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

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

馬鈺知道,現在的朱元璋等人,還是太缺動力了。

他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儘快讓天下恢復太平,然後大家安生過日子。

對千年未有大變局,激烈變革,都不怎麼感興趣。

有必要給他們來點壓力,讓他們不得不提速前行。

今天的話,肯定會被密探送到朱元璋面前。

所以給劉伯溫說,其實也是講給朱元璋聽。

“劉中丞,在下有一事相求,不知可否相助?”

劉伯溫好奇的道:“馬公子請講,只要劉某能做到的,必不推辭。”

馬鈺笑了笑,說道:“我想從書中收集一些信息。”

“只是這些信息橫跨數千年,被零散的記錄在無數的書籍之中。”

“靠一個人想要將它們篩選出來非常困難。”

“劉中丞是大學問家,接觸的讀書人多讀過的書也多,不知可否幫我收集一下?”

劉伯溫愣了一下,心中不禁吐槽。

這馬公子說話也太跳脫了,怎麼總是喜歡講不相關的事情?

剛纔不是說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嗎?

你還沒說服我呢,怎麼突然就換話題了?

不過吐槽歸吐槽,他對馬鈺的目的也同樣好奇:

“不知馬公子想要收集什麼信息?”

馬鈺說道:“和氣候溫度有關。”

劉伯溫更加疑惑:“氣溫?”

馬鈺想了想,覺得給他解釋氣溫變化比較複雜,還是簡單點,直接上實例吧。

“竹子、大象、犀牛等生物,一般都生活在溫暖的南方,北方氣溫比較低很少見。”

劉伯溫點點頭,這一點他自然知道。

可他卻更糊塗了,你突然講竹子、大象做什麼?

以前你都是這麼和人聊天的嗎?

馬鈺沒有理會他的迷惑,繼續說道:

“但也不盡然,在某些時候北方也會比較暖和,南方的動植物在北方也會頻繁的現身。”

“比如北宋建隆三年(趙匡胤),就有象羣遷徙到了河南,後來朝廷派軍隊在南陽將其捕殺。”

“比如在唐朝時期,關中就曾經種植過水稻。”

“比如武王伐紂時期,就曾經動用過騎着大象的士兵。”

“出現這種情況,就說明在那個時期北方的氣溫比較高,和南方有些相似了。”

劉伯溫恍然大悟,說道:“原來如此,馬公子是想讓我收集此類信息,好確定氣溫變化嗎?”

馬鈺頷首道:“是,但不全是。”

“不只是要收集北方氣溫變高的信息,還有變低的信息。”

“就拿淮水爲例,正常是不會結冰的。”

“如果某一個時期,北方的氣溫整體偏低,淮水就會結冰。”

“比如黃初六年,魏文帝曹丕率軍攻打東吳,最後因淮水結冰導致兵敗。”

“這就代表着,在那個時期北方的氣溫普遍偏低。”

“當然,除了這些信息之外,你還可以特別關注一下陝北和河套地區的降雨情況。”

“如果某個時期,這兩個地方的降雨特別少,就說明北方整體偏冷。”

“如果某個時期這兩個地方降雨多,就說明北方的氣溫進入了一個高溫期。”

劉伯溫臉上的表情已經全部被震驚取代。

話說到這裡,他哪還不明白馬鈺真正的目的。

氣溫會週期性變冷變暖?

他也是種過地的,知道莊稼對氣溫的敏感度有多高。

很多時候就晚種那麼幾天,收成就能差好幾成。

如果北方氣溫整體變低,那對農業來說,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再聯想到馬鈺剛纔說的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莫非大明將迎來一個氣溫變冷期?

想到這裡,他再也坐不住了,追問道:

“馬公子,你是說氣溫會如四季交替那樣,一個時期變冷,一個時期變暖,大明即將迎來變冷期?”

馬鈺心道,果然不愧是劉伯溫啊,這都能猜到。

不過他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道:

“劉中丞何必問我呢?我已經將方法告訴了你,真相如何派人一查便知。”

劉伯溫氣急敗壞的道:“馬公子,事關重大還請你回答本官。”

你老小子也不是什麼都不關心嗎。

馬鈺依然沒有正面回答:“就算我說了,你依然會去調查求證。”

“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我告訴你真相,你反而會產生別的疑慮。”

“自己去查吧,真相就在那裡。”

劉伯溫深吸口氣,讓自己冷靜下來:

“馬公子,此事你告訴過陛下嗎?”

