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朱標的震驚

第4章 朱標的震驚

聽到這個問題,馬鈺並不意外。

他敢肯定,李文之所以親自來見自己一個死囚,就是因爲丹書鐵券。

聊遷都啊之類的,不過是爲了將話題打開而已。

至於原因,很簡單。

丹書鐵券之事關係着他們家族存亡,是必須要弄清楚的。

馬鈺並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他和李武說的時候,主要是爲了吐槽朱元璋。

自然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而且怎麼獵奇怎麼極端就怎麼說。

和李文就不能用那樣的態度了。

很明顯李文和他背後的人,已經將此事當真,自己現在的回答很可能決定着他們家族的存亡。

馬鈺自己就是死囚,和李家也非親非故,自然不在乎這一家子會如何。

可在大牢裡他確確實實受到了李武的照顧。

男子漢大丈夫,有仇必報,有恩必償。

就算不能幫到對方,至少也不能亂說害了別人。

所以,他思索了一番之後,才反問道:

“何爲不義之事?你以爲對君主來說,什麼纔是仁義?”

朱標愣了一下,沒想到對方竟然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他不禁陷入了沉思。

君主的仁義?

難道不是勤政愛民,輕徭薄賦,君臣相諧……開創一段盛世嗎?

可聽對方的意思,還有別的深意。

那到底是什麼呢?

想了許久也不得要領,於是拱手道:

“文愚鈍,還請馬兄賜教。”

馬鈺依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再次問道:

“李兄如何評價漢高祖誅殺功臣之事?”

朱標下意識的想說,漢高祖刻薄寡恩、屠戮功臣,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

但話到嘴邊就意識到問題沒那麼簡單。

對於此事歷史上已經有了評價,馬鈺不可能多此一問。

他問這個問題,定然另有所指。

再聯想上面的對話,他心中若有所悟。

可當他認真思考自己領悟到什麼的時候,卻又模模糊糊的說不上來。

這不禁讓他很是難受。

看他眉頭緊皺的樣子,馬鈺暗道還是太年輕啊。

換成深諳政治之道的老狐狸,早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不過他才十三四歲,能有這番見識已經不容易了,沒必要苛求太多。

於是就出言提點道:

“如果漢高祖不殺異姓王,未來會發生什麼?”

此言聽在朱標耳裡猶如一道閃電,劈開了層層迷霧,讓他看到了隱藏的東西。

提起漢朝的諸侯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七王之亂。

同爲高祖子孫都尚且如此,如果換成異姓王,後果只會更加嚴重。

甚至再次讓天下陷入戰亂。

亂世人不如太平犬,朱標可太清楚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了。

所以,漢高祖剷除異姓王與仁義無關,而是爲了消弭禍亂。

從長遠來看,是利國利民之舉。

可是……這個回答太反常規了,與他接受的教育完全相悖。

朱標一時間有些無法接受,反駁道:

“可異姓王皆有大功,漢高祖應該想別的辦法消弭危險。”

“直接出兵討伐,滅其全族,就是不仁。”

馬鈺搖搖頭,說道:“消弭危險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學習長沙王吳芮即可。”

長沙王吳芮,主動將自己的封地讓出一部分給朝廷。

封地內的金、銅等礦產全部上交,地方賦稅六成上交國庫。

還削減自己的軍隊,只保留基本的儀仗隊。

漢初七位異姓王,獨長沙王得以善終。

且長沙國傳承四代,後因絕嗣才除國。

爲什麼漢初中央與藩王鬥爭如此激烈,長沙國卻能偏安呢?

無他。

沒有威脅。

說的再簡單點,劉邦剷除的不是異姓王,而是對中央朝廷有威脅的地方勢力。

只是恰好異姓王有這個實力罷了。

史記記載,劉邦封了137位功臣,其中130位得善終。

劉邦親自出手解決的,只有六個異姓王,這都是有史可查的。

所以,到底是誰在說他刻薄寡恩?

“那麼問題來了,韓信、彭越等人願意學習長沙王,主動讓出利益,降低自己的危險性嗎?”

