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

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

面對朱元璋的追問,馬鈺伸出兩根手指,道:

“其一南北分化;其二士紳宗族崛起。”

朱元璋皺眉道:“什麼意思,說明白一點。”

馬皇后和朱標也同樣很疑惑,主要士紳宗族崛起他們能想到一些,南北分化就沒有太多頭緒了。

馬鈺心道,真是當局者迷啊。

“從唐末開始,天下就四分五裂,宋朝時期則是南北分裂。”

“南北方的漢人,受到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各自養成了屬於自己的風俗習慣。”

“雖然大家都自稱漢人,雖然都遵從孔孟,但口音不同、飲食不同、衣着也有區別。”

“這種種的差異,雙方看對方的時候都感到陌生,很難將對方視作同族。”

“你們應該能察覺到這種隔閡,仔細想想是不是有這種情況。”

朱標有些茫然,畢竟年輕,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深宮裡,對外面缺乏瞭解。

馬皇后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朱元璋作爲君主,對這方面反而是最敏感的,說道:

“南北方的官吏確實相互看不順眼。”

朱標疑惑的道:“這不是利益之爭嗎?官吏以地域、師生等結黨,打擊其他地方的官吏。”

朱元璋搖頭道:“不,哪怕他們政見相同也幾乎不會攜手,這已經不是利益所能解釋的了。”

“以前咱還有些疑惑爲何會如此,聽馬鈺分析才知道,原來是思想上產生了分化。”

朱標皺眉道:“原來如此,那此事就輕忽不得了,長此以往必將使朝堂陷入黨爭之中。”

朱元璋正想說,這未嘗不是好事。

但馬鈺卻先一步說道:“你以爲南北分化的危害僅止於此嗎?”

“匈奴、突厥、契丹,強不強大?”

朱標點頭道:“都曾盛極一時。”

畢竟都曾經是壓着漢人王朝猛打的勢力。

馬鈺接着問道:“現在他們哪去了?”

不給他們思考的時間,他接着問道:

“漢人也陷入過低谷,也曾經被異族擊敗統治過,爲何沒有消失?”

“不但沒有消失,族羣還愈發的壯大。”

“還總能反過來將入侵我們的異族給同化吸收,靠的是什麼?”

朱標眼睛一亮,說道:“我知道,文化。”

“我們是文明人有禮儀,蠻夷嚮往我們的文化,主動學習我們的文化,然後就被我們同化了。”

“即便我們處在低谷,也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文化,所以纔沒有消失。”

“匈奴、突厥、契丹雖然強大,但都沒有自己的文化。”

“被擊敗之後很快就被別的族羣給同化了,所以他們消失了。”

馬鈺頷首道:“是的,因爲我們有文化。”

“文化就是一根紐帶,讓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一羣人,產生認同感。”

“最後形成一個龐大的,具有凝聚力的羣體。”

“哪怕一次次跌落谷底,也總能再次站起。”

“即便再強大的敵人,只要不消滅我們的文化,就無法消滅我們這個羣體。”

“可是現在,我們自己從內部分裂了,敵人再想對付我們就容易太多了。”

此時朱元璋也反應了過來,被自己方纔的想法驚出了一身冷汗。

方纔自己竟然認爲分化了也好,正好有利於搞平衡。

這種思想實在太危險了。

真要是南北漢人分化,恐怕要不了多久,大明就沒了。

這個道理其實並不複雜,就算拋開文化和族羣認同不談。

思想上認知上的不統一,也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的麻煩,甚至造成分裂。

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就是爲了統一認知。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爲了完成思想上的統一。

或許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政策塑造了統一的族羣意識。

但至少有一點他們明白,統一了思想有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朱元璋也是一樣的,或許他不知道南北漢人分裂,從族羣角度來說是個多大的災難。

卻知道,出現這種情況對大明本身來說,就是一場無法承受的災難。

朱標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關節,沉重的道:

“此事該如何解決?”

朱元璋和馬皇后也朝他看來,雖然兩人都有不少想法,但還是想聽聽他的意見。

馬鈺卻搖頭說道:“先別急,接下來再說第二個問題。”

“到時候兩個問題可以相互配合着一起來解決。”

朱標若有所思的道:“我大致猜到你要說什麼了,但還是想聽聽你的分析。”

“畢竟,對此事我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馬鈺笑道:“你對此有認識,那就好說了。”

“前面我們說過,爲了削減管理成本,唐朝裁撤了鄉村官吏。”

“那麼鄉村就出現了權力空白。”

“權力討厭空白,朝廷不管就會有別的勢力來填補空白。”

“那麼誰來填補這個空白呢?”