馬鈺攤攤手,說道:“陛下馬上就會知道的。”

劉伯溫眼中露出瞭然之色,忽然苦笑道:

“馬公子,咱們別無交情,你這般盛情,老夫實在無以回報啊。”

馬鈺說這些話,不就是爲了勸說他嗎。

兩人一文錢的關係都沒有,別人還這麼努力的勸說,這個情他還是領的。

馬鈺欣慰不已,這老劉不是忘恩負義之人啊。

“我勸你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個原因方纔說過了,皇后娘娘託我勸的。”

“第二個原因嗎,你是個肯爲民做實事的人,大明百廢待興需要你這樣的人站出來。”

說到這裡,馬鈺長嘆道:“你見多識廣,應當知道地方士紳宗族勢力有多強大。”

“大明也要直面這個問題。”

“你在大元時期,就敢於向豪紳地主亮劍,爲百姓伸張正義。”

“在大明,你也敢不畏強權,向權貴說不。”

“若由你爲主導來打擊豪紳宗族,是大明之福,也是萬民之福啊。”

“以前我對你的諸多行爲也很不解,今日聊過才知道。”

“你志不在中樞爭權奪利,而是希望去基層做實事。”

劉伯溫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馬公子也。”

馬鈺心裡笑瘋了,怎麼樣,我就說我有當你爹的潛質,這可是你自己承認的。

面上卻一本正經的道:“知人善任,是一個皇帝最基本的素養。”

“你變成現在的樣子,不是你的錯,是皇帝用人的方式出了錯誤。”

“他不應該讓你陷入朝堂權力鬥爭中去,而是讓你去主持地方建設。”

劉伯溫大驚,惶恐的道:“馬公子慎言,切莫非議君上。”

“如何用人自有君心聖裁,我等臣子豈可置喙。”

馬鈺嗤笑道:“呵,這會兒你倒是忠心起來了。”

見劉伯溫想要解釋,他擺擺手道:

“開個玩笑別當真,今天就說到這裡吧。”

“先別急着辭官,把我說的那些信息收集好,到時候我再告訴你具體會發生什麼。”

劉伯溫知道這是提醒自己該離開了。

儘管還有很多話想說,但他也知道現在說什麼都是多餘的。

當務之急就是收集氣溫變化的信息。

於是起身鄭重表示感謝,並保證回去後一定會用盡手段,收集相關信息。

將他送走後,馬鈺長吁口氣,然後露出開心的笑容。

又找了個勞動力,完美。

他說的氣溫變化週期,就是前世所說的小冰河期。

當前世界,在任何一個文明,都很難查證此事。

唯獨華夏可以。

沒別的原因,咱們的老祖宗沒事兒就喜歡寫點什麼。

有能力的就寫史。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很多史書,都是私人編撰的。

直到唐朝,國家才正式出面編寫官方史書。

即便如此,民間修史的風氣依然盛行。

沒有能力寫史的,也會寫一些遊記、筆記,還有一些其他著作。

這些書裡面,都會記錄一些當時的情況。

雖然這些書籍在流傳過程中,大部分都被損毀了。

但依然會有一部分流傳下來。

真正給這些民間書籍,帶來毀滅性打擊的,是清章宗。

打着修書的幌子幹着毀書的事情,被銷燬的書籍,十倍百倍於四庫全書的容量。

還好現在是明初,可以收集到的各類書籍,還是非常多的。

說不定就在哪本書裡,看到了相關的信息。

只是古代信息傳遞不暢,想從民間將這些書籍收集起來很難。

想從浩瀚如煙海的書籍裡,找出相關的信息更難。

馬鈺是沒這個能力做到的。

朱元璋倒是有能力,不過他一舉一動都萬衆矚目。

一旦有所動作,就很難瞞得住人。

在此事查清之前,還是不要讓太多人知道的好。

否則指不定又會有人藉機生事。

劉伯溫就挺適合幹這個活兒的。

要知道,他可是和宋濂、高啓一起,被稱之爲明初三大家的。

在學問和名氣方面,都沒有什麼問題。

關鍵他還不迂腐,知道變通的道理,不用擔心他將小冰河期的消息泄露出去。

更何況人才難得,能挽救一個是一個。

不是他馬鈺想當救世主啥的,主要在治國這一塊,大明確實沒啥人可用。

劉伯溫這個人雖然不純,但至少是敢做事肯做事的人,總比胡惟庸、楊憲這些小人要強。

而且他也想看看,如果劉伯溫不辭官,反而受到了重用,李善長會是什麼態度。

嘖,熱鬧啊。

就在他胡思亂想的時候,朱樉不知道從哪跳出來道:

“想什麼呢,喊你幾聲都沒反應。”

馬鈺就拉着他回到正堂,反問道:

“你不是去鋪子那裡了嗎,怎麼回來了。”

朱樉四仰八叉的坐在椅子上,說道:

“那邊現在亂糟糟的,呆的沒意思就回來了。”

因爲朱元璋的親自認可,小組織現在可成了香餑餑。

誰不想成爲太子的人啊。

很多權貴之子,都打破頭想加入進來。

然而,茶點鋪子歡迎所有客人,但想獲得腰牌很難。

馬鈺設置了好幾層關卡,只有通過全部考覈,才能成爲小組織成員。

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所有人,當初你們對我愛搭不理,現在的我讓你們高攀不起。

即便如此,鋪子裡依然每天都聚滿了投機客。

朱樉去了幾次就麻了,自然不願意在那裡多待。

其實馬鈺也不太喜歡現在的情況,但他知道剋制情緒。

這些人裡面,搞不好就有未來的盟友,可不能隨意得罪。

不過有一點倒是誰都沒想到的,在這些投機客的無私奉獻下,茶點鋪子竟然扭虧爲盈了。

還賺了不少。 馬鈺之前說的,賺錢做慈善的事兒,也終於可以落實了。

這時朱樉又問道:“劉伯溫這麼快就走了?談的不愉快?”

馬鈺得意的道:“怎麼可能,也不看看我是誰。”

“兩句話下去,老劉感動的都拿我當爹了。”

朱樉嗤笑道:“嘁……吹吧你就。”

不過馬鈺竟然喊老劉,可見確實談的挺開心的,他好奇的問道:

“老劉那人看着圓滑,內心實則極爲方正,很難被說服。“

“你到底是怎麼和他說的?”

馬鈺就將兩人的談話大致說了一遍。

朱樉對什麼氣溫變化完全不關心,反倒是對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很感興趣。

“你沒騙人吧?現在真的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馬鈺翻了個白眼,道:“我閒的,拿這麼大的事情騙人。”

“對於文明來說,這個世界就是黑暗叢林。”

“每一個文明既是帶刀的獵人,也是其他文明的獵物。”

“我們行走在黑暗之中,要努力隱藏自己不被發現,同時也要想盡一切辦法提前發現對方在哪。”

“然後給予敵人致命一擊,吃掉他們的一切,來發展壯大自己。”

朱樉眉頭皺起,說道:“你說的也太野蠻了吧。”

“還黑暗叢林,世界就這麼大誰不知道誰啊?怎麼隱藏自己?”

馬鈺搖搖頭,說道:“你也讀過史書,華夏最初的地盤有多大你應該清楚。”

“現在大明這麼大的天下,是怎麼來的?”

“原來生活在這些地方的人都哪去了?他們的文化哪裡去了?”

“再舉個例子,古蜀國你應該知道吧。”

“被秦國覆滅之後,能被流傳下來的事蹟還有多少?”

朱樉頓時不說話了,再沒有比自身更好的例子了。

馬鈺繼續說道:“華夏文明還好,具有包容性。”

“消滅對方之後,並不會毀滅對方,而是將其吸收融入自身。”

“所以那些被征服的文化,也成了我們的一部分,被史書記錄下來。”

“古蜀國能有部分事蹟流傳下來,也得益於此。”

“可別的文明就沒有這種包容性了,他們一旦征服對方,就會徹底摧毀那裡的一切。”

“文字、書籍、信仰等等,把那裡發生的一切全都抹除。”

“然後用自己的文化,書寫全新篇章。”

朱樉表情也變得凝重起來,被毀滅,被忘記,這是無法接受的。

馬鈺嘆了口氣,說道:“至於隱藏,可以隱藏自己的實力和野心。”

“趁別人不注意,給予其致命一擊。”

“當然,也要防備別人用同樣的招數對付我們。”

“多瞭解一些外面的世界吧,只有這樣才更正確的認識世界。”

“也才能明白,爲何我說現在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朱樉摸了摸下巴,說道:“我爹一直有派人收集域外信息,回頭我找他要來看看,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說到這裡,他似乎想起了什麼,整個人都變得興奮起來:

“如果真的要和域外文明打仗,我是不是就有領兵作戰的機會了?”