朱標默然不語,答案非常簡單,不可能。

阻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更何況他們讓出的是更大的權力。

但……

“既然漢高祖知道藩王的危害,爲何還要冊封劉姓子孫爲王呢?難道他看不出其中的禍端嗎?”

馬鈺嘆道:“他應當是明白的,這麼做不過是形勢所迫罷了。”

“至於其中緣由……這涉及到另外一個非常大的課題,與今日這個話題無關,我就不過多贅述了。”

“現在咱們說回丹書鐵券,現在你應該明白,我爲什麼會說有它必死了吧?”

“就算不是朱元璋,換成別的皇帝,只要他心中還有天下,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有了丹書鐵券,後世帝王想動權貴們就會很麻煩。

權貴做大,朝廷威儀不存,乃亡國之道。

國之不存,毛將焉附。

百姓就是最終的受害者。

但凡有遠見的君主,都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朱標點點頭,對父親的誤解也全部消除。

原來不是父親不仁……不對,所謂的不仁,其實就是對天下萬民最大的仁。

想到這裡,他豁然開朗。

正想道謝,卻聽馬鈺話鋒一轉道:

“當然了,正如你方纔所言,問題不只是有一個解決方法。”

“如果換成漢高祖、唐太宗這樣胸懷寬廣的君主,會想辦法將丹書鐵券收回。”

“朱元璋這人刻薄寡恩,大概率會連人帶鐵券一塊解決了。”

最後這幾句話出口,馬鈺頓覺神清氣爽。

這才符合我明黑粉的人設嗎。

剛纔那些話相當於是替朱元璋洗白……

作爲明黑粉……心塞……

算了,誰讓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呢。

本來朱標還挺高興的,對馬鈺的印象又好轉了許多。

聽到後面這幾句,表情頓時就僵住了。

然後就是深深的無奈,這馬鈺對自家父親的成見很深啊。

得想辦法化解,否則就算想饒他都不行。

不過這些都是後面的事情了,先把眼前的事情處理好再說。

於是他起身鄭重行禮:

“馬兄教誨之恩,文銘感於心,將來必有厚報。”

馬鈺坦然受了這一禮,然後擺擺手道:

“哪還有什麼以後,真想感謝,就讓我剩下的日子過的舒坦點。”

“等朱扒皮回來,我就享受不了嘍。”

朱標:……

深吸口氣,擠出一絲笑容說道:

“馬兄,他畢竟是天子,你如此稱呼他實在於禮不合啊。”

馬鈺不屑的道:“天子?他是誰的天子?”

“我可沒有做過他大明一天的子民,反倒是被他建立的國家弄的性命不保。”

朱標解釋道:“那都是下面的貪官污吏所爲,陛下並不知情。” 馬鈺打斷他道:“那些官吏的權力是誰給的?別人拿着他給的權力爲非作歹,怎麼可能和他沒關係?”

朱標腦海裡不由的浮出一句話: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天下所有的過錯都算在我身上。

以一己之力,替天下人揹負罪孽。

以前他以爲,這句話氣勢磅礴,能說出這句話的人胸懷太寬廣了。

可現在,他從這句話裡感受到了無奈。

作爲皇帝,不論你知不知道下面的官吏做了什麼,最終過錯都會歸到你身上。

因爲你是皇帝,那些人爲惡的權力來自於你。

這讓他心中沉甸甸的。

不過負擔並沒有讓他退縮,反而激發了他的鬥志。

揹負天下蒼生的福祉,這本身就是天子的責任。

非如此何以爲天子,非如此何以爲君父。

上蒼將這天下交到了我朱家手裡,那我們就要對得起這份天命。

結束亂世,還世道清明。

想到這裡,他肩膀挺的筆直,目光轉向馬鈺。

大明草創正需要人才,這個少年雖然來歷不明,卻見識不凡。

方纔那一番分析太過精彩了。

就這樣將其處死實在可惜。

但馬鈺現在對皇帝的態度有問題,傳出去自家父親會淪爲笑柄,威嚴受損。

他自己也必死無疑,沒有任何人能救得了。

朱標自己都沒發現,不知不覺間,他已經做出了選擇。

不行,必須得改變他對大明和父親的態度。

不過他心中成見已深,強行勸說很可能會弄巧成拙,得想個別的辦法。

有了……

朱標眼睛一轉,一個主意涌出。

只見他露出苦笑,拱手道:“馬兄,我如此勸你其實也是出於私心。”

“舍弟與你相識,我也與你相談甚歡。”

“不瞞你說,以後我還想繼續向你請教問題。”

“可你這般直呼陛下之名,若我兄弟視而不見,傳出去恐會禍及全族。”

馬鈺撓了撓頭,好像還真是這樣。

有人直呼皇帝的名字,你卻不管不問,那也是大罪。

啥?你說人權?

