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無題
賜婚?
馬皇后很是驚訝:“你不是說等兩年嗎?怎麼改變主意了?”
朱元璋嘆道:“再不想辦法緩和關係,怕是你和孩子們都不認咱了。”
“你就哄我吧。”馬皇后明知他說的是鬼話,可心裡還是很高興。
隨即關切的道:“王保保那邊怎麼辦?”
朱元璋就將馬鈺和朱樉的分析,以及離間計說了一遍:
“咱仔細想了想,確實如馬鈺所言,王保保現在就是喪家之犬。”
“已經不值得咱花那麼多心思去拉攏了,就讓樉兒去試一下他的離間計吧。”
馬皇后並不看好此策:“雖然王保保割據一方,然當此亡國之際,他們應該不會這麼愚蠢內鬥吧?”
朱元璋嗤笑道:“越是亡國之際內鬥就越是頻繁,當年元朝若是能上下齊心,也就不會有今日之大明瞭。”
“況且,你不要忘了至正二十五年發生的事情。”
至正帝剛登基的時候,也曾勵精圖治,想要有一番作爲。
然而元朝已經病入膏肓,他所有的變革全部失敗,直到獨眼石人問世。
他一看自己那麼努力,天下還是爛的不成樣子,就徹底擺爛整日沉迷於酒色。
他的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就想篡權奪位,自己當皇帝。
於是父子開始了內鬥。
地方軍閥孛羅帖木兒支持至正帝,帶兵入京清君側。
愛猷識理答臘的勢力被清除,他隻身逃出京城。
搞笑的事情來了,孛羅帖木兒進京後軟禁至正帝,並將奇皇后擄走長達半年。
這半年都發生了啥,大家可以盡情腦補。
非但如此,孛羅帖木兒還將奇皇后的女兒也收入後宮……
再說愛猷識理答臘,他逃出京城之後,獲得了王保保的支持。
王保保爲啥支持一個太子呢?
原因很簡單,王保保的舅父兼義父察罕帖木兒與孛羅帖木兒是仇敵。
察罕帖木兒對元廷忠心耿耿,但當時的元朝已經容不下一個忠臣。
孛羅帖木兒等人不停的誣陷他,還帶兵搶他的地盤。
雙方可以說是有大仇的。
察罕帖木兒死後,王保保繼承父親的基業,對孛羅帖木兒等人有多痛恨可想而知。
現在孛羅帖木兒支持至正帝,那麼王保保就支持愛猷識理答臘。
至正二十五年,王保保消滅孛羅帖木兒,帶着愛猷識理答臘重回大都。
愛猷識理答臘以爲自己的時代來了,就要求王保保廢掉他爹至正帝,自己當皇帝。
王保保也看出了這位太子不是什麼好鳥,果斷拒絕。
所以兩人也反目成仇。
可以說,王保保和至正帝父子倆都有大仇。
一個軍閥與皇帝太子都有仇,確實有了施展離間計的空間。
“咱已經傳令給天德、思本他們,暫緩對北元尤其是王保保的進攻,以配合樉兒的離間計。”
“再配合賜婚的消息,咱覺得並非沒有成功的可能。”
馬皇后點點頭,說道:“如此說來,確實有幾分可能。”
朱元璋又說道:“再說就算不成也沒關係,對我們來說也沒有什麼損失。”
馬皇后點點頭,終於瞭解了朱元璋的計劃。
賜婚算是一石二鳥。
緩和與馬鈺的關係是其一,離間王保保君臣關係也是其一。
對此她也沒說什麼,不管怎麼說,他有這個心就不錯了。
“只是鈺兒的身體,恐怕不適合成婚吧。”
朱元璋也早就想到了這一點,說道:
“先賜婚將婚事定下,成婚的事情過兩年也行。”
其實他也不希望馬鈺過早與觀音奴成婚。
枕頭風的威力他是很清楚的,萬一馬鈺透露了什麼機密出去,讓王保保起死回生了呢。
所以先訂婚,等將王保保的勢力徹底消滅,再讓兩人成婚是最好的。
馬皇后並不知道他的想法,但對於他先訂婚的建議,還是很贊同的。
馬鈺年齡本就不大,再加上絕食後遺症,確實不適合成婚。
起碼也要等到病情穩住之後再說。
於是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賜婚當然沒有那麼簡單,至少得讓家長見一下才行。
於是馬皇后就下令召觀音奴入宮。
阿魯溫和觀音奴都很詫異,莫名其妙爲啥要召她入宮?