馬鈺心中吐槽,你小子終於上道了,不枉我天天給你上課。

“那是肯定的,你是大明的親王又懂兵法,真要與域外文明交戰,你肯定是主力。”

“不過你也別高興太早,就你爹那性格,大概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況且現在大明當前任務是變革、穩定內部。”

“就算要和域外文明開戰,也得二三十年後了。”

朱樉興趣不減,道:“那會兒我才四十歲,正當年。”

說着他從椅子上跳下來,中二的大喊:

“看我統帥千軍萬馬,縱橫疆場。”

“讓敵人聽到我的名字,就瑟瑟發抖跪地乞降。”

“到時候世人都會知道我的名,大明親王朱樉。”

“嘔!”馬鈺捂着肚子做嘔吐狀。

朱樉渾不在意的道:“你小子只會耍嘴皮子,是沒這個機會了。”

“不過本王大慈大悲,就封你做我的頭號狗腿子。”

“到時候帶着你一起名揚天下。”

馬鈺後悔的直用拳頭砸桌子,早知道就不給他講前世那些中二動漫故事了。

朱樉卻大笑道:“不用這麼感動,誰讓我們是兄弟呢。”

玩笑歸玩笑。

說笑過後,朱樉卻正色道:“老劉真靠得住嗎?”

馬鈺點點頭,說道:“鄱陽湖之戰這麼好的機會,他都堅定站隊沒叛變。”

“現在大明得天下了,馬上就是收穫勝利果實的時候,他就更沒理由叛變了。”

“再說了,就算他心裡還念着一點北元朝廷的情分,這其實是好事。”

“說明他這個人不是忘恩負義之輩。”

“大明要做的也不是懷疑他,而是比大元還要重用他,讓他發自內心的傾向於大明。”

“而且劉伯溫代表的不只是他自己,還有一大幫子元朝降臣。”

“這些降臣裡面,很多都是蠹蟲,但也有不少確實是想做實事的。”

“大明草創處處都需要人才,如果就這樣將他們全都放棄,並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稍加甄別,將其中真正有才幹又肯做事的收編,能讓大明提前步入正軌。”

朱樉點點頭:“你說的有道理。”

馬鈺話鋒一轉,接着說道:“其實老劉這事兒,你爹和他都有責任。”

朱樉好奇的道:“哦,說說你的想法。”

馬鈺說道:“你爹的責任在與,沒能做到知人善任。”

“劉伯溫擺明了不想參與黨爭,只想乾點實事,你爹非讓他和李善長放對。”

“最後把一個好好的人,逼的離心離德。”

“其實你爹真應該好好看看《孟子》,學一學如何處理君臣關係。”

“他不會真的以爲,當了皇帝,其他人就會效忠於他吧?”

“還有就是你爹有時候太小氣了點。”

“他不是經常拿漢文帝當榜樣嗎?”

“可人漢文帝多大度啊。”

“有一次漢文帝和馮唐閒聊,就感慨說自己沒有廉頗李牧這樣的大將,否則何懼匈奴。”

“馮唐就直接說了,有廉頗李牧這樣的人,你也不一定能發掘重用。”

“漢文帝非常生氣,卻並未發作,只是一個人躲在宮裡生悶氣。”

“過上一會兒就好了,該幹啥幹啥。”

“換成你爹,馮唐已經被大卸八塊了。”

“人與人的關係是處出來的,你爹沒當皇帝的時候還能做到禮賢下士。”

“當了皇帝,那架子可太大了。”

說到這裡,馬鈺想起了一個梗,笑着說道:

“那句話怎麼說的來着,別低頭,皇冠會掉。”

親爹被蛐蛐,朱樉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越聽越興奮。

“說的好,老馬你說的太好了。”

“別低頭,皇冠會掉。”

“哈哈哈……你是怎麼想到這話的,笑死我了。”

馬鈺忍住笑,一本正經的道:“咳,你爹太看重頭上的皇冠了。”

“卻不知道,真正的皇冠不在他頭上,而在天下人的心裡。””

朱樉連連點頭:“你說的對,我爹就是這樣的人,天天假正經。”

馬鈺也終於忍不住跟着大笑起來。

事實上,他爲何突然要和朱樉說這一番話?