別搞笑了,這是皇權社會,你敢和皇帝談人權本身就是死罪。

自己當着他們兄弟的面口頭問候朱元璋,傳出去確實會出大問題。

關鍵是,真要將這兩兄弟嚇跑了,接下來自己在大牢裡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雖然已經接受了死亡,卻不想在死前遭罪。

算了,暫時先不罵他了。

想到這裡,馬鈺臉上露出歉意,道:

“抱歉,是我疏忽了,幾陷你們於險地。”

“以後只要你們在,我就以皇帝來稱呼他。”

朱標心中一喜,連忙道:“謝馬兄體諒,只是……”

馬鈺疑惑的道:“怎麼了?”

朱標滿臉羞愧的道:“我們的關係應天府不少官吏都知道。”

“若你在別人面前對陛下不敬……陛下追究起來,我們也會被一併問罪。”

“馬兄可否看在小弟的薄面上,以後不要再直呼陛下之名了。”

說完他連連作揖,態度誠懇的不得了。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雖然覺得對方有些得寸進尺,但馬鈺卻一點都生不起氣。

只是有些不耐煩的道:“你……好吧,看在李兄的面子上,我就不在嘴上罵他了。”

說到這裡,他吐槽了一句:

“就衝這事兒,他就應該給你封個侯。”

朱標嘴上連連道謝,心裡也在瘋狂吐槽。

還封侯,如果我不是太子,這事兒傳出去咱倆都得被千刀萬剮。

這人不光不怕死,還無知啊。

不過他也察覺到了一點。

死亡威脅都不能阻止其辱罵皇帝,二弟的些許照顧卻能讓他改了口。

這馬鈺是個恩怨分明的人啊。

對待這樣的人不能用強權,要以恩義結之。

看來必須得讓二弟繼續待在牢裡了。

接着,朱標再次提起丹書鐵券的事情,並再次對馬鈺表示了感謝。

其實這個話題到這裡差不多已經結束了。

該說的都已經說了,原因也分析的很清楚。

拿丹書鐵券必死,不想死就想辦法拒絕。

再談下去還是這些話,除了浪費口水沒有什麼意義。

所以兩人只是淺淺談了幾句作爲收尾,就轉移了話題。

依然是朱標發起提問,說的還是密信上的其他內容。

話題自然離不開朱元璋。

畢竟馬鈺就是通過辱罵朱元璋,才被處在叛逆期,並對父親嚴厲教育心懷不滿的朱樉另眼相看的。

類似‘朱元璋是朱元璋,朱重八是朱重八’這樣的話,他說了非常多。

這無疑是在說朱元璋忘本。

甚至他還直言,別看朱元璋出身貧寒,不會真的同情百姓的。

且因爲出身卑微,他會更加重視禮法規矩。

比如規定所有人都必須跪着和他說話。

很多人都以爲,古代見了皇帝跪着說話很正常啊。

不光跪皇帝,下級見了上級也得跪。

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只有舉行重大禮儀的時候才需要下跪。

平時民見官,下級見上級,官吏百姓見皇帝都不需要下跪。

唐朝以前百官上朝是可以坐着的,到了宋朝才規定百官站着上朝。

要求官吏、百姓必須跪着和皇帝說話的,恰恰是朱元璋。

前世馬鈺就沒少抓着這一點狠狠的噴他,穿越後更是噴了不知道多少次。

關於這一點,朱標也沒辦法替自家父親解釋。

因爲這事兒的確沒辦法解釋。

既不符合古禮,也不符合仁義思想。

但……

你要說我爹不愛護百姓,我不能忍。

於是他爭辯道:“陛下屢次下旨,要求官吏善待百姓。”

“對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更是嚴厲打擊絕不姑息,馬兄怎麼能說他不憐惜百姓呢。”

馬鈺冷笑道:“那是因爲他清楚,百姓活不下去會造反的。”

“他嚴懲貪官污吏,不過是爲了維護大明統治罷了。”

見朱標一臉不認同的樣子,他頓了一下說道:

“你知道朱……皇帝是怎麼看待孟子的嗎?”