阿魯溫畢竟見多識廣,也懂皇室的一些操作,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緣由。
皇后毫無緣由的召一個適婚女子入宮,很大可能是賜婚。
也就是說,有人看上觀音奴了。
或者皇家想通過賜婚,來拉攏她哥哥王保保。
但不管是哪種原因,他作爲一個降臣也都沒辦法阻止,只是叮囑道:
“皇后是個寬厚之人,你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危,快去吧。”
觀音奴也同樣知道由不得自己,只能跟隨內侍一起來到皇宮。
然後她就發現,馬皇后看自己的眼神很不對,似乎是在考察自己一般。
包括未來的太子妃和燕王妃,也是用審視的目光看自己。
等到皇后出聲,誇她是個好姑娘的時候,大家對她的態度就更和善了。
一點架子都沒有。
這讓她非常疑惑,但又不敢問,只能藏在心裡。
馬皇后對這個侄媳婦總體也算滿意。
模樣端正,知書達禮,唯一的缺點就是有點胖了。
不過胖了好,有力氣好生養。
這樣想着,她就隨便找了個由頭,準備將此事定下來:
“你多大了?”
觀音奴低聲回道:“回娘娘,十四了。”
馬皇后笑道:“好好好,年齡剛剛好。”
常妃也笑着附和道:“嗯,與表弟年齡一般大,且郎才女貌,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呢。”
觀音奴就算再傻也聽出是咋回事兒了。
這是要賜婚啊。
當即就強笑道:“娘娘,民女薄柳之姿,恐無法侍奉徐國公,還請娘娘收回成命。”
馬皇后絲毫不意外她的反應,笑道:
“自古以來婚姻大事就講究門當戶對,你家世不凡,我那侄子也不是普通人。”
“至於感情,都是處出來的,我那侄子你接觸一下肯定會喜歡上的。”
觀音奴說道:“婚姻大事講究父母之命,我父母雖已不在,但還有兄長。”
“此事還需經過他的同意方可。”
馬皇后含笑道:“哦,那就給你哥寫信說一下此事吧。”
“如果能將他邀到應天來參加婚禮,那就更好了。”
觀音奴臉色一變,這話聽起來沒毛病,實則夾槍帶棒。
給王保保寫信談論婚事,一旦消息泄露,他哥肯定會被懷疑。
至於什麼邀請他來應天,這不就是勸降嗎。
但這次是她首先提起的王保保,現在拒絕寫信,恐怕馬皇后會很生氣。
畢竟才十四歲,面對這種大事,一時間也是心慌意亂沒了主意。
常妃看出了她的窘迫,出聲打圓場道:
“河南侯是你的外祖父,也是你家輩分最長者,由他出面更加合適。”
“想必他會同意這樁婚事的。”
河南侯就是阿魯溫投降後,大明這邊冊封的爵位。
觀音奴連忙順坡下驢道:“常姑娘所言甚是,此事我回去與那嘎其哦伯各商議之後再回復娘娘。”
馬皇后以不容反駁的語氣說道:
“賜婚之事陛下已經同意,不日就會有旨意下達,回去讓河南侯好好準備一下接旨吧。”
觀音奴大驚,她還以爲這是在徵求她的意見,沒想到只是通知。
關鍵,竟然是皇帝親自下旨賜婚,這事兒基本沒有迴轉的餘地了。
對此她自然是不甘心,可又不知道該如何反對。
馬皇后知道她一時間無法接受,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賞賜了大批珠寶玉器和名貴綢緞,就命內侍將她送出宮。
常妃親自出門送她,路上勸道:
“其實你心裡也清楚,你已經沒有可能回到草原了。”
“大明就是你最終的歸宿。”
“況且你自幼在漢地長大,真的願意去草原過遊牧生活嗎?你能受得了這個苦嗎?”
