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

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

儒家下場站隊,讓大明的一統速度加快了許多。

這分明是一件好事,然而朱標臉上卻並沒有喜色:

“照你的話來推斷,儒家下場必有所求,從長遠來看未必是好事。”

馬鈺反問道:“哦,爲何?”

朱標知道他這是在考較自己,認真的道:

“你之前說過,儒生與宗族結合,使得皇權不下縣。”

“雖然我以爲此言有所誇大,但他們的存在確實影響到了朝廷政令的推行。”

“再結合你今日所言,恐怕他們的訴求,真的就是讓皇權不下縣。”

馬鈺搖搖頭,笑道:“有道理,但太小看他們的胃口了。”

“其實他們從頭到尾,都沒有掩飾過自己的政治訴求。”

朱標緩緩的道:“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馬鈺再次搖頭:“不不不,不是共治,而是天子垂拱而治。”

朱標表情變得非常凝重。

什麼垂拱而治,其實就是讓皇帝不管事,所有事情都交給大臣。

深吸口氣,他求教道:

“我們該如何做?”

馬鈺攤攤手:“送上門的好處爲什麼不要?想奪權,那也得看你爹答不答應。”

朱標的臉色好看了不少,接着問道:

“治國確實需要儒生,長此以往朝政必爲其把控,可有辦法破局?”

馬鈺搖頭說道:“徹底解決的辦法沒有,但可以儘可能的將這個時間節點往後拖延。”

朱標眼睛一亮,追問道:“怎麼做?”

馬鈺笑道:“自己想。”

“啊?”這個回答着實出乎意料,朱標忍不住驚訝出聲。

馬鈺正色道:“知道上次我爲何沒有直接告訴你們,大明可以使用什麼樣的土地人口管理制度嗎?”

“因爲就算我說了,你爹也不會採納的。”

“他的脾氣你應該很瞭解,不論別人說什麼,都會習慣性的去反駁。”

“如果我將自己的法子告訴他,很有可能會做出兩種反應。”

“第一種,先將我的法子擱置,然後自己去調查思考,最終論證我的法子是否真的可行。”

“第二種,習慣性挑刺,證明我的法子是錯的。”

“不論是哪一種可能,都不如我什麼都不說,先讓他自己去調查思考。”

“等他將事情琢磨透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我再將我的法子告訴他。”

“他反而更能心平氣和的去對比。”

“就如現在這般,他經過思考之後,自己選擇了向宋朝看齊。”

“大方向確定,接下來的事情反倒是簡單了。”

朱標瞭然道:“我懂了。”

“所以這次你依然不會告訴我具體的方法,而是讓我們自己去調查去思考。”

馬鈺說道:“對,這是最好的辦法。”

“其實啊,人最難得的就是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九成的人都欠缺這種能力。”

“普通人欠缺獨立思考能力,影響還不大。”

“上位者如果欠缺,那將是一場災難。”

“你作爲太子,更要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的建議。”

“即便這個人很可靠,說的策略也看似有道理,你也得先在心裡提出質疑。”

“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他的政策是基於自己的立場所提。”

“站在他的立場上是正確的,但對別人來說就不一定了。”

“正如諸子百家一般,他們基於自身所見所聞所學,總結出了新思想。”

“這些思想都很優秀,針對一系列問題提出瞭解決方案。”

“但相互之間的差異卻非常巨大,甚至有着原則性的衝突。”

“在實際推行中,差別就更大了。”

“作爲上位者你聽到一個建議,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個人的立場。”

“然後再去看他的建議是否具有普適性。”

“若全面普及,會帶來哪些好處,會造成哪些不利影響。”

“如果做不到這些,後果看看王安石變法就可以了。”

這話說的可謂是老氣橫秋,配合上他此時的年齡,顯得非常怪異。

但朱標卻聽的非常認真,最後還很鄭重的行禮道:

“謝表弟指點,爲兄受教了。”