“唐朝離我們太遠了可以不用管,只看宋朝。”

“宋朝放開了對百姓的人身約束。”

“百姓開始以血緣爲紐帶生活在一起,慢慢就形成了宗族。”

“而宗族,非常完美的填補了這個空白。”

“王安石變法,其中就有保甲法。”

“表面看保甲法是通過連坐制度,預防百姓犯罪。”

“實則是爲了和宗族勢力爭奪鄉村的管理權。”

“可惜,他的變法失敗了保甲法也被廢除,宗族勢力依然在主導鄉村。”

朱標不停的點頭,尤其是對保甲法的解釋,更是讓他眼前一亮。

他自然知道王安石變法,但研究並不是很深,很多地方限於年齡也無法理解。

馬鈺講的深入淺出,解析的也很透徹很有說服力,讓他茅塞頓開。

朱元璋和馬皇后也差不多,他們本身對這些就比較瞭解。

聽完馬鈺的這番分析,更是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結合馬鈺講過的課,再回顧王安石變法本身,只覺得太幼稚了。

都沒有認清事情的本質,就試圖去改變,怎麼可能會成功。

馬鈺只是略微停頓,就繼續說道:

“不過總體來說,宋朝時期宗族勢力還只是萌芽狀態,實力並不算太強。”

“朝廷依然可以對民間施加影響力。”

“但到了元朝就不一樣了,他們的不作爲,給了宗族野蠻生長的空間。”

“最關鍵的還是士紳與地方宗族的結合。”

“最初的宗族勢力,其實就是一羣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以血緣爲紐帶組成的。”

“他們依然是社會的最底層。”

“士紳不一樣,他們是儒家出身的士人階層,不屑於和地位低下的宗族勾連在一起。”

“至少當時儒生和宗族勾連的現象還不太嚴重。”

“元朝不吃儒家那一套,動不動就取消科舉。” “偶爾舉行科舉,錄取的十之八九也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儒生想通過科舉出仕難如登天。”

“出仕無門的儒生們,只能去衙門當刀筆吏。”

“刀筆吏是基層職務,需要經常和宗族打交道,雙方迅速的勾連在一起。”

“刀筆吏成了宗族在官面上的代言人,宗族成了刀筆吏的後盾。”

“以前宗族和宗族之間,缺少溝通的渠道,相互聯繫極少。”

“有了儒生從中搭橋牽線就不一樣了。”

“宗族與宗族也開始勾結,再有士紳作爲代言人,編織成了一張大網。”

“將鄉村牢牢的籠罩住,也將朝廷的勢力徹底排擠出鄉村。”

“從此就形成了皇權不下縣的局面。”

“北方就在蒙古人眼皮子底下,加之戰亂不斷,士紳宗族勢力並未成型。”

“但南方就不一樣了,你可以派人去調查一下。”

“那裡是士紳宗族勢力的天下,真的是針插不進水潑不入。”

“別說朝廷的政策能否推行的下去,能不能正常把稅收上來都不好說。”

“等大明掃平南方割據勢力一統天下,就要直面士紳宗族勢力了。”

朱元璋冷哼一聲道:“不過土雞瓦狗爾,咱彈指可破。”

馬鈺笑道:“這一點我毫不懷疑,作爲開國君主,你想針對他們是非常簡單的。”

“可他們也不是傻子,懂得蟄伏。”

“在你不注意的情況下,悄無聲息的壯大自己。”

“而且大明早晚會開科舉,士紳就可以通過科舉考試出仕,慢慢的深入官僚系統。”

“等過個數十上百年,他們就會再次成爲龐然大物,官場到處都是他們的代言人。”

“到時候你的子孫可沒有你的掌控力,面對這張大網也只能妥協。”

朱元璋眼神冰冷:“咱不會將這個禍患留給子孫。”

朱標也表情凝重,語氣中不知不覺間就帶上了幾分殺意:

“必須要趁現在,將他們徹底解決,絕不能給他們做大的機會。”

馬鈺暗暗咋舌,朱老大終於暴露本性了。

難怪朱元璋會對他如此滿意,這貨兼具了馬皇后的仁和朱元璋的暴。

只是他比朱元璋更懂得迂迴,也懂得用仁將暴包裹起來,平時不顯山不露水。

別人根本就察覺不到。

只有在感受到危險的時候,他纔會將暴的一面展露出來。

很顯然,士紳宗族勢力,讓他感受到了威脅。

不過他的感覺沒有錯,目前士紳宗族勢力確實無法和朝廷對抗。

可想想前世的明朝中晚期……

馬皇后也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隨後問道:

“鈺兒,方纔你說可以兩件事情一起解決,可是有了計策?”