是說給朱樉聽的嗎?

不,是說給朱元璋聽的。

當面這麼說,朱元璋肯定下不來臺。

但等這番話變成文字出現在他面前,他作爲旁觀者去看的時候,反而比較好接受一些。

當然,肯定還是會很生氣就是了。

至於找誰撒氣……

馬鈺看了看依然大笑不止的朱樉,心中默默的爲他默哀三秒鐘。

表弟啊,委屈你了。

誰讓你笑的這麼開心呢。

不揍你一頓,你爹還是你爹嗎。

笑過之後,馬鈺接着說道:

“劉伯溫的責任在於,他在錯誤的時間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

朱樉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認同的道:

“殺貪官污吏是對的,可當時大明處在一統天下的緊要關頭,最重要的就是團結。”

“更何況李善長是文臣之首,朝廷半數的人都和他有瓜葛。”

“一旦他撂挑子,後果太嚴重了。”

“發生這樣的事情,我爹也只能安撫李善長,老劉就覺得自己受到了懷疑。”

馬鈺點點頭,又搖頭道:“你爹其實一直都不太相信老劉,再加上老劉這事兒乾的確實糙。”

“以他的智慧不可能想不到,當前不適合對李善長開刀,可他依然這麼做了。”

“怎麼看,他的行爲都像是在破壞內部團結,破壞一統大業。”

“你爹對他產生懷疑,也是可以理解的。”

聞言,朱樉微微皺眉:“那他爲何還要殺了李彬呢?”

馬鈺搖頭回道:“不知道,人並不是純理性的,很多時候會幹出他自己都覺得奇怪的事情。”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他認爲雖然大明還未一統天下,但已經勢不可擋。”

“而天下一統之後,會有很多人生出別的想法。”

“他覺得應該趁此機會殺雞儆猴,震懾一下別有用心的人,讓他們不敢上下其手。”

朱樉想了想,也點頭表示同意。

馬鈺感嘆的道:“總之吧,因爲溝通的問題,這件事情陰差陽錯鬧到了今日這般不可收拾的地步。”

“只希望我的這一番努力沒有白費,老劉能安心爲大明效力。”

朱樉肯定的道:“我相信你的努力不會白費的。”

劉伯溫那邊還沒有動靜,朱元璋先坐不住了。

第二天天矇矇亮,大太監孫福就來敲門了。

當時馬鈺正在吃飯,還招呼道:“孫公公一起用點?”

孫福着急的道:“哎呀我的公子爺,快隨我入宮吧。”

(本章完)

關於更新的說明第67章 儒教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42章 上架感言第102章 入彀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06章 稅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15章 羣相制第90章 窮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28章 鼎第36章 是非,權衡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33章 無題第76章 老狐狸第13章 那我問你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55章 出塞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35章 常妃(51上架)關於更新的說明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29章 夠狠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52章 漢人英雄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33章 錦衣衛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38章 禹王鼎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21章 無題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04章 趙敏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33章 無題第103章 還俗第89章 無題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96章 死意第67章 儒教第104章 趙敏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52章 漢人英雄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65章 儒家病了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21章 東拉西扯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115章 羣相制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21章 無題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34章 復古
關於更新的說明第67章 儒教第34章 震驚,震驚麻了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42章 上架感言第102章 入彀第13章 那我問你第106章 稅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115章 羣相制第90章 窮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99章 朱標:爹您太天真了第109章 崖山老兵之後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28章 鼎第36章 是非,權衡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33章 無題第76章 老狐狸第13章 那我問你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73章 朱元璋的抉擇第70章 究極大陰謀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55章 出塞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35章 常妃(51上架)關於更新的說明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29章 夠狠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52章 漢人英雄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33章 錦衣衛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38章 禹王鼎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21章 無題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04章 趙敏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33章 無題第103章 還俗第89章 無題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96章 死意第67章 儒教第104章 趙敏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135章 窮的賣兒賣女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24章 睿智的馬八爺第52章 漢人英雄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29章 暴躁的母親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65章 儒家病了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21章 東拉西扯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80章 大長腿御姐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115章 羣相制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21章 無題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134章 復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