之後兩人又聊了一會兒,朱標就起身告辭。

一路來到幹清宮,發現向來勤政的爹竟然不在。

問內侍一打聽才知道,去坤寧宮了。

他略微一想就知道了緣由。

因爲馬鈺和朱元璋鬧彆扭,每次都是通過馬皇后或者朱標來談事情。

而且大部分談話地點都在坤寧宮。

爲防泄密,朱元璋將那裡的內侍,全部換成了最可靠的人。

這次他提前去坤寧宮,就是爲了等自己回來。

一來是習慣了,二來是那裡比較安全,三來正好和馬皇后一起聽一起商討。

想到這裡,朱標也有些哭笑不得。

這倆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命裡犯衝,互相看不順眼,動不動就想蛐蛐對方几句。

也是沒誰了。

之後朱標去了坤寧宮,見到了早已等候在此的朱元璋和馬皇后。

將馬鈺今天的話詳細的轉述了一遍。

聽的最認真的就是朱元璋,感悟最深的也是他,這一點從他頻頻點頭就能看得出來。

朱標自然知道原因。

自己的父親非常勤奮,即便是在戰場也會抽時間讀書,說一句讀書破萬卷一點都不爲過。

然而他缺乏名師教導,沒有辦法將所學的東西串聯在一起。

不,更準確的說,有這個能力的人都鳳毛麟角。

馬鈺的出現,補齊了這一塊短板。

能將自己父親之前所學的知識串成線,從而找到被歷史掩蓋起來的規律。

也正是因爲這一點,最好面子的自家父親,纔會如此包容馬鈺,任由他蛐蛐。

不過嗎。

貌似現在蛐蛐習慣了,他也有點樂在其中的感覺。

比如眼下,當他得知馬鈺說他是假裝示好儒生,非常的不高興:

“毀謗,他這是赤裸裸的毀謗咱。”

“哼,若不是看他還有用,咱定饒不了他。”

馬皇后、朱標:“嗯嗯……先讓他得意幾天,以後算總賬。”

玩笑過後,馬皇后表情凝重的道:

“儒生羣體的威脅也是實實在在的,我們不能輕忽。”

朱元璋眼神一冷:“咱倒要看看,誰敢冒這個頭。”

馬皇后說道:“兩三代人內自然是不怕他們如何,可後世子孫對朝局的掌控,很難有我們這般牢固。”

“這個問題靠殺是解決不了的,必須得想一個行之有效的法子才行。”

“你見多識廣,得好好琢磨琢磨。”

朱元璋頷首道:“此事倒也不急,咱們有的是時間解決。” “咱先仔細瞭解一下這方面的情況,再看看能不能找到辦法。”

馬皇后說道:“是不急,你擱在心裡就行。”

“這恐怕也是鈺兒不直接將法子告訴我們的原因。”

朱元璋不高興的道:“你到底是誰家的人,胳膊肘怎麼總往外拐。”

馬皇后失笑道:“好好好,我這就將他叫過來打一頓給你出氣。”

這時馬皇后發現朱標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問道:

“標兒你想到了什麼?”

朱標若有所思的道:“我在想,爲何現在我們不怕儒生奪權。”

朱元璋問道:“想到原因了嗎?”

朱標點點頭,說道:“有一些想法了,現在朝廷真正依仗的不是儒生,而是和您一起打天下的功臣。”

“功臣們沒幾個是儒生出身,對儒家也就沒有什麼認同感。”

朱元璋眼睛裡浮現出笑意,追問道:“還有嗎?”

朱標想了想,說道:“我在想,能不能將這種局面保持更長時間。”

“但君子之澤三世而斬,功臣子弟生來享有權力,又很容易腐化。”

“到時候他們不但起不到制衡文臣的作用,還會反過來掣肘朝廷。”

“所以想要長時間依靠他們,好像也不可行。”

朱元璋讚許的道:“你能想到這些,咱很高興。”

“不過並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事實上咱們真正的依仗是兵權。”

“只要兵權在咱們手裡抓着,儒生不管怎麼折騰,都跳不出咱們的手掌心。”

“如果你從這個角度考慮,問題是不是就簡單的多了。”

朱標眼睛一亮,高興的道:“是了是了,我懂了,謝謝爹教誨。”

抓兵權的方法就很多了,至少比保持功臣集團的純潔性要簡單太多。

啥?你問有兵權爲啥就不怕文官奪權?

先問問軍隊手裡的大刀片子再說。

朱元璋接着說道:“馬鈺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今日我們碰到的難題,在歷史上都能找到相似的事情。”

“你沒事的時候就多翻翻史書,說不定就能找到答案了。”

“是。”朱標欣然受教。

又聊了一會兒,他就告退離開了。

看着他的背影,朱元璋臉上的笑容終於繃不住了:

“哈哈……看看,這就是咱的兒子,和咱一樣聰明。”

馬皇后也是一臉欣慰,這孩子真的是打哪看都讓人滿意啊。

就在這時,大太監孫福突然來報:

“陛下、娘娘,捷報……常大將軍的捷報……”

朱元璋‘噌’的從椅子上站起,激動的道:

“快呈上來。”

天知道這些天他是多麼的擔心,熬了這多天終於有情報傳回了。

而且還是捷報。

孫福小心的將奏疏奉上,朱元璋一把奪過,迅速掃了一遍。

“哈哈……好好好,伯仁和思本果然沒有讓咱失望。”

馬皇后湊過來掃了一眼,也是大喜:

“攻克元上都,蕩平燕雲敵寇,元朝再無復起的可能,天下定矣。”

朱元璋連連點頭道:“是啊,天下定矣。伯仁和思本立下潑天大功,咱要重重的賞賜他們。”

之後夫妻倆又詳細的將戰報看了一遍,又計算了一下日期,更加的感到不可思議。

二十三天,只用了二十三天,就奪回了燕雲山脈。

“伯仁、思本真乃我大明之衛霍也。”