觀音奴默然不語,這一切她都懂,但不甘心。
常妃繼續說道:“表弟的事情想必你也聽說過,嫁給他也不算辱沒了你。”
“說句你不喜歡聽的,這樁婚事其實大家都不同意的。”
“以他的才能,將來必然要出將入相。”
“大家怎麼會同意他娶一個對大明心懷不滿的女人。”
“正常來說,你應該嫁給一個身份尊貴,但能力平庸的權貴子弟。”
“然後就這樣無聲無息的過完一生。”
觀音奴不禁打了個寒顫,她知道對方說的是對的。
自己的身份太敏感,不太可能嫁給重要人物。
一想到自己要被強迫嫁給一個平庸之人,她就更加無法忍受。
自幼就見過太多英雄豪傑,她又怎麼甘心嫁給一個碌碌無爲之人。
這個真相,對她來說確實非常的傷自尊,然而這就是現實。
換成以前她早就爆發了,但自從被俘成了階下囚,她就學會了放低姿態思考。
和最壞的情況比起來,嫁給馬鈺或許並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選擇。
馬鈺的事情她可聽過太多了,也知道對方的才華。
這樣的人,更應該娶公主或者與權貴女聯姻,不可能娶王保保的妹妹。
但知道歸知道,能不能接受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她語氣生硬的道:
“既如此,陛下和娘娘又爲何要賜婚呢?”
常妃笑道:“沒辦法,他對你是一見鍾情。”
“陛下和娘娘拗不過他,纔有了這次的賜婚。”
一見鍾情?我?
觀音奴不敢置信的道:“我與他並未有過接觸,何來此言?”
常妃說道:“緣份二字就是這般奇妙,有時候在人羣中看上一眼,就能讓人肝腸寸斷。”
說着她似乎想到了什麼,臉上浮出幸福的笑容。
觀音奴完全無法理解,就看了一眼就一見鍾情了?
這太兒戲了。
常妃也沒有再勸她,只是說道:“回去好好想想我的話吧。”
“表弟真的是個很好的人,希望你們能有個好的結局。”
對於這種善意的勸告,儘管觀音奴心中很不屑,但還是表示了感謝。
之後就頭也不回的出宮了。
常妃自然能看出她的心思,不禁搖頭。
這姑娘還是年輕啊,認不清現實,嫁給表弟是她最好的出路。
但願她能早日明白自己的處境。
——
阿魯溫正在家中飲酒,見到觀音奴帶着這麼多東西回來,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測。 不過還是問道:“皇后叫你進宮都說了些什麼?”
觀音奴儘管有些害羞,還是將事情說了一遍,然後問道:
“那嘎其哦伯各,我們該怎麼辦?”
阿魯溫驚訝的道:“你確定她們讓你嫁的是徐國公馬鈺?”
觀音奴點點頭,說道:“就是他,您有什麼辦法可以回絕此事嗎?”
阿魯溫沉默片刻,才意味不明的問道:
“你真的不想嫁給他?”
觀音奴肯定的道:“不想,如果嫁了人,我就再也沒有機會回去找哥哥他們了。”
阿魯溫嘆道:“你以爲你還有離開的機會嗎?”
觀音奴說道:“等哥哥打贏明朝的北伐大軍,重新站穩腳跟,肯定會想辦法救我回去的。”
阿魯溫苦笑道:“傻孩子,你哥的權勢越大,大明就越重視你,你也就越難以離開。”
“而且根據最新消息,就在不久前你哥攻打蘭州不克,被徐達用計擊敗損失慘重。”
觀音奴大驚:“啊?哥哥他沒事吧?”
