣衛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110章 魷魚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83章 正式立旗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129章 夠狠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65章 儒家病了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10章 魷魚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36章 是非,權衡第92章 綁架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9章 沒頭蒼蠅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42章 上架感言第88章 自信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28章 鼎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104章 趙敏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38章 禹王鼎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32章 你再想想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65章 儒家病了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117章 無題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76章 老狐狸第65章 儒家病了第13章 那我問你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134章 復古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58章 孔子非儒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86章 觸及皇權第86章 觸及皇權第58章 孔子非儒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22章 暴露第106章 稅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15章 羣相制第67章 儒教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52章 漢人英雄第58章 孔子非儒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42章 上架感言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92章 綁架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32章 你再想想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7章 帝王之學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121章 無題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110章 魷魚第117章 無題
第13章 那我問你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133章 無題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33章 錦衣衛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110章 魷魚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83章 正式立旗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129章 夠狠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65章 儒家病了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10章 魷魚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36章 是非,權衡第92章 綁架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9章 沒頭蒼蠅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42章 上架感言第88章 自信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28章 鼎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104章 趙敏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38章 禹王鼎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32章 你再想想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65章 儒家病了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117章 無題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76章 老狐狸第65章 儒家病了第13章 那我問你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134章 復古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58章 孔子非儒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86章 觸及皇權第86章 觸及皇權第58章 孔子非儒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22章 暴露第106章 稅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15章 羣相制第67章 儒教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52章 漢人英雄第58章 孔子非儒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42章 上架感言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92章 綁架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32章 你再想想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20章 爲何秦要統一度量衡第7章 帝王之學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121章 無題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110章 魷魚第117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