馬皇后卻說道:“當初鈺兒說只需二十餘天就能攻克上都,我還不信。”

“現在看來,是我見識太短淺了。”

朱元璋下意識的道:“他就是運氣好,蒙對了。”

嘴上雖然這麼說,心裡卻不禁對馬鈺又有了新的認識。

雖然他手無縛雞之力,也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兵法,但看來對軍略也是有着一定認識的。

以後要是有拿不準的地方,可以讓標兒去問問他的意見。

——

大勝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可謂是舉世沸騰。

但凡有點見識的都知道這一仗的意義。

之前雖然攻破了大都,但也不能說元朝就沒有翻盤的可能。

畢竟他們的基本盤是草原,而且燕雲十六州還控制在他們手裡,隨時都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上都被攻克,大明奪回了燕雲十六州這道天然防線,從此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元朝再無翻盤的可能。

天下定矣。

大明的官吏們是有理由高興的,大明得天下他們的權利就有保障了。

百姓早就厭倦了戰爭,現在一統在即太平世道終於要來了,他們又豈能不高興。

隨着關於此戰細節的披露,常遇春和李文忠的威望也再攀新高。

二十三天,奔襲兩千餘里。

這簡直就是天神下凡。

民間已經有百姓在尋找兩人的畫像,準備掛在家裡鎮宅。

馬鈺還是從朱樉那裡得到的消息。

即便早就從歷史上知道了此戰的結果,當真正發生的時候,還是發自內心的感到高興。

朱樉是高興裡夾雜着遺憾,如此精彩的一戰,他卻沒能參與。

馬鈺安撫道:“再過幾年,你想出徵隨時就可以,不讓他們專美於前。”

朱樉嘆道:“再過幾年天下早就太平了,哪還有我的用武之地。”

馬鈺笑了笑,說道:“天下太大了,不要將目光侷限於我們腳下這一隅土地。”

朱樉眉頭一挑,說道:“你想讓大明效法漢唐?”

馬鈺反問道:“有何不可?不但要效仿漢唐,還要遠邁漢唐。”

“這是歷史交給大明的任務。”

朱樉疑惑的道:“你可別忽悠我,什麼歷史交給的任務?我怎麼沒有聽說過。”

馬鈺說道:“站在文明的角度,讓它更加輝煌燦爛,是這個文明之下所有羣體的共同任務。”

“華夏文明亦是如此。”

“只是文明的時間跨度實在太長了,遠超過朝代的壽命。”

“這就需要所有朝代接力去完成”

“因爲時代的變遷,面臨的環境不同,每個朝代的任務也是不同的。”

“大明作爲華夏最新一任王朝,自然也有自己的任務。”

朱樉聽的一頭霧水,直接擺爛道:

“聽不懂你在說什麼,有事兒去找我爹我哥,別和我說這個。”

“我這輩子的目標就是爽。”

馬鈺也沒有再多說,現在說這個還言之過早。

先把天下一統了,把內部問題理順,再說別的事情吧。

而且,現在他最關心的是常遇春。

希望歷史不會重演。

(本章完)

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02章 入彀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81章 無題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113章 無題第42章 上架感言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38章 禹王鼎第14章 甲骨文第102章 入彀第92章 綁架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84章 開講第22章 暴露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92章 綁架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89章 無題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63章 義薄雲天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30章 天命所歸第82章 雷厲風行第76章 老狐狸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7章 帝王之學第63章 義薄雲天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86章 觸及皇權第75章 分化第14章 甲骨文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103章 還俗第30章 天命所歸第32章 你再想想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75章 分化第90章 窮第90章 窮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22章 暴露第66章 姚廣孝第66章 姚廣孝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10章 魷魚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108章 無題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15章 羣相制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17章 無題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
第61章 草原的強化之路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02章 入彀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81章 無題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107章 稅收到了皇帝頭上第113章 無題第42章 上架感言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38章 禹王鼎第14章 甲骨文第102章 入彀第92章 綁架第10章 馬皇后的靈感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8章 後怕的朱元璋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51章 卸甲風(求月票)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84章 開講第22章 暴露第46章 分配端出問題(求月票)第92章 綁架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1章 明黑眼裡的朱元璋第89章 無題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63章 義薄雲天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53章 顧家的川蜀人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30章 天命所歸第82章 雷厲風行第76章 老狐狸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7章 帝王之學第63章 義薄雲天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112章 事了,賜婚第44章 歷史的暗線2(求月票)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86章 觸及皇權第75章 分化第14章 甲骨文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68章 墨子論天命第103章 還俗第30章 天命所歸第32章 你再想想第50章 三人行必有點子王(求月票)第9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章 震驚的馬皇后第75章 分化第90章 窮第90章 窮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22章 暴露第66章 姚廣孝第66章 姚廣孝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86章 觸及皇權第110章 魷魚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97章 究極陰謀論第108章 無題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115章 羣相制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124章 潑天大功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32章 你再想想第117章 無題第91章 生產力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