馬鈺頷首道:“是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

“其實你們應該也能想到,就是人口遷徙。”

“數百年的戰亂主要都集中在北方,現在除了山西人口比較多之外。”

“陝西、河南、山東三省人口加起來,可能都不到四百萬。”

事實上當時河南人口只剩下八十萬左右,山東人口一百二十萬左右,陝西也就百萬左右。

三省加起來也就三百多萬的樣子。

馬鈺自然不能說準確的數字,於是就說了個不足四百萬。

即便已經往高了說,這個數字也非常的觸目驚心了。

要知道,這三省可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唐朝以前最富庶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區。

現在卻只有加起來不到四百萬人。

有多悽慘可想而知。

“與之相對應的,南方相對比較穩定,人口最爲稠密。”

“朝廷完全可以將南方多餘的人口,遷徙到北方去。”

“如此一來,南北分化的問題不解自開。”

“而且,到時候遷誰還不是朝廷說了算。”

“學習漢唐的手段,將南方宗族分拆,幾十個姓氏放在一個村子裡。”

“短期內他們很難再團結在一起,對抗朝廷了。”

朱標擊掌嘆道:“好辦法。”

“既打擊了宗族勢力,又解決了南北分化問題,還順帶着解決了北方人口不足問題。”

“可謂是一舉多得。”

朱元璋和馬皇后也暗暗點頭,這個方法和他們所想不謀而合。

移民確實是解決這個幾個問題最佳方法。

他們兩個也都知道,士紳宗族並不會因爲移民就徹底消失。

給那些人數十上百年的時間,還是會形成宗族勢力。

不過先把眼前的問題解決了再說,後續也有充足的時間,去想辦法遏制士紳宗族勢力。

想到這裡,馬皇后笑道:“不錯,你又幫我們解決了一個難題。”

“關於土地和人口方面,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馬鈺搖搖頭,說道:“沒了,差不多就這些了,如果以後還能想起別的,再告訴您吧。”

馬皇后又問道:“你家族長輩,有提到過新朝建立,該採用什麼樣的制度嗎?”

馬鈺想了想,說道:“說過一些,但不全,大多我也不記得了。”

“不如這樣,你們先思考着,我也回去好好想想,看能想起來多少。”

“到時候咱們將各自的想法都說出來,互相印證,說不定就找到合適的制度了呢。”

不是他不想繼續往下說,而是說的已經夠多了。

將具體的措施說出來,他們也不一定能理解,就算理解了也不一定支持。

還不如先讓他們自己思考,如果他們能想到更好的法子,那最好不過。

如果他們想不到更好的,那再將自己的想法拿出來,也更容易說服他們。

馬皇后點點頭,笑道:“這樣也好,我們也仔細思考一下你今日所講的東西。”

“看能不能有更多的收穫。”

之後他們又就方纔的話題進行了回顧,主要是朱元璋三人,對一些不理解的地方進行了提問。

馬鈺根據自己的理解一一做了解答,直到三人理解透徹。

眼看時間不早,而且人家一家三口肯定有話要說,馬鈺就很識趣的起身告辭。

馬皇后也沒有挽留,讓朱標親自將他送到大門外。

太子親送,這規格相當高了。

不過比起方纔給他們講的知識,這又算不得什麼了。

等馬鈺離開,朱標回到桌子前重新坐下,突然感慨道:

“每次聽他講東西,我都覺得自己像是一無所知,今日尤甚。”

Wшw▪Tтkǎ n▪℃o

下午或者晚上還有一更。

真的已經非常盡力在碼字了。

大家看我碼字到大半夜三點還沒睡的份上,有多餘月票就投一張吧。

拜謝。

(本章完)

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21章 無題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65章 儒家病了第129章 夠狠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96章 死意第116章 拿捏第76章 老狐狸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15章 雙標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30章 天命所歸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71章 千頭萬緒第93章 人間佛關於更新的說明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121章 無題第133章 無題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76章 老狐狸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5章 雙標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89章 無題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4章 甲骨文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129章 夠狠第90章 窮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93章 人間佛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13章 那我問你第89章 無題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22章 暴露第75章 分化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06章 稅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108章 無題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4章 甲骨文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40章 中二少年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5章 雙標第106章 稅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92章 綁架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33章 無題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121章 無題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93章 人間佛第22章 暴露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67章 儒教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63章 義薄雲天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29章 暴躁的母親
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121章 無題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65章 儒家病了第129章 夠狠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96章 死意第116章 拿捏第76章 老狐狸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15章 雙標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30章 天命所歸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71章 千頭萬緒第93章 人間佛關於更新的說明第37章 大明第一槓精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121章 無題第133章 無題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76章 老狐狸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5章 雙標第132章 華夏文化的守護者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89章 無題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4章 甲骨文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129章 夠狠第90章 窮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93章 人間佛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13章 那我問你第89章 無題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22章 暴露第75章 分化第48章 一舉多得(求月票)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106章 稅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108章 無題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4章 甲骨文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40章 中二少年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5章 雙標第106章 稅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92章 綁架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33章 無題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14章 蝴蝶翅膀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121章 無題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25章 單向透明第93章 人間佛第22章 暴露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7章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67章 儒教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63章 義薄雲天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29章 暴躁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