朱標愣了一下,這和如何看待孟子有什麼關係?不過還是回答道:

“陛下確實不認同孟子的某些思想,只是這與他愛不愛民有何關係?”

馬鈺說道:“關係可太大了。”

“就這麼和你說吧,如何看待管荀思想,決定了一個朝代的上限。”

“如何看待孔孟思想,則決定了一個朝代的下限。”

朱標還是第一次聽到上限、下限這樣的詞,但意思還是能明白的。

正因爲明白,他才更加的震驚。

這話他還是第一次聽人說,而且還關係着一個王朝的興衰。

不行,不論是真是假,都必須得問清楚。

“哦?文見識淺薄,還是首次聽聞此言。”

“敢請馬兄賜教。”

(本章完)

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102章 入彀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55章 出塞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3章 那我問你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88章 自信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90章 窮第71章 千頭萬緒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16章 拿捏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81章 無題第42章 上架感言第13章 那我問你第65章 儒家病了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3章 那我問你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81章 無題第106章 稅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90章 窮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33章 錦衣衛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01章 三表法第67章 儒教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108章 無題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81章 無題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63章 義薄雲天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108章 無題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03章 還俗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113章 無題第42章 上架感言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36章 是非,權衡第32章 你再想想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93章 人間佛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19章 沒頭蒼蠅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76章 老狐狸第127章 無題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103章 還俗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115章 羣相制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71章 千頭萬緒第117章 無題第101章 三表法
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87章 無題(五千字求月票)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130章 仁厚的太子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102章 入彀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55章 出塞第45章 歷史的暗線3(求月票)第13章 那我問你第40章 中二少年第100章 破除恐懼第119章 獨屬於華夏的經濟學第88章 自信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90章 窮第71章 千頭萬緒第56章 沒酒也能論英雄第116章 拿捏第60章 天有不測風雲(二合一)第81章 無題第42章 上架感言第13章 那我問你第65章 儒家病了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23章 老家來人(求追讀)第64章 三間大瓦房第13章 那我問你第69章 儒教的聖經第81章 無題第106章 稅第131章 預定太孫教育權第16章 隻手挽天傾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78章 別低頭,皇冠會掉第26章 就你叫馬鈺啊第94章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95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90章 窮第62章 天朝強敵(求月票)第33章 錦衣衛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47章 前所未有的局面(求月票)第101章 三表法第67章 儒教第12章 至誠君子也第108章 無題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81章 無題第59章 刀把子(求月票)第35章 常妃(51上架)第27章 叫姑姑(二合一章節)第41章 這就是朱元璋(今晚上架)第118章 朱元璋要當端水大師第111章 標哥出手第18章 扭巴的朱元璋第11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126章 甕中捉鱉第31章 長生不死(標題黨)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20章 兵強馬壯者爲之第63章 義薄雲天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122章 其罪當誅第43章 歷史的暗線(求首訂)第108章 無題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第105章 代天行道第103章 還俗第72章 都是太子的人第98章 不要招惹馬鈺第113章 無題第42章 上架感言第6章 最好與最壞第36章 是非,權衡第32章 你再想想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93章 人間佛第49章 朱標秀(求月票)第74章 文學和賢良第19章 沒頭蒼蠅第79章 衣服都差點踹開線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5章 孔孟爲本,管荀爲用第76章 老狐狸第127章 無題第54章 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吶第25章 人活着就是爲了爽第103章 還俗第4章 朱標的震驚第128章 從來便是如此第115章 羣相制第3章 真香的機會都不給第71章 千頭萬緒第117章 無題第101章 三表法