阿魯溫嘆了口氣,道:“他見機的早,在親衛保護下逃回了和林。”
“現在大元的軍隊已經全部被驅趕到了草原上。”
“燕雲十六州也被大明攻佔,你哥他們想再打回來……難啊。”
觀音奴鬆了口氣,然後說道:
“只要哥哥還在就有機會,我相信他。”
阿魯溫無奈的搖搖頭,說道:“大明不會給你這個機會的。”
“賜婚的事情,我們只能接受,無法反對啊。”
觀音奴不說話了,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聖旨一下,可由不得她。
但她並不是認命的性子,過了一會說道:
“我去找馬鈺,將事情與他說清楚。”
阿魯溫喊住她,說道:“你以爲沒有馬鈺,你就不用嫁人了嗎?”
“大明在這個時候給你賜婚,十有八九是爲了離間你哥哥和大元朝廷的關係。”
“就算沒有馬鈺,也會有朱鈺、徐鈺的。”
觀音奴這才反應過來,臉色大變:
“那怎麼辦?”
阿魯溫勸道:“接受吧,至少馬鈺這個人還不錯,比隨便嫁個人強。”
觀音奴不敢置信的道:“那嘎其哦伯各,您……您在說什麼?”
阿魯溫加重語氣說道:“你平日裡那麼聰明,怎麼這會犯傻了?”
“我們有拒絕的能力嗎?”
“他們肯找你商量,也不過是看在馬鈺喜歡你的份上。”
“如果不是他的面子,根本就不會有今日的召見,直接就是一道聖旨過來了。”
見唯一的依靠都如此勸自己,觀音奴泫然欲泣。
也不再說什麼,低頭跑回了自己的閨房。
阿魯溫心中煩悶,拿起酒罈就是一通猛灌。
——
馬鈺反倒是最後一個知道此事的。
當他得知朱元璋要賜婚的消息,也是非常驚訝。
不是說好的過幾年嗎?怎麼突然就賜婚了?
從朱樉那裡得知事情緣由,他不禁笑了。
朱元璋還真是不放過任何機會啊。
不過話說回來,這次絕食還真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馬皇后、朱標對自己的態度都有了根本性的轉變。
說的直白點就是,他們終於進入了‘親戚’這個角色。
現在就連朱元璋的疑心病都被治好了,要試着緩和雙方關係。
難怪都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至於要不要同意此事,那還用考慮嗎,肯定娶啊。
自上次見面後,他就讓朱樉全方位的瞭解了她的情況。
在生活習慣方面,妥妥的就是一個河南人。
而且自幼飽讀詩書,弓馬嫺熟。
用朱樉的話來說:“將來你們兩口子打架,你是捱打的那個。”
馬鈺最關心的還是性情問題。
整體來說還算不錯,並沒有視人命如草芥之類的壞毛病。
唯一的缺點就是有點驕縱。
不過這也正常,作爲王保保的親妹妹,要是沒點大小姐脾氣反而不正常。
只要本性不壞,這點小毛病是可以糾正的。
啥?你說他自作多情,不顧對方的想法?
別鬧了,也不看看是什麼時代。
不娶她,纔是真的將她往火坑裡推。
她但凡有點良心,還得謝謝我呢,馬鈺心中這般想道。
——
對於這樁婚事,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出面進行了阻攔。
那就是新任禮部尚書陶凱。
賜婚這事兒肯定要經過禮部的,在馬皇后見過侄媳婦之後,朱元璋就找到陶凱讓他擬定聖旨。
陶凱大爲不解,不是要用她拉攏王保保的嗎?
讓她嫁給親王纔是最合適的啊,怎麼突然賜婚給馬鈺了?
此時兩人還處在蜜月期,朱元璋難得的多解釋了幾句:
“王保保不過喪家之犬爾,不值得咱花費心思拉攏。”
“況且這是皇后親自指定之事,咱也不好駁了她的面子。”
然後又簡單提了一下離間之事。
陶凱依然覺得,就此放棄拉攏王保保實在可惜。
但聽到馬皇后親自出面,就知道此事已成定局,也只好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然後就和朱元璋商量了一下離間計。
最後決定,不光要將賜婚的事情傳播出去,還要給王保保寫信報喜。
突出一個殺人誅心。
很快賜婚旨意下達,阿魯溫出面接旨。
觀音奴即便心有不甘,也只得無奈的接受。
唯一讓她高興的是,聖旨上說等她及笄了再成婚。
也就是兩年後。
她現在無比期盼,這兩年內大哥能打個大勝仗,然後想辦法將自己救走。
事實上,皇帝突然的賜婚,最震驚的還是大明羣臣。
大家怎麼都想不通,這毫無徵兆的,爲何突然就賜婚了?
有一說一,大家一開始還以爲馬鈺會娶個公主啥的。
怎麼就把王保保的妹妹嫁給他了?
但不論大家反應如何,旨意都已經下來了,事情已經成爲定局。
接下來就是送禮了。
在賜婚旨意下達的第二天,河南侯府門外就排滿了送禮的隊伍。
就連李善長、常遇春、湯和等頂級權貴,都派人過來送了一份賀禮。
儘管早就知道馬鈺聖眷正隆,在大明地位很高,可這一幕還是讓阿魯溫和觀音奴感到震驚。
至於馬鈺家就更別提了,送禮的人更多。
阿魯溫那邊多是管家送禮,馬鈺家來的多是家主本人。
家主不在家的,就是最重要的人物過來。
即便馬鈺在‘生病’,這種事情也不得不親自出面接待。
好在大家都知道他身體欠佳,坐一坐就離開了,沒有多呆。
有人歡喜有人愁。
王保保此時就非常憤怒。
他打蘭州久攻不克,然後被徐達以疲敵之計擊敗,一戰損失了八萬餘人。
失去了黃河以南所有的土地,也意味着徹底失去了在中原的根基。
不過還好,當初他從中原退走的時候,擄走了大批百姓。
回到和林後,就將所有青壯去全部徵召參軍。
算上之前剩餘的一萬多主力,重新組建了一支七萬人的軍隊。
然後加緊訓練,準備着下一次與明軍的對決。
不過他也知道,憑藉自己這點人,是打不過明軍的。
於是就給駐紮在應昌的至正帝送信,邀請他來和林,大家合兵一處共抗明軍。
然而就在這時,謠言四起。
王保保的根基在河南山西一帶,現在手中力量折損六成有餘,卻無法得到補充。
一旦手中軍隊被打光,他在大元朝廷將無立足之地。
所以他想保存實力。
邀請至正帝過去,只是爲了找個替他擋箭的。
甚至還有傳言,他欲藉着手裡最後一點力量,與明朝和談。
非但如此,至正帝那邊也有風聲傳出。
因爲至正二十五年的事情,王保保同時得罪了皇帝和太子,兩人想要奪了他的兵權報仇。
聽到這些謠言,王保保當即就斷定:
“是大明的離間計,我們決不能上當。”
他不光是如此安撫部下的,還寫信告訴至正帝父子,自己絕無二心。
至正帝也很快給他回信,表面上誇他忠誠,卻絕口不提去和林的事情,反而邀請他帶兵去應昌。
王保保自然不願意去,不是他不想和至正帝合兵一處,而是他知道應昌守不住。
只有和林,遠離中原又被蒙古經營數百年,是最合適用來當做決戰之地的。
明軍打這裡屬於勞師遠征。
他們就算正面打不贏明軍,拖也能將明軍的後勤拖垮。
他再次寫信勸說至正帝。
然而越是如此,至正帝和大臣就越是懷疑他,說什麼都不願意去。
就在這個時候,大明皇帝給觀音奴賜婚的消息就傳了過來。
而且賜婚對象還是皇后的侄子馬鈺。
馬鈺的名聲早就已經傳到了元朝君臣耳朵裡,也都知道他地位特殊。
這擺明了就是拉攏啊。
關鍵是,朱元璋寫給王保保的親筆信,也‘意外’被至正帝的人給截獲。
這下他們想不懷疑都不行了。
至正帝更不敢去和林了。
王保保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可謂是又驚又怒又擔心。
然而卻沒有絲毫的辦法。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就在這個時候,至正帝突然駕崩了。
太子愛猷識理答臘在羣臣的擁護下,終於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
然而,還不等他高興,就收到軍報。
李文忠率領大軍打過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